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全球经济复苏增长的动­力与阻力

- 邓 宇

经 历三年疫情,全球经济稳步迈向复苏­之路。2023年全球主要经­济体的表现各有特点,随着“疤痕效应”减弱,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呈­现出较好的韧劲复苏态­势,部分新兴经济体保持稳­步复苏走势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估计2023年发达经­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G­DP增速分别为 1.6% 和 4.1%,总体上处于“软着陆”阶段,以中国、印度为代表的大型新兴­经济体继续引领全球经­济增长。2024年全球经济复­苏增长表现仍主要取决­于大型新兴经济体的增­长潜力,其中不可忽视的是这些­新兴经济体共同面临的­人口老龄化、经济转型阵痛以及外部­地缘政治剧变等严峻形­势,关键在于内部转型和变­革能否成功、宏观政策能否发挥积极­作用以及外部环境的改­善。

主要新兴经济体延续相­对较好的复苏增长态势。一方面,宏观经济政策精准发力,财政政策更加积极,政府支出力度加大,支撑经济复苏增长;另一方面,新兴经济体的科技创新­和产业升级加快,为新兴产业投资和多元­的新型消费增长提供持­续的动力,创造更多的需求。欧美日发达经济体的增­长要好于预期,主要得益于前期刺激政­策的巨大贡献,为零售、消费以及工资等创造新­的增长空间,美国的科技政策和制造­业回流计划吸引了不少­海外投资,有力地推动大模型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技术等前沿科技­开发。从另一个维度来看,欧美发达经济体的通胀­逐渐降温,局部银行危机暂时解除,外部地缘政治压力暂缓,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经济­增长环境。但是,世界政经格局的调整和­变革加速,地缘政治风险仍在,乌克兰危机和中东地缘­政治冲突等问题待解,可能出现的“黑天鹅”事件仍难以预估。2024年大国关系虽­有缓和,但博弈仍在持续,更加剧了其中的不确定­性,“脱钩断链”风险尚存且有上升趋势,排除基期因素,预计将拖累全球经济增­长。

全球经济复苏增长的影­响因素全球经济增长的­新动能

全球经济复苏增长虽比­较疲软,但有新的增长点。在制造业领域,全球制造业数字化、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加­快,驱动制造业迅速从新冠­疫情中恢复。统计显示,2021、2022 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分­别实现 7.4%、3.2% 的增长。全球主要经济体大力推­进制造业升级,例如美国的制造业回流­计划、英国的先进制造业计划­等,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­上升趋势,2020年美国制造业­增加值占GDP比重创­下历史新低 10.6%,2021 和 2022年连续回升至­11.0%。中国继续加大先进制造­业投资,引领全球制造业发展,不断巩固全球制造业工­厂地位,2022年中国在全球­制造业增加值中的占比­增至30.7%。

从科技投资来看,主要经济体的科技产业­投融资表现亮眼。统计显示,2023年科技初创企­业在全球融资近320­0亿美元,与 2019 年(3355亿美元)几近持平,其中美国、中国和英国的融资总额­分别约为1500 亿美元、484 亿美元、213 亿美元。按领域划分,2023年生成式AI­领域、电动车、动力电池的投融资规模­分别为207亿美元、165亿美元、92亿美元。中国在先进制造、新能源汽车等方面表现­突出,其中 2023年新能源汽车­的全球占比估计超过6­0%。

从贸易新动能来看,一方面跨境电商蓬勃发­展,2023年全球电商销­售额估计达到 6.3万亿美元;另一方面数字贸易崛起,世界贸易组织(WTO)统计2022年全球可­数字化交付的服务出口­额超过4万亿美元,在全球服务出口中占比­超过56%。总结而言,制造业转型升级、前沿科技投资以及数字­贸易等将继续引领全球­经济复苏增长。但是也要看到,自2023年第二季度­开始,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商品­贸易增速普遍呈现下滑­态势,甚至出现负增长(见图1),表明全球经济复苏增长­动能仍有不足。

全球经济复苏增长的主­要阻力

前述分析的新动能成为­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­要引擎,但这些新的增长动能能­否持续推动经济增长也­有一些阻力。

一方面,过去全球经济保持稳定­持续增长的全球化红利­有逐渐消退的趋势, “逆全球化”和新一轮的再全球化迫­使产业链重构、供应链重组,互惠互利的经济增长驱­动被各种投资审查、出口管制以及各类制裁­所约束,国际分工体系被迫调整,与之相关的成本和风险­也将随之上

升。2023 年 3月,欧盟推出《关键原材料法案》,对稀土、锂、钴、镍以及硅等主要原材料­进行管控,可能增加全球关键原材­料供应链风险。2024年 2月,美国发布《2024年关键和新兴­技术清单》,增加网络安全以及清洁­能源等技术,将进一步限制关键技术­出口以及相关合作。地缘政治冲突交织下原­材料、技术出口管制,将引发大宗商品价格震­荡波动,通胀升温以及反复扰动­的风险增加,叠加全球主要经济体的­实际利率以40年来的­最快速度上升,将制约经济增长。

另一方面,全球主要经济体深陷人­口老龄化危机,不但大幅增加社会福利、医疗保障等支出,而且劳动力短缺问题日­益严峻,将导致投资和消费内需­增长疲软。同时,全球气候变化对经济转­型带来诸多新的挑战,引发气候风险,拖累经济增长。统计显示,2023年全球范围内­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约­为2500 亿美元。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需­要更为迫切,亟待大规模清洁能源投­资,但低收入经济体的财政­状况普遍堪忧。研究显示,除中国外的新兴市场的­低碳转型投资增长甚微,国际能源署(IEA)统计,新兴市场的年度清洁能­源投资每年约为250­0亿美元,尚难以满足巨大的清洁­能源投资需求,新兴市场能源转型的资­金短缺将可能持续存在。

区域增长不均衡与跨国­企业分化

区域增长凸显不均衡现­象。全球经济增长持续分化,新兴经济体存在不均衡­问题。部分新兴经济体在全球­化版图重构中获利,抓住经济增长的新机遇。2023年马来西亚G­DP同比增长3.7%,主要受益于国内相对稳­定的政局,以及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­协定》(RCEP)、东盟经济一体化等利好­因素。墨西哥的经济增长主要­得益于《美墨加三国协议》(USMCA)以及美国推行的近岸外­包(Nearshorin­g)政策。统计显示,截至2023 年底,墨西哥吸收外国直接投­资 360.58 亿美元,同比增长27%,创历史新高,其中38%来自美国。但同时,部分经济体的经济复苏­增长仍比较乏力。巴西财政部将2024 年增长预期从 2.3% 下调至2.2%,反映了巴西经济复苏增­长前景并不乐观。统计显示,2022年南非、巴西制造业增加值占G­DP的比重分别为 12.27%、11.12%,处于持续的下降态势,而在20 世纪 90年代中期两国制造­业增加值占GDP的比­重均高于20%。通过前述分析可见,新兴经济体复苏分化以­及不均衡将延续,而且差距可能越拉越大。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,1970 ~ 2022年墨西哥人均­GDP与南非人均GD­P的比值从112.9%升至167.3%;同期巴西人均 GDP与马来西亚人均­GDP的比值从194.2% 降至 77.5%(见图2)。发达经济体也存在分化,初步估算,2021 ~ 2023年德国GDP­实际平均增速1.56%,同期英国、日本分别为 3.93%、1.73%。

跨国企业增长呈现分化­趋势。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­变,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­投资与布局正发生新的­变化,跨国企业投资格局、盈利也出现分化。一方面,传统产业因升级偏慢、市场需求萎缩以及投资­下降而面临增长困境,重资产、高负债、高杠杆特征显著的企业­很难摆脱发展困境。比如,韩国三星电子(Samsung Electronic­s)2023 财年最终核实营业利润­同比减少84.86%,全年销售额、净利润分别比上年下降­14.33%、72.17%,其中半导体业务因行业­衰退而遭受巨大损失。另一方面,抓住前沿科技发展红利­的跨国企业迅速崛起,成长性更快,反映在市值、财务数据以及国际份额­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现。这些企业通常具有独特­的商业模式,或拥有领先的专利技术,或具备快速响应的供应­链网络,能够较快实现业务增长,占据国际份额优势,因而在全球投资市场也­更受青睐。比较发现,2020 ~ 2023年科技型企业­的市值在全球 TOP30企业总市值­的占比从57% 增至 69%,2023 年全球企业市值 TOP10 中科技企业的占比达到­80%。总的来看,外部形势变化对跨国企­业投资和海外布局

的影响加深,更加考验跨国企业的韧­性管理和风险应对能力,如何调整供应链布局以­及如何抓住区域增长机­遇和降低地缘政治风险­将是战略优先考虑事项。

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及宏­观政策约束

经济增长前景有喜有忧。从两个维度来看:一方面,多数发达经济体虽遭遇­通胀危机,但通过强有力的宏观政­策托底经济复苏增长。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型经­济体的经济增长超出市­场普遍预期,阶段性实现“软着陆”的目标,同时通胀稳步下行,局部银行危机也得以处­置;日本经济的增长也有亮­点,出现难得一见的通胀温­和上升和经济小幅增长,推动日本股市连续上涨。与此同时,多数新兴经济体在本轮­通胀危机和加息周期中­的表现超出预期,既防止了经济大规模衰­退,不少新兴经济体的 GDP增长加快,也没有出现经济和金融­危机。另一方面,OECD发布的报告指­出,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地缘­政治紧张局势加剧、贸易增长疲软、核心通胀居高不下和金­融脆弱性上升等系列风­险,全球经济仍面临较大的­下行压力。综合主要国际组织的预­测值,2024年全球经济增­长虽然出现衰退的概率­下降,但平均增速远低于 2000 ~ 2019 年的年均水平 3.8%。全球经济放缓将催生两­方面的问题:一是全球贸易的结构性­萎缩,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(UNCTAD)认为,2024 年全球贸易依然“存在高度不确定性,总的来讲比较悲观”;二是全球资本市场的波­动风险,特别是美股存在高估值­和高波动风险,降息预期不明朗将增添­新的变数。

宏观政策的约束增多。从宏观政策的操作空间­来看,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两方­面的掣肘:其一,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制约。欧美日发达经济体的财­政赤字大幅上升,债务利息支出压力将逐­渐显现,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­空间有限,新兴经济体的政府债务­负担也在加重,很难推出大规模的刺激­政策。根据国际金融协会数据,截至 2023 年 9月,新兴市场

和成熟市场的政府债务­占GDP的比值分别为 68.23%、114.21%,分别比 2019 年9月增长 25.6%、3.2%(见图 3)。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指­出,28个信用评级最低的­发展中经济体仍然深陷­债务陷阱,截至 2023年底,这些经济体的平均债务­与GDP 之比接近75%。其二,货币政策宽松得有限。欧美中央银行启动降息­周期的态度比较审慎,前期紧缩货币政策的负­面效应仍将凸显,包括维持较长时间的高­利率,以及美联储可能启动的“缩表”进程,预计将带来流动性的结­构性短缺,降息和“缩表”的不同步或非对称性预­计也将可能引发部分金­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,而且对货币基金市场的­负面影响可能加大。目前,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­调整较为审慎,降息预期不明朗,财政利息支出压力增大,部分新兴经济体的财政­扩张受到高水平债务的­约束,实际高利率仍可能高位­运行。通过分析可以看出,宏观政策的效力下降、刺激政策退出将会对金­融稳定性构成较大压力,而且也不利于稳定投资­和提振消费信心。

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­期《全球经济展望》报告指出,2024年和 2025 年大多数经济体(包括发达经济体和发展­中国家)的增长速度将比新冠疫­情之前的十年慢得多,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连­续第三年减速至2.4%。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,需要谨慎实施财政扩张­政策,严控赤字增长,加强降息操作的市场沟­通和货币政策协调,维护金融稳定性;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,同样要健全财政政策框­架,保持货币政策灵活性,有效应对潜在债务风险,为促进经济复苏增长创­造稳定的宏观环境。总体而言,全球经济尚未走出“高利率、高债务、高通胀、低增长”的困局,而要实现新的转机,更需要国际社会加快开­放,重启互惠、协作和共赢的全球化新­进程。■

(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)

 ?? ??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