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美丽中国视域下的低碳­创新城市建设

陆小成1  3 100101)

-

[关键词] DOI 10  13939/ j  cnki  zgsc  2017  11  014 [ ]

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­设美丽中国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与低­碳发展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­的梦想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为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­的“中国梦”而努力奋斗。中国梦在很大程度上属­于中国城市梦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­016 79298数据显示,从城乡结构看, 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5­7  35% 1 [ ]万人,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(城镇化率)为 。50%,可见目前中国城市化率­已经超过 意味着大部分人将生活­或工作在城市,而且这一比率还将提升,有研究指出到2020 70%年将达到或超过。当前城市发展遇到人口、资源与环境等不相协调­的诸多城市病问题,高污染、高排放、高消耗的粗放型高碳增­长模式不可持续,建设更加绿色、生态、宜居的低碳创新城市是­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本文基于美丽中国的视­域,研究何谓低碳创新城市,为何要建设低碳创新城­市以及如何建设低碳创­新城市等重要问题。

美丽中国视域下低碳创­新城市的提出

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­出,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,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­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­出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五大发展理念。低碳创新城市是紧紧围­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城­市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­革,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,突出创新、绿色等内涵。低Low- carboncity),碳城市 ( 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­模式及方向、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­和行为特征、政府公务管理层2 [ ]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­和蓝图的城市。 建设低碳城市,关Low- carboninno­vationcity),键在于构建低碳创新城­市 (即通过面向低碳经济发­展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­新,加强城市经济社会的节­能减排的系统性战略布­局和路径选择,构建低3 [ ]碳化的创新型城市。 建设低碳创新城市是中­国建设低碳城市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、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要­求和首要工程。1 1低碳创新城市是应对­气候变化与国际减排压­力的需要在全球气候变­化的大背景下,减碳是目前国际社会共­同关注的焦点。著名自然灾难专家比尔·麦克古尔预言:如果2015年之前净­碳排放依然无法稳定,等待的将是不可逆转4 [ ]的恶性循环和撒旦诡异­的微笑。 各国纷纷致力于减少碳­排放,奥巴马表示要改变美国­的环境政策,宣布政府将在未来15­00 2050十年投资亿美­元进行替代能源研究,并承诺于 年

80%; G20之前将美国的二­氧化碳排放减少 欧盟更是在 峰

20%会上表示将碳排放指标­自动减低 。西方发达国家要求中国­进行碳减排,并通过碳壁垒、碳关税、碳封锁对中国施加压力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、低碳发展成为世界各国­人民的共识,是世界各大城市和区域­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潮流。构建低碳创新城市是以­低碳和创新为基本理念­加快城市转型发展,有利于改善环境、促进生态平衡,有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­化,加强节能减排,是世界发展的共同趋势­与潮流。1 2

低碳创新城市是应对中­国粗放发展与环境污染­问题的需要

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与­承诺目标压力,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。作为发展中国家,中国人均碳排放量不算­高,但中国人口基数大,因此中国的碳排放问题­不容忽视。中国人均

2000 2  7 5 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由 年的 吨增加到 吨,尽管5 [ ]人均量还不属于最高国­家,但增长趋势最快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,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。据

85% 90% 73%统计,我国 的二氧化碳、 的二氧化硫和 的烟

2017 1 15 6 [ ]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。 年 月 日开始,我国中东

3部地区又将迎来持续­天的大范围霾天气,北京、天津、河

10 1 15北、河南、山东等省市先后出现中­度至重度霾。 月

17日至日,华北、黄淮及东北平原地区大­气将呈现静稳状7 [ ]态,霾天气将有所发展并逐­渐加重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,必须清醒看到,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­不足,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­难和问题。发展中不平衡、不协调、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,科技创新能力不强,产业结构不合理,农业基础依然薄弱,资源环境约束加剧,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­制障碍较多,生态环境等关系群众切­身利益的问题较多。我们必须面对资源约束­趋紧、环境污染严重、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­势,加强低碳创新城市与生­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,刻不容缓。

低碳创新城市是加快城­市节能减排与建设美丽­中国的需要

城市是碳减排的主体,建设美丽中国必然要求­加强低碳创新城市建设。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经济­活动的中心,聚集了

75%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,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­量的左右。城市既是许多环境问题­的制造者,又是受害者,同时也是解决这些环境­问题的主导力量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和­趋势表明,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、商品能源消费量和经济­发

[摘要]建设低碳创新城市是大­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实现中国城市绿色低碳­发展的伟大梦想,是经济绿色增长、社会和谐稳定、能源持续使用、环境优美清新、生活绿色宜居的低碳创­新城市之梦。基于“中国梦”的低碳创新城市建设,需要构建中国低碳创新­发展理念和战略框架,鼓励企业加强低碳创新­与清洁生产,积极倡导绿色低碳消费­模式,鼓励社会组织为低碳发­展出谋划策与提供低碳­服务。“中国梦” ;生态文明;低碳创新城市;建设路径

达水平有明显相关关系。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­级阶段,在世界上还是发展中国­家,技术水平不高,工业化还没有完成,对资源消耗的刚性需求­在较长时期存在,人均能源消费和二氧化­碳排放还处于较高水平,能源消费、二氧化碳排放量、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排放­总量还要持续增长。 http: // data  stats  gov  cn/ lastestpub/ gjnj2014/ indexce  htm

2016 11 74从国家环保部网站­公布的 年 月 城市2) 8 [ ]月均浓度排名情况 (见表 来看, 最好的是海口, PM2  5 18μg/ m3浓度仅为 ,其次是舟山、福州、昆明、南宁、惠州、深圳等南方城市空气质­量较好,而排在倒数的石PM2  5家庄、保定、太原等城市的月均 浓度分别达到了170­μg/ m3 143μg/ m3 134μg/ m3 74、 、 。中国 个主要城市中PM2  5 50μg/ m3 46月均浓度达到或超­过 竟有 个之多,已经62  16%, PM2  5超过 也就是说,有一多半的城市为 超标城市。可见中国大多数城市环­境污染之严重。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状况­比较差,加快城市节能减排,建设美丽中国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必须加快建设低碳创新­城市。

http: // www  zhb  gov  cn/ hjzl/ dqhj/ cskqzlzkyb/ 201612/资 料 来 源: t20161226 _ 371017  shtml。

基于以上问题背景,现实城市问题包括雾霾­天气频发、资源能源匮乏、交通拥堵、房价高企、人口膨胀等多方面的瓶­颈,已经形成倒逼机制。建设美丽中国,实现中国梦,要以创新为核心动力尽­快改变这种现状。加强城市低碳创新是加­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­节能减排的重要载体,是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­护有机结合,开创低碳、生态、宜居的新型城市发展模­式的重要突破口。建设低碳创新城市,就是依托低碳技术创新­和制度创新,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­境的城市空间格局、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生­产生活方式。建设美丽中国,改变当前城市粗放发展­模式和高碳排放的空间­格局,应该以低碳发展和创新­驱动为基本要求加快城­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­转型发展,促进低碳创新驱动,加快构建低碳创新型的­新型城市发展空间。

2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低碳­创新城市架构

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­国梦,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­国

GDP政府的梦,不仅是追求 全球第一的梦,更多的应该是中国人的­梦,更多的是涉及经济绿色­增长,人人收入日增,社会和谐稳定、环境优美宜居的梦。低碳创新城市梦是实现­生活和谐、家庭幸福、空气清晰、环境优美的大同社会,这正是我们党的小康社­会之梦,是共产主义社会之梦。针对环境污染、资源能源匮乏和能耗强­度大的现实,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城­市温室效应等严重问题,加强生态文明建设,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,实现中国低碳创新城市­梦。作为发展中大国,中国必须尽快建立具有­中国特色的发展低碳经­济的低1 9 [ ]碳技术创新体系和低碳­制度创新体系,如图 所示, 低碳创新城市建设主要­包括清洁生产和低碳技­术在生产、建筑、交通等领域的提升,利用可再生能源,加强碳捕捉等技术创新­和制度创新,实现城市生活低碳化、清洁生产方式的循环化、城市环境的生态化关系,以及政府、企业、社会共同治理和低碳制­度保障。低碳创新城市建设旨在­加强城市低碳技术创新­和低碳制度创新,改变以往高投入、高消耗、高污染的城市发展模式,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­室气体排放,形成结构优化、循环利用、节能减排的低碳创新体­系和低碳消费

模式,最终实现城市的经济、社会、能源、环境、生活等领域的低碳发展­格局。具体而言,低碳创新城市是指经济­绿色 2 1城市经济的绿色增长­从经济维度看,经济绿色增长即不以高­能耗、高物耗、高污染为代价,要通过要素价格、差别税赋、技术创新等政策措施激­励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­济,构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、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现代­经济增长模式。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,对我国推进科技进步,调整经济产业结构,推进城市的循环经济发­展,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­挑战和机会。从经济学角度看,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中国­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,按照目前的发展模式,中国人要达到欧美国家­的生活水平,需要两个地球。加强城市低碳转型和低­碳建设是寻找新的经济­增长点,实现低碳发展和可持续­10 [ ]发展的必经之路。 建设美丽中国,改变当前城市发展模式­和空间格局,应该加快城市转型,促进低碳创新发展,构建低碳经济的城市发­展格局。建设低碳创新城市将有­利于改变城市现有粗放­型发展模式,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,缓解中国城市发展的资­源、能源、环境瓶颈所带来的国际­压力,为中国城市低碳繁荣崛­起、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­级做出巨大贡献,开辟新型城市低碳发展­道路。低碳创新城市应该强调­经济的绿色增长与低碳­繁荣,传统的高能耗、高污染、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­长模式不可持续,应该选择以技术创新、绿色低碳发展为特征的­绿色增长模式。低碳创新城市是在经济­高速发展的前提下,城市保持能源消耗和二­氧化碳排放处于低水平。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­发展模式的转变,低碳经济不会放慢经济­增长速度,反而会促进经济的新一­轮高增长,并增加就业机会,提高生活水平。2  2 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从­社会维度看,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、人与生态自然两个维度­的和谐。社会和谐稳定强调不再­仅仅追求经济利益作为­唯一目标选择,应该考虑社会利益增进、社会和谐发展、社会安全稳定、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程­度提升,应该考虑人与人、人与生态自然两个维度­的关系和谐与生态安全。如何实现城市社会的和­谐稳定,就需要以低碳创新为重­要驱动力,加强城市的社会和谐与­生态安全建设。低碳创新城市不仅强调­自然环境的绿色低碳,更强调人文环境的生态­和谐、安全稳定,强调城市社会是人与自­身和谐、人与自然和谐、 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和­谐的现代文明城市。社会的和谐稳定,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­的基本原则,强调公平的经济竞争和­公平的政治参与;强调不同社会阶层共同­享有改革开放的经济成­果,主要通过税收、投资等政策创新,让社会大众分享公共资­源,满足低收入者的基本生­存和发展需求;强调能照顾社会中的困­难群体,让人人生活在一个公正­和人道的社会里,保证改革能够符合绝大­多数老百姓的利益要求,共享改革成果,顺民意、得民心,建立健全网格化的社会­保障体系,保障城市社会的文明和­谐,实现城市社会的长治久­安。2  3 城市能源的持续使用从­能源维度看,传统城市是以高碳能源­如煤炭、石油等传统能源消费为­主,这种高能耗、高污染的能源结构导致­了城市生态承载力下降­和雾霾天气频发等环境­污染问题。因此破解这种传统能源­消耗困境,需要注重以低碳创新为­动力实现城市能源的低­碳、绿色、持续使用。能源持续使用强调加强­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节能­改造,重视对太阳能、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­发利用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­着资源能源危机,优质能源资源不足,能源环境问题严重,能源安全日益迫切,应该在能源政策和措施­上进行改进,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­能源的供应,提高能源市场透明度,加强能源统计,取消对传统化石能源的­价格补贴,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­进步提供持续的资源和­能源保障。能源持续使用要重视合­理规划,优化布局,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­效率,增强节约资源和能源的­意识,推广资源和能源的节约­技术,开发新型绿色能源,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。2  4 城市环境的优美清新从­自然环境维度看,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­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­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。城市环境是与城市整体­互相关联的人文条件和­自然条件的总和。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­境。前者由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历史、人口、民族、行为等基本要素构成;后者包括地质、地貌、水文、气候、动植物、土壤等诸要素。城市形成、发展和布局一方面得益­于城市环境条件;另一方面也受所在地域­环境的制约。城市的不合理发展和过­度膨胀会导致地域环境­和城市内部环境的恶

nd

化。城市人口密集、建筑密集、交通拥堵,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,城市温室效应和雾霾天­气频发严重降低城市环­境质量。构建低碳创新城市应该­强调通过有效的对策使­城市环境不断得到改善,构建更加优美、清新、生态的宜居城市,实现城市环境的生态化,拥有更多的清新空气。2 5城市生活的绿色宜居­从生活消费维度看,生活绿色宜居强调城市­人居环境良好,能够满足市民物质和精­神文化生活需求,适宜人类工作、生活和居住的城市,在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协­调发展,人们城市的工作、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满意,并愿意长期继续居住下­去。城市气候条件宜人、生态景观和谐,拥有规划设计合理、生活设施齐备、环境优美、和谐亲切的社区环境,同时具备单体建筑内部­良好的居室环境,包括居住面积适宜、房屋结构合理、卫生设施先进,以及良好的通风、采光、隔音等功效等。城市居民将低碳生活、绿色宜居的价值理念置­于思想观念中,为减少人均“碳足迹” ,创造绿色、美丽的居住环境做出努­力,为城市11 [ ]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 以低碳设计、低碳建筑、低碳居室、低碳社区、低碳交通为重要支撑点,改变传统的高度拥挤、空气污浊、人满为患的非和谐、非宜居、高碳的城市生活方式和­消费模式,避免职住分离、睡城、鬼城现象的发生,构建空气清新、绿化美化、低碳宜居的生活空间,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­和自然亲近感,进而增强城市生活层面­的和谐宜居感、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
3 践行美丽中国梦的低碳­创新城市建设路径

美丽中国梦是中国所有­人的共同梦想和期待,当前人民群众迫切需要­和希望改变城市雾霾之­困、城市污染之困、城市不和谐之困,需要构筑中国低碳创新­城市梦。低碳创新城市梦是可持­续发展思想在城市发展­中的具体实践,是生态文明意识和低碳­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­的重要体现。结合我国城市化快速推­进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­的基本国情,明确城市发展的资源能­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等目­标要求,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­济,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­发展。在努力降低城市经济社­会活动的“碳足迹”、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同­时,尽量满足人民生活水平­提高的需求,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建设生态文明及实现美­丽中国梦的目标相一致。中国低碳创新城市梦是­在政策引导和制度安排­下,通过政府、企业、个人和组织机构等多方­面的努力,倡导低碳发展战略、低碳生产方式、低碳消费模式、低碳组织建设的没有雾­霾、没有污染的绿色宜居城­市。践行美丽中国梦,应加快低碳创新城市建­设,如图所示,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选­择有效路径。 3 1

政府政策:构建低碳创新的战略框­架,为美丽中国建设谋划蓝­图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是­进行城市低碳转型、推进城市低碳12 [ ]发展模式的根本所在。 要制定中国低碳能源发­展的战略框架,为美丽中国建设谋划低­碳蓝图,主要包括以下六个层面:一是观念层面。倡导低碳发展的生产、生活和消费的价值理念,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­的低碳价值理念,推进低碳创新,选择低碳经济发展模式,大力宣传低碳发展的概­念、内涵、措施及其战略意义。二是空间层面。实施低碳创新城市发展­战略,加强低碳创新城市空间­布局,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绿­色空间,应建立适合人类生存和­持续发展的低碳、绿色的城市空间,城市扩张要重视环境保­护和生态修复、低碳生产和绿色生活互­动的空间结构。低碳创新城市包括适度­宽松、宜居宜业、生态绿色的城市空间。三是能源层面。能源消费结构逐步合理­化,能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,加强以太阳能、地热能、风能、海洋能、核能及生物能等可再生­能源为核心的能源结构­创新和能源技术创新,强化清洁能源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­鼓励性政策体系与相配­套的法规和标准,发展新能源产业,提高可再生能源结构比­重,构建低碳能源型城市。四是产业层面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,积极发展太阳能、风能等低碳可再生能源­产业、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­型工业与服务业,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比­重逐步增加,新能源及其低碳装备制­造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­竞争力。五是技术层面。建立较为完善的低碳发­展技术创新体系、政策支撑体系、激励约束机制和法规保­障体系。六是环境层面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,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形­象得到进一步提升;城市竞争力不断提高,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新­型城市发展模式,建设和实现生态、低碳、宜居的美丽中国之梦。

企业生产:加强低碳创新与清洁生­产,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­要保障

建设美丽中国,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低­碳创新的主体作用,需要鼓励企业加强低碳­绿色技术研发,鼓励低碳友好型技术的­研究、开发和推广与应用,改变传统的高能耗、高污染、高排放的投资运营模式,从源头制止和减少更多­污染物的产生。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企业­积极参与低碳技术创新­的主体作用和应有积极­性,发挥企业对市场需求的­高度敏感性,对低碳绿色市场的及时­响应和低碳技术研发、转化、应用,促进城市或区域低碳经­济发展,实现中国低碳创新城市­梦。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以去产能为重要契机,促使企业生产转型,面向市场需求特别是生­态环保领域的绿色消费­需求,积极引导企业生产绿色­低碳产品,实行低碳绿色营销。对于产品在制造、施工、安装和其使用的整个生­命周期内,应尽量减少石化能源的­使用,减少污染物的排放,使用环保材料制作,提升清洁生产流程和生­产工效,最终还要降低二氧化碳­的排放量。鼓励企业对上、下游供应商提出绿色环­保要求,所使用的原材料、元器件、包装等具有较高的可循­环再生利用率,生产过程注重对有害物­质排放的达标控制,主动回收产品使用后的­废弃物。政府对绿色企业和绿色­产品实行税收减免,通过政府绿色采购引导­企业清洁生产。3  3

市民生活:鼓励参与低碳创新城市­建设,积极倡导绿色低碳消费­模式

要保护环境、保护家园、建设绿色中国的战略高­度,鼓

励社会群众积极参与低­碳创新城市建设,积极倡导绿色低碳消费­模式。树立低碳消费、低碳生活的基本理念和­社会责任意识,戒除高碳奢侈浪费的生­活模式,选择绿色、节能、低碳、安全的消费范式。以公众的消费选择,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低­碳产品技术,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,最终达到减少全球温室­气体和共同建设美丽中­国的多赢目标。一是要加强低碳、绿色、生态的科技知识普及与­传播,利用现代传媒和网络手­段宣传推广绿色低碳创­新城市生活方式,形成低碳、生态、节约、文明的生活习惯。二是要积极推广低碳节­能产品,如节能灯具、节能电视、太阳能产品等,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­筑应用示范工程,改造和建设绿色建筑,鼓励使用绿色交通系统,开展交通节能等。三是增加和完善城市社­区回收站点、分拣中心和区域性集散­市场,提升再生资源回收的便­利化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积极推广文明、节约、绿色、低碳消费模式。四是鼓励社会公众参与­植树造林。充分调动市民参与植树­护绿的热情,组织和带动市民参与到­植树造林的实际行动中。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­积极因素,充分利用网络资源,密切联系各类生态环保­社团、绿色志愿者等组织,广泛吸引社会公众参与,形成全面动员、人人参与生态建设和环­境保护的良好氛围。要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参­与植树造林的长效机制。3 4

组织保障:鼓励社会组织为低碳发­展出谋划策与提供低碳­服务

各类社会组织要发挥引­导作用,无论是官方组织还是非­官方组织,营利机构还是非营利机­构,都可以给政府、企业和个人提供低碳创­新性意见和建议,加强鼓励低碳、重视低碳、参与低碳,并为政府、企业、社会提供低碳声音、低碳建议、低碳服务。构建鼓励低碳发展的社­会舆论氛围,加强面向低碳发展的新­型智库、新型社会组织建设。此外,社会组织作为政府部门­与私人企业部门之外的­第三部门,要积极发挥社会服务和­中介服务作用,为低碳创新城市构建和­低碳发展牵线搭桥,提供信息服务,发挥低碳发展的桥梁作­用,鼓励各类社会资本、社会组织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低­碳创新城市梦实践活动­之中,为实现中国低碳创新城­市梦提供优质、高效服务,共同推进生态 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。 参考文献: 民,等 低碳经济论北京: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, []胡敏,陆小成,资武成城市低碳创新的­形象传播与规划策略 []中国科技论坛, []何涛舟,施丹锋 低碳城市及其“领航模型”的建构[ ]上海城市管理,  []陆小成生态文明视域下­中国城市低碳转型研究 [ ] 河2013( 2): 1- 6 北科技大学学报, 6  []郭丕斌,周喜君,李丹,等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­的困境J. ,2013与出路:基于能源技术创新视角­的分析 [ ]中国软科学7): 39- 46  ( 7 10 ,2017 []北京天津 省将遭重度霾 雾霾严重城市排名一览­EB/ OL . http: // news  cngold  com  cn/ 20170113d1­903n115820­430. [ ] html, 2017- 01- 13  8 2016 11 74 DB/ OL . http:// [ ] 年 月 城市空气质量月报 [ ] www  zhb  gov  cn/ hjzl/ dqhj/ cskqzlzkyb/ 201612/ t20161226 _ 371017. shtml, 2016- 12- 26  9  []诸大建,陈飞上海发展低碳城市­的内涵、目标及对策J . 2010( 2): 54- 68  [ ]城市观察, 10  J . [ ]顾丽娟低碳城市: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思­路 [ ] 未来2010( 3): 2- 5 与发展, 11  J . [ ]王丹丹低碳城市建设模­式与实现路径研究 [ ] 生态经2016( 9): 47- 53 济, 12  [ ]楚春礼,鞠美庭,王雁南,等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规­划思J . 2011( 3): 45- 48 路与技术框架探讨 [ ]生态经济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2­017C3856); [基金项目]北京市社科院课题(项目编号: 国14BGL099);家社科基金项目(项目编号: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­15JDCSB007)划基地项目(项目编号: 。1978—), [作者简介]陆小成 ( 男,湖南耒阳人,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­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、研究员,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­副秘书长。研究方向:低碳创新,城市转型,公共治理。

IPTV个行业才能有­序发展。综上可见, 的发展受很多因素制约,是一个复杂的系统。IPTV从科学研究的­角度看, 市场发展系统中既有人­们已知的白色信息,又有人们未知的黑色信­息,更多的则是人们部分了­解又不很清楚的灰色信­息。其中的随机量则被处理­成为在一定范围内、一定时段上变化的灰色­量及灰色过2 [ ]程。 灰色系统理论中处理灰­色量的原则,是从无规律的原始数据­中找出规律,即对数据通过一定方式­处理后,使其成为较有规律的时­间序列数据,再建立模型。2009— 2014 IPTV本文以我国 年 用户总量为基础数据, 2015— 2017 IPTV建立灰色动态­预测模型,对 年我国 的市场规模进行预测。结果表明:灰色模型能较准确地预­测我国市场的发展趋势。

δt- δ) 2 n 2) (

3) ( 5) (

6) (

7) (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