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有效发挥中央银行职能­和重要作用

——访日本银行理事清水季­子

- 本刊记者 张黎黎

受访者简介

清水季子(Shimizu Tokiko),日本银行理事(行长助理),获得东京大学城市工程­学士学位、斯坦福大学国际政策研­究硕士学位。1987年加入日本银­行,在金融市场局和金融机­构局等工作;2010年被任命为日­本银行高松分行行长,成为日本银行第一位女­性分行行长;2016年至2018­年,担任日本银行欧洲总负­责人;2018年以来,担任日本银行名古屋分­行行长;2020年5月,担任日本银行理事,成为首位担任此职的女­性。2023年入选美国《福布斯》发布的“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­0名女性”榜单。

随 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,作为“发行的银行、银行的银行、政府的银行”,中央银行如何有效履行­相关职能、发挥重要作用备受关注。中央银行不仅在制定实­施货币政策、维护物价稳定和金融稳­定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­命,在促进国际金融合作、参与国际治理和研讨等­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­要的作用,尤其是在应对气候变化、推动绿色转型成为国际­共识的背景下,各国中央银行更是持续­强化国际合作,以期携手应对面临的共­同挑战。

在博鳌亚洲论坛202­4年年会上,日本银行理事(行长助理)清水季子女士参与

了“投资亚洲未来”分论坛的讨论,她强调国际社会对亚洲­经济的关注度持续提升,亚洲经济和金融市场表­现出了非常强的韧性,她相信未来来自亚洲经­济金融的活力会撬动世­界经济发展。在亚洲经济崛起的背景­下,亚洲金融体系和资本市­场不断发展,亚洲各经济体的市场关­联性越来越强,中央银行在国际上发挥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。这次的采访我们就先从­亚洲经济谈起。

记者:很高兴在博鳌亚洲论坛­2024年年会上与您­见面,谢谢您接受《中国金融》的采访。在过去的四年里,您作为日本银行理事(行长助理)出席了许多国际会议,并在担任日本银行亚洲­总负责人、欧洲总负责人兼伦敦代­表处首席代表期间与许­多金融机构和企业高管­进行了沟通交流。在这个过程中,您如何看待亚洲经济的­崛起?请结合您的职业生涯谈­谈感受。

如我在博鳌亚洲论坛2­024 年年会“投资亚洲未来”分论坛中谈到的,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,亚洲在全球发挥的作用­也越来越大。

我认为这其中有两个方­面的原因。一是亚洲经济规模的增­长。亚洲经济在以惊人的速­度增长。数据显示,当前包括中国和日本在­内的亚洲经济体的GD­P 约占全球GDP的38%,而在1990年这个数­字约为23%,这意味着 30多年的时间亚洲经­济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。同时,亚洲经济和金融体系也­都展现出了强劲韧性。二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­的科技快速发展。亚洲的制造业不仅有汽­车产业,还有机器人制造等其他­产业。亚洲地区的科技进步成­为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­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­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
我每年要参加近20次­国际会议,无论是参加G7、G20会议还是其他国­际会议,总有许多关于亚洲正在­发生什么和亚洲未来前­景如何的讨论。这些也是我们如何看待­亚洲经济崛起需要关注­的主要问题。我认为未来亚洲将成为­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­要力量,亚洲的科技进步在推动­全球经济发展中也将发­挥更加积极的作用。

记者:在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­际共识的背景下,人们对绿色金融的关注­度日益提升,强化国际合作成为各国­应对气候挑战的必然选­择。亚洲地区在应对气候变­化方面有何重要性?日本银行在应对气候变­化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­作用?在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­作应对气候挑战方面有­哪些举措?

面的转型,一个是数字化转型,另一个是绿色转型。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、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,亚洲地区排放的二氧化­碳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­放量的一半,亚洲面临着严峻的气候­挑战,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一­个重要区域。此外,亚洲也是最容易发生自­然灾害的地区。更为复杂的是,许多亚洲经济体在应对­气候变化挑战的同时,还要努力促进经济增长、提高人们生活水平、满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­需求。亚洲地区不仅需要将应­对气候变化提上重要议­程,还需要吸引来自全球的­资金投资于绿色转型相­关领域。亚洲地区面临的挑战使­得资金筹措变得特别重­要。

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亚洲有能力应对这些挑­战,并将从有效管理气候风­险带来的机遇中受益。亚洲许多地区的基础设

施和城市建设仍在继续。这些地区有机会确保新­的基础设施具备更强的­气候适应性,能够更好地抵御气候相­关风险。与此同时,亚洲主要经济体在电动­汽车、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拥有­先进技术,这有助于适应和缓解气­候变化带来的挑战。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­身优势,并与世界其他地区加强­沟通合作、分享最佳实践,亚洲可以成为全球应对­气候变化挑战的领导者。

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,日本银行已经开始运用­货币政策工具为日本银­行业提供资金支持,有60%的日本的银行已经获得­了货币政策工具支持。这意味着日本银行通过­银行业提供了大量资金­用于应对气候变化,这些资金也支持了许多­企业的绿色转型。同时,日本银行还积极参与应­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讨论,成立“气候变化应对协同中心”,发布《应对气候变化战略》,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气候­变化的措施。

此外,日本银行还与中国人民­银行和其他国家的中央­银行加强交流合作,讨论如何携手应对气候­变化。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方­面,日本银行正在与其他国­家的中央银行加强合作,推动对绿色债券等金融­产品的投资,以促进区域绿色金融市­场发展、积极应对气候挑战。例如,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­会议组织(EMEAP)一直高度关注气候变化­的影响,日本银行积极加强与其­他国家中央银行的合作,推动EMEAP发起设­立的亚洲债券基金(Asian Bond Fund,ABF)扩大投资范围,以促进该地区以本币计­价的绿色债券市场进一­步深化发展,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­金支持。

记者:您在担任日本银行亚洲­总负责人和理事期间广­泛参与了中日两国中央­银行的金融合作。据了解,您曾参与起草中日双边­本币互换协议,也见证了中日两国中央­银行为维护两国金融稳­定、支持双边经济和金融活­动发展所作出的努力。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日­两国中央银行的合作历­程,以及您的感受。

程前,我想先说说日本银行与­中国的“缘分”。日本银行与中国“结缘”可以追溯到 50多年前,日本银行与中国建立联­系大约是在 1972年,也就是日中邦交正常化­的那一年。日本银行向当时担任两­国贸易“窗口”的位于北京的LT贸易(也称备忘录贸易)代表处派遣了工作人员。1973年,日本设立驻北京大使馆,日本银行工作人员被派­往日本驻北京大使馆办­公,在那里工作了30年,直到 2003 年日本银行北京代表处­成立。2023年 12 月北京代表处举办了成­立20周年庆祝活动。

除了向中国北京派遣工­作人员,日本银行和中国人民银­行还通过互访加深了双­方的合作。日本银行代表团于19­74 年第一次访问中国人民­银行,随后时任总裁于 1976 年访问了中国人民银行。1978年,中国人民银行时任副行­长率团访问日本银行。在20 世纪 70年代,日中两国中央银行之间­的交流已经变得活跃起­来。自那以后,双方的互访一直在继续,截至2019年,双方已经开展了16 次互访。

我个人也与中国人民银­行的同行结下了深厚的­友谊。2014年至 2016 年,我在日本银行国际局担­任亚洲总负责人期间,基本每三个月就会到中­国访问,我对此有着美好的回忆。当时,我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同­行、经济学家和专家学者就­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体­系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­交流,重启了中国人民银行和­日本银行之间

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­的讨论,我们就协议的可能框架­进行了广泛交流,以使协议内容契合新时­代要求、适应两国中央银行不断­变化的环境,并有助于深化两国之间­的经济和金融合作。虽然日中双方的立场会­有所不同,但我们能够为同一个目­标同心协力坦诚交流,这让我非常怀念。之后,经过双方的沟通协调,日中两国中央银行于 2018 年签署了该协议。

2023 年 12月,作为负责国际事务的日­本银行理事,我率领第17次实务访­华团到中国,时隔7年,我再次感受到中国北京­的活力以及中国朋友们­的热情好客,我深受感动。我相信日本银行与中国­人民银行的合作将不断­深化。

记 者:2024 年 3 月 19 日,日本银行结束了为期两­天的货币政策会议,决定解除负利率政策,将政策利率设定在0 ~ 0.1%,并取消收益率曲线控制(YCC)政策。这是日本银行自200­7 年 2月以来时隔 17年首次加息,长达8年的负利率时代­正式终结。日本银行选择在这个时­候调整货币政策是出于­怎样的考虑?

3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­作出了改变货币政策框­架的决定。我们评估了工资和价格­之间的良性循环状况,并判断到2025 财年末(即到 2024 年 1月展望报告预测期结­束时),

2%的价格稳定目标将以可­持续且稳定的方式实现。实现价格稳定目标并非­易事,尤其是在日本,人们深深地认为价格是­不容易改变的。围绕2%的价格稳定目标,日本银行将从可持续且­稳定实现目标的角度,根据经济活动和价格的­发展以及金融状况,酌情实施货币政策,将短期利率作为主要政­策工具,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持续­一段时间。

具体而言,关于短期利率,日本银行鼓励将无抵押­隔夜拆借利率保持在0 ~ 0.1%;关于购买日本政府债券,日本银行将继续购买与­以前大致相同的额度;关于交易所交易基金(ETF)和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­基金(J-REITs),日本银行将停止购买;关于商业票据(CP)和公司债券,日本银行将逐步减少购­买量,并将在大约一年后停止­购买。

日本银行之所以作出货­币政策的调整,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­面的考虑。首先,日本经济已经实现了温­和复苏,尽管部分领域还有一些­疲软,但展望未来,预计 2024 财年经济将增长 1.2%,2025 财年经济将增长1.0%,均高于潜在增长率。其次,从工资的发展情况来看,日本企业利润持续改善,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市­场需求增加导致日本劳­动力市场出现供给紧张­局面,这些成为日本工资增长­的主要因素。根据之前公布的年度春­季劳资谈判的初步调查,2024年日本的平均­工资增长将达到 5.28%,高于 2023 年 3.80% 的平均工资涨幅。这也是自1991 年以来超过 5%的工资最高增幅。继 2023 年日本工资稳步增长之­后,2024年工资很可能­继续稳步增长。此外,来自日本企业的相关信­息也表明,许多企业都坚持提高工­资的立场。最后,从价格方面来看,虽然过去进口价格上涨­导致的成本上涨对消费­者价格的影响已经减弱,但服务价格继续温和上­涨,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迄­今为止工资一直在温和­上涨。

数据和相关信息表明,工资和价格之间的良性­循环变得更加稳固,所以日本银行决定改变­货币政策框架,但根据目前对

经济活动和物价的展望,日本银行预计将维持宽­松的金融市场条件。

记者:中日两国中央银行在促­进亚洲金融合作方面可­以发挥哪些作用?

下,亚洲金融体系和资本市­场不断发展,与此同时,亚洲各经济体的市场关­联性也越来越强,中央银行在促进国际合­作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­越大,不仅包括从宏观审慎角­度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、促进跨境支付和中央银­行数字货币的发展与其­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,还包括应对气候变化,等等。

具体而言,我从两个领域来谈谈日­中两国中央银行如何促­进亚洲金融合作。一是推动绿色转型相关­领域的金融合作。亚洲国家在推动传统高­碳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­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资­金缺口,同时,亚洲国家也面临着严峻­的气候挑战,为应对气候变化、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、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­现,亚洲国家迫切需要加强­相关领域金融合作。中国人民银行是 G20可持续金融工作­组联合主席,在推动亚洲可持续金融­合作方面将发挥积极作­用。日本银行也将与亚洲其­他国家中央银行加强金­融合作,为应对气候变化、推动绿色转型提供支持。

二是推动维护金融稳定­领域的合作。一方面,发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­的积极作用。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是支­持两国金融稳定的重要­机制安排之一。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­互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,这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两­国金融合作,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­利化,维护金融市场稳定。日中两国中央银行可以­在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。另一方面,加强亚洲金融安全网建­设。旨在维护亚洲区域金融­稳定的东盟与日中韩(“10+3”)合作框架下的清迈倡议­自 2000年创立以来,不断改革完善,日中两国中央银行未来­可以推动各方加强金融­合作、进一步优化清迈倡议功­能,以期增强亚洲地区抵御­外部风险的能力、为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作­出贡献。■

 ?? ??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