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2024年第一季度金­融运行

- 本刊记者 刘宏振

金融支持经济回升向好

2024年以来,人民银行、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运­用多种政策工具,支持经济回升向好。截至目前,政策成效主要体现在以­下五个方面。一是金融总量稳定增长。2024年3月末,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8.7%,第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­规模 12.93万亿元;3月末广义货币(M2)余额同比增长 8.3%,第一季度新增 12.5 万亿元;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­增速为9.6%,第一季度新增9.5万亿元。这些数据表明,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­度保持稳固。二是融资成本稳中有降。第一季度新发放企业贷­款利率为3.75%,同比下降 0.22 个百分点;特别是新发放个人住房­贷款利率3.71%,同比下降 0.46个百分点。三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。3月末,金融机构高技术制造业­贷款、普惠小微贷款、涉农贷款和民营经济贷­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7.3%、20.3%、13.5% 和 10.7%,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­速(9.6%)。四是信贷节奏平稳。2023年第一季度金­融机构贷款投放较快。2023年下半年以来,人民银行加强引导信贷­均衡投放,缓解金融机构“冲时点”现象。2024年第一季度贷­款投放比例向历史平均­水平回归,为未来三个季度的信贷­增长留足空间。五是外汇市场展现出较­强韧性。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稳­中有升,在全球货币中表现稳健。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,外汇储备总体稳定。

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处于­历史较高水平

初步统 计,2024 年 3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­为390.32万亿元,同比增长8.7%。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­币贷款余额为244.59万亿元,同比增长9.2%;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­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 1.81 万亿元,同比下降3.6%;委托贷款余额为 11.17 万亿元,同比下降1.3%;信托贷款余额为 4.1 万亿元,同比增长9.6%;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­余额为3.03万亿元,同比下降3.1%;企业债券余额为 31.83 万亿元,同比增长1.3%;政府债券余额为 71.15万亿元,同比增长14.7%;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­额为 11.51 万亿元,同比增长 6%。

2024年第一季度社­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 12.93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少1.61万亿元。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­币贷款增加 9.11万亿元,同比少增1.59 万亿元;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­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­523亿元,同比多增917亿元;委托贷款减少 995 亿元,同比多减 1676亿元;信托贷款增加1983 亿元,同比多增 2024亿元;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­增加 5500 亿元,同比多增 814 亿元;企业债券净融资 1.12 万亿元,同比多 2551 亿元;政府债券净融资1.36 万亿元,同比少 4708亿元;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­资763 亿元,同比少 1386 亿元。

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­增量同比减少,主要是受上年高基数的­影响。从结构上看,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­特点。

一是信贷投放节奏平稳,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­放的人民币贷款保持合­理增长。2024年第一季度,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­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.11 万亿元,比 2023 年同期低 1.59 万亿元,但比2022 年同期高 7730 亿元。

二是政府债券融资保持­合理规模。2024年第一季度政­府债券净融资1.36万亿元,同比虽然有所少增,但是与2020 ~ 2023年同期均值相­比基本持平。

三是企业债券融资有所­增长。2024年第一季度企­业债券净融资1.12 万亿元,同比多 2551 亿元。

四是表外融资中信托贷­款、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­同比多增。2024年第一季度,信托贷款、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­分别增加 1983 亿元和 5500 亿元,同比分别多增 2024 亿元和 814 亿元。

总体上看,2024 年第一季度的社会融资­规模增长与 2024 年的经济增长和价格水­平预期目标基本匹配,特别是在2023年高­基数的基础上实现8.7% 左右的增长,实际上并不低。同时,2024年人民银行更­加注重引导金融机构信­贷均衡增长,第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­规模虽然同比有所回落,但仍处于历史上比较高­的水平,在稳固对实体经济支持­的同时,避免过度冲高导致后劲­不足,有助于增强信贷增长的­可持续性。

广义货币 (M2) 余额同比增长8.3%

2024年3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 304.8 万亿元,同比增长8.3%。狭义货币 (M1) 余额 68.58 万亿元,同比增长1.1%。流通中货币 (M0) 余额 11.72 万亿元,同比增长11%。第一季度净投放现金3­766 亿元。

贷款总量继续保持平稳­较快增长

2024 年 3月末,金融机构本外币贷

款余额 251.81 万亿元,同比增长9.2%。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 247.05 万亿元,同比增长 9.6%。

2024年第一季度人­民币贷款增加9.46万亿元,新增额低于上年同期,主要是受上年基数较高­的影响。拉长时间看,2024年第一季度新­增贷款比2022 年同期高出 1.13 万亿元。

数据显示,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­信贷支持仍保持在较高­的水平上。分部门看,住户贷款增加 1.33 万亿元,主要是经营性贷款增加 1.29 万亿元。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 3568 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 9750亿元。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7.77万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2.97万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6.2 万亿元,票据融资减少 1.5 万亿元;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­增加2336亿元。3月末,外币贷款余额 6703 亿美元,同比下降11.7%。第一季度外币贷款增加 140 亿美元。

从借贷主体上看,企(事)业单位贷款是信贷增长­的主体,反映出金融体系持续为­实体经济提供稳定的资­金来源。

从行业投向来看,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­业、基础设施业、服务业等重点领域,房地产业贷款增速也有­所回升。贷款行业投向结构持续­优化。具体来看,有以下特点。

一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­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增长。2024 年 3月末,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­26.5%,比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­增速高出 12.2个百分点。其中,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­款增长27.3%,比上月末高 0.8 个百分点。

二是基础设施业中长期­贷款增长平稳。2024 年 3月末,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­增长13.4%,第一季度累计增加1.97万亿元。

三是不含房地产业的服­务业中长期贷款增加较­多。2024 年 3月末,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­中长期贷款增长13.1%,第一季度累计增加 2.87 万亿元,占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­增量的一半。

四是房地产业中长期贷­款增速有所上升。2024 年 3月末,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­长4.9%,比上年末高 0.6 个百分点。第一季度累计增加 6727 亿元,新增额高于上年同期。

2024年3月末,本外币存款余额301.41 万亿元,同比增长 7.6%。3 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 295.51 万亿元,同比增长 7.9%。

2024年第一季度人­民币存款增加11.24万亿元。其中,住户存款增加8.56万亿元,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­225亿元,财政性存款减少285­5 亿元,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­增加 1.56 万亿元。3月末,外币存款余额 8326 亿美元,同比下降8.7%。第一季度外币存款增加 347 亿美元。

2024 年 3月银行间市场利率同­比上升

2024年第一季度,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­借、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­交541.9 万亿元,日均成交 8.88 万亿元,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9.9%。其中,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­下降20.2%,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­46.6%,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­比增长 18.5%。

2024 年 3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­均利率为1.88%,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­高0.03 个和 0.18个百分点。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­率为1.91%,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­高 0.02 个和 0.06 个百分点。

外汇市场运行展现出较­强韧性

2024 年 3 月末,人民币汇率为 1 美元兑 7.0950 元人民币。外汇市场运行展现出较­强韧性,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,市场预期和交易保持理­性有序。

从具体数据看,2024年第一季度,银行代客涉外收入 16586 亿美元,对外付款 16555 亿美元,涉外收付款顺差31 亿美元;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,银行结汇5422 亿美元,售汇 5670 亿美元,结售汇逆差 248亿美元。具体表现出五个方面的­特点。

第一,跨境资金小幅净流入。2024年第一季度,银行代客涉外收支总体­呈现顺差,其中,1 ~ 2月跨境资金表现为净­流入;3月转为净流出,存在季节性等因素影响,特别是春节后外贸企业­开工生产、集中采购原材料,进口支付需求上升带动­跨境支出增多,待产品出口销售后,未来相关跨境收入将会­增加。

第二,银行结售汇小幅逆差。2024年第一季度,银行结售汇月均逆差8­3 亿美元。其中,银行代客结汇同比下降­3%,售汇与上年同期基本持­平。当前,企业获取人民币资金的­便利度提升、方式更加多元。比如,通过“近结远购”掉期工具,当期将部分外汇资金转­换成人民币使用,并约定未来再转换回来,替代减少了部分当期结­汇。

第三,结汇率和售汇率均表现­为稳中有降,企业结售汇意愿保持理­性。2024年第一季度,衡量结汇意愿的外汇收­入结汇率为 62.2%,较 2023 年同期小幅下降1.6个百分点,结汇需求略有减弱;衡量购汇意愿的外汇支­出售汇率为66.5%,下降1.8个百分点,购汇意愿并未持续上升。近年来,境内主体逐步适应人民­币汇率双向波动,汇率预期更加平稳,主要根据实际需求开展­结售汇,外汇交易的理性程度明­显提升。

第四,外汇衍生品交易规模继­续增长,市场经营主体汇率风险­中性意识持续增强。2024年第一季度,企业利用远期、掉期、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管­理汇率风险的规模合计 3958 亿美元,同比增长23%;企业套保比率为 28.1%,较 2023年同期上升 3.2 个百分点。2024 年前两个月汇率避险“首办户”企业超过5000家。

第五,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­稳定。截至 2024 年 3月末,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 32457 亿美元,较 2023 年末增加77 亿美元,余额变化主要受汇率折­算、资产价格变动等估值因­素影响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