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高职 “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”课程教学研究

王健312000) (绍兴职业技术学院,浙江 绍兴22

- 王健

[关键词] DOI 1013939/jcnkizgsc201702233 [] Wirelessse­nsornetwor­k, WSN)无线传感器网络 ( 是由大量传感器通过无­线通信方式构成的多跳­自组织网络,目的是协作地采集、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­域内感知对象1 []的监测信息,并报告给用户。 “无线传感器网络”概念一经提出就迅速成­为学术研究热点,并被美国 《商业周21 2 []刊》列为 世纪最有影响的技术之­一。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物­联网技术的关注程度不­断提升,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支撑­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­技术也逐渐升温, 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》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物­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3 []核心课程。 2010我国高校于 年起开始开设物联网专­业,绍兴职业2012技术­学院 (下文简称 “我校”)于 年正式获批开设物10­0联网应用技术专业,当年开始招生,规模为 人,属于浙江省第一批开设­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­高职高专院校。根据该校物联网应用技­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­定, “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”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­专业核心课程。作为一门新兴课程,课程的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、实训设施、实验课程都处于不断变­化更新中,该校已连续四年开设了 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》课程,在此课程的内容设置、实训设施选型、实验课程教授方面进行­了一些探索,特别是在拓展第二课堂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­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。

“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”课程特点

无线传感器网络是集传­感器技术、嵌入式系统、电子技术、现代网络和无线通信技­术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处­理系4 []统,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,是计算机信息领域最活­跃的研究热点之一。课程涉及的无线传感器­网络通信协议、网络种类、网络设备、网络标准都是随着技术­进步在不断更新的,这就要求课程内容须紧­跟学术研究成果和行业­规范标准,课程内容时效性较强。此外本课程较为注重工­程实践应用,强调技能培养。

学科交叉是 “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”课程最大的特点,也是其最大的难点。学科交叉使得此课程涉­及的知识面较广,不仅包括传感器、硬件电路、软件编程等基础知识,也包含通信协议、软件算法等前沿知识。此门课程的学习对学生­素质要求较高,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此门­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。 21 教学内容设计难度大根­据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物­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­培养方案规定,“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”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,一

4 64周 课时,共 课时,课程容量有限。但是此课程的理论和实­践内容多,理论内容包括: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知­识、协议规范、传感器检测技术、射频识别技术、通信技术、定位技术、时间同步技术、安全技术、数据管理与数据融合等;实践内容包括:传感器识别应用、传感器驱动电路设

C Zigbee WI-FI Bluetooth计、 语言编程、 组网、 通信、 通信等。高难度、多种类、大跨度的知识体系让课­程教学内容成为一个难­点。如何在有限的课程容量­中设置最合适的内容,是此课程成功的基础。学生素质要求高该课程­涉及的理论知识较为深­入且实践项目均要求学­生能够综合应用传感器、电子电路、软件编程等方面知识。该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绍­兴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­生,虽然在学习

C此课程之前,学生学过 “语言程序设计” “电子技术基础” “物联网导论”等课程,但是学生缺乏综合项目­的实践锻炼。该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提­出了一定的挑战。23 实验设施标准化程度低­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发­展时间较短,发展还不成熟。配套的实训设施虽然种­类较多,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且标准化程度较低,不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。市场上物联网产品也同­样没有严格的标准,各厂商均使用独立的协­议,产品的通用性较差,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教­师授课方向偏差。

3 改善课程教学的措施方­法

31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课程­组在制定“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”课程标准时发现此课程­内容丰富,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和实­践性,合理有效的实训设置是­授课质量的关键。所以在课程标准设置中­要求学生在掌握无线传­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、网络管理技术、通信协议等理论知识的­基础上,着重掌握常用传感器的­使用、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开­发、无线传感器组网及通信­等实践知识,最终锻炼学生电路设计、程序设计、嵌入式开发等技能。同时,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,结合校园文化,让学生树

[摘 要] “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”课程是高职院校物联网­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­程,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­具有重要地位。无线传感器网络涉及学­科领域较多,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体系­设计存在较大困难。文章从课程的理论教学、实训教学、实训平台及教学方法等­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,以电路设计、程序设计、嵌入式开发等技能训练­为抓手,积极拓展第二课堂,结合技能竞赛、省市级创新创业项目,锻炼了学生的能力,增强了学生创新创业意­识,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。无线传感器网络;物联网;课程改革;创新创业

立起团队合作、爱岗敬业意识。通过调研多个企业和兄­弟院校,发现目前公司主流产品

Zigbee WI-FI Blue和实训设备的通信方式­主要有 网络、 、tooth Zigbee WI-FI等几种方式,其中 网络应用最多, 次

Zigbee Zigbee之。所以在实训设置时,侧重 节点开发、 组网通信等内容,让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­上体现在课程内容设置­中。

结合以往授课经验以及­课程自身特点,对 “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”课程授课内容和学时进­行了精心安排,采用

+精简理论 项目式实训教学方法,由简到难、循序渐进,既照顾到了学生基础薄­弱的情况,又保持了知识结构的完­整性。具体授课安排如下表所­示。 32 搭建创新实训平台本校­无线传感器网络实训室­选用华育物联网综合实­验Zigbee箱进行­无线传感器网络实训学­习,此实验箱包含 模WI-FI Bluetooth RFID块、 模块、 模块、 模块以及一个嵌入式网­关,并配备多种传感器模块,具有较强的功能。特Zigbee别是在 组网实验方面具有较强­的优势,能够让学生Zigbe­e较直观地看到实验结­果和 网络结构,能够适应课程Zigb­ee中 基础实验和组网实验。但是由于实验箱属于定­制产品,体积较大,且各模块功能有一定限­制,单独使用不方便,不能满足课程后续的综­合创新项目应用。因此,课Zigbee程组设­计了一款基于 网络的开发板,开发板体积小、功能全,非常适用于独立项目应­用和部署。实验箱与独立开发板的­配合使用,能够完全满足学生课内­课外学习的需求,效果较好。 33 拓展第二课堂“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”课程内容较多,加之课堂容量有限,拓展第二课堂势在必行。第二课堂的作用主要是­让学有余力或创造性思­维较强的同学能够通过­第二课堂实现创新探索。课程组将学有余力或有­兴趣的同学吸收到物联­网应用技术专业工作室,鼓励学生参与省市级大­学生创新创业项目

30申请和省市级技能­竞赛。两年来,共有 多名学生加入了物联网­应用技术专业工作室,学生共申请省级创新创­业项目一项、市级创新创业项目两项、校级综合项目两项,并获得省级竞赛二等奖­一项、三等奖一项、市级奖项若干。通过开设第二课堂,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显­著提升,创新创业意识明显增强。34 完善考核方式,注重实践培养“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”课程传统考核方式由平­时成绩

40%,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,其中平时成绩占 期末考核

60%,占 平时成绩包括实训动手­能力以及上课表现情况。为了增强学生创新创业­意识,课程组将竞赛获奖、项目申请纳入课程考核­中,开展学分置换。如果学生参与竞赛并获­得省三等奖以上奖励或­者成功申请省级创新创­业项目,可以申请课程免考,这一举措大大调动了学­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和­技能竞赛的积极性。

4 结论

“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”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物联­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­课程,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和实­践性。课程组结合市场需求及­学生基础对教学内容进­行了重组,采用精简

+理论 项目式实训教学方法,改善了教学效果。并积极开设第二课堂,引导学生参与技能竞赛­和创新创业项目,实现学以致用,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意­识。文章提出的思路符合国­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­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政策,与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­养目标相吻合,并为创新创业教育在专­业核心课程中的实践提­供了参考。

参考文献: 1  [ ]马国强,路宁,包蕊 农业院校“无线传感器网络”课程J. 2015(11):107-108特点与教学方法研究 [] 物联网技术, 2  J. [ ]孙玉昕 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》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[] 2015(3):166-167软件导刊, 3  [ ]赵良,金星,郑芳 无线传感器网络创新性­实践教学的实J. 2014(10):194-202施 []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, 4  [ ]刘涛,钱良,王新兵,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教­学方法J. 2015(2): 88-90实践与探讨 []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1­990—), [作者简介]王健 ( 男,山东人,助教,硕士,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。研究方向:无线传感器网络,嵌入式系统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