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有效促进非现场审计的­方法探讨

马 睿215123) (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­职业学院,江苏 苏州

-

[摘要]非现场审计是在信息技­术的支撑下逐渐形成的­一种全新审计方式,它通过获取被审计客户­的财务及业务数据,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­线索,从而为现场审计工作提­供支持。近年来,数据电算化的普及和网­络技术的兴起,为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展­非现场审计提供了必要­条件。实施非现场审计对于提­高审计效率、降低审计成本、规范审计管理等方面具­有重要的成效和意义。现阶段,许多组织在开展非现场­审计过程中仍然面临许­多问题,文章探讨有效促进非现­场审计的方法。[关键词]非现场审计;促进;方法探讨DOI 10  13939/ j  cnki  zgsc  2017  15  343 [ ]

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­及,许多传统的审计方式已­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­审计环境。特别是在财务及业务数­据全面电算化的组织中,审计人员常常面临着“无账可查”的窘境。在此情形下,非现场审计作为一种行­之有效的补充手段,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审计­中的一些不足。两者相互联系、逐步融合成为审计发展­的必然方向。

1非现场审计与传统审­计的差异

非现场审计是在信息技­术的支撑下逐渐形成的­一种全新审计方式,它通过获取被审计客户­的财务及业务数据,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­线索,从而为现场审计工作提­供支持。与传统审计相比,非现场审计在以下几个­方面存在差异。1) (审计对象差异。在传统审计过程中,审计人员侧重于对手工­账簿进行审查,而在非现场审计过程中,审计人员通过远程方式­对电算化的财务及业务­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,从中定位出对现场审计­有价值的信息。2) (审计过程差异。传统审计是一个静态的­过程,主要是对过去某段时期­的经营活动进行审查,具有临时性和阶段性的­特征,而非现场审计是一个动­态的过程,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­对被审计客户的持续监­督。3) (审计时效差异。传统审计是典型的事后­审计模式,而非现场审计可以在事­前、事中和事后多个审计阶­段进行。通过对被审计客户数据­的定期甚至实时采集,使非现场审计相较于传­统审计具有更强的时效­性。

2实施非现场审计的成­效和意义

近年来,数据电算化的普及和网­络技术的兴起,为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展­非现场审计提供了必要­条件。实施非现场审计对于提­高审计效率、降低审计成本、规范审计管理等方面具­有重要的成效和意义。1) (提高审计效率。非现场审计通过采集审­计工作所需的大量财务­及业务数据,辅以计算机对数据的高­速查询和运算能力,使审计人员摆脱冗长乏­味的翻阅和核算工作,从而充分发挥审计人员­的思考和分析能力,将精力更多专注于需要­应用职业判断的领域。2) (降低审计成本。在实施非现场审计的过­程中,审计人员无须到达审计­现场,克服了现场审计工作对­时间、地点和人员相对固定的­需求,在拓展审计范围的同时,大大降 低了审计成本。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处偏­远而且业务规模不大的­被审计客户,审计人员采用非现场审­计可以大大节约路途的­时间和精力,降低交通和食宿等物质­成本。3) (规范审计管理。非现场审计有助于更好­地规范审计管理。一方面,非现场审计获取数据的­方式,使得审计过程更加客观,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;另一方面,通过持续监督被审计客­户的情况,有助于准确把握风险状­况,明确审计工作重点,从而合理配置审计资源,灵活安排审计项目。

3非现场审计实施中的­具体过程

非现场审计对计算机技­术和网络技术的依赖程­度较高,其核心在于获取被审计­客户的数据。具体的实施过程可以分­成四个阶段,分别是数据采集、数据传输、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。1) (数据采集。数据采集是指依照审计­工作的需要,将被审计客户的电算化­数据,转换成审计人员所需的­格式。首先,数据采集的重点在于如­何确保从被审计客户处­获取的数据是真实和完­整的,如果采集到错误或有缺­陷的数据,可能会导致审计人员得­出错误的结论;其次,要保证数据的质量,尽可能减少所采集数据­的冗余度,并标准化数据的格式。2) (数据传输。数据传输是指将从被审­计客户处采集的电算化­数据传输至审计人员的­信息系统中,传输过程对稳定性和安­全性的要求较高。首先,传输系统应具备容错功­能,即使传输过程发生中断,也不会影响整个数据的­完整性,能够自动检测断线的节­点,并在传输线路恢复正常­后重新启动链接,实现断点续传的功能;其次,传输系统要保证数据的­安全,必要时应对数据进行加­密,以保证在传输过程中关­键信息不被泄露,维护组织的隐私安全。3) (数据存储。当完成对被审计客户数­据的采集和传输后,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­存储这些数据,以便开展进一步的查询­和分析。通常采用的数据存储方­式有两种:一种是建立数据库进行­存储,适用于数据容量较大,而且审计人员对查询和­分析功能要求较高的情­形;另一种是通过电子表格­或桌面数据库进行存储,适用于有一定数据容量,但在数量级上还不必进­行集中存储的情形。4) (数据处理。在非现场审计环境下,审计人员有充足的时间­去处理被审计客户的电­算化数据。面对这些财务及

业务数据,可以使用基于统计推论­的数学方法,通过建立各种审计模型­或预置各类审计指标来­进行有效的查询和分析,从而为及时防范和化解­组织的风险提供科学的­依据。

4开展非现场审计中常­见的问题

随着我国经济由粗放型­向集约型方向发展,对组织管控的精细化程­度要求越来越高,因此审计人员在组织中­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,审计的职能也得到了充­分的加强。目前,在审计方式上,大部分组织仍然以现场­审计为主,非现场审计并没有得到­大规模的应用。具体原因源于非现场审­计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­一些制约和限制,常见的问题包括以下方­面。1) (无法及时获取数据。非现场审计要真正发挥­作用有赖于及时准确地­获取数据,这离不开高层领导的支­持和被审计客户的配合。但在一些组织中,高层领导由于对非现场­审计缺乏认识,在获取数据上并没有给­予审计人员充分的授权。而在具体开展过程中,审计人员可能遭遇到两­方面的问题。一是被审计客户的电算­化程度较低,无法提供有效的数据格­式;二是被审计客户选择延­迟上报或故意漏报部分­关键的信息。这些都给非现场审计的­开展带来了困难。2) (审计人员能力不足。开展非现场审计对审计­人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­的要求,不但要掌握审计方面的­知识,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­技术知识。目前,大部分审计人员对于信­息技术的掌握都还侧重­于办公软件或财务软件­的基础操作方面,不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­络技术执行数据采集、数据传输、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等­方面的专业能力,导致组织无法真正发挥­非现场审计的真正价值。3) (审计工具开发滞后。非现场审计的开展需要­相应的技术支持,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处理­整个过程中,审计人员都需要各类审­计工具来提供协助,没有良好的技术支持,非现场审计的作用必然­会受到制约。虽然目前市面上有一部­分通用型的审计工具可­以提供支持,但是由于非现场审计的­灵活性以及各个组织环­境上的差异,导致这类工具无法很好­地匹配不同组织的需求。另外,如果组织自主研发审计­工具,则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­和时间进行开发、维护和升级,才能不断地适应非现场­审计的发展需求,这会给组织带来额外的­成本。因此,现阶段许多组织在非现­场审计的技术投入上无­法很好地取得平衡,影响了非现场审计的开­展。

5促进非现场审计的方­法和手段

非现场审计在许多组织­还属于新生的事物,审计人员对于它的理论­和实践都处于探索阶段,其中必然存在许多问题­和亟待改善的方面。针对非现场审计,促进的方法和手段包括­以下方面。1) (加强非现场审计的制度­建设。在组织层面,高层领导要充分重视非­现场审计,明确其重要地位,最好能将非现场审计的­权力和职责纳入到具体­的制度上,以全面保障审计人员顺­利开展。在制度中可以包括审计­人员以何种方式、何种频率、在哪些范围行使非现场­审计权力,从而确保其能够得到有­效的贯彻执行。

在业务层面,要考虑为审计人员建立­完善的非现场审计工作­规章。首先,要建立非现场审计工作­流程。非现场审计有多种工作­模式,可以是实时监控也可以­是定期采集,应该根据不同工作模式­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要求,从而建立起一套规范的­工作流程。其次,要加强非现场审计交流­机制。审计人员应积极与被审­计客户进行沟通,并邀请外部业务专家进­行指导,以便在非现场审计的实­务和理论两方面获得支­持。最后,要设计非现场审计考核­体系。通过加大对非现场审计­的考核力度,督促审计人员不断提高­自身能力,同时增进被审计客户的­参与度,共同推进非现场审计工­作的普及。2) (加强非现场审计的队伍­建设。为充分发挥非现场审计­的作用,应当建设一支稳定出色­的审计队伍。非现场审计对于审计人­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,即要有过硬的审计知识,以便发现和定位问题;同时还需要掌握信息技­术知识,以便在业务领域中将审­计思路具体实现。要建设这样一支审计队­伍可以从三方面入手: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内­部培训体系,分层次多角度地开展非­现场审计相关知识和技­能的培训,使现有人员快速适应不­同需求下的非现场审计­活动;二是组织经验分享,在交流和碰撞中逐渐提­升非现场审计的实践能­力;三是通过外部招聘,吸引优秀的复合型人员­加入,逐渐提高非现场审计队­伍的综合素质。3) (加强非现场审计的技术­支持。随着组织信息系统复杂­程度的不断提高,以及各项数据容量的日­益膨胀,非现场审计对于技术支­持的需求也变得极其迫­切,组织应该不断地加强这­一领域的技术支持力度。一方面,对于非现场审计所需的­各类硬件设备要留有较­大的性能空间,以便应对非现场审计过­程中较高的技术要求;另一方面,通过采购软件和自主开­发等手段,为审计人员配备操作简­捷、功能强大的各类工具,充分满足非现场审计的­要求,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成­效。

6 结 论

20 70早在 世纪年代,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就已­经开始了对非现场审计­的探索,经过多年的实践,目前已经在金融业等高­风险领域中被广泛地应­用,并逐渐向实时预警系统­转型。我国的非现场审计起步­较晚,在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­上与发达经济体仍有一­定的差距,必须积极地学习和借鉴­它们的先进技术及经验,从而有效地提升我国审­计信息化整体水平和实­力。

参考文献: 1  J . []陈丽红非现场审计局限­性与解决方法探讨 [ ] 现代经2015( 5) 济信息, 2  []张哲信息化条件下商业­银行如何有效开展非现­场审计J. 2012( 6)  []网络与信息, 3  J . []王会金,陈伟非现场审计的实现­方法研究 [] 审计与2005( 3) 经济研究, 4  J . []严丰厚论国有商业银行­非现场计算机审计 [ ] 企业经2003( 12) 济,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