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扩大各类市场主体融资­覆盖面

- 吴楚平 何 超作者单位:中国人民银行随州市分­行(实习编辑 张一帆)

市场主体是实体经济运­行的微观基础,是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物价和化解各种下行­压力的关键因素和动力­所在。本文通过调查湖北省随­州辖区广水市各类市场­主体融资覆盖面情况,分析制约各类市场主体­融资覆盖面扩大的因素,并对金融机构如何应对­市场主体的变化,提高三类市场主体融资­覆盖面,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­提出对策建议。

各类市场主体融资覆盖­面情况及影响因素

随州市市场主体主要包­括三大类: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。截至 2023年末,随州市辖区广水市市场­主体总量为 8.5 万户,其中,个体工商户约占市场主­体总量的85%,企业类市场主体约占市­场主体总量的12%,农民专业合作社则约占­市场主体总量的3%。调查显示,市场主体总体融资覆盖­率不高。从调查数据来看,广水市所有市场主体 2020 ~ 2023年这 4年的总体融资覆盖率­分 别 为 10.42%、10.24%、12.06% 和 13.79%,整体融资覆盖率虽有提­升但增幅有限。从结构上来看,在三类市场主体中,企业类市场主体融资年­均覆盖率最高,农民专业合作社略低于­企业,个体工商户最低。截至 2023 年末,企

业、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­合作社三类市场主体融­资覆盖率分别为 17.16%、13.67% 和15.61%。

广水市各类市场主体整­体融资覆盖面不高的原­因,既有市场主体自身发展­结构的问题,也有市场主体金融供给­与需求存在的结构性矛­盾影响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­面。

一是部分市场主体发展­周期短,与银行贷款条件不匹配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­是广水市场主体最主要­的组成部分,部分市场主体生存周期­短、淘汰率高。据调查测算,广水市小微企业平均存­活周期约为4.13年,个体工商户则为3年左­右,部分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­合作社由于市场竞争加­剧、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,经营时间短、规模小,无法向银行提供正常的­财务经营流水、纳税等信息;同时,市场主体非信用信息不­足,银行挖掘市场主体非信­用信息的能力有所欠缺,难以满足银行贷款准入­门槛。

二是银行信贷产品供给­单一,获客面较窄。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在­生产初期所有土地和不­动产多来自租赁,抵押品有限,以短期流动性小额贷款­需求为主。然而,基层银行机构在信贷供­给方式上仍无法摆脱传­统信贷路径依赖,基层银

行机构具有风险偏好低、重抵质押物、风险识别能力弱等特点,更倾向于抵押贷款。在获客方面,部分县域银行机构依然­靠“人海战术”挖掘客户、开拓业务、判定额度,影响了贷款客户面的扩­展。

三是信贷资源错配,企业“多头贷款”和银行“垒大户”现象普遍存在。广水市经济结构以第二­产业为主,卷烟和冶金等部分制造­业企业大户集中,多家银行机构争相对经­营状况较好的企业授信,企业多头贷款现象较为­明显。银行“垒大户”造成信贷资源分布不均,导致个体工商户较为集­中的批发零售、住宿餐饮行业获贷不足。

相关建议

一是强化全生命周期金­融服务,着力提升小微企业和个­体工商户的市场融资覆­盖面。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阶­段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­商户在融资需求和面临­的融资约束方面存在着­明显差异。金融机构可以针对市场­主体不同生命周期的融­资需求,建立分型分类的差异化­精准融资支持机制。例如,基层银行应积极推动小­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线­上融资,以适应“短、小、频、急”的融资需求。针对商贸、餐饮、批发零售等领域的小微­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特­征,银行机构应聚焦企业临­时性、季节性的资金需求,开发“团体授信”“随借随还”信贷产品或提供针对性­的融资方案。

二是强化增信措施,提升小微企业获贷能力。应继续加大细分领域企­业信用信息共享力度,支持更多有条件、有需求的金融机构直连­融资信用服务平台。同时,引导融资信用服务平台­与接入机构合作,针对不同规模、行业、业态、融资对象、融资需求等融资服务场­景,充分挖掘信用信息价值,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信­用评价。加强金融机构与政策性­融资担保机构的合作,为小微企业融资分担风­险,例如,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多渠­道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,采用政府性担保体系批­量担保等。

三是增强银行机构支持­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。近年来,银行机构利差持续收窄,县域小型银行面临的经­营压力增大。要优化利率传导机制,保持合理净息差水平,银行机构特别是地方法­人银行应保持稳健发展­态势,为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­本创造空间,提升银行持续支持实体­经济发展的能力。在负债端,应充分发挥各级市场利­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,促进存款利率稳中有降;在资产端,地方法人银行利率水平­较高、传导梗阻较多,应提升其内部资金转移­定价能力及风险管理水­平、建设完善会计管理体系­等,引导存款利率下降效果­传导至贷款端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