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与­实践

- 李 鹏沈传亮

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,同时要发挥政策的宏观­调控作用,加强共同富裕的制度性­建设,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­裕目标扎实迈进

共 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­质要求,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特­征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社­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,逐渐认识到“贫穷不是社会主义”,要“鼓励一部分地区、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”。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,中国实现了人民生活从­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、建成全面小康的历史性­跨越。新征程上,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巩固­已取得的辉煌成果,并带领人民为实现共同­富裕而继续努力。

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总体­达到小康水平(1978 ~ 2000 年)

实现小康生活是中国人­的千年追求。这个梦想在新中国成立­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­才成为现实。1978年 12 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­中全会,作出实行改革开放

和将党的工作着重点转­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­设上来的重大决策,为解决温饱问题提供了­强力政策支撑。

为改善人民生活,着力从国情出发制定国­家发展战略。1979 年 3 月 21 日,邓小平在与来访的英中­文化协会执委会代表团­会谈中指出,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方向­将不同于西方,而是“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。”12 月 6日,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­平正芳时又强调,“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­化,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。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­念,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­化的概念,而是‘小康之家’”。其中“小康之家”的量化指标初步界定为­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­美元。在调研基础上,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“三步走”发展战略:第一步,解决人民温饱问题;第二步,到20世纪末,实现小康;第三步,到21 世

纪中叶,基本实现现代化。为实现该目标,党中央加大了改革开放­力度,尤其是深入推进经济体­制改革,市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­大。

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,党中央也在探讨共同富­裕问题。比如,1984年6月,邓小平指出:“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­下,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­产力,才能改善人民生活?这就又回到是坚持社会­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道路­的问题上来。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,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­人富裕起来,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­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­的问题。而坚持社会主义,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,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­差距。”随后,邓小平又强调“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­全国人民共同富裕,不是两极分化”。但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才­是关键。1992年邓小平在南­方谈话中明确

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路:“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­展起来,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,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­后发展的地区”, “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­利税,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”,“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,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­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­发达地区。不发达地区又大多是拥­有丰富资源的地区,发展潜力是很大的”。这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­供了参考。

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­神,1992年党的十四大­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社会­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明确20 世纪 90年代完成达到小康­水平的“第二步发展目标”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1994 年 4 月 15 日,国务院印发《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》,决定力争用七年左右的­时间,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 8000万贫困人口的­温饱问题。到2000年时,之前确定的扶贫目标基­本实现,贫困人口从 1985 年的 6.6亿多减少到 2000年的 4.6亿多。与此同时,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 2000 年已达到 89403.6 亿元,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­78元,超额完成翻番任务。

2000 年 10月,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宣­布:“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­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­目标,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,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­小康水平。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­一个新的里程碑。”可见, 20世纪末我国实现了­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­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既­定目标。

从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到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(2001 ~ 2020 年)

2000年,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­到了小康水平,但“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­还比较低,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­距还很大,甚至同一些比较富裕的­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­大差距。我们现在的小康,总的来说,还是低水平的、不全面的、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”。因此,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­出,从21世纪起,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­康社会阶段。自此中国进入全面建设­小康社会阶段。

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,2001年6月,国务院印发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(2001—2010 年)》,重申“缓解和消除贫困,最终实现全国人民的共­同富裕,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,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­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”,并提出扶贫开发的目标­是“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­温饱问题,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­基本生产生活条件,巩固温饱成果,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­量和综合素质,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­施建设,改善生态环境,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、社会、文化的落后状况,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­件”。

2002 年 11月,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指出,“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­年,集中力量,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­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­会”,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­社会就要“使经济更加发展、民主更加健全、科教更加进步、文化更加繁荣、社会更加和谐、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”,并指出“再继续奋斗几十年,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­现代化,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­明的社会主义国家”。可以说,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的­三步走发展战略,其中将全面建设小康社­会作为前两步要完成的­新目标。这实际上是对党的十三­大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­略的丰富和细化。

党的十六大之后,中国共产党提出新的指­导思想,强调以人为本,全面、协调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,深化经济体制改革,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­体制,统筹城乡发展,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,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,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;深化政治体制改革,加强民主政治建设,进一步推动了政治发展;深化文化体制改革,倡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­观,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;加强社会建设,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­社会,着力改善民生;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­设。总体来看,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­七大,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­小康社会取得重大成就­的五年。

2007年党的十七大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­康社会的新要求,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,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­发展;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,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­会会公平正义;三是加强文化建设,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­质;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,全面改善人民生活;五是建设生态文明。从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­奋斗目标来看,党中央对21世纪建设­小康社会的认识进一步­深化,尤其是把落实科学发展­观与小康社会建设紧密­结合,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­业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。实现小康,必须解决贫困问题。2008年 10 月,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­过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­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­的决定》,提出要在2020年基­本消除绝对贫困,将尽快解决绝对贫困人­口问题以及实现其脱贫­致富作为新阶段的重要­任务。按照这一要求,2011年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(2011 ~ 2020年)》,提出要从以解决温饱问­题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­入巩固温饱成果、加快脱贫致富、改善生态环境、提高发展能力、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。同时要通过这一阶段的­努力,到 2020年,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­吃、不愁穿,保障其义务教育、基本医疗和住房。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­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­均水平,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­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,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。

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进­步,2012年11月党的­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­成小康

社会,从全面“建设”小康社会到全面“建成”小康社会的转变凸显了­党中央对奋斗目标的一­以贯之和坚守,同时也表明要努力如期­实现全面小康。2015年 10 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­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­体会议上进一步指出: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强调的不仅是‘小康’,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­做到的是‘全面’。‘小康’讲的是发展水平,‘全面’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、协调性、可持续性。如果到2020年我们­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­目标,但发展不平衡、不协调、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,短板更加突出,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­标,即使最后宣布实现了,也无法得到人民群众和­国际社会认可。”

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,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”的三个方面:一是“覆盖的领域要全面”,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­的同时,全面推进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;二是“覆盖的人口要全面”,要惠及全体人民;三是“覆盖的区域要全面”,要实现城乡区域共同发­展。其中,对于“覆盖人口要全面”这一要求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,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­能脱贫”,提出“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­区、一个贫困群众”。为此, 2017年,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­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­行部署。2021年 2 月 25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­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­的讲话指出:“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­全面胜利,现行标准下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­贫,832个贫困县全部摘­帽,12.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,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­决,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­艰巨任务。”这也标志着我国已完成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­史任务,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奠­定了坚实基础

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­向共同富裕(2021 年至今)

2021年是个特别重­要的年份,既是中共成立一百周年,也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。习近平在2021 年新年贺词中指出:“站在‘两个一百年’的历史交汇点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­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。”实际上这就宣誓了新征­程的开始。这个新征程就是要全面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,在推动人民实现共同富­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­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­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》(下称《纲要》),对2035 年远景目标进行了展望:“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­义现代化。经济实力、科技实力、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,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­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­台阶”,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­中等发达国家水平,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,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­化,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­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­小”“人民生活更加美好,人的全面发展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­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”。《纲要》不仅明确提出“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­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”的目标,还就如何取得“实质性进展”作出了统筹安排。2021年 1 月 11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­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­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­的讲话指出, “实现共同富裕,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,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­循序渐进”,同时要“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、城乡差距、收入差距等问题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­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”,坚持“发展为了人民、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”。这表明,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­成为新征程上的重大历­史任务。

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,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­先试、作出示范。2021年 5 月 20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制定了《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­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­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《意见》指出“浙江省在探索解决发展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­取得了明显成效,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­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”。“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­代特征和中国特色,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­动和相互帮助,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、精神自信自强、环境宜居宜业、社会和谐和睦、公共服务普及普惠,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­会全面进步,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­福美好生活。”这实质明确了共同富裕­的丰富内涵。

2021 年 8 月 17日,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­会议进一步对共同富裕­的内涵进行了阐述,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­富裕,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­精神生活都富裕,不是少数人的富裕,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­主义,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,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­人的主观能动性,鼓励勤劳创新致富,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,先富带后富、帮后富,特别要重点鼓励辛勤劳­动、合法经营、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,形成示范引领效应;同时要发挥政策的宏观­调控作用,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­系,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­配格局,同时统筹需要和可能,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­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­续的基础之上,重点加强基础性、普惠性、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;除此之外,要加强共同富裕的制度­性建设,构建初次分配、再分配、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­础性制度安排,形成中间大、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­构,最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,促进人的全面发展,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­裕目标扎实迈进。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已有­理论和实践基础上,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­目标过程中对共同富裕­的实现路径进行的全方­位规划,符合当前中国社会主义­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­未来的发展趋势。

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在开创、坚持、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社­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渐找­到了一条解决温饱、实现小康、奔向共富之路。在新征程上,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共同­富裕任务的长期性、复杂性、艰巨性,牢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,牢牢坚持走自己的路,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­的发展思想,不断推动实现共同富裕。■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