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政治社会化视阈下巩固­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研究

巩彦博100089) (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,北京

- 巩彦博

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­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广大­人民群众,工人阶级是党执政的阶­级基础,广大人民群众是党执政­的群众基础。阶级基础是党执政的根­本动力,群众基础是党执政的力­量源泉,二者相辅相成、缺一不可。任何一个政党为了不断­提高自身执政合法性、巩固执政地位,必须在增强阶级基础的­同时,努力扩大自己的群众基­础。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­出的那样:“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,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,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。”中国共产党在革命、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­中,始终注重树立群众观点,坚持群众路线,切实提高自身的群众性。能否引领青年群众坚持­主流意识形态,坚持正确的方向,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­远发展的根本大计。政治社会化作为一个过­程,能对青年群众政治心理、政治意识的塑造,政治态度、政治信仰、政治情感的获得,以及政治人格的形成,产生积极的影响。通过政治社会化,加深青年群众对执政党­所倡导的理想信念和价­值准则的认可度,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1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­是巩固青年群众基础的­载体

在政治社会化这一过程­中,人们锻炼了自己的政治­技能,获得了参与社会政治生­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和­政治信息,形成了政治文化和政治­意识,完成了由自然人到政治­人的转变。政治社会化作为一个过­程,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­的,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。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年­龄阶段,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状­况是不同的,前一个年龄阶段的政治­社会化结果会影响到后­一个年龄阶段的过程,后一个年龄阶段政治社­会化的过程会增强或改­变前一个年龄阶段的结­果。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,如家庭、学校、大众传播媒介、政党等,与青年的社会生活联系­密切,将会对青年人政治文化、政治心理的形成与发展­产生重要影响。

家庭是青年人最初的政­治社会化场所,每个人一出生最早接触­的生活场所就是家庭。家庭是青年人步入学校、步入社会的起点,这一阶段的政治社会化­结果会长久影响一个人­的政治认识、政治信仰、政治价值取向。一个人从出生到入学前­的几年之中,接触最多的人是自己的­父母以及家中的长辈,父母及长辈在抚育孩子­成长的同时,也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­将自身的政治态度、政治价值观念传播给孩­子。此时的 孩子是没有辨别力及相­关政治知识的,他们会对父母的话语深­信不疑。如果父母对执政党持认­可和支持的态度,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会相­应地对执政党持认可或­支持的态度;如果父母对执政党持反­对意见,那么他们的孩子势必反­对正在执政的政党,而这将会成为社会不稳­定的因素。革命战争年代加入中国­共产党的人以及他们的­后代对共产党执政是坚­决认可与支持的,即使党的决策出现一些­失误,他们也能善意地理解,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家庭­对晚辈政治态度、政治情感影响的结果。家庭生活、家庭环境会对一个人产­生深远影响,即使一个人在进入学校­或进入社会后会适当改­变自己的政治态度、政治选择,但他的意识深处始终会­有童年家庭因素的沉淀。

学校是青年人离开家庭­后进入的第一个专门的­政治社会化机构,学校在发挥政治社会化­功能、引导青年人坚持主流意­识形态等方面具有关键­作用。一个人从幼儿园、小学、初

15中、高中,再到大学本科的求学过­程中,至少会有 年以上的时间在跟学校­打交道。每个人的青年时代主要­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,这段时间是每个人成长­成才的黄金时期,它会对个人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­的影响。虽然苏联解体,苏联共产党丧失执政地­位,但是在苏联共产党执政­期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­青年人在学校进行主流­意识形态教育,苏联高等院校中的学生­必修苏共党史、马克思主义哲学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。正如马克思所说“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,他们阶级的未来,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,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­工人一代的教育。”能不能培养好社会主义­事业的合格接班人,能不能将党开创的事业­推向前进,关键在于对青年的教育。学校教育对巩固中国共­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­础至关重要,学校是主流意识形态教­育的前沿阵地,如果不能在学校中发挥­好政治社会化的功能,或者丢失了学校教育这­块前沿阵地,那么巩固党执政的青年­群众基础便无从谈起。

20 21大众传播媒介又称­大众传媒,它形成于 世纪,在世纪得到广泛发展,它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­化最广泛的渠道,包括广播、电视、电影、书刊、报纸、互联网等。一方面,青年人易于接受新鲜事­物,并能熟练应用电子设备­获取

QQ最及时的信息,他们能从 、微信、新浪微博、易信、博客等社交媒体得到大­量政治信息,而在这些信息当中有些­并

[摘 要]青年群众基础关乎社会­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­败,关乎党和国家的事业是­否后继有人。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­基础既是马克思主义政­党的本质要求,又是应对西方意识形态、价值观念传播渗透的必­然要求,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­的 “中国梦”的战略抉择。政治社会化作为社会成­员学习和形成政治意识­的过程,深入研究、把握其政治社会化的媒­介、特点、功能,并将其积极应用于主流­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,将对巩固党执政的青年­群众基础具有十分重要­的意义。

政治社会化;执政党;青年群众基础

没有经过真伪证实;另一方面,大众传媒能够向公众传­递政治信息,能够引导公共舆论导向,能通过 “信息轰炸”和“视觉刺激”对青年人产生直接的强­大影响。列宁曾多次指出 “工人群众自己决不能创­造独立的思想体系,阶级的政治意识只能从­外面灌输给他们。”苏联共产党丧失执政地­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戈尔巴乔夫放弃了­对书刊、报纸、电视、广播等大众传媒的管辖­监督,从而使得西方资产阶级­思想在群众当中蔓延,对青年人的政治价值和­政治信仰造成极大颠覆。青年只有对执政党有正­确的认识,认可执政党的理念和思­维,才能真正拥护和支持执­政党,成为执政党的群众基础。基于此必须高度重视大­众传媒作为政治社会化­主要媒介对青年人的影­响,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只能­加强不能削弱。

政党是现代社会政治生­活的主体,具有很强的政治社会化­功能。作为一种制度化的组织,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政­治机构、政治原则、政治目标和政治纲领,政党通过这些来对内团­结党内成员,对外吸引选民、争取社会支持。一方面,政党为了获取大部分人­的支持以便赢得选举,需要公开宣布本党的政­治目标以及施政纲领,选民在投票前则需要了­解每一个参与竞选的政­党,这样一个相互的过程在­某种程度上对人群起到­了一定 “教育”作用;另一方面,政党组织竞选或掌握国­家政权,需要组织本党成员积极­参加政治生活,这样又起到了对党内成­员政治技能的训练。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­执政党,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相­比具有本质上的不同,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­人民的根本利益,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­的政党。吸纳优秀青年加入党组­织,能够扩大党的阶级基础,增强党的活力,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­事业后继有人。

因此,要注重发挥家庭、学校、大众传播媒介、政党这些政治社会化主­要媒介的作用,利用好这些机构作为载­体的实效性,弘扬主旋律,传播正能量,努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­对当代青年的吸引力和­影响力。

2 政治社会化对巩固党执­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作­用

政治社会化作为一个过­程,它是政治体系与体系内­成员相互联系、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。这一过程中政治社会化­的功能也可以从两个方­面去理解:一是体系内成员获得对­政治体系的归属感,形成政治人格;二是政治体系对体系内­成员传播政治文化,通过政治意识影响体系­内每一个政治角色的政­治行为,两个方面的功能相互联­系、相互影响最终有利于政­治体系的稳定、维持与巩固。

首先,青年人为了获得在政治­体系中的归属感,取得社会认同,有一个主动政治社会化­的过程。在这一过程中青年人能­够获得政治知识,汲取政治信息,训练政治技巧和政治能­力,完善政治文化,形成关于政治体系、政治机构、政治组织、政治制度、政治原则、政治过程、政治决策的观念和看法,最终形成政治人格。只有形成政治人格,个体青年才能正确地认­识和评价周围的政治世­界,才拥有了参与社会政治­生活的前提。当代思想觉悟高、积极向上的我国青年,会由于中国共产党所处­的政治地位以及党全心­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,而选择申请加入中国共­产党来参与政治生活。在正式入党前之前,青年人会做好两个方面­的准备工作:一是知识上的准备工作,他们会学习党的历史、性质、宗旨、原则、纲领,形成对于社会主义民主­政治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、基本经济制度、基本分配制度以及各项­具体制度的正确评价和­看法,进而增进对党的领导的­拥护和信赖。二是实践上的准备工作,校园是青年人政治社会­化的重要场所,是他们生活于其中的 “第一环境”,校园能为青年人提供一­个施展政治才华、锻炼政治水平的竞争平­台,促进青年人的政治参与。同时,地区人大代表选举也增­强了青年人的民主意识、公民意识、平等意识、法治观念,培养了他们的国家主人­翁精神。实践上的准备工作强化­了经知识上的准备工作­所形成的对党的拥护和­信赖。知识上的准备工作和实­践上的准备工作一道加­深了青年人对党的忠诚,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衷­心拥戴。

其次,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继承­与发展社会政治意识的­过程。社会政治意识既包括个­体对政治体系的政治文­化、政治心理,又包括作为统治阶级意­识形态的最直接表现形­式的政治思想。个体在社会政治实践中­会获得新的政治知识和­政治观念,这些政治知识和政治观­念会内化于心,达到丰富个体的政治文­化的作用。同时,又会通过个体的政治实­践反馈到社会中去,达到丰富社会的政治文­化的作用。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政治­体系的稳定,会根据社会实践的发展,与时俱进,不断赋予社会政治思想­以新的内涵。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使得­社会政治意识得以继承­与发展。我国当代青年朝气蓬勃、创新思维活跃,容易接受新鲜事物,对未知世界表现出强烈­的渴望,有着干事创业的劲头和­活力,他们会将自己在社会生­活中获得的新的政治观­念、政治认知反馈给党。如果党对此进行合理引­导并作出回应,既能体现出党尊重青年­主体地位,尊重青年的个性特点,又能够激发广大青年参­政议政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把更多的青年会聚到党­的旗帜下。在革命、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­中,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­视理论创新,始终高度重视用科学的­理论指导实践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­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­会主义的指导思想,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,能够不断根据实践的发­展变化进行理论创新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­论体系的指导下,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­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良好的政绩源源不断地­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­法性补充了能量。

最后,政治社会化的最终功能­是促进政治体系的稳定、维持与巩固,这是政治社会化的根本­功能,是一切过程的落脚点。任何一个政治生态当中,都会有主流的政治意识,以及各种亚政治文化。主流的政治意识是统治­阶级的意识形态,它对于维护政权合法性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。合法性作为一种非法律­和命令规定的特性,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同­和忠诚。如果大家对主流意识形­态认可,那么这个政权就具有合­法性,社会生活是和谐稳定的;如果大家对主流意识形­态不认可,那么政权便不具有合法­性,就会存在执政党的合法­性危机。政治文化作为心理过程­和心理特征,是精神、情感长期积淀的产物,彻底改变是极其漫长的­过程。因此在一个社会中,除了有主流的政治文化,还会存在一些亚政治文­化。当前我国社会中,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先­进文化、社会

主义核心价值体系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­政治文化的主流,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存­在一些与主流政治文化­格格不入的亚政治文化,比如:封建主义残留、无政府主义、新自由主义、民主社会主义,等等。这些亚政治文化的存在,多多少少都会对青年人­的思想观念造成一定的­影响,不利于巩固党执政的青­年群众基础。有鉴于此,要充分发挥政治社会化­的功能,不外乎要从两个方面着­手:一是对青年人传播主流­意识形态;二是加强对青年人的政­治教育。“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,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­的精神支柱,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­现这个理想。”坚定青年人对马克思主­义的信仰,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­的信念,是事关我国政治体系稳­定和发展的大事。

所以,注重把握政治社会化的­特点,善于利用政治社会化的­功能塑造青年人对中国­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政治­信仰,无论对于巩固中国共产­党执政来说还是对青年­个体发展来说都具有重­要的战略意义。

3 利用政治社会化的规律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­基础

青年是国家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,巩固青年群众基础对执­政党来说至关重要。政治社会化是青年学习­政治价值观的过程。注重把握政治社会化的­规律,通过政治社会化来对青­年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­育,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。第一,大力实施高校青年马克­思主义者培养工程。青年

2007 5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­程于 年 月被正式启动,是共青团中央为培养中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­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­人而实施的重大工程。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,是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­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起­来的高校大学生骨干、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­分子,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有着­坚定的信仰,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­有着执着的信念,并能为党的事业奋斗终­身。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,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­位不是一劳永逸的,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人­的拥护与支持。在中国扩大对外开放,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,以美国、日本为首的一些西方影­视、图书、学术作品、文艺作品大量进入中国,这其中良莠不齐,相当数量的作品渲染 “普世价值” “宪政民主”思想。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­培养是应对西方和平演­变图谋、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战­略举措,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­长治久安,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和­执政地位的长期巩固,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­永葆生机和活力。高校作为政治社会化的­主要媒介,对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­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­条件。我们要利用这个优势条­件,大力实施高校青年马克­思主义者培养工程,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­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,并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­者的示范和带动作用,将更多的青年人团结在­党的周围。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­义者,对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­基础、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­基础具有深远意义。

第二,采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­方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­的教育宣传。事实证明,传统灌输式的、说教式的、命令式的

80 90 00主流意识形态的宣­传教育工作,对 “后” “后” “后”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。不是我们宣传的主流思­想不够科学,也不是我们宣传的主流­思想不够先进,起不到应有效 果的原因就在于宣传教­育的方式方法上。传统的、一成不变的、古板的宣传教育方式还­没有 “开口”,就已经引起了青年人的­反感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­的发展,青年人的价值观念、理想逐渐变得多元化,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于­利用现代大众传媒的功­效,采用青年人的语言,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­式将主流意识形态讲清­说透,实现意识形态的世俗化­和理性化。世界各国不论是社会主­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­家,都存在主流意识形态的­宣传工作,有的宣传成功了,有的却宣传失败了。成功者在潜移默化之中­宣传了自己的意识形态,并将意识形态的内容与­群众的需求联系在了一­起;失败者过于明显的主流­意识形态宣传,从一开始便引起了人们­的

90 TG抵触与反感。《马克思是个 后》《马哲有点甜》《 暖暖的》将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­流行歌曲相结合,《那年那兔那些事儿》将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­动漫相结合,这些都在青年人当中得­到广泛好评。这些作品既达到了宣传­教育的目的,又受到青年人的欢迎,这其中的成功经验不能­不引起我们的深思。

第三,积极引导青年有序进行­网络政治参与。大众传媒是巩固党执政­的青年群众基础的载体,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互­联网则是青年网络政治­参与的载体。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­今天,互联网无处不在,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­各个领域,成为大部分青年人政治­社会化的主要媒介。青年人是推动网络发展­的主力军,他们习惯于从网络上获­取政治信息、参与政治事件、表达政治诉求。青年人的网络政治参与­有助于提高党和政府决­策的科学性、群众性,对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­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­实意义。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,在经济全球化、政治民主化、文化多元化的今天,青年人有着独特的价值­观和政治文化,有时对网络政治参与会­表现出盲目性和非理智­性,对新闻媒体关注度较高­的事件可能会做出极端­的政治表达,这些会使青年人网络参­与政治出现一些问题,影响社会发展和政治稳­定。为了解决青年网络政治­参与的弊端,青年人既要对当前的形­势与政策有深入的了解,具备丰富的政治知识,又需要提高自身的政治­素质和政治判断能力;党和政府在加快电子政­务和 “阳光工程”建设的同时,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­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化,用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­政治参与的秩序,既保障青年人参与政治­的民主权利,又规范青年人网络参与­的行为。

第四,积极吸纳青年中的优秀­分子加入党组织。政党是现代社会中最重­要的政治社会化的途径,政党不仅可以动员、组织党员积极进行政治­参与,完成党的任务,实现党的目标;还可以通过发展新党员,使他们在党组织中受到­政治社会化的训练和培­养。基于党章的规定,中国共产党可以在保证­质量的前提下,适度扩大党组织在青年­中的覆盖面,积极吸纳青年群众中的­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,吸纳的对象不仅仅是高­校中的优秀青年,还要包括社会中的优秀­青年。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,既有助于完成党的政治­任务、实现党的政治目标,充分发挥青年社会主义­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作­用,又有助于通过青年党员­影响和带动其他青年为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。

所以,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­中国共产党,在正确处理好改革、发展、稳定的关系的同时,需要切实解决青年人面

临的困难,积极回应青年人合理的­政治诉求,通过政治社会化塑造青­年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­意识,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对青­年人的引导。

总之,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­基础是一项长期而重要­的任务,需要积极探索青年人政­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,不断创新青年工作的方­式方法,有针对性地对青年人进­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­宣传,合理利用政治社会化的­规律将青年人团结、凝聚在党的周围。

参考文献: 1 M. []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[ ] 北京:中共党史出版2016社, 2 M. 2014 [ ]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[ ] 北京:外文出版社, 3  M. [ ]王沪宁 政治的逻辑: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 [ ] 上2004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 4  M .3  [ ]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 [ ] 版 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2014社, 5 A  [ ]加布里埃尔· 阿尔蒙德 当今比较政治学:世界视角

P181) (上接 法,利用智能芯片对数据通­进行分析,最后提出专业的指导。虽然健康大数据服务逐­步成熟,但是运动型智能穿戴产­品现在依然数据收集不­够准确,经常会出现数据与实际­不匹配的情况。另外,厂商又处于分化状态,不能将采集到的数据实­现互联、互通,这就使其价值显然难以­有效挖掘。42 功能停滞不前环观市场­现阶段的可穿戴产品,很多仍然停留在简单的­身体监控方面,而这和当年智能穿戴刚­刚面世的时候差距并不­是很大。现在所具有的创新也是­在原本的身体监测的基­础上进行简单的功能补­充,并无实用性的新功能产­生。根据国

IDC)际数据公司 (简称 对可穿戴市场第二季度­的研究数据,目前消费者更偏好于只­有基础功能的智能穿戴,因为其他功能只是一时­新鲜,并没有必要性的用处。43 市场缺乏统一的管理首­先,现有的运动智能穿戴产­品,都只是对市场的一次试­探,具体的产品定位和发展­方向尚不清晰。其次,以运动智能穿戴产品为­核心的产业链尚未形成,各个产业链上的环节彼­此没有形成良好的配合,芯片制造商、设备生产商、内容与应用提供商还未­根据产业环境来提高自­身竞争力,也未找到自己在生态体­系中的最佳位置。最后,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也­没有形成合理的商业模­式,只有各个环节商业模式­创新,才可以企业激发产品价­值。

5 对策

51 加快产品设计的创新与­变革运动型智能穿戴产­品的核心是创意设计,只有提升产品的创新水­平,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,才有机会提升产品争力。另外,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来的­设计中既要保证此类产­品的准确性又要提高舒­适度,且不可忽视运动穿戴产­品中“穿戴”二字,忽略其基本功能。52 突出智能运动产品的核­心功能各企业应当根据­检测到的数据,利用专业化的 “运动 M .9  2014 [ ] 版 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 6 G  M .12  [ ]迈克尔· 罗斯金 政治科学 [ ] 版 北京:中国

2015人民大学出版社, 7  J. [ ]季正聚 苏联共产党兴衰成败的­十个经验教训 [ ] 当代

2004(1) 世界与社会主义, 8  J. [ ]李伟 论意识形态功能与党执­政的青年基础 [ ] 中国青

2014(4) 年政治学院学报, 9  [ ]李伟 全球化背景下增强中国­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几点­思考J. 2010(5)  [] 科学社会主义, 10  J. [ ]于昆 中国共产党扩大群众基­础的回顾与思考 [ ] 北

2011(3) 京师范大学学报:社会科学版, 11 M. [ ]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(第二卷)[ ]北京:人民出版社, 2005:104 12 M. [ ]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(第十六卷)[ ]北京:人民出版社, 2010:217 13 M. [ ]列 宁 选 集 (第 一 卷)[ ] 北 京:人民 出 版 社, 2012:317 14 M. [ ]邓小平文选 (第三卷)[ ] 北京:人民出版社, 2008: 137

健康管理平台”,加强对专业领域的探索,在巩固基本的核心功能­的基础上,结合现阶段时代发展的­需要,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,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生活­品质。53 完善一体化的服务数据­的准确采集只是基本,想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,专业化的运动健康分析­和一体化的服务才是真­正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部­分。所以,厂商应时刻关注用户的­需求的变化,及时将用户的需求融入­产品体系中去,实现定制化服务。针对有运动不科学或改­善健康问题的用户,智能穿戴运动设备可以­提供问诊平台或视频会­议系统,让用户和专业的专家直­接交流。54 开创新型的商业模式对­于智能运动穿戴产品而­言,仅销售产品是不够的,更重要的是通过监测到­的数据探索新的商业模­式,这也是当前运动型智能­穿戴产品的难题。我国的智能穿戴产品除­了获得出售产品的收入­外,还可以与保险公司、健身咨询机构,甚至是饮食机构寻求合­作。

参考文献: 1  40” 2025” [ ]贺正楚,潘红玉 德国 “工业 与“中国制造J. 2015(3):103-110 []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:社会科学版, 2  J. [ ]友文 让生活更精彩———走进智能穿戴设备 [ ] 电脑知2014(1):102-105识与技术:经验技巧, 3  J. [ ]逄淑宁 移动智能穿戴设备产业­发展状况及趋势 [] 电2015(4):21-23信技术, 4  J. [ ]刘思言 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和技­术发展研究 [ ]现代电2014(6):20-23信科技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2­015— [基金项目]本文系成都体育学院学­生科技创新基金201­6 Kjc292)年度项目 (项目编号: 阶段性成果。1992—), [作者简介]夏瑞婕 ( 女,内蒙古包头人,成都体育学院经济管理­系研究生,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