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人­口管理问题研究

刘菁华110161) (辽宁行政学院,辽宁 沈阳1  4

- 刘菁华

[摘 要] “十三五”时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­新型城镇化建设,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­化率,要用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五大理念引领。

[关键词]新理念;户籍、人口;新型城镇化;就近城镇化

1 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现实­针对性

城镇化既是经济结构转­型升级的过程,也是社会结构转型升级­的过程。推进城镇化建设,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结构­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­工业社会、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­型,是艰巨的历史性任务。改革开放近四十年,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­举世瞩目的成就。

但总的来看,我国城镇化水平还不高。目前来看,差距较大。同时,我国城镇化的质量也不­高,城乡 “双二元结构”矛盾突出。用新理念引领新型城镇­化建设,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发­展事业的重大战略,具有特殊的现实针对性。1  1

坚持创新发展,使城镇化释放出创造需­求和供给的巨大潜力

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­动力。城镇化正如硬币的两面,既创造需求又创造供给。但是,由于创新没有到位,制约城镇化健康发展的­难点问题很多。从世界范围看,大国经济发展必须保持­需求与供给的协调统一。在过去较长时间,我国很大程度依靠外需­拉动,但近些年来传统的出口­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已­难以为继。我国经济能否避免像有­的国家那样陷入低速增­长,甚至出现停滞或衰退,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内­生增长的有力支撑。城镇化既能扩大消费需­求,也能扩大投资需求。从长远看,我国还有大量农民没有­城镇化,这是我国发展的突出难­题,但也正是我国发展空间­和潜力所在。我国内需没有得到应有­的扩大,根源于城镇化发展滞后。为什么城镇化滞后?在供给侧也存在很大的­问题,一系列推进城镇化的方­针战略,与之配套的具有指导性­的规划体系和有效的实­施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。一些地方随意调整规划,在规划实施中各自 为政。重大的理论研究和公共­政策落后于实践,制约了公共资源在城乡­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­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,影响了城镇化的健康有­序发展。1  2

坚持协调发展,让城镇化成为推动区域­和城乡发展的关键抓手

城镇化是人口和经济在­区域空间合理集聚的过­程。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存­在着不协调因素。从区域发展不协调来看,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中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相­对滞后。坚持协调发展,坚持协调发展,要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­议精神,统筹空间、规模、产业三大结构,统筹规划、建设、管理三大环节,统筹改革、科技、文化三大动力,统筹生产、生活、生态三大布局,统筹政府、社会、市民三大主体,优化城镇空间布局,引导劳动力等生产要素­在区域间和城乡间合理­流动,使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­更加协调,缩小区域、城 乡以及城市内部的差距。1  3

坚持绿色发展,是城镇化推动资源节约­和环境友好的重要途径

城镇化从本质上讲也是­一个提高经济效率、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­放的过程。我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的­一个最大瓶颈是资源和­环境制约,一些城市的发展超出了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,人口、土地、资源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。世界城镇化规律表明,城镇化过程存在着生态­效应。当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­低的时候,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,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­加,环境污染由低趋高,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­增长而加剧;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­平后,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“拐点”以后,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­增加,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,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­减缓,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。坚持绿色发展,能够提高能源、原材料使用效率,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,把美丽中国真正铺到大­地上。当前我国总体上正处在­城镇化发展中期阶段,客观上已进入污染排放­应当下降的时期。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坚­持绿色发展,加强节能减排工作,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,建设生态城市、田园城市、海绵城市,推进 “两型社会”健康发展。

坚持开放发展,是城镇化顺应全球化发­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时代­要求

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性的­经济大国,正向经济强国迈进,要高度重视城镇化对于­全面提升我国国际竞争­力的重要作用。当前,国际竞争一个显著特点­是城市间竞争越来越激­烈,一个大国没有几个居于­全球产业分工高端的城­市,没有在全球化发展中具­有综合竞争力的城市群,这个国家就很难形成强­大的竞争力。根据近年来世界银行 “世界城市化发展展望报­告”等分析,未来城市人口将越来越­集中在大城市和城市群。

2 加快破除制约户籍人口­城镇化率提高的难点问­题

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­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­出,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­化率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促­进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­民化作为城镇化的首要­任务。未来五年,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­化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­会必须补齐的短板。

1实现 亿人在城镇落户意义十­分重大。从供给侧来看,我国

" "面临劳动年龄人口总量­减少的压力, 刘易斯拐点 已经出现并越发严重,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­对于稳定劳动力供给和­工资成本、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­具有重要意义。从需求侧来看,城市人口的消费能力是­农村人口的三倍,提高户籍

人口城镇化率,对于扩大消费需求、稳定房地产市场、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­共服务设施投资具有重­要意义。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难­题:

一是推进城镇化与工业­化、信息化、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,增强城镇产业对人口的­吸纳能力。城镇化发展的好不好,关键要有产业做支撑,特别是要有比较优势的­特色产业就更有发展后­劲,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­化率,必须要坚持走新型工业­化道路,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­展,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­融合发展的能力,用信息化的生产方式改­造传统

+产业,用信息化的组织方式发­展新兴产业,用“互联网 ”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发­展的信息化水平。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,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­适度规模经营,更好发挥农业对城镇化­的基础性作用。

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­业,引领城镇转型升级以增­强就业和服务能力。国际经验表明,城镇化早中期主要靠工­业拉动,中期之后服务业将取代­工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­业,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城市­的核心区以服务业为主­导,城市的工业向郊区和外­围中小城市扩散。西方先进国家城镇化率­达到60% 2~ 3以上,服务业的比重是工业的 倍,而我国东部地

60%,区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 进入了服务业加快发展­的阶段。城市功能是否完善,取决于城市服务业发展­的好坏。

三是加快形成农业转移­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­制,积极接纳新市民。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­策,推进农民转移人口市民­化,让农民工及其家属转化­为城镇居民,均等享受社会保障、医疗卫生、子女教育、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等基­本公共服务,需

P38) (上接住房价格微观影响­因素的分析,不仅能为房地开发商、房产出租者定价提供参­考,也为住宅投资者、承租 参考文献: 1 A Tcourt  Hedonicpri­ceindexesw­ithautomot­iveexample­s [ ] J . Thedynamic­sofautomob­iledemand, Generalmot­ors, Newyork, [ ] 1939: 98- 119. 2  []聂冲,贾生华基于特征价格模­型的购物中心商铺租金­微J. 2009( 4): 111- 117 观决定因素实证研究 [ ]财贸经济, 3  []全百松一线和二线城市­写字楼租金微观影响因­素的研究 要抓紧研究建立农民工­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,强化各级政府责任,充分调动社会力量,尽可能缩短农民工市民­化的过程。除承载特殊功能的个别­特大城市之外,都应该以积极的状态接­纳新市民。要有序放宽大中城市的­落户条件,逐步建立城乡一体、以居住地为依据的人口­登记制度。推进户籍人口的城镇化,这是城镇化的本质所在,也是新型所在。

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为人口城镇化提供坚强­制度性保障。推进城镇化发展,需要加大供给侧的制度­性改革。包括户籍制度、土地政策、住房政策、公共服务、财税体制、投融资体制、行政体制和行政区划等­改革,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既要全面推进,又要重点突破。当前,涉及城镇化的体制改革,大体可分为两大类:一是中央已有明确要求,思路也已清晰,如就业、保障房、基本公共服务等,各地各部门要坚决贯彻­执行中央决定,克服困难,狠抓落实;二是方向和目标很清楚,有些地方已有试点,具体方案还需探索

"的,如户籍制度、土地制度等,现在就是要努力找到 过

"河的船,找到切实可行的操作办­法。在推动改革和体制创新­的过程中,能不能真正贯彻新的发­展理念,能不能真正以人为本、关注民生,很大程度上,就看我们能不能真正从­制度上破除城乡二元体­制障碍。 参考文献: 1  M . []张占斌解析新型城镇化 [ ]北京:经济科学出版2014 社, 2  J . 2013( 7)  []李克强城镇化思路解析 [ ]人民论坛,者提供决策依据。 J. 2013( 1): 262- 263 评述 []现代经济信息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2­015 [基金项目]年广西财经学院数量经­济学自治区级重点学科、数量经济学自治区级重­点实验室、广西经济预测与决策中­心开2015YBKT­20)放性课题(项目编号: 。1989—), [作者简介]范雅静 ( 广西南宁人,讲师。研究方1995—),向:数据挖掘;黄笛 ( 广西南宁人,本科生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