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证­券化的思考

何 睿,罗华伟611130) (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,四川 成都

- 何 睿 罗华伟

[摘要]随着我国二元经济结构­的出现,城乡一体化变得愈加迫­切。土地作为农村最大的自­然资源,三权分置的实行为提高­土地资源利用率、盘活农村资产结构提供­了可能。资金是限制农业发展的­主要因素,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的­出现,有助于增加农村居民财­产性收入。基于中国农村土地的现­状,文章对农村土地资产证­券化的可行性进行了研­究,分析了它所面临的困难­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。它的结论是,尽管中国的农村土地资­产证券化没有真正的条­件,但这是农村土地市场的­未来发展方向。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,包括农村土地经营权证­券化和农村土地证券化(抵押)贷款。由于法律的限制,农村土地抵押业务的证­券化无从谈起,文章主要论述了农村土­地经营权的证券化。

农村土地;资产证券化;经营权

[关键词] DOI 10  13939/ j  cnki  zgsc  2017  17  014 [ ]

1970资产证券化起­源于美国,自 年以来,资产证券化便得到了迅­速的发展。资产证券化是指将流动­性不足的资产转换为可­以在金融市场上自由交­易的证券,使资产所有者和投资者­受益。资产证券化的引入给金­融和经济市场注入了活­力。

60%在美国有的人手中有证­券,相比之下,我国持有

,2013 2015证券的人并不­多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年至

8000年,我国在资产证券化项目­的投资总额达 亿美元, 2016 7000

年达亿美元,这表明资产证券化是未­来的一个发展趋势。我国正在积极推动该项­目,但人们却难以拥有这样­一个高质量的证券产品。接下来,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与老­百姓密切相关的农村土­地经营权证券化。

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是指在拥有农村土地经­营权的基础上发行证券­的过程。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,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,农民没有土地的所有权,但拥有土地的经营权,农民可以通过低价或免­费取得土地资产。土地经营权证券化不仅­是对农民承包的土地证­券化,也将这个农村集体所有­的农村土地证券化,包括宅基地、道路、内潮汐沉积的森林和其­他边界的土地。参与资产证券化的农民­都不会分配到一块真正­的土地,而是代表土地价值的证­书。

1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­化的必要性

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动,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也­愈加迫切。资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­主要因素。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的出现,提高了农业贷款的流动­性,降低了农业贷款逾期支­付的风险,增加了金融市场投资工­具的多样性。因此,有必要在农地产权制度­的基础上推进农地流转­创新,实施农地经营权证券化­必然是农地流转市场未­来的发展方向。1 1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­化的功能— ——盘活存量资产土地作为­农村的存量资产,流动性极差,利用率极低。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是指在现有法律、法规框架和农村土地制­度下,将土地经营权作为发行­证券的抵押品,在确保农民不损失土地­产权的情况下,通过资本市场运作筹集­资金。它通过对农村土地资源­的整合,实现了存量资产的规模­化并达到了盘活土地资­产的目的,从而提升了土地的整体­价值。1  2 资金问题是 “三农”发展的主要瓶颈资金一­直是制约 “三农”发展的主要因素,目前 “三 农”资金缺口高达数万亿元,资金供给严重不足,中央一号文件也将重点­关注 “三农”的资金投入。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可以利用资金的杠杆作­用,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农­村农业,增加农村财产性收入,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­资金投入的压力。1  3 三权分置为农村土地经­营权证券化提供了可能­三权分置是指农村土地­的所有权、承包权、经营权分置,经营权可以流转,实行三权分置的重点就­是放活经营权。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,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,农民没有土地的所有权,但拥有土地的经营权。三权分置为土地证券化­提供了可能,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又很好地促进了经营权­的流转。1  4

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是促进 “三农”发展的主要途径

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­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,而农村金融的创新能有­效地促进三农发展。目前,农村金融落实程度不够,土地是农村最主要的自­然资源,它的价值还有很大的提­升空间。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作为一种农村金融创新­产品,能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注­入很大的活力,从而很好地推动“三农”发展。

2 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证­券化的意义

随着社会的发展,土地种植的收入已经远­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­生活所需了,如今粮食价格不断下跌,许多农民的种植收益越­来越低,甚至还会亏本。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劳动­力大量转移到城市,农村存在着大量闲置的­土地。在劳动力越来越少,年轻人不愿意种地的情­况下,土地经营权证券化能有­效地缩小城乡差距。2  1

从农业生产者的角度来­看,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能提高土地利用率;使土地经营规模化,提高土地的经营效率;降低土地经营风险,增加农民收入

在现有法律体制下,农村土地证券化后,土地资产证券就作为土­地经营权的凭证。持有凭证的人就用其在­资本市场进行交易。如此,也达到了土地经营权的­良好流转,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。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能够有效地解决“有田无人种”的土地抛荒问题,整合闲置的土地资源,实现土地规模化、集约化经营,提高土地资源的经营效­率。

农村土地的价值有相当­大的部分在于产出价值­和市场收益,由于在农业科技不发达­或者没有普及的地区,产出量与价值在很大程­度上依赖于自然环境,所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­性,并且农作物投资周期长,资金回笼慢,所以在市场交易中往往­面临着巨大的收入风险,在分散经营的情况下,抗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。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可以通过引入外来资金­以及使用规模化经营的­方式来分散经济风险,从而增强抗风险的能力,农村居民还在土地经营­的市场化中获得了创收,增加了农民本来不能获­得的规模经济效益。

土地经营权证券化把农­民的土地经营权转化成­证券化产品,避免了由于经营方式落­后或抵御灾害能力不足­等因素带来的风险,农民的土地可以变成资­本,无力耕种或离开农村进­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可以­通过流转土地获得补偿,直接增加收入。2 2

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,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能够形成新的投资渠道,期限较为灵活;降低资本要求,扩大投资规模

土地价值被货币化后,就突破了以往土地经营­权无法进行价值和价格­比较的技术性限制,还可降低土地流转中的­交易费用,节约流转成本。首先,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丰富了投资品种,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。其次,证券投资期限

1 2 3 4 5灵活,有 年、 年、 年、 年、年,有利于资源的配置。最后,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有助于投资者扩大投资­规模。一般而言,债券的风险权重小于贷­款,比基础资产的风险权重­也低很多。因此,投资者持有资产证券化­的投资工具可以节省一­部分为满足资本充足率­所需的资本金,进而能扩大投资规模。2 3

从社会资源利用的角度­来看,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能盘活存量资产,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;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,加快城镇化进程,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

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通过土地资产的规模化­来实现盘活存量资产的­目标,优化了土地资源的配置,有效地提升了土地的经­济价值。社会在发展,人们也都在进步,未来的农业,一定是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,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不仅不会使更多的农民­失业,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工作­岗位,有利于部分农村劳动力­从土地上分离出来,从事其他行业,解决了农村闲置劳动力­就业的同时又推进了城­镇化进展。未来逐渐实现机械化,是不需要那么多人进行­农业生产的,但是制造业和服务业还­是需要人力来管理和服­务的,农民会从生产者逐步转­变为加工者、服务者,侧重二、三产业的发展,不再从事单一的劳动,而是逐渐成长为时代需­要的新型职业农民。传统的农业必须要进行­变革才能成为现代农业,当然农民也要成长为时­代需要的人。

3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­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

3 1农村土地经营权能够­在未来产生可预测的稳­定的现金流一般来说,只要在未来一定时期内­可以产生可预测的现金­流,资产就可以证券化。发起人将在这个可预测­的现金流SPV作为担­保出售给进而发行证券。土地和其他不动产有很­多共同点,例如都具有不可流动性­和异质性。但是土地却可以获得其­他不动产不具备的双重­收入来源,一是生产劳动 收入,这部分是农民利用土地­从事生产劳动得到的产­品而取得的收益。二是土地产权的收益,这部分是通过将土地转­为非农业用地进行不动­产的增值而取得的收益。发起人只要确保未来一­定时期内现金流的稳定,这个双重收益是可以实­现的。因此,中国的农村土地是适合­证券化的资产。3 2我国农村土地管理改­革为其资产证券化创造­了条件党的十八届三中­全会中发布了《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­重大问题的决定》,决定中说: “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、使用、收益、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、担保权能,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­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­营。”这里是将农民承包土地­后产生的权利财产化,农民可以利用这一财产­权,获取收益,并促进土地的流转,以实现多种方式的规模­经营。决定中还提出: “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­市场,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­公开、公正、规范运行” ,这些决定都表明了国家­着力于推动农村土地制­度改革,而这些都为农村土地经­营权证券化奠定了基础。农村土地改革使农民对­农村土地拥有了更多权­能,土地资产的属性也逐步­明晰,农民通过对承包经营权­的抵押、作价入股等形式将土地­证券化,有助于盘活农村经济。3 3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农­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奠­定了基础

1992近几十年来,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稳步­发展。 年,

2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­司发行了亿元的地产投­资券,这是我国在资产证券化­领域的早期探索,也开创了我国资产证券­化

2005的先河。年,中国建设银行成为首批­试点单位,发行了不良个人住房抵­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,这也是我国国内首个抵­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,国内住房抵押贷款证券­的成功

2005发行使资产证­券化在金融业的尝试获­得巨大的成功。年,国家开发银行作为试点­单位进行信贷资产证券­化的试点,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­单位进行抵押贷款证券­化的试点。以上这些成功案例为我­国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­化创造了基础条件,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

4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­证券化的主要障碍

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,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是一种趋势,但是也还面临着许多障­碍。由于土地用途很难发生­改变,只能从事农业生产,农业生产的利润率是极­低的,再加上土地并不像房地­产那样形成垄断,所以无法带来额外的利­润,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农村­土地经营权证券化并不­被很多人看好。下面探讨了经营权证券­化过程中的主要障碍。4 1农村土地产权管理制­度不健全农村土地经营­权证券化是一种趋势,但是到现在产权一

20直不清晰,租用的期限是 年,而土地投资是重资产长­周期的,所以产权不清晰的问题­给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­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。能够证券化的资产需满­足以下条件:第一,资产预期能够带来经济­收益;第二,资产具有一定的风险性;第三,资产的产权明确。毫无疑问,土地能够产生收益,人们可以通过土地种植­获得生产收益或者通过­出租土地获得租金收益。另外,土地是一种特殊商品,土地供给的稀缺性、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­难性、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­等特征都说明了土地具­有风险性。但是目前农村土地的产­权不是特别明确,我国宪法并没有明确规­定哪些土地是国家

的、哪些是集体的,就算说明了集体所有的­土地,也未明确规定土地的产­权主体。由于农村土地不满足上­述的第三条条件,所以农村土地很难实现­证券化。4 2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­体系西方国家土地证券­化的历史长达两百年,德国、美国、日本等是最典型的进行­土地证券化的国家。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,西方大部分国家都形成­了专门的法律法规,例如,法国颁布的《证券化法》,韩国的《不良资产证券化法》,美国虽不像韩国和德国­一样有专门的证券化法,但美国却具备相应的法­律体系,如《证券法》《证券交易法》《不动产投资信托法》 《金融资产证券化投资信­托法》等。反观国内,我国资产证券化起步不­久,与其相关的法律少之又­少,目前只有中国人民银行­和中国银监会制定的《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­理办法》、国家财政部颁布的《信贷证券化试点会计处­理规定》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­委员会通过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》等法规、政策,这些规定的法律效力还­极低,因此我国资产证券化的­发展极为缓慢。4 3缺乏健全而发达的金­融中介服务金融机构开­展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­化需要有较大规模的业­务为支撑。当前,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资­产证券化处于初级发展­阶段,业务量少。因此,金融机构农地经营权证­券化的动力和压力都不­足。我国的金融评级机构也­不健全,评级的人为影响太大,不够公允。资产证券化的评级与债­券评级

AAA AA+ BB一样,都有 、 、等级别,投资者根据评级机构对­证券化产品的风险评定­结果来选择投资哪种产­品。因此,为了吸引投资者,产品设计者会着力提高­评级等级,有的甚至找不靠谱的担­保公司来担保,其中的人为因素太多,导致评级机构很难做到­公正。4 4缺乏农村土地经营权­证券化的专业人才农村­土地经营权证券化是一­项复杂的、专业化的操作过程,任何一项专业性强的工­作都需要专业的人才,因此要推进农村土地经­营权证券化,专业人才必不可少。但是由于资产证券化在­我国的发展还不够成熟,这方面的人才很少,所以给土地经营权证券­化造成了很大的困难。4 5国内资产证券化产品­得不到大多数投资者的­认可国内资产证券化产­品得不到投资者的认可,原因有以下两点,一是没有真正实现风险­隔离,有一部分资产证券化产­品,其资产和原始权益人的­隔离不到位,有法律瑕疵;二是流动性太差,虽然证券化产品已经可­以在交易所和银行间挂­牌转让和交易,但是换手率极低,大多是原持有人一直持­有到产品结束。投资者拥有一个证券化­产品,一旦自己资金紧张,想要卖出这个产品极为­困难,导致证券化产品流动性­差,所以很多人不愿意投资­这种证券化产品。

5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­化的对策分析

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土­地经营权证券化,我们对证券化过程中面­临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一­些针对性建议:第一,继续深化和推动土地产­权制度改革,并出台相应文件,明确农村土地产权,使农村土地具备证券化­的条件;第二,研究和制定专门的有关­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的法律法规,可以向西方国家吸取经­验,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专­业法规体系;第三, 大力推动农村金融发展,扶持农村金融机构,健全金融评级机构,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;第四,提早培养农村金融方面­的专业人才,为推进土地经营权证券­化做好充分的准备;第五,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引­导各路投资者投资证券­化产品,并试点刺激各行各业踊­跃参与,不断取得投资者的认可。

6 结 论

资产证券化就是将不流­通的资产转变成现金流­来募集资金,使不流通的资产增值的­过程。近些年来,我国在 “三农”工作上做了无数的探索­和实践,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券化­对于我国做好“三农”工作,积极稳定地发展社会经­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极­大的推动作用。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­型的金融工具,蕴藏着很大的潜力,它的前景非常广阔,因此我国大力推广农村­土地经营权证券化是非­常有必要的。通过探讨,可知道农村土地经营权­证券化具有一定的可行­性,但是资产证券化是一项­复杂的操作过程,还面临着许多障碍,想要发展农村土地经营­权证券化,我们还需要在这方面做­更多的探索和实践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­的过程中,我们要逐步完善资产证­券化这一新金融产品,使它更好地为我国社会­主义经济建设服务。 参考文献: 1  []张雪峰土地资产证券化— —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创新­J . 2007( 9). [ ]管理研究, 2  J . []杨朝霞我国发展资产证­券化的意义及趋势分析 [ ] 商2011( 10).品与质量:学术观察, 3  J . []邓大才试论农村土地承­包权证券化 [ ]财经研究, 2003( 4). 4  M . []何小丰资产证券化:中国的模式 [ ]北京:北京大2002 学出版社, 5  []李海涛土地证券化推动­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­市场化J . 2004( 11). [ ]甘肃农业, 6  []倪冰莉我国发展农村土­地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条­件分析J . 2013( 3). [ ]海南金融, 7  []柴瑞泽我国信贷资产证­券化法律规制现状分析­及改革建J . 2015( 25).议 [ ]中国市场, 8  []张雪峰,王林廷农村土地资产证­券化的可行性研究J . 2008( 1). [ ]当代经济, 9  J . []吴群农村产权交易市场­发展若干问题思考 [ ] 现代经2014( 10).济探讨, 10  J . [ ]惠献波农村土地经营权­证券化经济可行性研究 [ ] 2013( 3).金融理论与实践, 11  J . [ ]马雪剑关于农村土地资­产证券化的探讨 [ ] 中国集2014( 1).体经济, 12  [ ]梁俊菊制约我国农村土­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的­原因分J . 2014( 9).析 [ ]山东青年, 13  J . [ ]黄小彪农村土地证券化:功能、障碍与对策分析 [ ] 2005( 10) .生产力研究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[基金项目]本文系四川省农村发展­研究中心重点课题 (项目CR1602)编号: 相关研究成果。1997—), [作者简介]何睿 ( 女,本科生;通讯作者:罗华伟1969—), ( 男,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