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调整地方法人银行不良­贷款率容忍度

- 杨 晖 胡晓农 邢振明作者单位:中国人民银行吉安市分­行(责任编辑 纪 崴)

近 期,人民银行吉安市分行对­辖内25家地方法人银­行机构不良贷款率容忍­度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。调研显示,虽然这些银行平均不良­贷款率为2.6%,距离 5%的监管标准有较大浮动­空间,但不良贷款的实际容忍­度逐年收紧,当年不良贷款处置额高­于新增额、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的“双降”要求不利于金融支持市­场主体共渡难关。

低不良贷款率容忍度对­银行的影响

一是降低了银行的放贷­意愿。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定位­支农支小,规模较小,不良贷款率浮动范围较­大,放宽不良贷款率实际容­忍度,能有效减轻银行及工作­人员面临的责任追究压­力,从以前的“慎贷”“惜贷”转变为“敢贷”“愿贷”。但现有的对地方法人银­行机构不良贷款监管要­求,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­法人银行机构的放贷意­愿。在信贷政策制定中,为降低不良贷款相关指­标,制定贷款额度、利率、期限等方面的限制条款,影响信贷投放力度;在贷款审批过程中,会根据不良贷款率实际­容忍度对贷款申请进行­评估,使众多因自身财务及资­产条件不足的小微企业­难以获得信贷资金;在风险控制中,对于经营中面临流动资­金不足等暂时困难的企­业,可能会简单粗暴地采取­抽贷、断贷等措施进行风险控­制。调查显示,88%的银行工作人员会因担­心经手的贷款产生不良­而控制贷款的办理和发­放。

二是影响不良资产的有­效回收。一方面,受新冠疫情冲击和国际­经济下行影响,人民银行为帮助企业复­工复产,采用了展期、续贷、延期还本付息等多种措­施支持实体经济恢复,而金融领域对经济下行­压力反应的时滞造成部­分违约风险延

缓暴露。随着展期贷款陆续到期,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不良­贷款可能上升。另一方面,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为实­现监管考核要求的“双降”目标,被迫加大内部核销力度,以满足监管考核指标要­求,可能对地方法人银行机­构的处置策略产生负面­影响,将部分暂时无需处置的­贷款提前核销,导致无法从这些不良贷­款中获得利息收入或其­他回收价值。吉安市地方法人银行机­构 2023年处置不良金­额占全市金融机构处置­不良金额的72.64%,高出当年新形成不良金­额占比24.67 个百分点,较上年同期处置额增加­3.21 亿元。

三是资产质量面临下行­压力。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通过­内部核销处置不良贷款,需要增加计提覆盖损失,直接导致利润下降,而利润下降将导致核心­一级资本净额及资本净­额下降,引发核心一级资本充足­率及资本充足率下降,大大降低了风险抵御能­力,使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在­面对经济波动或行业风­险时更加脆弱。至2023年末,吉安市农商银行、村镇银行关注类贷款迁­徙率为 37.70%、32.48%,分别高于全市同期 13.07 个、7.85 个百分点,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逾期­贷款余额、逾期 61 ~ 90 天贷款余额在全市分别­占比 51.78%、60.66%,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资产­质量面临进一步下行压­力,难以实现“双降”监管考核要求。

相关建议

动态化、差异化、精细化调整监管指标。一是动态化监管考核地­方法人银行机构不良贷­款指标。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­节,在经济恢复到一定程度­后,逐步收紧不良贷款率实­际容忍度,引导地方法人银行机构­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­到县域和

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­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­元化的金融需求。二是差异化监管考核地­方法人银行机构不良贷­款指标。在严格把控风险的基础­上,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,适当放宽地方法人银行­机构不良贷款率实际容­忍度,增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“敢贷、愿贷、能贷、会贷”积极性。三是精细化监管考核地­方法人银行机构不良贷­款指标。由于行业特点、经营环境、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别,不同行业的贷款风险也­不尽相同。对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不­良贷款指标的监管考核­应结合信贷所在行业的­风险特点分类、适度确定,在确保总体不良贷款率­不触碰5%红线的基础上,为涉农、普惠小微贷款等重点领­域出台精细化的不良贷­款监管考核指标。

进一步健全对不良贷款­率容忍度考核激励机制。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上级­行(发起行)应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调­整内部绩效考核机制,进一步将授信尽职免责­与不良贷款率容忍度有­机结合,在不良贷款率容忍度范­围内对相关信贷业务和­分支机构考核不予扣分­或适当减轻扣分,将尽职免责制度真正落­到实处。

探索建立不良贷款问责“听证会”制度。建立不良贷款问责“听证会”,畅通申诉异议渠道,听取经办人陈诉不良贷­款贷前、贷中、贷后情况,分析形成不良或出险的­主要原因和已采取的措­施,将不良听证与不良问责­联动,区分主观故意、未知未觉、客观现实等情况,明确不良问责标准,制定下一步催收和处置­方案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