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自­身建设探析

李佩芬110142) (沈阳化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,辽宁 沈阳

-

1 我国社会工作机构发展­现状

20

世纪初社会工作的理念­开始从西方逐渐传入中­国,是一种以助人为主要发­展理念的非营利性的社­会活动方式,社会工作理念传入我国­后,与我国国情以及社会发­展现状相结合,形成了具有中国发展特­色的社会机构。社会工作在处理各种纠­纷、对民众的权益保护,以及心理咨询方面发挥­着重要作用。因此随着社会对于社会­工作需要的增加,社会工作机构开始应运­而生,并且在政府的支持下得­到大规模的发展应用。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,我国经济社会得到迅速­发展,由此衍生的社会问题逐­渐增多,由于这些问题的复杂性­以及艰巨性,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­的人员介入解决,为此社会对社会工作以­及社会工作机构的需求­量急速上涨,值得欣喜的是在不懈努­力下我国的社会工作机­构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,由于社会工作机构对于­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性­与职业性要求较高,国家颁布了相关的职业­水平考试规定与实施办­法、组织有意向从事社会工­作的人员进行统一的考­试认证,规范我国的社会工作人­员的人才队伍。

但另外,由于中国的社会工作机­构起步较晚,长期以来在资金和技术、人才方面一直依赖于政­府的支持和投入,缺乏严格的人才管理制­度与内部管理制度,社工内部人才流失严重,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缺乏,社会对于社会工作机构­的认可度和接纳度有待­提高,不同社会工作机构之间­交流合作较少等问题,使得我国的社会工作机­构面临着急速发展却有­待完善的尴尬境地和时­期。

我国社会工作机构发展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1 对政府的依赖感太强由­于我国社会工作机构发­展理念引入较晚,长期以来,其主要资金来源及技术­支持主要依赖于当地政­府,政府资金投入的多寡是­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。具体来讲,由于政府资金申请周期­较长,严重阻碍了社会机构有­关项目的发展;由于社会机构发展中政­府投资占主导,各方面发展资源也要优­先倾向政府,使得机构的发展偏离初­心。22 机构资金问题长期以来,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资­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支­持与投入,资金来源较为单一。与国外相比我国社会工­作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­非常单一和狭窄,社会捐赠以及机构自 身经营性收入支持其发­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建设­很不完善,国家有关部门欠缺对社­会工作机构的税收保护­政策等进一步加剧了社­会工作机构的资金难题。23 人力资源问题我国社会­工作机构的理念与体系­引入较晚,目前尚处在建设完善中。由于社会工作机构对于­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性­要求较高,加之我国近几年才颁布­相应的人才上岗考核规­定及实施标准,使得我国的社会机构内­部的人才队伍建设水平­参差不齐,各方面的人力资源的培­养、管理亟待完善,岗位评价缺乏相应的标­准。这就使得社会工作机构­的内部社工人员工作素­质普遍偏低、管理层人才的专业素质­有待进一步提高。另外,又有社会工作机构内部­人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,缺乏明确的发展晋升机­制,导致许多优秀人才的流­失,人力资源的发展就更加­跟不上建设。24 社会民众对于社会工作­机构的认知和接纳度据­调查表明,在我国民众的心目中对­非营利性组织的认知度­及其内部运营普遍缺乏­相应的了解。在这种社会工作机构的­社会认可度不高的背景­下,社会工作机构的各项工­作开展必然会面临许多­问题。主要体现在,社会机构在做社会调研­时,进行走访时民众普遍持­一种怀疑的态度,有的甚至将社会工作人­员拒之门外;有关社区工作的公务人­员对于社会工作人员所­要获取的信息、知识、数据也不愿意及时分享;另外,有的社会工作机构由于­处在初始发展阶段,机构内部各方面发展不­够完善、宣传力度不够,有的甚至缺乏专门的宣­传部门,此外,这些社会工作机构的透­明度较低,由此使得他们缺乏必要­的社会公信力,因此,进一步加剧了工作开展­难度。

我国社会工作机构进行­自身建设的途径31 拓宽筹资渠道、资金来源多样化,减少对政府的依赖长期­以来,社会工作机构的资金来­源主要是政府的支持,因此,社会工作机构在发展中­各方面资源及服务不自­觉地向政府倾向,使得它们背离了发展的­初心。为了避免社会工作机构­的畸形发展,社会工作机构首先要解­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­题,创新资金来源渠道。具体来说,可以通过基金会、企业或个人的社会募捐、公益项目的捐款等方式­多方面拓宽资金来源;同时,重要项目的社会化筹资­的方式也不可2016 9 P188)忽略。此外, 年 月我国出台的新修订 (下转

[摘 要]社会工作是指以助人为­主的非营利性的专业化、职业化的社会活动,社会成员大多将其简称­为社工。社会工作机构则是一个­以社会工作者为主要成­员的,向社会民众提供困难帮­扶、权益保护、心理咨询的非企业单位。文章首先对我国当前社­会工作机构的发展现状­进行一定的分析,其次指出当前我国社会­工作机构发展中所面临­的各种问题,最后就如何加强社会工­作机构的自身建设进行­探讨。[关键词]社会工作;机构;自身建设DOI 1013939/jcnkizgsc201702152 []

3 城市拆迁的经济博弈与­展望

β,给定 监管部门选择严格监管­的期望效用为: P-C+F) ×β+ P-C) × 1- β) = βf+ P-C ( ( (监管部门选择非严格监­管的期望效用为: 0×β+m× 1-β) =P(1- β) ( C βf+ P-C=P(1- β), β= P+F令 解得C 1) β< P+F, (当 检查机关的最优选择为­策略; C 2) β> P+F, (当 检查机关的最优选择为­策略; C 3) β= P+F, (当 检查机关选择哪种策略­都是一样的。

P C α= β= P+F, P+F,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为 也就是C P+F,说,监管部门对二手车交易­市场的监管概率为 在对二手车的监管中,监管部门应该随机抽出­比例的卖家进行监P P+F管;而二手车交易市场中卖­家选择虚假交易的概率­为 。可以看出,这个混合博弈纳什均衡­与监管机关的监管成C F本 、对虚假交易进行的罚款 以及虚假交易币诚信交­易多P F获得的价钱 有关。从纳什均衡可以看出 值越大,也就是P罚款的金额越­大,卖家采取虚假交易的概­率就越小。同时越大,也就是说虚假交易比诚­信交易多获得的价钱越­大,卖C家进行虚假交易的­概率也就会越小;而 越大,也就是监管

P118) (上接 而房地产商就可以在这­项政策的漏洞上获得巨­额的收益。第二个是补偿价格的评­估基本上都是拆迁人找­的,因此补偿标准往往会低­于正常市场价格,因此在选评估方时应该­征得三方的同意。在第二个根源中是因为­在目前出台的响应的拆­迁管理条例中,没有明确地指出土地所­有权的归属和响应的补­偿。开发商的巨大的利润就­在于土地所有权。开发商在取得土地所有­权时只要给予政府一定­的土地出让金与区域费­即可,然而再向广大市民出售­房屋时,房屋价格里却包含土地­所有权的费用,因此针对土地所有权的­问题应该出台相应的法­律法规。三个根据主要是因为条­例明确指出在诉讼期间­拆迁不停止,这就让开发商更加毫无­顾虑地强行拆迁,践踏了相应被拆迁人的­人权。

城市拆迁的经济博弈,无非被拆迁方、开发商、政府之间的相互经济博­弈。被拆迁方在这场博弈中­有三种选择,同意拆迁、拖后同意以及不同意。出于各种方面的分析考­虑,被拆迁方选择同意会获­得效益的最大化。政府和开发商可以得到­最大收益的情况同样也­是被拆迁方同意拆迁的­情况。因此实现共赢的状态便­是被拆迁人同意拆迁。但是在三者的博弈中被­拆迁方处于被动的状态,在补偿政策出来之后,的确是被拆迁方同意拆­迁对三方来说都是最好­的状态,但是出台的相应的补偿­标准一般都是不利于拆­迁方的利益的。我们要解决在城市拆迁­中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­方式:利用经济博弈的理论及­时地化解博弈各方的经­济纠纷与矛盾,在整个拆迁 部门的监督成本越高,卖家进行虚假交易的概­率也就越大。

4 结论

本文通过运用混合策略­纳什均衡的分析方法,分析了二手车市场中监­管部门与卖家的双方博­弈,据此分析结果,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。首先,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二­手车市场的监管,适当提高对二手车市场­的监管比例,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­减少二手车市场交易中­的不诚信行为;其次,监管部门应该给予二手­车市场中不诚信商家一­定的惩罚机制,加大对虚假交易商家的­惩罚力度,这样也可以减少交易行­为中的不诚信现象;最后,监管部门应该完善自己­的监管体制,降低监管成本,同样也可以起到减少二­手车市场中不诚信交易­的现象。

参考文献: 1 J. [ ]郝旭光博弈论在上市公­司诚信问题研究中的应­用 [ ] 援2003(5) 学术时空, 2  M.  [ ]罗伯特·吉本斯 博弈论基础援 [ ] 高峰,译 北京: 1999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 3  [ ]张秀年,钟根源,秦向东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最­优相互J. 2009,28(5) 反倾 []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, 4  J. [ ]梁静 浅析战略联盟中信任的­建立和培育 [ ]企业家天2007(9) 地:下半月版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1­991—), [作者简介]窦璐璐 ( 女,汉族,陕西西安人,长安大学研究生,汽车学院。研究方向:企业管理。

过程中让市场这个“看不见的手”来控制,让政府这个“看得见的手”来辅助。针对整个拆迁的评估机­构进行整改,保证公平公正,完善城市房屋拆迁理论­体系和管理体系,建立城市拆迁安置行为­的制约机制,我们应该进行严格的规­划,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执行。在这些措施的制约下,城市拆迁工作一定会得­到最大限度的改善,实现三方满意,完美实现共赢状态。

4 结论

城市大拆迁是我们国家­最大限度实现城镇化的­必经途径。且城市拆迁设计的方面­广,牵扯这地方经济的发展­问题。所以必须解决好城市大­拆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­问题。要解决好这些问题,首先我们要分析好各利­益主体,然后分析各个利益主体­的关系,明白了他们的关系之后­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好­他们的博弈关系,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,然后根据产生问题的原­因采取相应的措施,改善拆迁过程中出现的­一些问题,相信在这些措施实施之­后,城市拆迁问题会得到很­好地解决,实现三方满意。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­城镇化建设的步伐,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自­己的力量。

参考文献: 1 H  M.  [ ] 范里安 微观经济学:现代观点 [ ] 费方域,译1994上海:上海三联书店,上海人民出版社, 2  [ ]丹尼斯·迪帕斯奎尔,威廉·惠顿 城市经济学与房地产M.  2002市场 [ ] 龙奋杰,译 北京:经济科学出版社,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