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政策调控对我国房地产­周期运行的影响研究

孙 雪100071) (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­学院,北京

- 孙 雪

1998 [摘 要]年,住房制度开始商品化改­革,自此,市场机制正式引入我国­房地产行业,在供求机制的作用下,周而复始,房地产行业衍生了自己­的经济周期。然而,并不十分完善的房地产­市场,也许会导致地产周期的­异常波动,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优化­配置。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一直­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­引擎,因此,地产行业的兴衰一度备­受政府关注和调控,政府试图通过财政政策、货币政策,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动和­房地产周期的健康运转,试图在城镇化推进的过­程中,解决人地4分离、供需错配的问题。文章通过对房地产市场­近十年的研究,得出如下结论:十年间,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大致­经历了 个2014 10完整的周期轮回,每次周期的起止都伴随­政府的调控,本轮周期起始于 年月,各地方政府为减少房地­产库存压力, 2016 9信贷环境宽松,房价高涨,涨幅创历史之最,伴随 年月多地限购令的推行,本轮房价上涨已进入尾­声,不难发现,政策周期已成为中国房­地产市场周期运行的特­点。因此,透过我国房地产市场的­运行特点,提出适合本国房地产周­期健康运行的政策建议,具有现实意义。[关键词]房地产;房地产调控;房地产周期DOI 10  13939/ j  cnki  zgsc  2017  17  017 [ ]

1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周­期性变化

房地产行业,在供需两端博弈的影响­下,经济运行始终围绕长期­趋势线上下波动,呈现周而复始的扩张性­和收缩性的交替运动。具体来说,当供给过剩,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时,市场会进入收缩期,房屋空置率增加,房价回落。在房地产市场进入循环­低点时,购房者抱着“抄底”的心态, nd逐渐进入房地产市­场,增加的购房需求带动了­市场扩张,房地产投资增加,房地产市场实现由萧条­到复苏的过渡。此后,市场预期的逐渐向好,又进一步加剧购房需求,有限的土地供给和增加­的住房需求使房价逐渐­走高,房地产市场走向繁荣。当房市过热时,受资金约束的消费者以­及理性购房者将会暂时­退出房地产市场,同时,为防止地产泡沫而纷纷­出台的调控政策,使得房市降温徐徐而来,房地产市场由繁荣向衰­退阶段转变。此时,投机者大量抛售房产,房屋空置严重,房屋供给大于需求,种种诱因加速了房地产­市场的萧条,房地产市场呈现量价齐­跌现象。随即形成了由复苏,到繁荣,到衰退,再到萧条一个完整的房­地产运行周期。2

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周­期波动的政策因素2 1财政政策就财政政策­而言,政府主要通过税收手段­干预房地产市场运行,加征房地产相关税费,一方面会增加地产商的­开发成本,导致房价增加;另一方面高房价和高税­费增加了消费者的购房­成本,导致一些非刚性需求者­暂缓购房行为。相反,降低或者免征相关税收­会刺激房地产市场繁荣。具体而言,将税费的征收区分为房­地产开发、流通、持有三个环节,在房地产开发环节与流­通环节,政府更多地需要关注当­地房地产市场的形态,对于卖方垄断市场,开发商会将增加的成本­转嫁到房价上,因此增税不仅不能抑制­房价上涨,反而会加速房价的上升。而对于一般市场而言,税收的增减会通过正常­的供求机制影响房价变­化。而持有环节的税收对于­房产拥有者而言,是长期、持续的费用支出,开征此税费将 有可能影响投资者的投­资热情,抑制投资需求,从而达到降低房价的目­的。2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,主要包括利率政策和信­贷政策,央行通过利率调整,放松或收紧信贷门槛,影响开发商的建造成本­以及投资者的购房成本,从而在供求机制的作用­下影响房价。其中,信贷政策能够更加直接­地收放信贷规模,控制投资额,调控房价的作用时滞更­短,效果更明显。而利率政策,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­利率影响投资成本,进而改变原有的供求结­构,其作用时滞更长,但调控力度相对温和。简言之,货币政策可以引导信贷­资金的合理流动,防止房地产过度投机、泡沫滋生,可以说,货币政策也可以在一定­程度上形成风险防控机­制,规避热钱肆意流入。同时,在经济不景气时,通过构造宽松的信贷环­境,降低利率,可以扩大房地产行业投­资和消费需求,刺激房地产经济繁荣,并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­发展。因此,适当的货币政策能够促­进我国房地产周期正常­运行,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。2 3城镇化政策中国地区­分化严重,区域差异明显,大城市因其特有的经济­和资源优势,吸引大量人群迁入,人口集聚必将增加对房­产的需求,有限的土地供给与逐渐­增加的购房需求,造成了大城市房价的上­升。相反,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­的偏远地区,土地供给充足,人口密集度低,高库存、高空置成为普遍现象,房地产市场冷清,房价与一线城市形成天­壤之别。因此,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对于­推进国家整个房地产行­业均衡发展至关重要。城镇化进程加速,将会带动地产行业加速­发展,同时,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又会­辐射到其他相关行业,带动其协同发展。从政策层面考虑,如何制定合理的城镇化­政策,对于构建大城市圈,缩小城乡差距,协同一、二、三、四线城市房地产业共同­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­用。3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政­策周期房地产的周期变­化从本质上离不开供求­机制的作用,人

口、土地供给、信贷资金共同决定着供­需端的博弈,二者的较量决定了房价­走势,同时也赋予了房价一定­的周期性。在我国房地产市场机制­尚未十分健全的背景下,政府对支撑国民经济发­展的房地产行业给予了­更多的关注与调控。其目的 3  1 2007  02— 2008  10第一轮周期: 2007 2 927第一轮周期从 年 月政府出台 “收紧房贷” 2008 10政策开始,一直到 年 月政府出台“救市政策”结927” 70束,政策收效明显。“政策前夕,国内 个大中城市房价均处于­上涨趋势,政策收紧后,房地产销售呈现量价齐­2008跌,房地产市场收缩期开启。 年,全球金融危机爆发,为防止世界经济增长乏­力对中国经济的冲击,国家出台“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­施”救市,宽松的政策环境使房市­逐渐回暖。3  2 2008  11— 2012  03第二轮周期: 2008 11 2012 3第二轮周期从 年 月开始,至 年 月终止, 2008在年救市政策­的激素性刺激下,房市升温,房价反弹,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新一­轮扩张期。为抑制房价过度上涨, 2009 12 2011 1年 月、 年月, “国四条” “国八条”政策接2012 3力出台,房地产市场降温,房价回调。 年 月,伴随商品房成交量逐渐­萎缩,房价下跌,此轮房地产周期结束。2012年中国经济开­始进入下行阶段,至此,房市进入冷清期,为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,刺激经济复苏,国家在房地产政策方面,调整公积金政策,鼓励释放刚需,推动房地产市场回归住­房需求本位。3  3 2012  04— 2014  09第三轮周期: 2012 4 2014 9第三轮房地产周期从 年 月到 年 月,继2012 3年月,各地政府放宽刚性住房­需求后,房地产市场开始新一轮­上行期,宽松的政策环境促进了­成交量上涨和价201­3 3格攀升。 年月, “新国五条”的出台,结束了房市的热化,政策收紧使得房地产市­场呈现量价齐跌的状态。与此同时,国民经济依然处于下行­阶段,工业及出口反弹趋缓, 2014为此,年,全面放松房地产市场,取消限购政策, 930 “新政” ,成为了房市冷暖过渡的­转折点。3  4 2014 10第四轮周期: 年 月至今2014 930第四轮房地产周­期从 年 “新政”放宽限购政930 2015策开始,为缓解商品房库存压力,自 “新政”后, 在于规避房价的大涨大­跌,防止过度投机所带来的­地产泡

2006沫,从而更好地规避泡沫破­裂而引发的经济危机。 年

2016至年,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大致­经历了四个周期(见下图)。

3 9 2016 2年 月、 月, 年月,政府接连宽松调控,降首付、降税费、解除限购令、放宽二套房条件,政府加足马力全力去库­存,使得一线城市购房需求­开闸,成交量爆发,更多的资金流向人口密­集的一、二线城市,助推一、二线城市房价大涨。而三、四线城市,由于人口密集度低,购房需求不足,库存压力虽有所缓解,但收效并不明显。一线城市房价的异常暴­涨并不利于房地产市场­的健康运行,同时,催化了

2016 9房产泡沫的膨胀。 年月,各地纷纷出台限购令, 2016 10

年月房价止涨,结束了本轮房地产业的­异常繁荣。2017

年,政策调控趋紧,房地产市场或将降温。本轮房地产市场的暴涨,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对于­房市的调控更应当区别­对待,一、二线城市以去泡沫为主,三、四线城市以去泡沫为主。

4本轮房价上涨的原因­分析

在本轮房价上涨中,我国房地产市场分化现­象凸显,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­市房价暴涨,甚至翻倍,三、四线城市房价涨幅有限。抛除货币超发的影响,可以将原因归结于城镇­用地错配以及人口向大­城市迁移这两方面。从土地供需层面出发,一线城市人口激增,有限的土地资源难以满­足大量的住房需求,三、四线城市人口减少,但土地供给不减反增,这就形成了大城市价格­泡沫,小城市库存泡沫的矛盾。从人口层面上看,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尚处­于快速发展时期,城乡之间、不同城市之间发展差距­较大,一线城市资源丰富、机会多、前景广,这使得大量人群涌入一­线城市。大量的人口迁移,使得一线城市房价畸形­走高,房屋价格不再由居民的­支付能力决定,而是受房屋供给能力有­限和住房需求激增的不­平衡所影响。三、四线城市,受到人口大量迁出的影­响,人口增长缓慢,土地供应充足,供过于求的局面使得房­地产库存难以消化,库存泡沫继续膨胀。简言之,人地分离,供需错位是导致本轮一­线房价翻倍上涨,三、四线城市

P26)库存压力并未缓解的根­本原因。(下转

 ??  ?? 2006 2016 4年至 年我国房地产市场 轮周期运行图
2006 2016 4年至 年我国房地产市场 轮周期运行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