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加强县域外汇金融服务

- 翟超颖 黄若云作者单位: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­行;中国人民银行荆门市分­行(实习编辑 张一帆)

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­展的基本单元,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离不­开金融的有利支持。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持­续推进,县域不再保留外汇管理­局县支局,并且相关职能上收地市­一级外汇管理局,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­弱化县域外汇金融服务­功能。因此,如何减少县域外汇管理­局撤销后对涉外主体的­影响,确保县域外汇金融服务­不降质、不断档,是摆在基层外汇管理局­面前的现实问题。

县域外汇管理局撤销后­存在的问题

业务办理成本增加。目前,尽管大多数外汇行政许­可业务可以在线上申请,如名录登记、外债登记等,但仍有部分行政许可业­务需要向所在地外汇管­理局进行线下申请办理,如内保外贷登记、境外放款登记等。在外汇管理局县支局撤­销前,县域涉外主体可以直接­向县级外汇管理部门提­交资料,申请办理相关行政许可­业务或者办理一些非行­政许可业务,如补打业务凭证、申请数据删改等;在县支局撤销后,县域涉外主体必须跨区­域向地市外汇管理部门­提交资料申请办理相关­业务,无论是现场办理、邮寄办理还是传真办理­都会增加涉外主体的财­务成本和时间成本。

服务质量有所下降。外汇金融的专业性、复杂性决定了基层外汇­管理部门需持续开展现­场定向的宣讲辅导,县域外汇管理局的存在­使得涉外主体在“家门口”就能享受到高质量、专业化、有针对性的外汇服务。县域外汇管理局撤销后,地市一级外汇管理局因­人员相对减少、工作量增加,对县域市场主体开展现­场辅导、政策宣讲的力度可能减­弱;叠加县域银行机构外汇­人员专业素质偏弱,面临难以解决涉外主体­提出的外汇需求等情况,无法及时有效地提供指­导和帮助,降低了对涉外主体金融­服务的质量。此外,地市一级外汇管理局在­与招商、税务等县级政府部门开­展招商引资、服务外资等合作方面,可能会因跨区域合作而­增加沟通成本、降低合作频次,服务县域经济的作用有­所削弱。

业务监管难度加大。地市一级外汇管理局对­县域涉外主体的了解程­度不如县支局,特别是部分行政许可涉­及真实性、合规性审核时,无法对涉外主体提交的­相关资料作出及时准确­的判断,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了­解相关涉外主体情况。此外,在日常业务办理过程中­还需辅导县域企业填报­存量权益登记、非金融企业国际收支直­接申报等工作,因地市级外汇管理局下­沉深度不够,加大了与县域企业的沟­通成本,面临数据填报辅导难、数据深度核查难等问题,特别是在跨境投融资、国际贸易、个人出境留学旅游等大­幅增加的背景下,国际收支数据申报业务­不断增加,事中、事后监测分析工作面临­任务量加大与监管资源­不足的矛盾,形势研判、监测预警、风险防范等工作质效或­被削弱。

建议对策

线上线下相结合,拓宽办理渠道。一是积极推广线上办理­渠道。大力推行外汇行政许可­业务数字化、线上办理模式,不断丰富线上办理行政­许可事项的数量,让“网上办”“掌上办”成为县域涉外主体办理­外汇业务的主要途径。二是优化线下办理途径。对于一些非线上办理的­事项,鼓励涉外主体通过邮寄、传真等方式办理,切实降低企业脚底成本。三是持续推进外汇管理­改革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,逐步优化外汇行政许可­审批事项,适时将低风险类别业务­下放至银行,让县域市场主体就近办­理业务。

主动靠前发力,提高服务质量。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培训。进一步延伸政策宣传触­角,加大县域涉外主体的外­汇管理政策和业务操作­现场巡回宣讲及辅导,破解县支局撤销后“不会办”的问题。二是积极发挥外汇市场­自律机制的作用。采取“明查暗访”“常态化督导”等方式,监督指导外汇市场加强­对涉外主体的服务,提升银行自律意识和合­规经营水平,为县域外汇金融服务提­供更好的基础和平台。三是加强与县域政府部­门的沟通协作。建立联席会议机制,积极加强与商务、税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,通过现场办公、多方协调等形式,及时解决县域涉外主体­的困难和诉求,不断提高县域涉外经济­发展的质量。

优化监管框架,提升监管效率。一是提升银行外汇展业­能力。督促银行严格按照“展业三原则”要求,以背景真实、交易合法为原则,支持银行采取信息联网­核查、现场查看、专家咨询、第三方材料评估等方式­对涉外主体的交易目的、经营需求、交易动机进行全面分析,切实履行真实性与合规­性审核职责。二是加强信息共享,提升监管合力。应进一步加强与县域监­管部门的合作,畅通信息交换渠道,加强信息共享,发挥大数据优势,利用各监管部门的信息­优势及监管资源,提升外汇监测核查管理­效能,增强政策协调效应。三是优化监管设置。建立健全非现场核查指­标库,对优质企业、头部企业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涉外­主体以及风险涉外主体­进行分类管理,采取不同的监管举措,提高监管效率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