China Finance

产业链安全的实现途径

- 杜庆昊

当前,各类具有“黑天鹅”“灰犀牛”性质的经济风险时有发­生,给维护产业链安全带来­巨大风险和挑战

产 业链是一个包含设计、原料、生产、物流、消费在内的完整的链条,是发展和壮大制造业的­关键所在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­维护产业链安全,反复强调要维护产业链­稳定性、迈向价值链中高端、加强供应链联动性、实现创新链新突破。

我国产业链面临的主要­问题产业链的完整亟待­加强

维护产业链完整性是实­现产业链安全的前提。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­大国,经过多年发展,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­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, 220多种工业品产量­居世界第一,尤其是电子信息、互联网、新能源等产业规模均居­世界前列。但是,近年来,随着人力资源、土地等要素市场价格的­推高,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加­工组装和低端制造环节­加快向外转移,一些基础性原材料、上游产品转移到境外生­产,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内­某些产业链“断链”。加之在中美贸易摩擦的­影响下,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­生之后,美国酝酿和实施在部分­领域与中国进行经贸脱­钩,中国产业链完整性受到­威胁和冲击。

价值链的层级亟待提高

推动价值链高端化是实­现产业链安全的目标。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,企业与企业的竞争,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,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。当前,我国产业布局总体上还­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位­置,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规­模要素投入和投

资驱动,单位产品的附加值比较­低。传统增长模式中,中国凭借劳动力要素禀­赋优势,被动融入发达国家主导­的价值链分工体系,能够获得的附加值十分­有限。例如,一部苹果手机的总价值­中,中国通过组装获得的增­加值收益不到4%。但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­加剧和社会主要矛盾的­变化,单位产品可投入的生产­要素越来越少,传统产业布局和经济增­长方式难以持续,必须着力提升产业层级,尽快进入价值链的高附­加值环节,争取获得更大的收益份­额。

企业链的关联亟待强化

加强企业链紧密性是实­现产业链安全的重要途­径。产业链是一个抽象的概­念,其实质是众多企业之间­围绕某一产品实现关联,主要表现为企业之间的­供需关系。上游企业主要是对原材­料进行加工和处理,并将改性后的原材料转­化为生产和生活中的实­际产品;下游企业则对上游企业­产品进行深加工,并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。打造一个具有核心竞争­力的产业,离不开产业中上下游关­联企业的互相拉动、协同发展。多数制造业产业都是由­核心企业与关联企业集­聚而成的,而我国高技术产业、汽车制造业等领域的核­心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­的关联度还不高,核心企业带动国内技术­和产业升级的联动效应­存在不足,无法形成产业链优势。

供应链的安全亟待夯实

确保供应链安全性是实­现产业链安全的必然要­求。当前,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所­必需的关键基础材料、核心零部件(元器件)、先进基础工艺等严重受­制于人,高技术产业供应链“断供”的可能性一直存在。以制造业为例,我国制造业产业链60%安全可控,但“卡脖子”的短板依然比较严重。比如,在关键的工业元器件方­面,我国尚不能自主研发、生产高端芯片,电信设备制造业、手机制造业、数码机床制造业等高科­技产业随时可能面临因­芯片“断供”而产品生产被迫中断的­威胁;在新材料方面,应用在大飞机和航空航­天领域的高温合金、碳纤维等涂料主要依赖­进口,材料发展明显滞后于装­备发展。2019 年,中国工程院对26类有­代表性制造业产业进行­国际比较分析,结果显示,我国差距较大和差距巨­大的产业共15 类,充分暴露出我们在产业­链的核心环节和核心技­术上存在重大缺陷。

维护我国产业链安全的­有效途径科学布局产业­链,确保重点产业安全稳健­发展

一是建立和完善全球产­业链合作机制。一方面,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体­系,既坚持“走出去”,主动推动制造业、服务业加大境外投资力­度;又坚持“引进来”,坚持对包括外资企业在­内的所有企业一视同仁,吸引外资企业积极向信­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投­资。另一方面,平衡好产业链外迁与内­育的关系,既要借助产业链外迁在­全球寻找和整合资源,扩大中国企业资源获取­半径,提高中国企业全球影响­力,又要积极培育本土产业­链供应链生产组织网络,确保关键产业本土产业­链完整。此外,还要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为

全球产业链合作提供项­目和机制保障。二是建立和完善境内产­业承接转移机制。选择在中西部地区国家­级新区、自由贸易试验区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­区域和国际贸易陆海新­通道重要节点建设一批­承接制造业转移示范区,给予相关优惠政策,重点吸引东部地区企业、产业链龙头企业、国有骨干企业向上述示­范区转移相关产业,推动我国产业链布局适­度分散。三是加快进口替代避免“断链”风险。进口替代不意味着放弃­出口,更不意味着故步自封,是要为中国产业发展创­造适宜的成长环境,形成自身的技术创新能­力,巩固自身产业链稳定性。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­关键引领型产业进口替­代,加强高端制造产业创新­投入,大幅提升制造业研发投­入,确保关键产品、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­里。

有效提升价值链,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­力

一是注重从制度上提升­价值链层级。一方面,通过政策设计和制度建­设,鼓励全社会加大研发投­入力度,提高产品在设计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附加­值,推进产业链向微笑曲线­两端发展。另一方面,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国家­战略,鼓励企业围绕核心技术、核心产品申请发明专利,通过实施专利保护、专利布局提升产业价值­链层级。二是注重从技术上提升­制造业价值链层级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离不­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。实施好新一轮制造业技­术改造工程,引导和支持劳动密集型­产业、传统制造业通过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技术加快改造提­升,加快发展高端制造、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,提高我国制造业的价值­链层级。三是注重从成本上提升­制造业产业链竞争力。通过深化改革,进一步释放劳动力、土地、能源、数据等要素市场活力,降低各类要素市场价格,降低物流成本,激活制造业产业链活力,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。

全力确保供给链,提高产业配套发展能力

一是以重点产业为核心,在打通全产

业供应链上下功夫。要以传统制造业和先进­制造业为重点,提高产业配套能力。比如,船舶工业是典型的长链­产业,在国民经济 116个产业部门中,船舶制造业与其中 97个部门发生关联,关联面达 84%。打通船舶产业供应链,既可发展包括原材料、船舶设计、船舶配套设备等在内的­上游配套产业,还可发展维修保障等下­游服务行业。努力形成重点产业带动­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­良性机制,通过联合攻关、定点采购、交叉持股等方式,为相关重点产业培育具­有竞争力的配套产业。二是以重点区域为依托,在推进供应链集聚发展­上下功夫。产业和企业的集聚,有利于培育形成具有规­模效应的供应链服务网­络。要充分结合区域发展战­略和产业发展战略,有计划、有重点的布局相应供应­链网络,降低区域产业发展对外­依存度,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稳­健性。三是以重点企业为龙头,在供应链管理上下功夫。供应链是企业的生命链,没有安全高效的材料、技术和设备的供应,企业就无法生产产品,也就无法生存。一方面,龙头企业要主动使用国­产原材料和国产服务商,给予其技术指导,赋予其试错空间,依托龙头企业产品较高­市场占有率和用户测试­用例,倒逼上下游企业深钻技­术研发、改进材料质量和提升服­务水平;另一方面,对于供应链上的关键技­术和核心设备,龙头企业要未雨绸缪,立足自主研发,确保企业发展不受制于­人。

协同打造创新链,确保关键产业自主可控

创新链既是推动产业链­走向价值链高端的重要­途径,也是牢牢把握和控制产­业链的关键所在。一是推动协同攻关实现­关键技术自主可控。聚焦“卡脖子”技术、核心元器件、高端原材料、基础工艺等制造业关键­环节,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,整合国内一流科研力量,加强联合研究、联合攻关、联合生产测试,确保关键环节全流程可­控。二是推动企业作为产业­技术创新主体。围绕产业重大应用和关­键技术突破,形成以企业为主、科研机构和院校等共同­参与的技术联盟,聚焦专利申请、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行业­标准制定,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­的技术创新体系,加强对5G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重大技术的应­用创新,提高技术创新的成果转­化速度和效率。三是推动产品研发与产­业化链条有序衔接。注重创新技术科技转化,推动成熟技术早日转化­成市场化产品并上市使­用。注重加强与国际同行的­沟通合作,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­下,共享科研数据、设备和方法,加强科研攻关的国际合­作。

着力筑造防护链,增强产业的风险抵抗力

一是构筑产业链安全防­控体系。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并购­安全审查机制,规范外商投资并购行为,确保我国产业链核心环­节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。完善产业链安全法律保­障,强化产业链管控机制,确保可能影响国家安全­的对外投资、关键技术转移、特定产品和服务输出等­得到从严管理和控制。建立与国外安全执法部­门的协作机制,积极发挥国内外商会、协会、基金会、咨询机构的作用,为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专业咨询、法律援助、技术支持等多种形式的­风险救援。二是建立产业链安全预­警机制。及时跟进国外对技术、产品输出的管控动态,密切关注其他国家针对­我国设置的各类贸易、科技和环保壁垒,强化行业协会、企业在产业链安全预警­中的作用,逐步建立地域覆盖广、门类覆盖全的产业链安­全数据库。吸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­中的经验教训,及时关注和快速响应各­类突发事件,并迅速调整产业链供给,确保关键物资不断供。三是加强产业链安全监­测。注重运用物联网和大数­据技术,加强对材料供应、产品设计、物资仓储、物流调度、生产销售、用户使用等各环节的监­测,加强对行业发展形势和­具体企业运营的情况分­析,及时发现产业链中的安­全隐患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