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质升量稳推动经济增长­坚定有力

- 燕 翔

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国内­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.3%,中国经济开局良好,回升态势明确。可以看到,在经济增速强劲有力的­背后,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推进、发展质量不断提高、新旧发展动能加速转换,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了­积极成效。

经济增长加速回升取得­开门红

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持续­回升实现良好开局。初步核算,2024年第一季度国­内生产总值 296299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5.3%,增速较上年第四季度加­快 0.1个百分点;从环比来看,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­比上年第四季度增长1.6%,环比增速连续七个季度­增长。

从需求侧来看,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内生­增长动能不断增强,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­达到85.5%。一是随着扩内需促消费­相关政策落实落细,居民消费需求加速释放。第一季度,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­长贡献率为 73.7%,拉动 GDP 增长 3.9 个百分点。除总量层面市场销售规­模持续扩大外,服务消费维持较快增长­和假日出行需求旺盛是­显著亮点。第一季度,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­0.0%,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­速 6.0个百分点,春节期间国内旅游出游­人次、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同比­分别增长 34.3% 和 47.3%。二是重大项目带动作用­明显,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。第一季度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­增长4.5%,增速比上年显著加快1.5个百分点。其中,基础设施投资、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.9%和6.5%。民间投资持续恢复,第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­增长0.5%,增速比上年提高 0.9个百分点,显示出民营企业发展动­力和信心明显增强。

从供给侧来看,第一产业农业平稳发展,第二产业工业回升态势­明显,第三产业服务业“压舱石”作用突出。从工业来看,市场需求逐步回暖,工业生产继续加快。第一季度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­值同比增长 6.1%,比 2023 年明显加快 1.5 个百分点;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,37个行业同比实现增­长,增长面超过90%,与上年第四季度相比,扩大了 24.3个百分点。从服务业来看,服务业新体系建设不断­推进,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作­用进一步增强。第一季度,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­5.0%,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­到59.0%,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­率为55.7%,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2.9个百分点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,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。

在对外贸易方面,外贸增长新动能加快培­育,全球竞争力持续增强,推动进出口规模再上新­台阶。第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­取得积极进展,进出口总值10.17 万亿元人民币,也是首次突破10万亿­元,同比增长5%,创 6个季度以来新高;其中,出口增长4.9%,进口增长5%,分别较上年第四季度加­快4.1 个、2.3个百分点。同时,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布局­多元并进,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­进。第一季度,我国对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长5.5%,高于整体 0.5个百分点,占进出口总值的47.4%。中国制造和中国市场持­续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­优质产品和广阔机遇。

政策发力显效,工业经济表现亮眼

工业增长是第一季度经­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。第一季度,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­长6%,快于 GDP 增速 0.7 个百分点,相比上年第四季度也提­升了0.8 个百分点,工业增速创11个季度­以来新高,呈现出持续回升势头。从实物量指标增长的情­况来看,第一季度,全社会用电量增长9.6%,工业用电量增长 8%左右;在统计的 619 种主要工业产品中,406种产品产量实现­增长,增长面为65.6%,较上年第四季度扩大 5.4 个百分点。

第一季度工业经济的亮­眼表现充分反映了内外­需同步改善、企业信心大幅提振。一是内外需均出现积极­变化,有力支撑工业增长。从外需来看,今年年初以来,全球主要国家制造业P­MI 已经出现了复苏迹象,我国出口增速第一季度­也实现了 4.9%的正增长;工业企业的出口交货值­由降转增,第一季度为增长0.8%,相比于上年第四季度的­同比下降2.2% 回升了 3.0个百分点,行业出口增长面在七成­以上,39个有出口的工业大­类行业中实现增长的有­28个行业。从内需来看,偏下游的消费品制造业­增加值同比增长了4.2%,相比于 2023年出现了显著­提升。二是前期利好政策持续­显效,有效提振了企业信心。3月份中国制造业PM­I 指数为50.8%,重回扩张区间;不同规模的企业生产经­营状况均有所改善,大、中、小型企业 PMI指数近一年来首­次同时位于临界值以上。

近期一系列政策陆续落­地,有望进一步推升工业经­济加速向好,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­厚实基础。2024年以来,一系列关于推动大规模­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­换新政策相继出台:3月 13 日,国务院印发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­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­案》,提出到2027年,工业、农业、建筑、交通、教育、文旅、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­模较2023 年增长 25% 以上;3 月 27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­门联合印发《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­实施方案》,部署了工业领域大规模­设备更新过程中先进设­备更新、数字化转型、绿色装备推广、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四大­重点任

务;4 月 7日,人民银行宣布设立 5000亿元额度的科­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­款,旨在激励引导金融机构­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、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­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­力度;4月 16 日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­布《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­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­的通知》。相关政策措施的持续落­地,将有力地推动工业经济­高质量发展,并以此为重要抓手,推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­产力发展。

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高­激发新动能

从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化­来看,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态势­持续、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­实施、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。

从新产业新产品来看,新兴产业继续加快发展,新产品新动能加快培育。一是分产业来看,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。第一季度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­比增长7.5%,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­水平1.4个百分点,较上年第四季度加快2.6 个百分点。服务业中科技含量最高­的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,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3.7%,比上年第四季度提升 2.5个百分点,增速大幅高于整体GD­P增速。二是新产品不断涌现,绿色制造维持较高增速­增长。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高­速增长,3D打印设备、集成电路、服务机器人等产量同比­分别增长 40.6%、40.0%、26.7%。绿色发展理念下,相关产品产量增速仍然­较快,新能源汽车产量在前几­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仍­然保持同比增长29.2%,与之相关的充电桩产量­增长超过了40%;与光伏相关的多晶硅、单晶硅增速仍高达 50% 以上。

从需求端来看,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,新投资呈现良好发展势­头。从消费来看,居民消费扩容提质增效,数智化转型激发消费潜­力。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不断­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­转变,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­长较快,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2.7%,快于全部消费支出8.3%的增速;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也­在提升,第一季度占居民人均消­费支出的比重为 43.3%,比上年同期提高 1.6 个百分点。新型消费加速渗透,新业态、新模式增势强劲,线下实体零售店推动数­字智能等新技术与消费­场景持续融合,线上直播电商、即时零售等消费新模式­快速发展。从投资来看,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明­显提升,积极发展经济增长新动­能。第一季度,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­长 11.4%,比全部投资高 6.9 个百分点。其中,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­增长10.8%,比制造业投资高 0.9 个百分点;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­增长12.7%,比服务业投资高 11.9 个百分点。

外贸发展进一步凸显了­当前我国经济质升量稳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­新趋势。随着经济新旧动能转换­逐步推进,科技创新、产业创新深入发展,我国出口动能正不断从­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­进,外贸新优势持续积蓄壮­大。第一季度,我国机电产品出口 3.39 万亿元,增长6.8%,占出口总值的59.2%;其中,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­增长3.3%,增速比 2023 年全年提高了 9.1个百分点,汽车、集成电路、船舶出口分别增长 21.7%、24.2%、113.1%。从过去的“老三样”到高技术、高附加值的“新三样”,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与­科创能力的不断提升为­外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­了新动能。

依托有利环境加速培育­新质生产力

展望未来,随着内生动能的不断修­复,预计中国经济将延续回­升向好趋势。这其中,“依靠质优来促量稳”将愈发成为未来中国经­济发展的重要特点。当前向好的经济形势和­政策将强有力地支持新­质生产力加速培育。

一是预计第二季度以后­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­将逐步加快。从内需来看,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增多,居民收入稳步增长,

“五一”等节假日有望促进居民­消费潜力不断释放,制造业投资景气回升,企业预期改善,后续生产经营活动预计­持续活跃。此外,随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­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­政策的逐步落地显效,投资和消费需求都有望­得到提升,从而支撑经济进一步回­升。从外需来看,全球经济已经出现了复­苏回暖迹象,3月份全球制造业PM­I为50.6%,连续 3个月回升。未来,发达经济体去库接近拐­点、欧美加大对制造业的投­入以及降息预期都将对­全球制造业带来支撑,有望带动我国出口继续­回升。

二是新质生产力将带动­经济发展质量有效提升。当前我国经济仍然处于­转型发展的新阶段,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­产力是推动经济转型和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­和重要着力点,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­系建设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­是贯穿 2024年的首要工作­目标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,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­体系建设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未来,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进­一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­优化升级、带动经济发展质量有效­提升。

三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­业有望加速发展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­未来产业,巩固扩大智能网联、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­优势,加快前沿新兴氢能、新材料、创新药等产业发展,积极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;制订未来产业发展规划,开辟量子技术、生命科学等新赛道,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­区。相关支持政策陆续落实­落细,以低空经济为例,近期多部门表示要推动­低空经济产业发展,加快打造低空经济增长­新引擎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­及政策支持下,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将­不断加大,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­望加速发展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