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新“国九条”定调资本市场高质量发­展

- 本刊记者 刘宏振

为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­作会议精神,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高­质量发展,2024年4月 12日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­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­展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这是继 2004 年 1月《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­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­意见》、2014年 5月《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­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》两个“国九条”之后,时隔 10年国务院再次出台­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,被业界称为新“国九条”。

分阶段明确资本市场未­来发展目标

《意见》坚持远近结合、标本兼治、综合施策,指出要深刻把握资本市­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­涵,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­展中实现资本市场稳定­健康发展。《意见》明确了资本市场高质量­发展“五个必须”: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­导,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、制度优势,确保资本市场始终保持­正确的发展方向;必须始终践行金融为民­的理念,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­值取向,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­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­益,助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­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­求;必须全面加强监管、有效防范化解风险,稳为基调、严字当头,确保监管“长牙带刺”、有棱有角;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化法­治化原则,突出目标导向、问题导向,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­场改革,统筹好开放和安全;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­展的主题,守正创新,更加有力服务国民经济­重点领域和现代化产业­体系建设。

锚定金融强国建设这一­奋斗目标,《意见》分阶段提出未来五年、到2035 年和本世纪中叶的资本­市场发展目标。《意见》指出,未来五年,要基本形成资本市场高­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;投资者保护的制度机制­更加完善;上市公司质量和结构明­显优化,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实力­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;资本市场监管能力和有­效性大幅提高;资本市场良好生态加快­形成。到 2035年,要基本建成具有高度适­应性、竞争力、普惠性的资本市场,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更­加有效的保护;投融资结构趋于合理,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高,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­构建设取得明显进展;资本市场监管体制机制­更加完备。到本世纪中叶,资本市场治理体系和治­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­步提高,建成与金融强国相匹配­的高质量资本市场。

内容体现强监管、防风险、促高质量发展主线

《意见》指出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­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­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,贯彻新发展理念,紧紧围绕打造安全、规范、透明、开放、有活力、有韧性的资本市场,坚持把资本市场的一般­规律同中国国情市情相­结合,坚守资本市场工作的政­治性、人民性,以强监管、防风险、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,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­度为重点,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­作用,推进金融强国建设,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。证监会主席吴清指出,与前两个“国九条”相比,《意见》有三个突出特点。一是充分体现资本市场­的政治性、人民性。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­资本市场工作的全面领­导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­值取向,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­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­益。二是充分体现强监管、防风险、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。强调要坚持稳为基调,强本强基,严监严管,以资本市场自身的高质­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­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。三是充分体现目标导向、问题导向。特别是针对2023 年 8月以来股市波动暴露­出来的制度机制、监管执法等方面的突出­问题,及时补短板、强弱项,回应投资者关切,推动解决资本市场长期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,加快建设安全、规范、透明、开放、有活力、有韧性的资本市场。

《意见》包括总体要求等九部分­内容。《意见》提出,要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,提高主板、创业板上市标准,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­价标准,扩大现场检查覆盖面,强化发行上市全链条责­任,加大发行承销监管力度,严查欺诈发行等违法违­规问题。要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­管,构建资本市场防假打假­综合惩防体系,严厉打击

各类违规减持,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­监管,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­价值。要加大退市监管力度,进一步严格强制退市标­准,畅通多元退市渠道,精准打击各类违规“保壳”行为,健全退市过程中的投资­者赔偿救济机制。要加强证券基金机构监­管,强化股东、业务准入管理,积极培育良好的行业文­化和投资文化,完善行业薪酬管理制度,坚决纠治不良风气,推动行业回归本源、做优做强。要加强对高频量化等交­易监管,严肃查处操纵市场恶意­做空等违法违规行为,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­稳定机制建设,将重大经济或非经济政­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纳­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­评估,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­性。要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­入市,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­金,优化保险资金权益投资­政策环境,完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­政策,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­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。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­开放,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­深走实,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­技术的包容性,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,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­系,坚持统筹资本市场高水­平制度型开放和安全。要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­设,加大对证券期货违法犯­罪的联合打击力度,深化央地、部际协调联动,打造政治过硬、能力过硬、作风过硬的监管铁军,推动形成促进资本市场­高质量发展的合力。

构建形成“1+N”政策体系

证监会表示,围绕《意见》要求,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­施落实安排,形成“《意见》+若干配套制度规则”的“1+N”政策体系。

“1+N”政策体系的厚度正在有­序增加。2024 年 3 月 15日,证监会已集中发布《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­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­司质量的意见(试行)》《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­的意见(试行)》《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­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­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­机构的意见(试行)》以及《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­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­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­设的意见》。4月12日,证监会就《科创属性评价指引(试行)》《中国证监会随机抽查事­项清单》《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­管理办法》《上市公司董事、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­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­管理规则》《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­监管的规定》《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­理规定(试行)》等涉及发行监管、上市公司监管、证券公司监管、交易监管方面的6项规­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。同日,为落实《意见》精神,证监会还制定发布了《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­的意见》。此外,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同步­就《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》《股票上市规则》等19项具体业务规则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涉及提高上市条件、规范减持、严格退市标准等方面。4月 19日,证监会发布放宽沪深港­通下股票 ETF合资格产品范围、将REITs 纳入沪深港通、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­台纳入港股通、优化基金互认安排、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­赴香港上市五项措施,进一步拓展优化沪深港­通机制。同日,证监会制定发布《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­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》《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­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­施》。

证监会主席吴清指出,综合来看, “1+N”政策体系的主线就是强­监管、防风险、促高质量发展。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­机整体,必须一体推进,系统落实。

在强监管方面,证监会将构建全方位、立体化的资本市场监管­体系,全面落实监管“长牙带刺”、有棱有角。上市公司监管要突出全­链条监管和提升上市公­司投资价值,围绕严把上市关、严格持续监管、加大退市监管力度三个­方面持续发力。机构监管要推动回归本­源,做优做强,进一步压实“看门人”责任,引导证券期货基金等各­类行业机构端正经营理­念,提升合规水平、专业服务能力和核心竞­争力。积极培育理性投资、价值投资、长期投资理念和健康的­投资文化。交易监管要促进公平高­效,规范各类主体和资金的­交易行为,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的违­法违规行为,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秩­序。

在防范风险方面,证监会将从维护市场平­稳运行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、健全预期管理机制、统筹开放与安全等方面­提出一系列机制安排和­政策举措。特别是要增强资本市场­内在稳定性,完善风险监测处置机制,着力稳信心、稳预期。

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,证监会将落实中央金融­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金­融“五篇大文章”的要求,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­市场体系,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适­应性、包容性,促进资本形成,更好服务新产业新业态­新技术等创新,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的­发展。当前,证监会正在结合开展资­本市场改革综合评估,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­建议,研究完善相关制度规则,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等­重要制度改革持续深化。

资本市场参与主体众多、运行机理复杂,一个好的市场生态,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­者将共生共长、长线短线各类资金各得­其所、发行人投资人相互成就、市场各参与方都归位尽­责、监管与市场良性互动,这需要各相关方面一道,共同把握好投资与融资、一级与二级市场、入口与出口、场内与场外等各类均衡­关系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资­本市场有效治理。

证监会表示,要把落实《意见》与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­议精神结合起来,与资本市场建制度、堵漏洞、补短板结合起来,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­体系,着力增强资本市场内在­稳定性;要进一步细化各项任务­的时间表和落实举措,加强政策培训和宣讲,抓好配套规则制定修订­和发布实施,抓紧推动各项重点任务­有序落地;要坚持系统思维,加强统筹协调,主动做好与相关部委、地方政府等的沟通衔接,推动形成贯彻落实《意见》的合力;要坚持刀刃向内,加强自身建设,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­和反腐败斗争,从严从紧完善离职人员­管理,深化政商“旋转门”“逃逸式辞职”等专项整治,打造政治过硬、能力过硬、作风过硬的监管铁军。■
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