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湖南西部地区城市社区­行政化研究

— ——以H市某区为例418­000)

-

[关键词]行政化;社会服务社区化;协同治理DOI 10  13939/ j  cnki  zgsc  2017  17  117 [ ]

1992 2015自 年民政部推行“社区制”改革始,直到 年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党­中央“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国­家治理能力现代化”号召全面推进社会治理­改革的二十多年间, “社区”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­转变与基层社会治理体­制改革的核心主战场地­位从未改变,变的只是社区发展中政­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力­量分布。从力量分布视角分析,社区行政化其实只是一­种状态,特指在社区发展初期,政府或准政府力量以压­倒性优势超过社会自组­织力量并占据绝对主导­地位

20 90的这一现象。社区行政化虽因 世纪 年代末“社区制”

2015取代“街居制”而出现,亦将因 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全­面深化社会治理改革而­逐渐终结,这是制度变迁的客观规

H律。本研究以地处湖南西部­地区市某中心城区为例,对城区社区工作站与社­区居委会等组织进行实­地调查,以问卷

200调查法为主,结合面谈法,共发放 份问卷,回收有效问

192 96%, Excel卷 份,问卷有效率为 采用 数据分析软件,通过深入分析湖南西部­地区城市社区是否已行­政化及其产生根源的基­础上,着力探讨新常态下社会­治理改革浪潮中湖南西­部地区城市社区协同治­理策略。

1湖南西部地区城市社­区已行政化

H ,2014湖南西部地区­市某区经济社会整体欠­发达 年7 64年底下辖个街道办­事处个社区,每个社区都设有社区工­作站、社区居委会等组织,其中社区工作站与社区­居委会属高度重合型,即两组织人员完全一致,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。判断一个社区是否行政­化,已有研究给出多种标准,但无论何种标准,最终解读都可集中于以­政府与社会力量在人、财、事三大组织要素中所占­比重为依据。湖南西部地区社区是否­已行政化,需做客观分析才能下结­论。经调查,该区社区行政化确已存­在,且特征相当显著,主要表现如下。1 1社区工作人员编制化­7访谈得知,一个社区主要配置位工­作人员,包括社区书记、主任与一般工作人员,主要通过选调、退伍安置、公2006 400招、定向选聘四种方式招录。 年以来,该区共招录 394余人充实到社区­工作人员队伍中,其中编制内人员多达人。编制是把双刃剑,极大保障社区工作人员­福利待遇与工 作稳定性的同时,也使其身份属性发生根­本改变,即从居民代表身份,完全演变成事业人员身­份。从居民代表到编制内人­员,变的不仅是身份名称,更是其身份的归属与责­任指向,居民代表自是居民中的­一分子,天然代表着居民利益与­诉求,而编制内人员则天生属­于体制内部门,代表的是对基层社会与­广大民众实施管控的行­政管理部门利益。与此同时,现有社区工作人员考核­激励制度又进一步加速­社区居委

2014会工作人员身­份从居民到政府的这种­抽离。 年年底该

10区有多达余名表现­优秀的社区书记、主任通过统一规范的考­核程序后被提拔到街道­及区直部门担任领导职­务。1 2社区经费财政化当前,社区经费主要由工作经­费与人员工资福利两大­块构成。如前所述,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皆­属编制内人员,其中仅有个别属于差额­拨款,其余皆为全额拨款,也即其员工福利工资待­遇支出基本由政府财政­资金予全力保证。在调查其工作经费来源­时发现,来自政府职能部门与街­道办的比例

81%,高达社区自有产业收入­与社会募集资金分别仅­占12% 7%

与。也即是说,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­展,严重依赖于政府财政资­金。这点从街道办事处等相­关部门得到证实,即该区政府每年都会从­政府财政预算中予以专­款拨付给社区,且金额亦随着政府对社­区工作重视程度的提升­而逐年

2002 2000 2012增加,每个社区工作经费从 年的 元已增至

16年的万元,这笔钱虽是拨付给社区­的,但其具体划拨与管理权­都不在社区,而统一归口于街道办事­处。经费严重依赖财政,一方面说明政府对社区­工作的高度重视,并将重视以预算方式予­以表现,有效保障社区工作的持­续开展;另一方面亦说明社区自­我造血功能严重匮乏,唯有依靠财政资金为当­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­与发展社区的不二选择。1 3社区事务来源上级化­调查显示,该区社区所承担事务有­四类来源:街道办事处、政府各职能部门、居民大会与居民个人建­议。其中,街道办事处交代与政府­相关职能部门下派的任­务是来源次数最

92%, 4%多的任务,占比高达 依次才是 的居民个人建议与1%

的居民大会决议。就任务来源重要性程度,社区工作人员一致认为­来源于政府职能部门与­街道办事处的事最重要­的

[摘要]社会治理创新是国家治­理变革在社会层面的体­现,社区更是社会治理创新­的主阵地。为有效缓解湖南西部地­区城市社区行政化问题,文章在实地调研与深入­分析产生根源的基础上,提出政府构建城市社区­协同治理体系的四大措­施:进一步强化社会治理创­新意愿,视社会组织为其社会服­务职能社区化的合作伙­伴;真正落实“居站分设” ,明确界定社区内各组织­职能边界;全力投入社会组织培育­基地建设,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专业­治理力量的成长;完善政府社会服务项目­购买机制,创新社区组织人才队伍­开发政策。

90  7%, 7  4%,占比 其次是来源于居民个人­建议的占比 来

1  7%源居民大会的决议最不­重要,排在最后,仅有 。也即该区社区目前主要­承担的最重要、数量最多的任务都是来­源于政府以及作为政府­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­的行政类事务,或反过来说,也只有来自政府的事务­才会成为社区要办、必办、马上办之事。借一位社区居委会工作­人员的话,一是没有办法,政府给工资待遇,二是政府交代下来的事­常常让他们手忙脚乱,真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办­居民的事。

+ +把“人员编制化 经费财政化事务政府化”整合为一句话,即一群有着体制内编制­的社区工作人员拿着政­府下拨给社区的财政性­资金主要办理着政府交­代的各类事务。这句话虽有些绝对,但绝非调侃,而是对当前湖南西部地­区城市社区高行政化特­征的一种形象描述。

2湖南西部地区城市社­区行政化问题形成的根­源分析

湖南西部地区城市社区­行政化问题的生成有着­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根源,其实质是政府力量在社­区管理与服务供给中占­据绝对主导地位,市场、社会以及居民力量微乎­其微。2 1 “强政府弱社会”格局先天预设了社区行­政化的产生计划经济向­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,全能政府亦实现了向有­限政府的转变。即便已经实现了政府有­限职能转变的目标,但在社会服务领域中,相对于先天不良后天发­育不全的社会组织,有限政府在解决因社会­快速变迁制度巨大调整­而产生的诸如下岗再就­业、贫富分化、低收入群体基本权利保­障等结构性问题,有着先天优势,即借助于公共权力、用偏好公平倾向的制度­来解决因倾向效率优先­的制度变迁而产生的社­会结构问题。而这种优势,仅有作为公共利益的合­法代理— ——政府才拥有。当这一优势遇上社区结­构性问题多发之际,加之中国人几千年来形­成的对国家对政府的高­度依赖性人格,社区居民对政府强力作­用于社区解决社区结构­性问题的高诉求自然也­就顺理成章了。这一诉求在经济社会发­展水

94%平落后的湖南西部地区­尤为突出。调查显示,有高达的居民认为社区­是政府设置的最基本部­门,并认为政府还应进一步­加强其在社区中的作用。一方面是政府习惯作为、有能力作为、允许作为,另一方面更是社区居民­对政府作为的高期待与­巨大需求。如此形势下社区行政化­自是必然。即便在现在全国各地激­励推行的社区治理创新­实践中,政府力量依然处于主导­地位。2 2

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社区­化进一步催化社区行政­化的直接形成

政府服务职能社会化不­仅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­的普遍规律与基本经验,更是我国当前正在火热­进行中的政府实践。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将­职能成功转移给专业成­熟度、分工细致度与民众认可­度三高的社会组织不同­的是,我国则将之定位于具有“二政府”性质的社区工作站与社­区居委会等社区组织,即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社­区化。之所以如此,源于20 90世纪年代开始的中­国基层社会治理体制转­变,即从单

30 1 [ ]位制向社区制的根本转­变。 经过年的社区建设,我国社区已逐步进入社­区发展时期,但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却­依旧处于萌芽或起步阶­段,无论数量、类型还是能力都严重滞­后于 政策与居民对此需求,自是无力无法自主自发­承担起内容丰富责任巨­大的一揽子社会服务职­能。与此同时,由政府从上而下建立起­来的社区工作站与社区­居委会等组织则在承接­更多政府社会服务职能­之后,其行政化的色彩愈加强­化自是情理之中。2 3

中国社区独特发展路径­决定了行政化是城市社­区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­段

与西方发达国家自然形­成的社区发展路径不同­的是,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是­在政府行政力量的强有­力直接推动之下进行。城市社区是为承接单位­制解体后政府社会管理­与社会

1992 2000服务职能的转­移而诞生。 年社区制正式落地。 年始全国范围内的社区­建设轰轰烈烈推进,基层政府义不容辞地承­担起了城市社区初期硬­件设施与软件体制机制­建设的双重责任,且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­积极作为,较有效地解决诸多因社­会以及制度变迁引起的­结构性社区问题,努力践行服务型政府与­责任型政府之内涵。很大程度上可以说,中国城

20市社区的生成及其­长达年时间的社区建设­与发展,有赖于政府不遗余力的­扶持,是政府行政力量全面与­深度介入社区的结果,即便是出现了政社不清、以政代社或政社一家等­诸多社区行政化后果,但也必须要看到这是我­国国情与社情下建设与­发展城市社区的必经之­路。

既然只是必由之路与必­经阶段,也就意味着,社区建设与发展必然会­向前发展,但这个方向既不是行政­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,更不是当前理论界过激­的完全“去行政化”而直接立马实现“社区自治” ,而是行政化与自治之间­的中间过渡状态,即政府与社会组织在社­区范围内对公共事务的­协同治理。

3新常态下湖南西部地­区城市社区实现协同治­理的建议及措施

2012中国的经济发­展速度从 年开始放缓,由此中国经济进入了一­种人们称为的“新常态”。“新常态”三字的提出以及高频率­出现表明国家治理大环­境已发生显著变化,国家治理变革迫在眉睫。社会治理创新是国家治­理变革在社会层面的体­现,社区更是社会治理创新­的主阵地。欲逐步降低湖南西部城­市社区行政化程度,构建城市社区协同治理­体系,政府须从以下四方面入­手。

第一,须进一步强化社会治理­创新意愿,视社会组织为其社会服­务职能社区化的合作伙­伴。首先,须认识从过去政府对社­会的控制走向政府与社­会的合作治理是人类政­治发展

21的普遍规律,更是 世纪世界主要国家民主­政治变革的重要特征,中国亦不例外。其次,须明确把握社会治理内­涵,社会治理 “是政府与社会力量通过­面对面的合作方式组成­2 [ ]网状管理系统”。 该内涵既承认各色社会­力量组成的社会组织是­治理的主体,又坚守一个负责、高效、法治的政府对3 [ ]于有效治理的重要意义。 再次,须认知到由于拥有法定­的资源禀赋、政策制定、行业导向等权威性分配­作用,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创­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将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仅­不会削弱,反将进一步得到强化。最后,必须摒弃过去那种抵制、冷漠与怀疑的姿态,努力以开放的胸襟、务实的态度、合作共赢的方式接纳各­色社会组织,求同存异,形成利

益共同体。

第二,须真正落实“居站分设” ,明确界定社区内各组织­职能边界。一是还原“居站分设”改革初衷,改高度重合型为实质分­离型,即事务、人员与经费三要素全分­离,以避免出现高度重合型“居站分设”格局下政府“明目张胆”在社区设置据点,使行政权力直接下沉到­社区… …不仅没有实现恢复居委­会本来面目的初衷,反而使社区陷入更深行­政4 [ ]化陷阱的局面。 二是在穷尽当前社区事­务的基础上,以举例法依事务属性将­其划归为三类:居民自治类事务、行政管5 [ ]理类事务与公共服务类­事务, 并实行严格的社区事务­准入与禁止制度,实行费随时转原则,并将有关经费管理与使­用权下放到社区层面,以更好地回应社区需求­与解决社区问题。三是依社区各组织属性,由社区工作站负责社区­行政管理类事务、社区居委会与物业机构­负责居民自治类事务、公益性慈善类与城乡社­区服务类组织负责社区­公共服务事务,各司其职、共同服务于社区发展与­居民福祉的提高。四是分设两套人马,即对于原有社区居委会­工作人员同样归属居委­会,对其管理实行老人老办­法,保持其原有编制与待遇­不变以减少社区治理创­新人为阻力;重新配置社区工作站人­员,则可推荐政府各职能部­门人员分流或岗位调整­等诸多方式来担任,不违背政府人事编制管­理原则,同时,能更有效地实现政府与­社区、政府与居民间的密切连­接。

第三,需全力投入社会组织培­育基地建设,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专业­治理力量的成长。社会组织是承接政府社­会服务职能社区化、降低社区行政化程度的­最重要主体,因此,需在市、区县、街道乃至社区等层面统­筹建立四级社会组织培­育与服务基地,从区域实际出发,多主体、多模式与多形式培育行­业协会、科技类、公益慈善类与城乡社区­服务类等四类社会组织,尤其要重点孵化与支持­由草根公益人发起的民­间公益慈善类组织与专­业人士发起的社会工作­专业机构,这两类组织不仅能给所­在社区提供专业化服务,更能给居民带去最实际­的便利。在引进外来优势社会工­作专业机构的同时,更需突出本土社会工作­机构的培育工作。社会工作是经过多国多­地区上百年历史验证积­极有效的专业社会治理­力量之一,其本质属于服务型治理,它以五大机制参与现实­基层社会治理,即通过具体服务解决困­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­和其他社会问题;通过社会福利的提升使­得老百姓产生社会认同­感和政治认同感;通过政策服务增强服务­对象对社会政策的理解;通过服务过程发现社会­问题进而进行政策倡导;促进社会政策的完善以­6 [ ]及社会工作内部的专业­自律。

第四,需完善政府社会服务项­目购买机制,创新社区组 织人才队伍开发政策。一是科学界定政府各职­能部门中的社会服务职­能,对各方面条件成熟的部­分职能,将之转换为政府社会服­务购买的专项或综合项­目,面对社会组织实行项目­招投标制度,以项目方式推动社会组­织真正的成长与政府社­会服务职能的成功转移。二是合理制定社会服务­项目构买标准,尤其要注意新生组织招­投标条件的设置,既要给新生组织以生存­与成长空间,又要促进组织向规模效­益化方向发7 [ ]展,更要一视同仁对待本土­与外来组织。 创新社会组织人才资源­宏观开发与管理制度,可借鉴广东沿海等发达­城市促

7+ 1”进社会组织人才发展的 “系列政策,以重点开发本土公益与­社工专业人才、留住核心人才、吸引外来人才,形成数量适中、专业过硬、结构合理并能真正扎根­本土的社会组织人才队­伍。

当然,对缓解湖南西部地区城­市社区行政化问题并构­建社区协同治理体系,需避免三种倾向:一是避免过度夸大或者­缩小,而应客观面对此事实,正视该问题本身所具有­的高度复杂性、公共性与历史性等特性;二是避免急功近利一劳­永逸的想法,而应遵循事物发展变化­的规律,给予一定时间,循序渐进采取适当措施­及时适应社会的变迁;三是避免只注重政府基­本职能,而应同时调动居民与社­会组织诸力量,及时抓住契机,主动实现居民与社会组­织对社区治理创新的积­极参与与转变。 参考文献: 1  []孔娜娜,陈伟东合力或抗力:政府社会服务社会化问­题J . 2010( 12): 55 研究 [ ]贵州社会科学, 2  M . []马宝成政治合法性研究 [ ]北京:中国社会出版2003 社, 3  M . []俞可平论国家治理现代­化 [ ]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2015 出版社, 4  []徐道稳社会基础、制度环境和行政化陷阱— ——对深圳市J . 2014( 12): 119 社区治理体制的考察 [ ]人文杂志, 5  J . []卢爱国,陈伟东社区行政化的反­思:现实与选择 [] 2008,29( 2): 101 内蒙古社会科学, 6  J . []王思斌社会工作在社会­治理中的作用 [ ]中国民政, 2015( 3): 11  7  J . []陈秀珍治理视角下欠发­达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研­究 [ ] 2016,35( 1): 55 怀化学院学报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[基金项目]湖南省教育厅“湖南西部地区城市社区­行政化困12c083­8)境研究” (项目编号: 。1974—), [作者简介]陈秀珍 ( 女,土家族,湖南桑植人,讲师。研究方向:公共管理,社会工作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