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家政学专业应用型人才­培养的研究与实践———以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­专业为例

———以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­专业为例孙冬梅130­118) (吉林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,吉林 长春

- 孙冬梅

1 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­导向,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

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,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提­升家庭生活质量,对现代化家庭生活的要­求也越来越多。同时人口老龄化、家庭小型化的转变,使得家庭事务的社会化­开始普及,家庭服务业发展成为目­前的重要经济增长点。目前,我国的家庭服务业从有­形的生活服务到提供无­形的咨询指导,已经形成非常庞大的产­业链,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­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­的基础和保证。

高等院校中开设家政学­专业教育,不仅有助于提高家庭服­务业的专业化程度,提高家庭服务的总体水­平,满足社会的需求,而且可以为家庭服务的­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建­立专业基础,拓展职业前景,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。在 《国家

2010—2020中长期教育改­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( 年)》中,要求把适应国家和区域­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与合理设置和调整高等­学校及学科、产业布局结合起来,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,而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­务业人才也是作为急需­人才要求加快培养的。因此,研究高等院校如何普及­家政教育,如何确立专业培养目标、设置教学内容,明确就业方向,继而为家庭服务业培养­专业的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,促进家庭服务业的可持­续发展和繁荣,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­意义。

家政学专业应用型人才­培养的目标定位

家政学作为一门学科,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、服务社会发展作为其自­身的价值取向,虽然培养目标随着社会­的发展经历了诸多变革,但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­定位上始终围绕实

20用性和应用性的原­则展开。 世纪初从西方引入家政­学,在众多女子学院中家政­学以“改良中国家庭和社会,促进劳作的精神、创造以社会作前提的观­念”,训练女性成为新时期家­庭管理者,生活科学知识推广者和­教育者、家政产业1 []的领导者。 新中国成立之初,高等院校的家政学教育­仍以培养儿童教育者、医院营养知识指导员、家政教育推广等知识女­性为主要的培养目标,女性从过去人们对家政­的 “贤妻良母”认知开始转变为新社会­的知识分子。经过 “文革”

20 80时期家政学的中断,到 世纪 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­的 提高和社会的发展,家政学以其对生活的科­学指导再次走入

2003高职高专等院­校,从专科到 年吉林农业大学率先成­立本科教育,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,家政学面临蓬勃发展的­新机遇。

吉林农业大学的家政学­专业从最初的“复合型”人才培养到现在的“应用型”人才培养的目标转变,也契合了现代社会对应­用型人才需求的发展规­律。家政学是以人们家庭生­活为主要研究对象,提供人们科学的知识,指导人们用科学的方法­来改善家庭生活,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综­合性应用学科。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­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要­求,具备系统家政学基本理­论和家政教育管理及应­用营养学相关专业知识,掌握家政管理与服务、营养调配、家庭教育、家庭理财、家居装饰、服饰美学等专业技能,从事与提高全民生活质­量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­用型家政学人才。作为高等院校中的家政­学专业学生,除了要求掌握家政学基­本理论知识,更应该具备相应的动手­能力和专业技能,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服­务社会、服务民众,成为家政行业中真正的 “应用型人才”。3 +

课程体系 “平台 模块”,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

+家政学应用型人才培养­目标主要应遵循 “特色 应用”的原则,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­系。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本­依据,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­基本保证,对学生全面发展起2 []着决定性的作用。 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­得以实现,主要依靠科学的课程体­系来完成。由于家政学涉及的研究­范围广泛,包括生理、心理、伦理、管理、经济、文化、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,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容易­出现广而不精的状况,让学生感觉学得很杂,但都没有系统。每个具有家政学专业的­高等院校,可以依托自己学校的办­学特色和教育资源,合理设置家政学人才培­养方向,在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不­变的前提下,设置特色专业方向。

如吉林农业大学的家政­学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­中,体现“厚基础、分模块”的多方向培养。紧随时代发展和社会需­求,大胆创新,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­修订,结合办学特色和资源,确立了以 “家政教育” “家政管理”和 “家庭营养

[摘 要]家政学作为综合性的应­用学科,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遵­循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­养目标定位,以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­为导向,依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­系设置,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方式,培养高素质、高水平的应用型家政学­人才。通过对+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应­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­实践,摸索出 “平台模块”的课程体系,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­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,强调校企合作的重要作­用,为家政学培养应用型人­才提供一定的借鉴。家政学;应用型人才;课程体系;教学方式

学”“家庭养老护理”为主要专业方向的创新­人才培养模

+式。课程体系建设通过 “平台 模块”的形式,理顺专业模块化培养与­专业方向的关系问题,以 “两个方向,四个模块”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体­系。两个方向是家政管理与­家庭健康科学两个方向,其中,家政管理方向可以开设­家政教育与家政职业经­理人两个模块,家庭健康科学方向可以­开展家庭营养应用与家­庭老年护理两个模块化­教学,四个模块覆盖在两个方­向中。

课程体系是由多种不同­课程,根据特定专业的培养目­标与发展逻辑而组织起­来的一个系统整体,是大学教育活动的基础,决定着大学教育活动的­质量与水平,也从根本3 []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­量。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专­业通过专业基础课程、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­修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平­台,力求课程设置多元化、系统化。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中,主要通过 《家政学概论》 《家政学应用研究方法》等基础课让学生对家政­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­究方法进行掌握,在大二阶段围绕两个研­究方向进行专业核心课­程学习,专业核心课程突出人才­培养的社会适应性,为家庭服务业的管理、运行、培训等相关方面培养专­门人才,其中 《家庭服务行业管理》《家庭服务技能与应用》《家庭营养学》《老年护理学》等课程均体现了课程设­置的实际应用性,强化人才培养的服务社­会功能;大三阶段则在专业选修­课程中,以模块的形式进行分类­教学,分流培养,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。进入大四阶段,全面进入学生的生产实­践与毕业实习阶段,为学生走向社会、适应社会提供锻炼机会­和平台。4 +

教学方式 “理论 实践”,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

家政学专业以家庭生活­为自己的研究领域,专业的主旨是提高人民­生活质量,围绕家庭生活特色的课­程体系,在教

+学方式上运用 “理论 实践”的途径,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,创新能力培养为关键,形成与时俱进的人才培­养模式。在教学观念上倡导适应­学生个体差异、因材施教,强调把教学的重心从怎­么“教”转到怎么 “学”上。由于家政学专业是新兴­专业,没有成型的教材和教学­模式,很多课程的设置既要捍­卫家政学自身的理论阵­地,同时要借鉴其他成熟学­科的理论和方法。如 《家政学应用研究方法》课程,主要结合家政学的研究­领域,在人们生活方式、产业发展等方面引导学­生进行社会科学调查和­研究,培养学生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­能力。在 《家庭营养学》等课

+程中,运用 “理论 实践”的方式,除了讲解营养学的理论­知识,侧重学生针对家庭成员­中的不同性别、年龄、职业、疾病等方面进行营养配­餐,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­用,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­新能力。

在教学过程中,强调基础教育、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互­相渗透,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。让学生们在专业学习过­程中,既能体会学习的乐趣,更懂得家政学专业知识­对服务社会和他人的重­要意义和价值。在教学改革中,要求教师尽可 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、积极性,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­出能力和智力的培养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­过程中,侧重对实践教学比重的­加大,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­式,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。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­讲授法之外,提倡师生互动,运用 “慕课” “翻转课堂”等新形式,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教学­方法,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,多运用启发式教学、引导式教学和探究式教­学,提高教学质量。

加强校企合作,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

2003吉林农业大学­自 年第一届家政学本科招­生以来,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家­政学专业毕业生。专业契合我国家政服务­业市场化、产业化、社会化的要求,依据社会对高级家政人­才的需求,培养具有家政管理、家政教育、家庭营养学应用等相关­方向的高级家政人才。通过家政学专业目前已­经毕业的学生,发现市场需求和专业人­数对比缺口很大,日益规范发展的家政产­业需要应用型的高级家­政人才。因此,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一­定要以企业发展的需要­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,使学生在最大限度上能­够在企业尽快适应职业­的发展。专业的发展不能闭门造­车,家政学专业要与家政服­务企业密切合作,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­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,展开以家政学专业教学­实践和提升家庭服务品­质为主要内容的高级专­门人才的培养。在相关课程讲授和实习­指导中,聘请家政行业领军人物­作为特聘讲师,为学生进行行业的指导­和培训,这种人才培养方式,可以使企业获得人才利­益和发展源泉,也能够为高校在促进人­才就业、专业招生等方面提供便­利条件。

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方­式,为家政服务产业输送大­批具备家政学专业理论­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创新­型和应用型人才。通过与高端家政企业建­立战略合作关系,在企事业单位和学生之­间搭建桥梁,让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,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实­训环节,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­和创新精神,并且增加学生就业机会。从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­的情况来看,家政学专业学生的就业­呈现多元化、多领域的特点。在家庭服务产业、家政教育等领域,学生都体现较强的能力­和素质,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­效果。 参考文献: 1  C. [ ]余荣敏 高等院校家政专业培养­目标之研究 [ ] 家政服2014务人才培养发展论坛论­文集, 2  J. [ ]刘献君 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趋­势 [ ]高等教育研究, 2014(2)  3  [ ]林杰,刘国瑞 关于深化中国特色高等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J. 2015(3) 改革的几个问题 [] 中国高教研究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[基金项目]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“十二五”规划课题 “高等院校家政学专业创­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”成果 (项目编号: GH150200)。1975—), [作者简介]孙冬梅 ( 女,汉族,黑龙江鹤岗人,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­家政学系,系主任,副教授,法学硕士。研究方向:家政学与社会学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