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H湖南西部地区城市社­区行政化研究— ——以 市某区为例

- 陈秀珍

李晓晗,余有斌100875) (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­学院,北京

1945

[摘要]匈牙利自年获得解放后,农地制度几经变革,最终确立了私人所有、国家所有、合作社集体所有的混合­土地所有制,其高效的农地经营效率­成为世界各国农地制度­的典范。通过运用路径依赖理论,发现影响匈牙利现存农­地制度形成的因素包括­其特殊初始禀赋和可作­为“偶然事件”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。路径依赖的特征表现为­农地制度的演变离不开­中央政权的推动、集体所有的农村合作社­制度的确立和存在依赖­于初始制度安排。从匈牙利农地制度的变­迁过程可以看出,农地私有化并非就能提­高农业经营和生产效率,最关键的应该是对产权­进行界定,使之更加清晰,同时,政府的引导和制度供给­也十分重要。

[关键词]匈牙利农地制度;制度变迁;路径依赖;农地产权;政府引导DOI 10  13939/ j  cnki  zgsc  2017  17  115 [ ]

匈牙利农地制度的变迁­呈现交替反复的过程,目前的混合所有制的形­成依赖于先前发展中的­初始制度,体现了制度变迁的路径­依赖特征。研究运用路径依赖理论­来深入考察匈牙利农地­制度演变的内在逻辑,从中获得经验启示。 1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­理论1 1制度变迁新制度经济­学认为,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­规范和规1 [ ]则,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产­生、替代和转变的动态过程。

20 70它产生于 世纪年代前后,诺斯是这方面的代表人­物,他曾经指出,研究制度变迁是理解历­史演变的关键,因而他在一系列著作中­发展了关于制度变迁的­理论。之后,林毅夫等人进一步发展­和拓宽了制度变迁理论­的应用范围。

制度变迁理论认为,制度变迁的主体可以没­有,也可以是政府、一个企业、一个组织、一个自愿组成的团体,还可以是个人。由于不同的主体进行制­度变迁的特点不同,因此制度变迁存在诱致­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两­种方式。由政府或团体进行的制­度变迁往往具有强制性­的特点,因为政府确立了某种制­度以后,居民不论是喜欢还是不­喜欢,都得按照国家规定的制­度行动,这就表现为自上而下的­强制性变迁。而诱致性变迁,具有自下而上的特点,是由个人进行的制度变­迁或无主体的制度变迁。而无论是哪种变迁,其根本原因都源于个人­或团体对获利机会的反­应。1 2路径依赖理论

20 80路径依赖理论产生­于 世纪 年代对技术变迁的分

Arthur David析,由 和 最早提出。他们认为,路径依赖是一

2种技术的无法预测、很难改变或被锁住和无­效率的情形。[ ]路径依赖如同物理学中­的“惯性” ,只要进入某一路径,就会对其产生依赖,无论是“好”还是“坏” ,都很难发生改变。关于路径依赖的解释:诺斯认为,同技术变迁的过程一样,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­制的存在是引起制度变­迁的内驱3 [ ]动力。 它们使制度变迁一旦进­入某种路径,便会沿着既定的方向发­展下去并产生不断强化,因此,人们现在的选择实际上­都受到过去行为因素的­影响。

就本质而言,利益因素是制度变迁的­路径依赖形成的重要原­因,当一种制度形成之后,相应的压力集团便会随­之产 生,为维护既得利益,他们有着强化现存制度­的强烈需求,会对新的制度路径产生­排斥,即使这种新的制度比既­有制度更加有效率、更能促进社会发展。因此,初始制度的选择会对现­存制度形成刺激和惯性。 2匈牙利农地制度变迁­的路径依赖分析2 1匈牙利农地制度的特­殊初始禀赋以明晰的产­权制度为基础、以集约的农地制度为主­体、以政府的强制权力为引­导,不断提高农地规模经营、提高农地资源利用效率­的农地制度矩阵体系是­匈牙利农地制度的特殊­初始禀赋。2 1  1贫乏的矿产资源要求­农地资源的有效利用4 [ ]匈牙利是一个矿产资源­十分贫乏的国家, 在资源缺乏的背景下,土地资源特别是农地资­源成为促进匈牙利经济­发20 70展的主要动力。 世纪年代初,匈牙利的农业在发展中­出现了一些困境,为了改善农地状况,提高利用效率,匈牙70 1983利从年代中期­开始,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性措­施。到年,开始取得初步成效,土地逐步得到整治,耕地面积稳步1983 1986 2  4增加。 年至 年,耕地面积共增加 万公顷,平6000均每年增加­公顷,匈牙利成了苏东国家中­第一个耕地面积稳步增­加的国家。2 1  2优越的宜农地理环境­是农地制度为主的根本­原因9 3匈牙利位于欧洲中部,属于内陆国家,国土面积 万1% 5 [ ]平方公里,占欧洲总面积的。在地形上,匈牙利以平2/ 3,原和丘陵为主,其中平原面积占陆地总­面积的 地势较为平坦,为匈牙利发展农业创造­了独特的优势。此外,匈牙利的气候以海洋性­气候、地中海亚热带气候和大­陆性气候为主,常年气候湿润,加之天然肥沃的土质、较适合的地形以及良好­的灌溉条件,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存­提供了良好条件。2 2影响现今农地制度安­排的重要历史事件制度­变迁的路径依赖中还存­在经济动态发展中的偶­发事件对制度变迁的影­响,它们不仅仅是“确定结果时无法避免的­时间载体” ,更是对结果产生影响的­重要因素,所以,研究现今匈牙利混合的­农地制度的确立时,必须要认真考察以往发­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。

1945 4

年月,匈牙利在苏联红军帮助­下全境解放,并1946 2 1于 年 月日成立匈牙利共和国(从路径依赖角度可称为­偶然事件) ,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匈­牙利农地制度从独立前­以小私有制为主的农地­产权变为以集体所有制­为主。但是, “义务征购”及不合理的惩罚措施对­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造成­了严重损害,也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­益,大量农民开始从合作社­退出。由于强制的农业合作化­方式和不合理的价格

1956 10政策, 年月,爆发了匈牙利十月事件(仍从路径依赖角度设为­偶然事件) ,新政府开始实施农产品­的自由买卖和合同契约­制度。但是,由于匈牙利事件并未从­根本上改变匈牙利的政­治体制,这段时期的农地制度并­未实现新的路径替代,只是对原来制度的小修­小补。1989

年的东欧剧变对匈牙利­的土地制度变更具有重­大影响。它使得匈牙利从原来社­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开始­向资本主义过渡,推行土地私有政策。然而,在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­下,土地私有产权是保持利­益稳定的核心,代表资本主义利益的掌­权压力集团为了维护自­身既得利益,不可能投入大量的初始­成本来配置新的制度,于是新的路径依赖无法­启动。匈牙利也就形成了现今­以国家所有、合作社集体所有和私人­所有混合的农地制度。2 3匈牙利现今农地制度­确立的路径依赖特征匈­牙利现今以国家所有、合作社集体所有和私人­所有混合的农地制度的­确立,本身是制度变迁的结果,而这一制度在变迁过程­中又显示出了路径依赖­的特征。2 3  1

农地制度的演变无法离­开中央政权的推动从匈­牙利解放到现今农地制­度确立的演变过程来看,每一次的路径更替都与­政治体制的变更密切相­关,而且都是在新政府或执­政党的推动下,以出台相关法令为实施­保障的强制性变迁。例如,匈牙利解放后,为了实现从独立前小私­有制性质的农地产权向­独立后集体所有制的转­变,中央政府出台了第六号­法令。从集体所有制向私有制­改革的过程中,又出台了紧急过渡条例、赔偿法、合作社改组法,作为实现制度变迁的保­障。2 3  2

集体所有农村合作社制­度的确立和存在依赖于­初始制度安排

匈牙利现今的农地制度­是以国家所有、合作社集体所有和私人­所有的混合制。其中,合作社集体所有制度的­确立和

20 40存在是初始制度路­径依赖的结果。在 世纪 年代获得解

1989放到年之前,掌握匈牙利土地所有权­的主要是国家与

20 90 6 [ ]集体合作社。 在 世纪年代进行土地的私­有化改革后,匈牙利土地所有权的主­体主要是私人农场主和­私有公司, 2004年以后新兴农­村合作社不断涌现并不­断发展。目前匈

75  9%牙利土地所有权主体的­分布为私人占 、合作社占6  3% 17  8%

、国有农地占 。集体所有的农村合作社­制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­保留了制度初始安排的­痕迹,而且还表现出历史事件­对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­的影响。 3匈牙利农地制度变迁­的经验和启示3 1农地私有化并不一定­就能提高效率1989­匈牙利在年之前曾长期­实行以国家和集体合作­社为主的农地制度,并一度促进了农业生产­的发展和国家经济

20 90的进步,而在 世纪年代进行了农地的­私有化改革后,不但没能促进农地资源­的高效利用,反而造成了土地破碎、利用分散、流失严重等问题,严重损害了农民的权益,迫使他们不得不自发地­建立农村合作社制度,以规模经营带动生产效­率的提高。从匈牙利农地改革的过­程来看,清晰、完整的产权界定是推动­制度变迁、保障农民基本权益的重­要条件,因此,在我国推进农地制度改­革的过程中,首先应对产权进行确认。3 2政府对农业改革的引­导和管理必不可少作为­公共权力的掌握者和公­共规则的制定者、实施者,政府对制度变迁的供给­和运行都发挥着重要的­作用。在匈牙

20 50利农地制度的发展­过程中,无论是 世纪 年初解放时废除封建地­主制、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,还是十月事件后新农

20业政策的颁布,以及世纪以来私有化改­革后新农村合作社制度­的出现和确立,都离不开各个时期执政­政府的管理和引导。在推进我国农业改革的­过程中,政府应该不断健全相关­法律,完善征地程序,合理划分公益性用地和­经营性用地,拓宽农民利益诉求和权­利意愿的表达渠道。

4 结 论

综上所述,匈牙利现存私人所有、国家所有、合作社集体所有的混合­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是其­农地制度演变过程中路­径依赖发挥作用的结果,路径依赖的驱动力包括­其特殊的初始制度禀赋­和作为“偶然事件”的一系列历史事件。其中,特殊的初始制度禀赋— ——矿产资源的贫乏和优越­的宜农地理环境,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了匈­牙利以集约的农地制度­为主体、以政府的强制权力为引­导,不断提高农地规模经营、提高农地资源利用效率­的农地制度矩阵体系;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发生­则为匈牙利农地制度的­变迁引入了外生变量。在中国当前农地制度改­革不断推进的社会背景­下,匈牙利农地制度的演进­和变迁提供了良性经验,一方面,农地私有化不一定就是­有效率的,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首­要的是确权;另一方面,中国的农地制度离不开­政府的制度供给和引导,政府应加强立法、完善征地程序、合理划分公益性用地和­经营性用地、注重农民的权利表达。 参考文献: 1  M . []张卫东新制度经济学 [ ]大连: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­10 社, 2  J . ,2003 []刘汉民路径依赖理论研­究综述 [ ]经济学动态6): 65- 69  ( 3  J . []张铭洪简单路径依赖模­型及其经济学含义分析 [ ] 厦2002( 5).门大学学报, 4 C   M . []道格拉斯· 诺思制度、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[ ]  2008 杭行,译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 5  J. []宣杏云匈牙利耕地保护­的经验和启示 [ ]世界农业经1989( 2): 10- 17 济资料, 6  []林翊,张燕梅,林卿匈牙利农民土地权­益保护及其启示J . 2009( 2): 93- 96  [ ]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1­991—), [作者简介]李晓晗 ( 女,汉族,山东寿光人,硕士研究生。研究方向:社会治理,公共政策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