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2002—2015 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的中俄货物贸易­关系研究: 年

刘 絗225009) (扬州市职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,江苏 扬州

- 絗

1 引言

2008 2009自 年美国次贷危机、 年欧债危机蔓延以来,

2016 8全球经济复苏乏力,国际经济呈现不景气态­势。 年

2015月,世贸组织报告显示, 年世界货物贸易金额下­降了13% 16 2012—2014至 万亿美元,这是全球贸易在 年温和增

2016 10长后的首次下降。 年 月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­报告中指出现阶段全球­增长低迷,继美国增长减缓、英国投票

2016 31%退出欧盟后,预计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 。

在此背景下,中国主导的 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提出和施行具有­重大的现实意义,将为中国,乃至全球经济创造新的

2013 9 10增长点。 年 月和 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­平分别提出

21建设 “新丝绸之路经济带”和 “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的战略构想,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­利共赢的 “利益共同体”和共同发展繁荣的 “命运共同体”。现阶段,全球贸易、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­调整,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­型升级的关键阶段,需要进一步激发区域内­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。

俄罗斯,无论在地缘还是政治经­济方面,都在 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实施中扮演关键角­色。“一带一路”贯穿亚欧非大陆,俄罗斯是丝路北线重要­的站点。中俄都是大国,重要的发展中国家,两国深入合作不仅有利­于两国经贸增长,也是为 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率先探寻新的­增长点和经济发展动力,并且有利于推动亚欧经­济一体化进程、打破现有“一超多强”世界经济格局,推动世界经济多极化发­展。

因此,在现行国际经济环境、“一带一路”战略背景下,研究中俄货物贸易关系、深入探寻中俄货物贸易­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并­提出相应对策,对深化中俄经贸合作、政治合作、助力 “一带一路”战略、探寻经济增长新路径具­有重要的意义。

2 “一带一路”的推进与中俄货物贸易­发展

21 “一带一路”在俄推进概况2009­早在 年,中俄两国领导人就已签­署 《中国东北地2014区­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­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》。 年,中、俄两国又共同签署 《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­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》,俄罗斯明确宣布支持“一带一路”的建设,进一步将中、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­伴关系推进到新的阶段。自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推进以来,中俄已在贸易、2015 5投资多方面展开经济­合作。例如, 年 月中国中铁公司发布公­告称其旗下公司已中标­俄罗斯莫斯科—喀山高铁项目的勘察设­计部分。22 中俄货物贸易总额分析­2001 WTO年加入 后,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,中俄货物贸易走向了新­的发展时期,双方互为对方最重要的­贸易伙2014伴之一。 年俄罗斯是中国的第九­大贸易伙伴,虽然2015 16年降至第 位,但中俄贸易规模占中国­对外贸易总规2%模比重历年来均维持在 上下,俄罗斯仍是中国重要的­贸2015 348099易伙伴。 年,中国对俄出口 亿美元,占俄罗斯1904%, 2014全年总进口的 中国在俄对外贸易中的­比重从113% 12%, ①年的 升至 中国是俄罗斯第一大贸­易伙伴。从贸易总量出发,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­会议UNCTAD) 2002—2015 ( 年中俄货物贸易数据分­析发现, 2002 1年至今中俄贸易经历­了三个发展时期,如表 所示。2002—2008第一阶段: 年,中俄货物贸易规模大幅­增1 2002—2008长。表 显示, 年中俄贸易增长十分迅­速,六30%, 2007年间年同比增­长平均达 在 年同比甚至增长4442% 2002 119274。 年中俄货物贸易规模为 亿美元,仅192%, 2008占当年中国贸­易总量的 至 年中俄贸易规模已56­9086 222%达 亿美元,在中国贸易总额中占到 。2009—2012第二阶段: 年,中俄货物贸易受经济危­机1 2009影响,以及之后迅速恢复且快­速增长。如表 所示, 3183%年受危机影响,中俄贸易出现 负增长,双边贸易额387967 2010仅 亿美元。但 年,仅一年时间,中俄贸易基555261 2011本恢复至危机­前水平达 亿美元。 年两国贸易额

UNCTAD) 2002—2015 [摘 要]采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­会议 ( 中俄双边货物贸易数据 ( 年),结合 “一带一路”战略2002背景,对中国俄罗斯双边货物­贸易关系进行研究。文章发现 年以来,中俄双边贸易可分为三­个发展阶段,现阶段两国2008货­物进出口呈现增速放缓、波动发展态势。实证分析两国贸易强度­指数显示, 年以来中国对俄罗斯贸­易强度在波动中1, 1增长且始终大于 而俄罗斯对中国贸易强­度却始终小于 。商品结构方面,中俄货物贸易长期结构­单一,主要为产业间贸易,且发生在附加值较低的­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­型部门,但有机化工商品在俄具­有一定竞争力。最后,针对中俄贸易未来的不­确定性、贸易结构单一、能源依赖等问题,提出四条解决思路。[关键词] “一带一路”;俄罗斯;贸易规模;贸易强度指数;商品结构DOI 1013939/jcnkizgsc201702194 []

① 新华社专访:中俄贸易前景光明———访中国驻俄使馆公使衔­经

EB/OL . 2016-01-28 . http://济商务参赞张地 [ ][ ]中央政府网站: wwwgovcn/xinwen/2016-01/28/content_5036992htm

792656 4275% 2012为 亿美元,同比增长 。 年继续增长1126% 881948至 亿美元,占中国当年货物贸易总­量的228%,远超危机前两国贸易规­模。2013—2015第三阶段: 年,中俄货物贸易增速放缓, 2013 2012 1064波动发展。 年贸易额较 年仅增长 亿美元, 121%;2014 900同比增幅下降至 年两国贸易规模突破首­次676% 2015亿美元,小幅增长 。但 年,受国际政治、国际经济不景气以及国­际油价下跌等诸多因素­影响,中俄进出口680265贸易额急剧大幅­下降,降至 亿美元,同比下降286% 2015 2014 536754。 年对俄出口由 年的 亿美元降至348099 3515%;亿美元,降幅达 从俄进口同比减少2019%:对俄出口降幅大于从俄­进口降幅。2002 2012从贸易差额来­看,下表显示 年至 年间,中国对俄贸易在大多数­年份处于逆差地位且逆­差呈缩小趋势。2002 48859 ,2012 0817年逆差 亿美元 年逆差 亿美元,仅2007 2008 2010年、 年、 年三个年份对俄罗斯处­于顺差地2013位。 年后中国对俄罗斯进出­口贸易保持顺差地位,但顺差规模并不稳定。 额; a Mb为b b国进口总额; Mw为世界进口总额。若则 国与 两国贸易联系紧密、高于其与他国的联系;若则处于平均水平;若 则 国与 两国贸1),易联系松散,低于自身与其他国家的­联系。根据式 (采用上述数据,分别计算中国对俄罗斯、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强­度指数,得到中俄贸易强度指数­走势图。2002—2015下图显示, 年,中国对俄罗斯贸易强度­在1 2002 118,波动中增长且始终大于 。 年中对俄贸易强度为2­007 166,2009 108,2010—2015年一度增至 年跌至 年在139波动中缓慢增长至 。这说明中国对俄罗斯出­口贸易增长迅速,俄罗斯是中国的主要出­口市场之一。但是,俄罗斯2002—2008 177对中国贸易强度从 年急剧下降,由 降至074,2009—2015 1,2015年虽小幅上升,但仍小于 年仅为095,俄罗斯近年来向中国的­出口相对收紧。这是因为, 2001年中国加入世­贸组织后,中国进口来源国增多,选择空间更大,俄罗斯对中国贸易强度­减弱。近年来合作加深,俄罗斯对中国贸易强度­呈现小幅反弹,中国正成为俄罗斯较有­潜力的出口市场。

23 中俄货物贸易强度实证­分析贸易强度指数用来­衡量两国贸易的相互依­存强度,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对­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­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,与该贸易伙伴国当期进­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­的比重之比。计算公式如下: Tiiab=xab/xa) /(Mb/mw) 1) ( ( 1)TIIAB a b式 ( 中, 表示一定时期内 国对 国的贸易强Xab a b Xa a度, 是当期 国向 国的出口贸易额, 为 国出口总

24 中俄贸易商品结构分析­对货物贸易商品结构的­分析,将依据国际贸易标准分­类Standardi­nternation­altradecla­ssificatio­n,sitc), ( 将商品分10 0 1为 大类:第 类———食品和活动物,第 类———饮料及2 3烟草,第 类———非食用原料 (不包括燃料),第 类——— 4矿物燃料,润滑油及有关原料,第 类———动植物油、脂和5 6蜡,第 类———未另列明的化学品和有­关产品,第 类——— 7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­成品,第 类———机械及运输设备,第8 9类———杂项制品,第 类———其他商品和交易。其中,第0~4 5 7类为资源密集型商品,第 类和第类为资本技术密­6 8集型商品,第 类和第 类为劳动密集型商品。241 中国对俄罗斯出口贸易­商品结构分析2009—2015依据中俄历年­贸易数据计算 年对俄出口各类商品金­额占中国对俄出口总额­比重,得到对俄罗斯出口商2­品构成,如表 所示。2009—2015首先, 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商­品结构稳定, 8 7 6并且对俄出口商品集­中在为第 类、第 类以及第 类商2品。由表 判断,各类商品在中国对俄出­口中占的比重六年78­来随时间变化不大,基本保持同一水平:第 、第 类商品35%是中国对俄出口的第一­大类商品,均占到对俄出口的6左­右;第 类是向俄出口的第三大­类商品,历年均占到总出185%; 5 0 5%口约 第 类和第 类各占约 。其次,研究发现,中国对俄出口以劳动密­集型商品为主、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为­辅。劳动密集型商品占到中­国对2015 55%俄出口的一半以上。以 年为例,中国对俄出口约6 8 1712%商品为第 类和第 类商品,分别占总出口的 、3744%。深入研究发现,出口的劳动密集型商品­主要是纺织纱线、织物及其制成品、服装及衣服配件和鞋子。资本技40%, 7 5术密集型商品的出口­达 以第 类为主要构成,而第608% 7类仅占 。对俄出口的第类商品主­要集中在:一般工业机械和设备和­机器零件,办公室机器和自动资料­处理仪器,电信和录音及音响设备­和仪器,电气机械、仪器和用具等细分类型。

两国货物贸易规模甚至­大幅下跌,未来两国对外贸易充满­不确定性。造成这一问题的客观原­因是自乌克兰危机以来,俄罗斯处于复杂特殊的­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,诸多因素导致俄罗斯国­内通货膨胀、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倒退。据俄罗斯联邦

,2015统计局数据显­示 年俄罗斯消费者价格指­数增长129%, 37%

而国内生产总值同比负­增长 。国内缺乏进口需求,同时以石油为主的出口­商品的价格水平下降加­剧了出口缩水。因此,中国对俄出口贸易规模­若要恢复至下降前水平­甚至扩张,受制于俄罗斯国内经济­现状,难度较大。此外,在此背景下,研究显示近三年来中国­对俄均处于贸易顺差地­位,存在俄对中会设置贸易­壁垒的潜在风险。

第二,中俄货物贸易结构长期­单一,主要发生在附加值较低­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­集型部门,产业内贸易程度低,易造成贸易瓶颈,不利于两国贸易可持续­发展。一方面,中国对俄出口商品主要­为纺织纱线、织物及其制成品,服装及衣服配件和鞋子­等劳动密集型商品,资本密集型产品主要围­绕一般工业机械和设备­和机器零件等仪器和用­具,整体中国对俄出口产品­附加值较低。同时,对俄罗斯历年进口贸易­结

2015构研究发现,俄罗斯 年从国外进口的产品中­近一半为

7 698924资本技术密集型­商品,其中第 类商品的进口就为

7亿美元,第 类中又以道路车辆产品­为最多:这说明中国对俄出口的­商品不仅结构单一,且不是俄罗斯进口需求­最大的商品,如此长期下去,中国对俄出口可能面临­饱和风险。另一方面,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商品­主要是石油类的资源型­产品,两国贸易长期为资源密­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交换­的产业间贸易,产业内贸易程度非常低,此模式导致两国贸易长­期没有新的增长点,无法取得更长远的发展­空间。

第三,中国从俄进口大量石油­产品,且进口规模逐年增加,可能产生对俄石油供给­的依赖。若长期对俄罗斯能源进­口存在依赖,外部依赖性过高会增加­国内未来能源供给的不­稳定性和风险,且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独­立性。

4 中俄货物贸易发展展望­与建议

WTO首先,应抓住俄罗斯加入 以及其远东大开发契机,加快中俄自由贸易区建­设进程,加速推进与俄 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合作,深化中俄伙伴关系建设,为中俄贸易提供良好的­经济、政治环境以及新的贸易­增长点。乌克兰危机后,俄罗斯经济发展中心东­移趋势加速,俄政府希望通过多项举­措举充分利用远东地区­未开发的潜力。俄罗斯远东发展策略的­推行,必会产生较大的资金、商品需求,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­面。而中国 “一带一路”战略、中俄自由贸易区建设均­切合俄罗斯发展诉求。两国存在互联共通需求,两国未来必然将在投资­等领域展开多项合作,这些合作将产生新的商­品需求 (如基建所需的原材料、机械设备等),带来新的贸易 增长点,进而刺激中、俄两国对外贸易增长。另外,两国互信互联也有助于­破除现有或潜在的贸易­壁垒。

其次,企业应重视俄罗斯市场,鼓励中俄各行业、企业间的交流合作。研究显示有机化工产品­这一资本技术密集型

2013商品在俄出口­良好,能在 年后逆势增长,该类商品具有竞争力,因此相应生产企业应重­视俄罗斯市场,积极开辟、巩固、扩大俄市场份额,将该类产品对俄的出口­做大做强。同时也应鼓励中俄各行­业、企业间的交流合作,尤其是技术交流,通过学习技术可明确俄­罗斯市场需求,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产­品竞争力。

再次,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­升级转型,根本解决出口贸易结构­问题。俄罗斯市场对中国商品­的进口仍停留在附加值­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,而其所需高新技术产品­的进口来源其他国家,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仍­在于中国自身产业结构­问题。中国制造业仍以劳动密­集型产业为主要构成,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仍较­低、缺乏数量众多的技术领­先型企业。解决对俄出口结构问题­的根本仍在于鼓励国内­技术创新,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和­品质。

最后,探寻中俄能源合作新模­式,避免对俄能源过度依赖,同时努力培育中俄贸易­新的增长点和新的贸易­模式。除传统的贸易能源合作­方式外,可探寻其他合作方式如­联合经营、油气—经贸合作模式等,避免过度依赖。另外,努力培育中俄贸易新的­增长点,对改善两国贸易结构、促进贸易持续向好发展­十分重要。例如,俄罗斯农业资源丰富,可加强两国农业领域贸­易往来;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,电子商务可成为两国进­行进出口贸易的新模式。拓展的贸易领域、创新的贸易模式,是解决中俄贸易现阶段­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,也是促进中俄贸易可持­续发展的新动力。

参考文献: 1  [ ]杜秀红 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的中印货物贸易­结构分析: 2002—2014 J. 2015(6):106-112年 [] 市场与经济研究, 2  [ ]喻海虬 “一带一路”北线的贸易效用分析———中国、俄J. ,2016( 2):罗斯、欧盟三个经济体贸易关­联度分析 [ ] 新经济26-27 3  [ ]齐海山 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下中俄蒙经济贸易­合作研究J. 2015(11):14-15 [] 北方经贸, 4  J. [ ]贾浩杰 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现­状及对策 [ ] 改革与战2015(10):175-180略, 5  [ ]王明昊,吴丹 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俄蒙自由贸易­区建J. 2016(8): 72-76设构想研究 [] 经济纵横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1­989—), [作者简介]刘(絗 女,扬州市职业大学经济贸­易学院,专任教师,研究生学历,经济学硕士。研究方向: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,国际贸易实务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