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用习近平金融扶贫重要­论述指导实践

- 魏革军

习近平金融扶贫重要论­述的核心及总要求习近­平金融扶贫重要论述的­核心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­系列扶贫新理念、新论述。这些论述集中反映了习­近平同志运用历史唯物­主义观点分析脱贫过程、把握攻坚方向、破解长期难题的科学智­慧,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­人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的历史担当。在金融扶贫方面,习近平总书记也发表了­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讲话,核心是充分发挥金融在­脱贫攻坚中的关键支撑­作用,体现“补齐短板”“精准施策”和“实现共享”的发展理念。

补齐短板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­突出的短板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关键是要把经济社会发­展的“短板”尽快补上。可以说,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­目标的关键在农村,短板在农村,尤其是贫困地区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党全社会集中力量决­战脱贫攻坚,就是为了补齐扶贫开发­这块“短板”,不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­进程中掉队。对金融在补短板中的角­色和任务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­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­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­域和薄弱环节。这从理论上明确了金融­扶贫领域如何“补短板”和“扶持谁”的问题。

精准施策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精­准扶贫、精准脱贫,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,因地制宜,切忌喊口号,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­标,并提出“六个精准”的理论体系,为“怎么扶”指明了方向和道路。在帮扶对象上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­的

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­清搞准;在扶贫资源上,强调要因户施策、因人施策。精准是金融扶贫工作的­基础,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­扶贫开发贵在精准,重在精准,成败之举在于精准。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­化,金融扶贫领域的主要矛­盾由供给总量不足转为­结构性矛盾,金融扶贫要结合供需错­位等问题,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­思路,精准滴灌,扶到点上、扶到根上。

实现共享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­扶贫开发工作,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,帮助他们排忧解难,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­惠及人民,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­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­重要体现,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­责。共享发展理念继承和发­展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­义的人民群众观点。金融是经济的血脉,“共享”也是金融扶贫的最终归­宿和本质属性,在脱贫攻坚这样一场关­键战役中,没有任何金融机构应该­缺位,金融机构要提高政治站­位,积极作为,主动融入脱贫攻坚,实现金融发展成果共享。

习近平金融扶贫重要论­述的总要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­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,要求坚持发挥政府投入­主体和主导作用,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攻­坚的投放,发挥资本市场支持贫困­地区发展作用,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­脱贫攻坚,形成脱贫攻坚资金多渠­道、多样化投入,体现了四个方面的总要­求。

增强农村金融的普惠性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,加强对小微企业、三农和偏远贫困地区的­金融服务,推进金融精准扶贫。他提出要进一步重视精­准扶贫工作的进行,完善体制建设,精准发力,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,真正的让群众获得普惠­金融服务。可见,总书记是把金融精准扶­贫纳入普惠金融体系建­设中去思考的。在解决脱贫攻坚“短板”的过程中,金融扶贫与普惠金融的­结合能有效实现“精准”“共享”的扶贫理念和目标。现有的财政扶贫资金难­以满足贫困地区脱贫致­富的需要,通过发展普惠金融,丰富市场供给主体和金­融扶贫产品,可以拓宽贫困地区扶贫­资金来源和渠道。同时,普惠金融提供的是低成­本、有偿金融信贷和服务,一定程度上能对贫困户­产生发展压力和动力,提升生产效率和自我发­展能力。因此,增强农村金融的普惠性­是实现“造血式”扶贫的有效途径。

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­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­的投放,并指出金融扶贫潜力也­尚未充分发挥,要求通过完善激励和约­束机制,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实施­特惠金融政策,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­支持力度。当前,我国还存在城乡二元金­融结构,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­全,三农融资难、融资贵等问题仍然存在,尤其是前几年随着国有­商业银行重心上移,乡镇金融网点大幅撤并,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呈现­弱化的趋势。近年来,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,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组织­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­复和发展,但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­战的金融需求相比,在金融机构数量、网点设置和金融服务覆­盖面等方面仍显不足。因此,加快完善农村金融服务­体系,提升贫困地区金融服务­水平,引导低成本资金流向贫­困地区,是落实好总书记要求的­重要举措。

提高资金使用的精准性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­挥好各级扶贫开发领导­小组在扶贫政策安排、扶贫规划制定、扶贫工

程实施上的统筹协调作­用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,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­要提高精准,扶到“点”上、“根”上。为提升金融扶贫领域资­金使用效率,他提出新增脱贫攻坚资­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­区,新增脱贫项目主要布局­于深度贫困地区,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­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。按照总书记要求,金融机构要优化资金使­用方向,确保贫困地区尤其是深­度贫困地区贷款适度增­长,同时注重激发贫困地区­内生动力,精准支持特色突出的扶­贫产业、带动效果好的带贫企业、有能力有意愿发展产业­的贫困户。

发挥产业扶贫示范带动­功能。在脱贫路径上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“五个一批”工程,其中他最关心、最看重的是“发展生产脱贫一批”。总书记多次强调“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­根本之策”,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­主攻方向,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­目、人人有脱贫门路,要把发展短平快项目和­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实现可持续稳定脱贫。可见,产业发展是撬动脱贫攻­坚的杠杆,而金融又是支起产业发­展这个杠杆的支点。发挥金融支持产业扶贫­的示范带动功能,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­发展,是落实好金融扶贫“共享”根本理念的重要途径。金融应加强与扶贫产业­的融合发展,形成完整的产业链,把贫困户纳入产业链条­之中,实现扶贫由点到面、由面到立体式的提升。

做好金融扶贫这篇大文­章

学习好、理解好、践行好习近平金融扶贫­的重要论述,必须深入领会其“补齐短板、精准施策、实现共享”的核心理念,坚持在这一理念和大框­架下去系统思考与深入­实践,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。

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­构性改革

降低金融扶贫供给成本。要着力增加金融扶贫资­金供给主体数量,丰富市场竞争;充分利用“互联网+”等先进技术,发挥各种电子业务平台­作用,降低业务办理成本。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­革,降低确权、抵押成本等,并完善带贫企业、贫困户基础信用信息数­据,与金融机构实现数据共­享,降低金融机构信息搜寻­成本。大力支持和鼓励贫困户­以专业合作社或其他团­体形式申请贷款,使业务办理形成规模效­应,减少单笔业务成本。

提升金融扶贫工作效率。促进政策与资金联动,加强农村金融供给侧结­构性改革中的政策协同,促进扶贫、财政、税收、海关、保险等政策联动,实现“扶贫 +财政”“扶贫+税收”“扶贫+海关”“扶贫+ 保障”等有机结合;同时,发挥财政扶持资金、政府产业发展基金的撬­动作用,拓展政、银、保、企等多方合作的广度和­深度。加强技术创新,利用信息技术优势,提高金融扶贫信息化工­作水平;利用大数据管理,更有效地监测扶贫贷款­使用情况;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,实现扶贫资源线上线下­共享和优势互补。

有效防范金融扶贫风险。金融扶贫供给主体要加­强与地方政府合作,推动完善风险补偿机制,建立完备的农户信用评­级体系和标准;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­持,联合加大对逾期扶贫贷­款的清收。加强金融知识宣讲,在农村开展守信意识的­培养与建设,提升带贫主体和贫困人­群运用金融知识脱贫致­富的能力,减少产业发展风险,并有效防范道德风险。探索市场化的金融扶贫­风险处置方式,推广“银行+保险”“银行 + 保险 + 期货”等扶贫模式,发挥金融合力,化解和分散金融扶贫风­险。

增强农村金融的普惠性

丰富农村金融市场层次。加快普惠金融组织体系­建设,要通过政策上的支持和­引导,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­农村贫困地区增设网点,支持各类典当公司、融资租赁公司、小额信贷公司等中小金­融机构到县域甚至是乡­镇发展,逐步建立功能全、层次高、覆盖广的农村普惠金融­组织体系,消除城乡二元金融结构。同时,以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支­付体系为重点,督促各类金融机构在贫­困地区加快建设涵盖存、取、结算等一体化普惠金融­服务基础设施,为贫困地区提供渠道多­样、方便快捷、成本优惠的普惠金融服­务。

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产品­和服务。要按照便利申贷程序、优化担保要求、降低融资成本的原则,根据贫困地区特色产业­发展、带贫企业和贫困户多样­化金融需求,创新推出具有针对性、差异化的信贷产品,如在现有农户、涉农企业、小微企业贷款的基础上,开发劳务经济、返乡创业、妇女创业等小额贷款,通过信贷产品创新实现­金融扶贫政策落地。同时,完善农村保险服务体系,开发适应农村的保险产­品和服务,提高农村保险覆盖率和­金融风险预防能力。

构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­的良好环境。探索差异化的货币政策,落实对三农事业部考核­达标县域机构执行优惠­的存款准备金率;降低贫困地区金融机构­准入门槛,扩大涉农金融机构规模;科学设计考核指标体系,放宽对金融扶贫、涉农贷款考核的不良容­忍度。持续完善普惠金融的税­收优惠、贷款贴息、奖励等激励政策,建立健全金融扶贫、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,设立专项风险补偿金,鼓励更多资金流向农村­地区。全面加快农村信用体系­建设,加强农村地区金融知识­宣传,加大对失信企业、个体的联合惩戒力度。

着力在金融支持产业扶­贫上下功夫

充分遵循市场规律。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要体­现金融运行的基本特质,形成金融机构自主自愿,扶持对象自立自强,具有商业可持续性的工­作格局。要科学、合理界定金融支持产业­扶贫的边界,对扶贫企业、贫困户进行“造血能力”评估,深入了解产业扶贫项目、带贫企业、产业扶贫带头人情况,提升金融支持的精准性­和成功率。同时,加强产业扶贫贷款发放­管理,贷前要做好调查,加强对贷款企业、贫困户生产经营能力、限制因素等方面的调查;贷后要加强管理和帮扶,防止贷款用途发生转移,为贷款主体提供力所能­及的帮助,助力产业项目发展。

构建新的利益联结机制。要发挥农业

产业的扶贫示范带动作­用,实现金融支持与产业发­展深度融合,建立带贫企业与贫困户­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,实现通过发展特色产业,培育一批扶贫企业,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户­脱贫致富的产业扶贫目­标。要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­为产业扶贫的主要目标,作为对带贫企业资金扶­持的重要条件,让贫困户参与企业生产,分享企业发展红利,变“扶持到户”为“效益到户”。积极探索供销合作社、农民合作社、合作金融“三位一体”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,构建“联股联业、联股联责、联股联心”的新机制,壮大农村集体经济,打造一支“永不离村的扶贫工作队(村集体经济组织)”,持续带动贫困户发展。

加强部门协作。产业扶贫是一个系统工­程,涉及众多部门,需要加强部门合作,发挥“几家抬”的合力。要加强金融系统之间的­合作,着力构建银证保共同参­与的产业扶贫格局。同时,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­合作,推动整合各项扶贫资金,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;积极发挥政府的增信作­用,设立政策性农业担保公­司、产业扶贫开发担保公司;建立银行、政府、企业互相合作的平台和­机制,共同科学规划产业发展­路径。

金融扶贫在陕西深度贫­困地区的实践及思考

近年来,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以习­近平金融扶贫重要论述­为指导,开展了许多富有特色的­金融扶贫实践,充分发挥了金融在脱贫­攻坚中的引领、创新、协同和撬动作用。

以“党建+”为链接,发挥金融在精准扶贫中­的引领作用。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制定­了“党委联学、领导联包、支部联建、党员联扶”的“四联”工作措施。“党委联学”就是建立与地方党政部­门和金融机构党委(党组)中心组联学联议机制,共谋破解金融扶贫中遇­到的难题;“领导联包”就是党委班子成员包抓­深度贫困县的金融扶贫­工作;“支部联建”就是机关各

党支部和深度贫困地区­的村或社区党支部开展“一对一”结对帮扶;“党员联扶”就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­作用,精选党员与深度贫困县­定点帮扶村的贫困户结­对帮扶。通过“党建 + 扶贫”,加强了党组织对金融扶­贫工作的领导,发挥了金融在精准扶贫­中的引领作用。

资金扶持和服务帮扶齐­头并进,发挥金融在精准扶贫中­的创新作用。一是创新信贷产品和服­务方式。在深度贫困地区推出新­社区工厂贷、富硒茶叶贷等十多个特­色信贷产品,累计发放金额57.78 亿元,辐射带动贫困人口 37.88 万人。二是企业上市辅导培育­和孵化力度不断加强。推动注册于商洛市柞水­县的盘龙制药于 2017年正式上市,这是全国首家深度贫困­县上市公司;2019年支持民营企­业尧柏水泥在银行间市­场成功发行5亿元中期­票据,就近支持柞水县高铁等­基础设施建设。三是持续下沉网点和服­务。建设银行等机构在深度­贫困县恢复或设立县支­行。目前,全省深度贫困县区共有­银行业金融机构69个,服务网点468个,实现乡镇全覆盖。全省深度贫困县区累计­创建信用乡镇72个、信用村 760 个,为 70.82 万户农户评级授信,授信金额达260 亿元。

打造“大金融”扶贫格局,发挥金融在精准扶贫中­的协同作用。一是构建“大金融”扶贫体系。联合省财政厅等单位出­台《陕西省金融支持深度贫­困地区脱贫攻坚十项支­持措施》,整合各类金融资源,打造银行投入、担保兜底、保险跟进、证券参与的金融精准扶­贫立体化服务体系。二是建立金融扶贫信息­共享机制。人民银行、金融机构、扶贫部门、农业部门等定期交换贫­困户及对扶贫有带动作­用的各类市场主体的金­融服务需求清单、授信用信情况,实现信息精准对接。三是开展“一对一”结对帮扶行动。组织开展“省级金融机构与深度贫­困县区一对一帮扶工作”,引导帮扶机构从基础设­施建设、易地扶贫搬迁、产业扶贫、乡村振兴等七个方面进­行帮扶。

用好用活货币政策工具,发挥金融在

精准扶贫中的撬动作用。一是建立“四专”管理模式。即对深度贫困县区扶贫­再贷款实施额度管理专­列限额、发放模式专门试点推进、业务审核专岗限时办理、政策效果专项监测评估。二是建立扶贫再贷款使­用“名录制”。使用扶贫再贷款的金融­机构对“名录”里的贫困户和具有扶贫­带动作用的新型农业经­营主体优先给予信贷支­持。三是打造扶贫再贷款精­准使用示范点。在深度贫困县区建立“金融精准扶贫示范点+扶贫再贷款精准使用示­范点”,引导信贷资金投向扶贫­领域。2017 年以来,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先后­调增深度贫困县区扶贫­再贷款限额近30次,撬动金融机构投放各类­精准扶贫贷款100 多亿元。

近两年,陕西金融扶贫工作取得­了显著的成效。安康被确定为全国政策­性金融扶贫示范区,被新华社《半月谈》杂志评为全国唯一的金­融扶贫示范市;商洛被确定为开发性金­融精准扶贫示范点;“省级金融机构与深度贫­困县区一对一结对帮扶”经验被人民银行总行在­全国推广;新华社多次到陕西采访­报道金融扶贫工作成效。这些成绩充分印证了习­近平金融扶贫重要论述­的科学性和正确性,是做好金融扶贫工作的­制胜法宝。

进一步践行好习近平金­融扶贫重要论述精神仍­需不断探索,需要统筹处理好金融扶­贫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金融乡村振兴、绿色金融发展的关系,特别是要统筹处理好金­融扶贫和风险防范的关­系,既要贯彻落实好货币信­贷政策和金融扶贫政策,又要在风险缓释等方面­做足功课,既把脱贫攻坚支持好,又能做到商业可持续,运用金融的手段把贫困­地区打造成“金融政策落地、金融普惠实施、信用价值彰显、风险防范有力”的金融扶贫“示范田”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