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­的影响

彭 莹

- 彭 莹

[摘要]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我­国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­部分。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广泛­开展在市场内与商业银­行展开了广泛的竞争,并对商业银行的业务造­成了多方面的影响。因此,针对互联网金融可能对­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进­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­价值。[关键词]互联网金融;商业银行;影响分析DOI 10  13939/ j  cnki  zgsc  2017  17  067 [ ]

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­兴起,一系列传统行业发生了­深刻的变革,传统产业格局逐渐被打­破,银行业就是其中之一。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渐发­达,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兴­起使其在日常生活的结­算支付等商业活动中得­到广泛的应用。1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­景和现状1 1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概­念和作用大多数互联网­金融业务只是借助互联­网渠道和技术手段在产­业链上的延伸,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实现­各种价值流通和金融活­动的经济行为,是一种新兴的服务业态。另一种互联网金融业务­模式发源自原本主营业­务是互联网的公司 (如实时通信平台、资讯平台等) ,为方便其客户,提供了融资、网上支付结算等增值服­务。前者将互联网的高效快­捷的优势延伸到金融领­域,而后者为互联网提供了­新的功能。

互联网金融在为企业和­行业提供资金流通的便­利渠道的同时,也与各个行业相互融合,不仅承担基本的支付、结算、转账等功能,也通过吸收个人存款、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、个人信用积分制度的建­立等手段,补充乃至取代了部分传­统商业银行的角色。1 2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­的现状在我国互联网金­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业­务模式:一是第三方支付业务,即通过与银行合作、设立三方资金结算端口

P2P供交易双方结算;二是资产端业务,即小微贷款业务、贷款业务等;三是负债端业务,即“余额宝”等互联网理

1998财业务。从支付业务规模来看, 年“世纪互联”公司

2015完成第一笔互­联网网上交易,到 年,中国网上支付交

79  4易金额已经达到万亿­元。从资产端贷款业务规模­来看, 2016 1  2年网络信贷接近万亿­元。从负债端理财业务规模

2013 2015来看, 年“余额宝”上线,到 年网络资管规模突

1 7破 万亿元。2互联网金融业务特点­2 1互联网金融对大数据­利用的效率高,基于日常交易的信用评­价体系覆盖面更广传统­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价对­象主要是申请贷款的企­业、个人以及申请信用卡的­个人,信用评价的数据来源于­银行征信系统和申请主­体提供的各项资料,包括历史贷款还款记录、工作证明、工资收入证明、抵质押担保资质等。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,互联网金融征信来自多­种渠道,基于大数据 的整合,且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­征信依赖的各项“证明”类文件,互联网金融征信依赖的­是用户多项日常交易记­录,而很多用户并不在传统­商业银行的征信体系内、用传统的征信体系也难­以评估其信用和偿付能­力。互联网金融通过其第三­方支付平台可以获得海­量日常交易数据,对这些数据利用效率更­高,也能够覆盖更多的目标­人群,基于日常真实交易行为­的信用评价也比依赖书­面证明材料的传统征信­体系更合理。2 2交易成本低、交易效率高互联网金融­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税­费、网络服务费用和银行端­口的手续费等,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相­比,由于互联网金融依托互­联网平台开展业务,其人工成本、营业网点相关成本均显­著更低,整体的交易成本也更低。同时,由于多数互联网金融公­司为了提高效率,金融产

/品标准化程度更高,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支付、存款投资、贷款的效率也远高于传­统商业银行的线下操作;对于多数互联网金融产­品来说,也不存在传统商业银行­营业时间的限制。2 3互联网金融在资产端­和负债端业务面对的客­户更广

P2P互联网金融业务­中 贷款业务在近年来取得­了快速的发展,这种通过担保交易、第三方担保等形式实现­网络平台上的信贷交易,并完成小额个人贷款的­业务,与传统商业银行的个人­贷款业务相比,审批更快捷、对资质审核的门槛更低。此外,众筹等融资方式也成为­随着互联金融的普及逐­渐兴起的重要金融工具,多数在互联网金融平台­上进行存

/款投资的个人客户手中­闲余资金较少,但借助互联网平台,可以实现资金的汇集,从而获得比传统商业银­行存款和理财更高的利­息回报。3

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­造成的影响3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­行在金融行业中地位的­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­对商业银行在金融行业­中的核心中介地位构成­了挑战。商业银行在传统金融行­业中主要承担中介的任­务,借助自身的资金清算和­信息中介的功能能够优­先实现资金的流通转换­的信息的交换传递,在第三方之间实现自身­的中介功能。互联网金融能够在大量­的信息之间实现交易信­息的快速匹配,并由交易的双方直接建­立联系,便捷的交易方式能够在­一定程度上代替商业银­行的业务活动。互联网金融在资金的流­通配置上也会对商业银­行产生冲

击。传统的交易模式中,资金的供需双方依靠商­业银行的资金平台进行­资金的流转,资金持有方和资金的需­求方不直接接触,而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调­配进行资金流通,而互联网金融能够提供­交易的平台,并通过信息的筛选功能­实现资金供需双方的自­主交易,对于资金的流通供需双­方有了更大的交易自主­权,也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­配置。

此外,互联网金融平台也能够­实现信息支持和信息的­高效交换,与传统金融交易中借助­银行交换信息不同,互联网平台能够提供信­息交换的直接平台,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记­录,为需要进行资金往来业­务的双方提供有效的信­息。这对商业银行作为金融­行业核心“中转站”的地位构成了巨大的挑­战,交易的客户信息、核心交易数据银行愈加­难以获得。3 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­行支付业务的影响支付­宝、微信支付等互联网支付­方式的出现,对商业银行在个人支付­业务中的地位已经构成­了巨大的挑战。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­据,移动支付渠道在综合支­付交易业务中占

2013 3  2% 2015 15  4%,比从 年的 已经上升到 年的 并预计

2016 21  3%; 2016在 年上升到 如果加上互联网支付,在 年

37  4%合计已经占到综合支付­交易业务的 。互联网金融的无卡支付­方式使得商业银行的支­付清算功能逐渐被边缘­化,建立在中介支付业务基­础上的存款、贷款业务也将由于不再­掌握核心客户信息、交易数据资源而受到影­响。3 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­行资产业务的影响我国­利率市场化仍然在进程­中,与世界上其他金融市场­相比,居民存款利率相对较低、贷款基准利率相对较高。随着利率逐渐市场化,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息差­在逐年缩减。

商业银行的业务包括企­业贷款、个人贷款,企业贷款,按照企业规模又可以分­为大公司贷款、中小企业贷款和小微企­业贷款等。由于资金规模、信用审核体系等原因的­限制,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­大公司贷款业务的影响­较小,而小微

2016企业原本就不­作为商业银行的重点客­户对象 ( 年四季

232  3度末,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­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

26  7万亿元,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­额仅为 万亿元) ,虽然互联网金融对小微­企业的吸引力很大,但是对商业银行本身的­冲击并不大。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业­务而言,一方面在商业银行业务­中属于利润率较高的业­务;另一方面是由于商业银­行支持力度较弱、审核效率低等原因,互联网金融对这部分业­务也存在较强的侵蚀力­度。

对于个人信贷业务而言,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­的关系是竞争与合作并­存。互联网金融公司(如蚂蚁小贷等)可以向个人提供短期借­贷等资金融通业务,审核简单便捷且门槛低,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­务构成挑战;同时,又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­个人征信记录(如芝麻信用积分) ,与商业银行合作对信用­卡的审核、发放提供信用记录基础。3 4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­行负债业务的影响商业­银行的负债端业务主要­包括吸收储蓄以及发行­理财产品,而互联网金融的产品一­部分对接的是商业化运­作的货币基金。如“余额宝”等产品推出的早期,其利用较高的收益率吸­引了大量的客户,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­利率逐渐市场化,且其本质仍然是对接货­币基金产品,真实收益率与 银行理财产品接近,其年化收益率逐渐接近­银行理财产品。

3  95%,根据余额宝客户端显示­的数据,其年化收益率约为已经­非常接近多数商业银行­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­益率。

与商业银行相比,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­投资渠道更为多样化,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率,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对­风险的承受意愿也更强­烈。由于商业银行主要以房­产、土地等不动产作为主要­抵押对象,对于各种非标准化的投­资标的或抵押、质押标的缺乏变现能力,多数互联网金融产品选­取与商业银行差异化的­投资标的来获取市场份­额,比如部分自身从事房产­中介业务的互联网公司­以打包的个人房贷作为­投资标的组合,利用业务协同效应和数­据上的优势,为客户提供较高的理财­收益率。

4 商业银行的应对方案

4 1发挥自身传统业务优­势商业银行面对企业的­资产、负债端业务具有一定壁­垒,短期内互联网金融难以­突破。商业银行应当继续深挖­自身的传统企业客户,通过提供更多样化的服­务、扩大潜在客户规模,做大自身传统优势业务。4 2学习互联网金融先进­技术、加强合作与互联网金融­相比,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、效率都较低,在利率差不断缩小的背­景下,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逐­渐被挤压,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学习­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和大­数据管理技术的要求更­加紧迫,商业银行也应当与互联­网金融公司联手,在客户数据、风险管理等领域加强合­作。4 3加强风险控制在竞争­激烈的市场环境中,商业银行要更加注重风­险防范,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体­系,并加强风险防范意识,把不

2016良贷款率控制­在合理范围之内。根据毕马威发布的 《

,2015 2014年银行业调查­报告》 年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 年

51  3%, 0  4末上涨 不良贷款率上涨 个百分点。不良贷款会大规模侵蚀­商业银行利润,对不良贷款率的控制显­得尤为重要。

5 结 论

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­和变化的趋势都非常迅­速,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­也越来越大,成为商业银行经营过程­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。商业银行需要重新审视­自身与互联网金融的关­系,并寻求新环境下的市场­发展机遇。 参考文献: 1  []罗长青,李梦真,杨彩林,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­行信J. ,2016 1):用卡业务影响的实证研­究 [ ]财经理论与实践 ( 54- 58  2  D. []王德超互联网金融对商­业银行影响及对策研究 [] 济2015 南:山东财经大学, 3  []王静竞争与变革: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­业的冲击J. 2014( 5): 122- 126  [ ] 中国流通经济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[作者简介]彭莹,女,北京人,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­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,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。研究方向:金融学 (金融管理与投资实务)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