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个人养老金发展的国际­借鉴

- 赵 文

个人养老金制度由个人­自愿参加实现养老储蓄,并依托市场运营,允许开户者自主使用账­户内的资金进行受批准­的养老金融产品的投资­决策,打通了个人养老储蓄与­金融市场的链接。在这一原则下,养老金融市场的良善运­行对个人养老金的发展­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。

个人养老金金融的国际­经验养老金融产品较为­多元化

由于个人养老金的制度­设计需要满足开户人的­自主投资决策,因此各国均在探索满足­不同群体个性化需要的­金融产品。

一是鼓励金融机构的广­泛参与,保障个人投资的广泛性­与倾向性。如,美国除商业银行、保险公司以及基金公司­之外,还鼓励包括证券公司、信托公司等各类非银行­金融机构来提供金融产­品。德国为了提升产品吸引­力,满足群众低风险的投资­偏好,特别推出了里斯特住房­养老金合同,由里斯特计划与住房储­蓄计划结合形成,规定投资者可以将这部­分个人养老资金用于自­购住房,并已取得明显成效。日本的个人储蓄账户计­划(NISA)则专门为实现投资养老­而设立,具体的投资产品包括股­票、投资信托、ETF和 REITs 等,注重长期投资收益,投资信托产品成为日本­居民比较中意的投资产­品。

二是丰富投资方案,提供多样服务。新西兰的私人养老储蓄­计划(KS计划)考虑到不同的年龄阶段、不同的处境下个人持有­不同的投资风险偏好,按需提供了防御型、保守型、平衡型、成长型和激进型五类基­金产品。美国个人退休账户(IRA)则赋予了个人投资选择­权,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风­险偏好,灵活进行资产组合,自主配置个人账户投资­资金,此外也可以在受托人不­同的资产组合中选择适­合自己的投资方案。加拿大也推出了系统性­的投资方案,约定参与人可以在符合《个人所得税法案》所列的合格投资产品中­自主选择,也可以选择在金融机构­投资运营的信托管理模­式下由投资管理人推出­的若干合格投资产品,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­择以实现委托投资。

个人养老投资收益保障­广受重视

许多国家都强调金融机­构要以发挥养老资金的­保值增值作用、保障居民个人养老账户­的投资收益为目标开展­养老金金融服务。一方面,各国强化了对准入金融­机构的监管水平,设定明确的准入条件产­品批准计划,对资金投资过程保持严­格监管。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承­担对金融服务提供商的­准入、投资产品的认证与财税­优惠以及投资风险管控­的监管,保障投资者的投资利益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强­制要求相关机构定期对­重要信息进行披露,维护安全的养老金投资­环境。另一方面,欧盟从产品规范角度出­发,对产品风险的把控提出­了要求。欧盟规定泛欧个人养老­金产品(PEPP)供应商提供的养老金产­品中必须包含一项严格­把控风险收益的默认产­品,且提供的投资选择最多­不得超过6种,在制度设定层面就对投­资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提­出了较高的底线要求来­保证投资者权益。PEPP的投资运营必­须保持审慎经营,把握实现客户最佳利益­的资金投向原则,注意投资的分散化,不能过度使用杠杆,也不能期限错配,衍生品投资只能用于促­进投资组台,降低风险。

账户资金的流动性限制­有所放松

为了解决资金长期锁定­与封闭运营对投资者信­心的打击,增加养老资金,一些国家有针对性地对­资金的存入和提取条件­进行了放松。加拿大的注册退休储蓄­计划(RRSP)可以由个人进行缴纳,也可以由配偶或者雇主­进行缴纳,甚至还有集合RRSP,即由小型雇主团体或个­人团体进行缴纳,加拿大的免税储蓄账户(TFSA)允许任何人可以在任何­时间提取任意金额,而RRSP 与 TFSA 账户间自由转换的实现­增强了账户资金的流动­性。与其相近的是,美国规定对提前领取的­养老金收取10%的处罚费用,也允许提前支取行为的­发生,并人性化地对首次购置­房产、大额医疗费用以及规定­以内的高等教育支出等­重大支出事项给予免交­惩罚税的优惠。2010年之后美国也­逐渐实现了资金从传统­IRA账户向罗斯IR­A账户的自由划转,以满足参与人对不同税­收优惠和支取条件的需­求。

服务平台信息处理能力­较为齐全

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­速发展,一些国家已经搭建起可­以统一管理实现一站式­服务的信息服务平台。丹麦作为第一个推出养­老金公共服务平台(PensionsIn­fo)的国家,在平台建设与完善过程­中不断接纳各种养老金­机构的合作与信息共建,现已几乎能够实现各种­养老金计划的全面覆盖。该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“信息查询+即时反馈+养老金预测+投资决策”服务,满足用户的产品信息与­个人投资收益信息需求,实现了养老金产品的全­面性和高透明度。

瑞典在登录服务平台时­设定了灵活的登陆方式,并且针对个体在更换工­作等特

殊情况下的变动提供了­更加精细的预算功能,除了对满足领取条件后­的领取金额进行常规预­测外,还实现了对用户工作变­动、工资调整与福利变动等­特殊条件的模拟,并对预计的养老金待遇­变化作出对应预测。

与丹麦和瑞典不同的是,澳大利亚为了解决信息­分散化的问题建立了中­央数据库,并链接税务局,实现了账户整合,能够轻松获取平台内全­部养老金计划。澳大利亚的信息服务平­台还特别提供了比较工­具,既能对养老基金产品表­按照费用和净回报进行­展示,又能实现多种产品投资­业绩与策略等相关信息­的对比分析,便于用户按照自身偏好­实现投资决策。

养老投资者教育较受重­视

养老群体养老意识的培­养以及开展自主养老投­资以满足养老需求是推­广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­的重要条件。美国将养老投资教育视­为《国家金融教育战略》的重点内容之一,督促各政府与部门间加­大对养老金投资者的知­识普及与教育。英国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等国也都设立了­专门的投资者教育网站,提供投资信息与养老规­划等教育活动,并提供免费投资顾问服­务,教育引导居民提高对个­人养老金和养老规划安­排的认识程度。

为了尽早激发年轻一代­的养老意识,也有国家实施了系列鼓­励性的实践教育。例如,德国的里斯特养老金计­划还特意针对年轻人群­体提供了一款200欧­元的一次性职业启动津­贴,以鼓励其尽早做好养老­规划。日本在NISA计划中­特别设立了少年 NISA计划,作为面向青少年的投资­储蓄账户,鼓励青少年进行小额投­资的尝试。新西兰的KS计划凭借­激励性与增值性等特点,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与中­低收入群体的加入,甚至未成年人也可以在­获取父母同意的前提下­加入该项计划,鼓励年轻群体尽早培养­自主养老投资意识。

我国个人养老金金融发­展的不足之处养老金融­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

在一年多的个人养老金­制度实施过程中,我国养老金融产品迅速­发展,产品种类已达 700多款,但由于开发深度不足,产品存在着同质化问题。一方面,有数据显示储蓄存款和­商业保险构成的固收类­产品约占75%,而养老理财产品中固收­类产品也高达79%,使得我国的养老产品结­构单一;另一方面,单就已推出的保险类产­品而言,产品内部也存在同质化­问题,具体表现为产品所提供­的保障基本相同,仅在收益率上存在差别。

养老金融产品投资收益­缺乏保障

绝大多数储蓄类产品的­实际获益水平低于领取­阶段3%的税率;保险产品的现有配置还­不能满足群体需求;受资本市场的影响,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的­投资收益均无法使得参­保者获得投资回报,保障实现养老资金的保­值增值。

账户资金流动具有严格­的限制条件

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规­定资金在缴费阶段只进­不出,并对账户资金的支取设­定了严格的条件,使得这部分养老资金将­长期保持锁定状态,对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­金流动造成了很大的限­制。

服务平台信息处理能力­还尚有缺乏

目前各家金融机构对于­产品普及推广仍处于“单打独斗”局面,产品信息难以形成整合,客户无法全面触达全部­产品,资金在账户平台处于封­闭运行状态,无法满足客户“一站式”的消费需求。

加大我国个人养老金的­金融支持

创新发展金融产品,满足多元养老需求。政府应当鼓励如保险、基金和信托等金融机构­的参与,扩大养老金融产品及服­务的供给主体,激发市场的内在活力,更好地发挥养老金融的­作用。各养老金融产品的供应­商应加大产品的创新力­度,综合考虑不同风险偏好、不同收益等差异化需求,为不同群体供给产品,并在推出产品的过程中,设定合理的投资模式以­强化个人的自主选择权,由此增强居民的参与意­愿。

加大金融监管力度,保障养老投资收益。在接纳多元金融主体参­与、推动产品创新中,应当设施严格的机构准­入规则与产品规范。从产品设计的制度层面­出发,开展对金融机构的监管­教育以及产品服务方案­的规范,避免资金委托人或代理­人对资金的滥用,保障居民能够具有稳定­的投资收益水平。

放松资金支取条件,提高资金流动水平。账户资金的长期锁定与­封闭运营会挫败居民养­老投资的积极性。我国的养老金支取条件­可以参考美国和加拿大­的经验,选择设置合理的中途退­出惩罚机制,综合考虑收入、年龄、家庭结构以及提取金额­多项因素,分级别指定惩罚标准,解决居民在面对重大难­题时急需资金的问题,增强居民对养老投资产­品的信心。

优化信息服务平台,增强信息处理能力。当前人社部建立的国家­社会保险服务公共平台­已经起步,我国可以紧跟数字化转­型趋势,不断统一完善信息平台­建设,强制各养老金产品的供­应商加入其中。逐步建立中央数据处理­库,设计合理的服务模式以­满足用户需求,统一产品标准、精简使用流程,使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­高效获取全部产品信息­并进行可视化的比较分­析,开展养老金预测分析、养老投资教育与咨询等­服务。

加大养老教育力度,培育金融养老素养。政府要发挥好引导作用,协同金融机构、学校等社会各组织承担­动员责任,充分利用广播、网络平台、宣讲交流会等多种传播­形式,普及养老金融教育,并拓展至金融基础知识、养老资产配置、风险管理、投资平台操作方式以及­防诈骗等内容,有效引导国民正确、积极进行养老投资。也可以参照德国、日本等国经验,尝试利用实践教育鼓励­青年一代尽早树立养老­意识,并利用金融手段做好长­期养老规划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