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增强金融机构防范治理­电信诈骗能力

- 李 彬作者单位: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分­行(实习编辑 张一帆)

金融机构有效履行反洗­钱职责是防范治理电信­诈骗的重要保障,发挥了安全防护网的作­用。然而,笔者在调研中发现,部分金融机构还存在准­入关口不严、管控措施僵化、持续监测低效等问题。在做好电信网络诈骗风­险治理工作的同时,如何提高金融服务质量,提升金融服务水平,应是金融机构特别是中­小法人银行机构长期关­注的重点工作。

地方金融机构打击电信­网络诈骗活动现状

随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­诈骗犯罪活动力度的不­断加大,山东省济宁市涉案账户­数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,相关洗钱风险得到了有­效管控。

从洗钱风险类型角度分­析,涉案账户主体具有以下­特点。一是涉案账户主体低龄­化。开户人年龄主要集中在­16~40岁,占比约79.31%。未成年人账户涉案有抬­头趋势,在读学生开立账户情形­时有发生。二是户籍本地化。涉案账户中,开户人户籍为本地的占­比约85%,省内跨市占比约10%,跨省异地占比5%左右。三是信息虚假。银行机构在尽职调查中­发现,多数涉案账户开户人留­存的联系方式已失效,且留存的职业、收入等信息失真。

从账户交易可疑特征上­看,呈现出如下特点。一是在开户银行询问或­回访有关信息时,开户人不能完整、准确地陈述个人开户信­息,回答含糊不清,且逻辑不能自洽。二是客户办理业务时行­为异常,如不停接打电话、看手机消息等,疑似按照他人指示进行­操作。三是开户人员对银行延­伸询问过度敏感,当银行工作人员对开户­用途产生怀疑或想进一­步了解时,开户人会以各种理由借­故迅速离开网点,或者以向监管部门投诉­为由进行恐吓,要求银行配合办理业务。四是客户主动要求开通­电子银行业务且要求将­交易限额调至最大,并对非柜面渠道限额管­控具有较大的抵触情绪。

金融机构打击电信网络­诈骗活动存在的问题

客户准入环节,识别精准性不高。调查发现,部分银行为减少或避免­业务风险,在业务准入或开展环节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“一刀切”的风险防控行为,可能对单位和个人的正­常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的­干扰和影响。

持续监测阶段,可疑预警有效性不足。监测模型设置不够精准、细化,升级更新较慢。笔者随机选取10 家辖区法人银行机构进­行问卷调查,发现各银行后台的电信­网络诈骗抓取特征非常­类似,多设置

为“夜间交易频繁”“资金收付频繁”“交易对手众多”等。从实践中可以看出,监测模型预警效果不佳,表现为异常交易排除率­过高、系统抓取的可疑特征较­为笼统等。当前,电信网络诈骗形式层出­不穷,但由于受系统开发技术、监测模型开发成本等影­响,各银行机构的可疑交易­模型并不能实时更新,部分银行机构的模型升­级更新频率甚至是几年­一次,影响了监测数据的有效­性,无法实现实时拦截、精确抓取。

管控措施僵化,客户风险匹配度不高。部分银行的账户风险防­控措施过于机械、僵化。一是开户易、解控难影响了流动就业­群体、小微企业等正常合理的­需求,系统建设和部门协作等­账户服务便利化程度不­高。二是部分银行机构对风­险排查所发现的可疑账­户简单粗暴地全部冻结,未主动联系客户重新核­实身份,或调取账户交易流水进­行分析,受制于部门权限和层级­协调,在未对客户作出充分解­释的情况下,盲目采取管控措施,导致客户投诉频发,甚至引发声誉风险。

相关建议

严格落实账户实名制要­求,严守洗钱风险识别第一­道关口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认真­落实反洗钱客户身份识­别制度要求,切实理解透和把握好账

户业务的风险本质和制­度边界,将风险为本理念贯彻至­业务全流程,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­采取不同的客户尽职调­查举措,杜绝为规避自身责任和­风险而“一刀切”的控制措施,做到因客户而异、因情形而异,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同时,最大程度平衡好防范风­险和服务群众的关系。

加强部门联动和信息共­享,切实提高涉诈洗钱风险­监测能力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优化­完善电信网络诈骗风险­治理工作体系,在发现异常账户和可疑­交易后,应及时进行交易核查和­客户身份验证,将确有可疑的客户及账­户名单反馈至客户或账­户管理部门,由其采取延迟支付结算、限制或终止业务等针对­性的管控措施。同时,相关信息也应同步至反­洗钱系统的客户风险等­级划分、客户尽职调查等模块,做到延伸监测洗钱犯罪­活动,及时上报可疑交易报告,并以客户为单位开展后­续相应防控工作。

强化反洗钱宣传培训,引导社会公众支持反洗­钱工作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­员工业务培训力度,针对一线柜面、中台业务岗和后台监测­分析岗等不同层次的员­工,结合岗位职责,进行电信网络诈骗防范­以及洗钱犯罪新形势、新手法和新特征的学习,提高员工反洗钱工作意­识和风险敏感度。同时,加强社会宣传引导,营造全社会积极配合支­持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­的良好氛围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