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探­析

袁 微473000)

-

[关键词] DOI 10  13939/ j  cnki  zgsc  2017  11  163 [ ]

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­状

60按照国际惯例,如果一个国家或者地区 岁以上老年10%, 65人口占总人口的 或者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­人口7%的 以上,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­区进入人口老龄化社2­000会。按照这一标准,我国早在 年就已正式步入老龄化­65国家行列,这一年我国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首次­超过了7% 2010 65 1  19。 年,我国 岁及以上人口接近 亿,占比8  87%, 2014 1  38 10  1%, 10%年达到 亿,占比 首次突破的大关。然而,相较于其他国家,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­如下特点。1  1 老龄人口基数大目前,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­年人口数最多的国家,也2015是人口老龄­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­之一。截至 年年底, 60 2  22 16  1%, 65我国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­过 亿,占比14386 10  5%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 万,占比 。根据 《中国2016 ,2030养老金融发展­报告 ( 年)》的预估 年,我国老2  8 20  2%, 2055 4年人口将达到 亿,占比 年达到 亿峰值,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。1  2 老龄化速度快由于低生­育率和人口预期寿命的­延长,我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受­到了底部老龄化与顶部­老龄化的 “夹击” ,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。从 “少年中国”到 “银发中国” ,我们仅用了18 1981— 1999年 ( 年)时间,而西方国家的 “变老之路”一般长达几十年甚至上­百年,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之­猛,速度之快着实惊人。1  3 老龄化发展不平衡我国­地域辽阔,地区间人口分布不均。目前,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­东高西低的梯次分布,中东部发达地区,其人口老龄化程度要高­于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­份。除此之外,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倒­置现象严重。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­的迅猛发展,农村大量青壮年流入城­市,在减缓城市老龄化的同­时,也加剧了农村实际老龄­化程度。1  4 高龄、失能、空巢老人规模庞大20­15 4063年,全国城乡失能、半失能老年人口约为 万18  3%, 80人,占老年人口总数的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比­13  9%。除此之外, “空巢老人”规模持续扩大,据 《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­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》显示,我国50%, “空巢老人”占比接近 农村的空巢、留守老人规模更 为庞大。1  5 “未富先老” ,经济压力大综观世界其­他人口老龄化国家,基本都是在物质财富积­累到一定程度后,才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,是 “先富后

2000老” ,而我国是 “未富先老”。 年我国步入老龄社会时

GDP 856人均 仅为 美元,物质财富积累相对不足,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­距,国家并没有足够的财力­来应对老年人口迅速扩­增带来的诸多问题。1  6 “未备先老” ,保障水平不足由于我国­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,来势猛,所以,无论是从养老和医疗保­障水平来看,还是从老龄产业发展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方­面来看,我们都尚未做好妥善的­应对之策。目前,我国养老保障、医疗保障水平较低,也尚未形成体系健全、多层次、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产业­格局。

2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­带来的影响

2  1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­场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的­迅速发展,必然会带来有效劳动力­供给的

2012减少,而有效劳动力供给是构­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。

15~ 59)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 ( 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­出

2014 371现了绝对下降, 年又迎来了 “三连缩” ,其 万人的减量更是创下历­史新高。有效劳动力供给的不断­减少,一方面意味着我国的人­口红利即将消失;另一方面也使我国劳动­力成本优势不断弱化。2  2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­体系的影响由于我国老­龄人口基数大、发展快,城镇离退休职工的迅速­扩增和不断提升的养老­保障水平,使得我国社保基金收支­平衡的压力前所未有。除此之外,老龄人口身体欠佳且慢­性疾病较多,需要消耗更多的医疗、卫生、保健资源,这也无疑加重了我国医­疗保障体系的负担。因此,国家将投入更多的财政­资金用于支付规模日渐­庞大的老龄人口的社保­需求,这对于我国经济快速高­效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容­忽视。2  3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模式­的影响计划生育带来的­低生育率和少子化使得­我国家庭规模不

421断缩小,所谓的 “家庭”模式开始呈现出主流倾­向。由于家庭规模的缩小、生活压力的加大,特别是工作流动性的增­强,使得子女与父母在供养、照料起居等方面发生了­变化,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将­逐步弱化。伴随着留守老人、空巢老人、独居老人的不断增多,老人的赡养问题变得更­为突

[摘 要]面对我国严峻的养老形­势,文章基于最新统计数据,系统阐述了我国老龄化­的发展现状与特点,分析探讨了人口老龄化­对我国经济、社会带来的影响,并提出了积极开展应对­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建议,以期推进我国养老福利­事业的快速发展。

出,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成为­大家的必然选择,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­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2  4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­的影响随着老龄人口的­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­提高,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也发­生了巨大的转变,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外,更多的医疗、保健、护理、心理咨询、休闲旅游等老年消费品­需求越来越大。然而,我国针对老龄社会提供­的适老性住房、医疗保健、护理服务以及其他各种­老年商品都存在明显的­供给不足,无法满足老龄人口日益­增长的消费需求。

3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

3  1 大力倡导 “积极老龄化” “白发浪潮”来势凶猛,老龄问题已不再是个人­和家庭的问题,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­问题,我们必须着眼未来,提前规划。大力提倡发展 “积极老龄化” ,确保老年人生活质量不­断提升。要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经­验优势和潜能,让其继续参与到社会活­动当中,力所能及地为国家、社会做贡献。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­注、共同帮助老年人的良好­氛围,为老年人提供完备的照­料和保障,真正实现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。3  2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实­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,充分发挥老年人人力资­源优势,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­必然选择。目前,我国男

60 50 1949性法定退休年­龄为 岁,女性为 岁,这是依据

42年新中国成立初期­我国 岁的人均预期寿命确定­的。然而,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­提高,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获

,2015得了显著提升 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已­提高到76  34

岁,健康寿命的延长意味着­工作年限的延长将成为­可能。与此同时,随着我国劳动力人口年­龄结构的逐步老化,未来我们应加大对大龄­劳动力,特别是专业技能人员工­作积极性的调动,以此来缓解我国劳动力­供给短缺带来的不利影­响。3  3 加快完善我国社会养老­保险制度面对不断扩大­的老年人口规模,不断提升的养老待遇水­平,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收支­平衡的压力更大。因此,我们应加快推进养老保­险制度改革,改革基本养老金的计发­办法, 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­账户;积极推进国家机关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­改革。进一步扩充养老保险增­收范畴,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­市场化、多元化、专业化投资运营,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。加快发展补充养老保险,完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­金,推动建立多层次的养老­保险体系。

与此同时,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­置现象严重,当前农村养老问题应得­到国家和社会的更多关­注,国家应该加大财政投入,加快完善农村社会养老­保障体系建设,逐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­养老保险覆盖范围,切实稳步提高农村养老­保障水平。3  4 加快建设多层次、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­随着人口老龄化、家庭小型化、农村城市化的快速发展,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的­需求会越来越大,而我国尚未建立起与之­匹配的养老供给体系。因此,国家应加快推进社会养­老服务体系建立,通过实施优惠扶持政策,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­养老服务机构。3  5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,加快发展老龄产业养老­服务业既是关系亿万群­众福祉的民生事业,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­的朝阳产业,同时也是制约我国养老­服务水平提高的关键所­在。因此,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《建议》明确提出: “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,通过购买服务、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­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­务和产品供给。”对此,各地政府要紧紧围绕老­年群体多层次、多样化的服务需求,降低准入门槛,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­服务业,繁荣养老服务市场,提升养老服务质量。

与此同时,加快发展老龄产业,国家要加大推进养老服­务从业人员技能素质提­升培训计划,提高养老服务水平,通过税收减免等优惠,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参­与到老年产业中来;支持研制、生产适合老年人物质和­精神需求的产品,加快推动我国养老福利­事业的快速发展。 参考文献: 1  [ ]高玉娟,赵丽琴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­因素分析 [ ] 2016( 11) 中国市场, 2  [ ]吴孟闱,张馨怡 人口老龄化形势下我国­养老服务模式的J . 2015( 29) 探讨 [ ] 中国市场,

2 引 言 理论分析

延迟退休对青年就业影­响的研究分析 [关键词] DOI 10  13939/ j  cnki  zgsc  2017  11  165 [ ]

2015根据国家统计­局的资料显示,截至 年年末,全国

137462 65 14386总人口为 万人。 岁及以上人口为 万人,占

10  46%,总人口的比重为 可见,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状况­堪忧,这也加深了我国养老金­的代际公平问题,使得养老金的负担越来­越不公和根本不可持续;另外,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­水平的进步,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的­不断增加。到2015 76  34年年末,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达­到了 岁,其中

79  43女性的预期寿命更­是达到了 岁。另外,随着人均受教育年限的­增加,导致工作周期在人的一­生中会大大缩短。

鉴于中国目前的人口结­构和逐渐放缓的经济增­长速度,中国养老金账户的压力­将会不断增大。根据中国社科院在20­14 2012年发布的一份­研究报告显示,以 年为基准,我国

2  6养老金个人账户的隐­性债务达到了 万亿元,而社会统筹

83  6账户的隐性债务为 万亿元。虽然如此巨大的隐性债­务并不会在当期造成严­重的财政赤字,但是会对未来的财政收­支平衡造成不利的影响,导致负缺口的产生,所以在未来我们很可能­会迎来一个巨大的基本­养老保险财务困境。根据世

2075界银行估计,一直到 年,中国养老金缺口可能会­达到9  15万亿元。人口老龄化、工作周期变短、现行退休年龄和结构不­合理、养老金的压力等因素都­倒逼中国尽快实行延迟­退休政策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­议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­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­定》明确提出了要制定渐进­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

2020保障部也表示­会在 年前推出具体的延迟退­休方案。

然而,延迟退休在解决目前中­国所面临的困境的同时,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­的影响。其中,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延迟­退休对年轻人就业的影­响,包括延迟退休对青年就­业的影响程度、如何应对这种影响等。 2  1 劳动力版块假说劳动力­版块假说基于两个假设:劳动市场的工作岗位数­量不变、年轻人对老年的工作岗­位具有替代性。即每当增加一名退休人­员时,就会增加一个新设岗位,从而促进年轻人就业岗­位的增加。所以根据该假说,有不少学者认为延迟退 休会直接导致青年就业­机会的减少。

但实际上工作岗位作为­一个经济变量,是由经济系统决定的,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­展而变化。所以假设工作岗位不变­是不科学的。另外,不同的职业和不同性别­对于年轻人、对老年人工作岗位的替­代关系也是不一样的。2  2 行业集中度和替代效应­不同于劳动力版块假说,在现实情况中,劳动力市场上并不存在­着完全的替代关系。并且青年人和老年人就­业的行业分布并不是趋­同的,这就意味着青年人和老­年人所从事的行业是存­在异质性的。大量老年人所集中的行­业岗位主要是工业和服­务业,包括建筑、零售、餐饮等行业,而在这些行业中由于年­轻人的不愿进入,劳动力又供应不足,所以延迟退休给青年人­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这些­行业中并不明显。对于那些青年人和老年­人分布差异不大的行业,即异质性较小的行业,延迟退休对年轻人工作­的挤出效应是比较大的。因此,不同年龄层之间岗位的­替代程度是影响挤出效­应的关键。

在高端行业像科技、教育等行业,由于对技术和工作经验­要求得比较高,替代率较低,所以延迟退休会给青年­的进职和升职设置一道­难以跨越的障碍,负面影响显著;而在一些服务业、工业等低端行业,由于技术要求不高,所以替代率相对而言较­高,进而产生的挤出效应会­小一些。

综上所述,延迟退休确实会对青年­就业产生挤出效应,但这种影响不是绝对的,而是根据不同的行业,不同的替代率之间会有­不同的差异。男女不平等

60 55中国目前的退休年­龄为:男性 岁,女干部 岁,女50职工 岁。该项政策制定的初衷是­加强对女性的照顾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­会的进步,独生子女政策减轻了养­育孩子的辛劳,医疗水平的提升,使得平均寿命日益延长。加上受教育程度的提升,让女性在许多工作上完­全可以与男性匹敌。但现行的退休政策使得­女性人才资源并没有得­到充分的发挥。因而,不同的性别对于延迟退­休政策的实行是不一样­的,女性应该率先实行延迟­退休政策,而且延迟退休对女性青­年就业的影响会小于对­男性青年的影响。

3 结论与建议

3  1 结论P173)延迟退休确实会对青年­人就业产生负面 (下转

[摘 要]文章以中国目前存在人­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、养老金的沉重负担和不­合理的退休制度为研究­背景。通过理论分析,得出延迟退休会对青年­人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­的结论。但这种负面影响不是绝­对的,延迟退休对青年就业的­挤出效应会随着老年人­和青年人工作行业的集­中度、工作岗位的替代率以及­性别差异而有所不同,但文章并没给出具体影­响的大小。根据所得而出的结论,文章从降低替代率、制定平等的退休政策和­兼顾特殊等方面给出了­建议。延迟退休;青年就业;劳动力

餐饮企业员工流失的影­响因素分析 [关键词] DOI 10  13939/ j  cnki  zgsc  2017  11  166 [ ] 餐饮企业员工流失的相­关研究综述20企业员­工流失问题在 世纪初引得国内外大量­学者开始对其进行深入­研究。而餐饮业是服务行业的­用工大户,从2013 2014国家统计官网­的数据可看出 年和 年年末餐饮从业246­7693 2345474 2015人数分别为 人和 人,到 年年末餐饮22207­80 4  9% 5  3%, 1 [ ]从业人数为 人, 分别每年下降了 和而餐饮营业额呈递增­状态。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高­度的关2010) 2 [ ]注。于志伟 ( 用案例站在微观角度对­餐饮业员工流2011) 3 [ ]失问题进行了具体情况­分析;韩娟 ( 认为餐饮业只有在员工­的薪资待遇、选人标准及岗前培训等­方面进行一定2004) 4 [ ]改变,才能有所遏制餐饮业员­工流失;罗旭华 ( 站在餐饮业内部的角度­深入研究了知识型员工­的流失情况,并2005) 5 [ ]给予相关改善建议;黄蔚艳 ( 考虑到现今经济市场的­人才流动是难以避免的,而餐饮业要控制员工流­失可由被动局面转换为­主动控制,从而有效降低餐饮业员­工流失度。2013) 20%, 6 [ ]邓善治 ( 调查得知餐饮企业员工­流失率高达2015) 7 [ ]并呈现出规律性。谢军 ( 从餐饮从业人员缺乏职­业稳定感角度分析了餐­饮企业晋级体系不健全­带来的影响。Mccormick( 1988) 8 [ ]认为作为劳动力需求较­强的餐饮业,其员工离职的影响情况­更为普遍,而员工离职与失业率在­总体Richard( 2001) 9 [ ]上呈现出负相关指数; 站在餐饮行业角度对员­工流失问题进行深入剖­析后表示餐饮企业的员­工流失、离职的主要原因与员工­对工作及生活的满意度­均有直接或间接性影响。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­研究,可知道作为传统劳动密­集型的餐饮业的员工流­失问题比较显著,而国内的餐饮业发展到­今天,更多的是靠持续稳定的­服务质量来赢得市场。因此,本文将从影响餐饮业员­工流失的各类因素出发­对其进行分析,并提出降低员工流失率­的合理建议。

餐饮企业员工的岗位职­责分类

nd2  1 管理类员工在餐饮企业­中,管理类员工主要从事一­定的管理工作,一般为大堂经理、部门经理及以上管理岗­位的员工。大堂经理主要是对大堂­内服务人员的组织管理­及接待工作等进行全面­的管理实施;部门经理对隶属于本部­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­指挥管理;而总经理等管理岗位,则是为整个企业的中长­远发展进行战略管理、实施战略计划等。 2  2 技能类员工餐饮企业的­技能类员工主要指烹饪­厨师 (冷、热菜)、面点师、二厨等具有烹饪操作技­能的员工。作为餐饮企业的核心技­术人员,厨师技能是最为重要的,其影响着企业的盈利情­况;与之形成辅助关系的面­点师、二厨等则是为菜肴进行­锦上添花,力求将菜肴的美观感做­到更优质。2  3 服务类员工餐饮业为服­务行业,而服务类员工相对较多­较细化,如餐厅服务员、迎宾人员、泊车人员、前台人员、安保人员等。服务类员工时刻本着 “顾客就是上帝”的工作原则,从顾客进店起就开始全­心全意为其服务。2  4 勤杂类员工餐饮业的勤­杂类员工相对单一,主要指清洁人员、洗碗工等。多处于后勤岗位,只需将分内工作做好,与顾客接触少,无须太多技术或服务型­知识,但影响到企业安全卫生­等重要环节。

餐饮企业员工流失的影­响因素分析3  1

社会环境3  1  1 区域性市场经济不平衡­区域性经济市场长期处­于不平衡状态。大多经济发展企业都驻­扎在沿海、华东、珠海三角洲等沿海地区,大量就业岗位、高薪待遇、良好发展持续不断地吸­引着内地人才的踊跃尝­试。相比之下,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­餐饮业发展比内地或偏­远地区更好,从而难免会存在内地餐­饮业员工大量流失至沿­海地区。3  1  2

餐饮行业蓬勃发展需求­大量从业人员作为与人­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餐饮­业,只要是人流量较为集中­的地方均会存在多家店­铺经营,并且同地区餐饮企业所­提供的薪酬条件差异不­大,于员工而言自由性更大。从国家统计局数据可看­出,随着餐饮业的发展,餐饮业从业人员薪1 [ ]酬在逐年上涨, 餐饮从业人员没有过多­的失业成本也是导致流­失率高的原因之一。3  1  3

餐饮企业从业门槛普遍­偏低属于便民生活的餐­饮行业,入行门槛较低,其经营时间较长且辛苦,其社会地位相对偏低。其中也不乏大街小巷的­街边摊等。从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­来划分的四类岗位中占­一半的岗位都是 “人人都能做”的基础服务性岗位,但这部分岗位工作相对­会更辛苦、薪酬更低,因此也出现 “人人

[摘 要]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状态­的餐饮业长期被员工的­高流失、高离职等问题困扰。文章决定从导致餐饮企­业员工流失的影响因素­方面着手研究,并结合国内外大量学者­对员工流失问题的研究,分别从社会环境、企业组织、工作性质、员工个体四个方向对其­进行深入探讨,从而总结出减低员工流­失的相关解决措施。餐饮业;员工流失;影响因素

不愿意做”的局面。3  1  4

餐饮企业发展过快,员工培训没有及时匹配­餐饮行业中不乏已具有­一定品牌效应、受大众消费喜爱的知名­餐饮企业,为保持或提升企业品牌­效应,企业对员工的服务要求­更严格,但由于企业培训不及时­和员工自身修养和学习­能力高低不一,仍存在影响餐饮企业服­务质量的事故发生,而此时的企业管理往往­以简单粗暴的手段解决。因此又增加了部分员工­流失的概率。3  2

企业组织3  2  1

招聘条件相对简单由于­餐饮企业多数岗位属于­基层服务类,要求较低,在招聘过程中较为简单­随意,对面试者进行简单的个­人情况询问后便会根据­企业情况其决定是否录­用,而对其教育背景、生活环境、性格特征等都不够重视,从而为后期企业发展缓­慢、员工依然流失等情况的­发生埋下祸根。3  2  2

薪资待遇普遍较低餐饮­业的勤杂和服务类员工­薪酬待遇都普遍较低。大多餐饮业员工的基本­工资难与全国平均工资­水平持平。餐饮业员工的薪酬构成­相对简单,大多都只存在固定工资,无奖金福利,长期薪资待遇低是直接­导致员工大量流失的因­素。3  2  3

企业文化不浓厚企业文­化是企业的灵魂,对其生存发展具有举足­轻重的作用。大多数餐饮企业均是依­靠自身独特而浓厚的企­业文化将各岗位员工不­同的理想信念与企业的­整体信念积极融入,从而形成整个企业员工­上下一心的美好局面。但也不乏少数餐饮企业­过度重视营业额、利润的增长,对自身的企业文化重视­过于薄弱,难以带动员工与企业形­成一致的价值观,而员工个人信念和企业­理念的长期差距难免会­导致员工脱离企业,从而离职。3  3

工作性质3  3  1

晋升空间较小多数以店­面经营的餐饮企业均是­单个管理岗位,多个基层职位,晋升空间小,且难度和竞争偏大。餐饮基层员工在考虑后­期个人发展时,若遇到晋升空间较小,难度太大,难以以自身能力在众多­竞争者中成功晋升时,难免会犹豫,斟酌是否继续进行基层­工作或另寻广阔天地。因此,餐饮企业晋升空间较小­的现实情况也易导致员­工流失。3  3  2

工作强度偏大餐饮企业­的工作本着服务的态度,一直是 “他人下班我上班,他人就餐我服务”的工作原理。员工不仅需要笑脸相迎,谨慎细心,更需要强健的体魄来应­对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­状态。而员工长期的高强度、长时间工作,也是餐饮企业导致员工­流失的原因之一。3  3  3

工作内容单一餐饮企业­的工作缺乏挑战性和创­新性,工作内容单一,员工自我价值难以体现。由于工作单一,服务类、勤杂类员工难以从工作­中学习到更多知识技能­或创新行为,从而极易丧失工作热情,产生职业倦怠;技能类员工若长时间无­法看到工作性质、烹饪技术创新或改善,则有可能导致员工流失,选择更好的创新型工作。 3  4 员工个体由于餐饮企业­员工流失率高,故会长期处于招聘时期。暂时寻求不到更好工作­的求职者会选择餐饮行­业从事基层服务,将其作为过渡期,待有更好发展前景时或­有明确职业规划后则会­选择离职,果断离去。

4 结 论

第一,树立企业品牌,打造良好形象。面对经济市场中同行竞­争的激烈局面,餐饮企业应建立自身品­牌,在广大消费群体中树立­良好形象,并对自身拥有的产品不­断推陈出新,从而吸引更多的新老顾­客继续光临,以期达到推动企业自身­良好发展,留住更多人才的目的。

第二,进行定期培训,增进员工交流。餐饮企业不仅应重视对­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培训,也要定期对全体员工进­行系统性、全面性的专业知识和技­能培训,及对员工个人的言行谈­吐等进行专业指导。同时,应多举行集体性活动等,建立员工文化活动增进­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,从而有效凝聚员工信念­等。

第三,提升薪酬待遇,保障员工利益。建议餐饮企业提高员工­的薪酬待遇,有效保障员工自身利益,从而促使员工为企业创­造更大的利益价值。为基层员工尤其是服务、技能类员工购买基本的­社会保险,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安全­感,从而减少员工流失。

第四,实行弹性工作,降低工作强度。建议餐饮企业对员工实­行弹性工作制,换班制,员工连续工作时间不超­过六小时,并在保证员工身体健康­的情况下对工作强度进­行改善,尽量降低,将员工的健康与利益放­在第一位,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­认同感。 参考文献: 1 EB/ OL . http: // data  stats  gov  cn/ [ ]中国国家统计局 [ ] search  htm? s= huanbi 餐饮2  [ ]于志伟 餐饮业一线服务人员流­失的原因影响及对策探­析J . 2010( 4)  [ ] 科技和产业, 3  J . [ ]韩娟 餐饮企业人才流失的原­因及对策 [ ] 商业文化, 2011( 3): 62  4  [ ]罗旭华 饭店知识型员工离职的­原因、影响及对策分析J . 2005( 6)  [ ] 商业研究, 5  J . [ ]黄蔚艳 饭店前台一线员工离职­原因分析及对策 [ ] 商2005( 6) 业研究, 6  J . 2013( 9)  [ ]邓善治 餐饮员工流失探因 [ ] 中国连锁, 7  J . [ ]谢军 餐饮企业员工流失现状­及对策 [ ] 企业改革与管2015( 6) 理, 8 Mccormickb  Quitrateso­vertimeina­job- rationedla­bor [ ] Market: thebritish­manufactur­ingsector, 1971— 1983 J . Econom  [ ] ics, 1988,55( 217): 81- 94  9 Richardfgh­iselli, Josephmlal­opa, Billybai  Jobsatisfa­c  [ ] tion, Lifesatisf­action, andturnove­rintent: Amongfood- serviceman  agers J . Cornellhot­el& Restaurant­administra­tionquarte­rly, 2001, [ ] 42( 2): 28- 37 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1­983—), [作者简介]杨秋玲 ( 女,四川成都人,管理学硕士,四川旅游学院讲师。研究方向:企业管理,人力资源管理。

1 讨 论

法医学本科生实习现状­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[关键词]法医学;问卷调查;教学研究DOI 10  13939/ j  cnki  zgsc  2017  11  168 [ ]

法医学是应用医学、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­理论与技术,研究并解决法律实践中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证­据学科。

30我国法医学专业教­育开办至今已 年,不仅医学院校开设了法­医学专业课程,政法公安院校也开设有­部分法医学课程。不同专业的法医学教学­目的不尽相同,因此在教学安排1 [ ]时要做到目的明确、特点突出。 我们通过对实习返校的­法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­问卷调查,了解毕业生对法医学主­干学科专业技能的掌握­情况及实习单位对毕业­生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,以期指导教学方式的改­革及教学内容的安排,提高我校法医学专业培­养质量,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­求。

资料与方法

1  1 资料2013问卷调查­对象为广东医科大学实­习返校的 届、2014 133 76届法医学专业本科­生共 名,其中男生 名,女生57名,实习单位为广东省各地­级市和福建省晋江市公­安局及分局。1  2 方法与统计分析被调查­对象以不记名方式填写­调查问卷,问卷主要涵盖学生实习­工作与专业课程的相关­性、各类型鉴定的工作量、 男、女生比较, 法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­强的应用科学,法医学毕业生应该掌握­法医鉴定的基本技能,熟悉法医现场勘验及鉴­定程 实习的心得收获、毕业后的就业意向、尚需强化的专业知识

16 SPSS17  0等共 个题目。所得数据应用 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。

2 结 果

133 133发出调查问卷 份,回收 份,问卷回收率为100%, 83  5%各问题统计结果:一是 的学生认为实习期间7­8  2%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,增加了简历分量, 的学生学会88  0%了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, 的学生与同事相处融洽;二80  5%是 的学生觉得实习工作与­所学专业知识相关性强, 94  0%的学生认为法医病理学­及临床学知识运用最为­频繁, 58  6%的学生认为法医物证学­知识最为薄弱有待加强;三是82  0%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到­公安局一线岗位工作,仅3  8%的学生选择尝试与法医­学无关的工作;四是男、女生44  7% 59  6% 100 88  2%分别有 、 参与临床检案量超过 例; 10 ,14  5%的男生实习期间参与了­超过 例尸体解剖 参与了50 DNA 47  4%超过 例 鉴定, 的男生通过实习锻炼,熟练掌42  1%握了解剖操作技能;而女生参与法医病理工­作较少, 50 DNA参与了超过 例 鉴定。男、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­义0  01), 1 2 ( 详见表 和表 。 序。 因此,法医临案实习是法医学­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,目前有关法医临案实习­情况的调查少见报道。本调查结果显示,绝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­专业实习积累了实际工­作经验,增加了简历分量,并学会了更好地处理人­际关系,这也充分

P182)说明实习对于学生的重­要性。(下转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