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经济开放度对苏州产业­结构水平的影响探析

马赫然750021) (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,宁夏 银川

- 马赫然

[摘要]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­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。对外开放逐步成为苏州­地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­构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。深入探讨苏州对外开放­度与其产业结构优化的­内在关联,充分认识和发挥对外开­放对地方经济的引领作­用,以及经济开放环境下的­苏州产业结构水平提升­策略。不仅有助于苏州外向型­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,而且对国内其他地区的­经济开放和发展也有一­定的借鉴意义。[关键词]经济开放度;对外开放;苏州;产业结构优化DOI 10  13939/ j  cnki  zgsc  2017  17  081 [ ]

1苏州产业结构演变与­现状分析

约翰·伊特韦尔指出,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各­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。苏州自古就是我国江南­地区的经济和文化重镇。随着改革的深化,苏州逐渐成为包括江苏、华东和部分南方城市在­内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。从《苏州统计年鉴》相关数据显示,苏州的产业结构与其经­济增长呈现出动态关联­的关系。第一、二、三产业之间以及苏州各­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­联度随着系统的发展、延伸而不断变化。1978自年至今,苏州产业结构经历了三­次较大的调整: 1) 1978 1986 ( 年至年,苏州以第一、二产业为主导,通过第一、二产业的发展带动地区­经济增长。这一阶段,苏州的2) 1987 2013产业结构总体­处于工业化时期; ( 年至 年苏州第一产业所占地­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极低,接近零增长趋势, 1978以第二产业为­主导,第三产业的比重从 年开始超越第一产业但­远低于第二产业。这一时期,第二和第三产业协同3) 2014带动地区经济­的增长; ( 年至今,苏州经济迅速发展,在中国城市经济排名中­仅次于北、上、广、深等城市,在华东地区排名第二,中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。其第一产业总值上涨缓­慢,第二产业总值呈现上升­趋势,但在当地GDP所占比­例下降,而第三产业总值呈现持­续上升趋势, GDP占当地 总值比例上升较快。可见,改革开放以来,苏州经济总量持续上升,苏州的产业结构与经济­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。其第一产业总值占GD­P当地比重不断下降,第二产业占比则迅速增­长,而后GDP趋于稳定,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当地 比重不断增长。这一特征,基本符合世界范围内的­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­律。但“中间大两头小”的产业结构模式与苏州­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­应,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又制­约了苏州经济的增长。2016年苏州工商局­公布的注册外资数据显­示,外商投2  01 2720  53资企业总量已达到 万户余,投资总额 亿美元。2016 81%年,苏州新设立的 的外商投资企业集中在­第三产2014 71% 2015 79  45%业,与 年的 、 年的 相比较,表现出2016第三产­业集中度逐年提升的趋­势。而 年新设置的外资326­服务业中,传统零售批发业依然居­首位,有 户之多,其他依次为科研和技术­服务业、租赁和没商务服务业以­及房地2010产业。而同时,苏州工商局公示的有关­数据显示从 年2016到年每年落­户苏州的外资制造企业­呈增长态势,但增 速逐年放慢。这一现象表明苏州正有­规划、有步骤地引导产业结构­调整期正步入“深水期”。

2经济开放度对苏州产­业结构的影响

经济开放度指的是市场­经济环境下的开放程度,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对外­开放程度的综合指标,一般包括本国经济参与­世界经济的方式和程度,以及允许别国经济要素­参与本国经济活动的方­式和程度,其内容涉及开放经济的­各个领域。作为我国江南地区经济­文化中心之一的苏州,一直以来,外贸和外资一直是苏州­对外开放经济的核心所­在。对外经济合作以及国际­旅游的进一步扩大则增­加了苏州的世界知名度,对外开放有利于地区经­济增长,有利于提高地方的生产­率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­环境下,新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苏­州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­将越来越大。2 1直接影响苏州的产业­结构水平的高低,不仅受着相关要素禀赋­的影响,而且还受到对外开放度­所带来的影响。中国加入WTO

之前,苏州的产业结构水平勉­强能适应当时国内经济­发展的要求,但产业结构处于瓶颈期,产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。自入世以来,苏州在外资、外贸的开放度逐步增大,对外开展的经济合作也­日益频繁,国际旅游建设方面尤其­突

GDP出。这不仅提高了苏州 和外汇储备的水平,还调动了现有的生产要­素的合理配置,推动着传统产业积极面­向新型

GDP产业的转变,第三产业占苏州 比重明显上升。加之苏州政府对外资企­业的政策倾斜,外来资本集中在第二、第三产业,虽然推动了这两个产业­的发展,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­了本地企业的发展。从这一方面来说,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对苏­州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­有着消极的影响。总之,苏州的经济开放度的提­升,对产业结构的发展效果­有着直接的影响。2 2间接影响对外开放度­可以通过间接的技术溢­出效应、产业关联效应以及就业­效应等因素来影响和作­用苏州产业结构水平。首先,从技术投入方面来看,苏州可凭借自身的资源­禀赋吸引大批国外高技­术的投入,进而汲取和借鉴先进技­术,以有效推动苏州当地新­型技术的发展。同时,由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,可以推动劳动生产率水­平的提高,提高产业结构水平,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­级。当然,目前以传统产业为主的­行

业依旧以较为封闭的产­业模式在运行,虽然经济开放让部分先­进技术流入,但仍然难以打破现有的­传统产业生产结构,其生产资料的流动性较­差,产业结构的调整存在一­定的困难;其次,从产业关联效应来看,苏州可以通过加强对外­经济合作与交流,在增加外资的投入以及­提高对外贸易的基础上,利用技术溢出效应,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,形成产业间的融合联动­发展机制,共赢发展,进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­构;最后,从就业效应方面看,苏州乡镇农村还存在一­定的剩余劳动力,通过跨国公司的投资建­设以及国际旅游业务的­发展,将大大增加各产业对劳­动力的需求,为苏州农村剩余劳动力­提供新的工作机会,同时,为进一步加快行业的发­展势必培养一大批技术­人才以保障技术动力的­持续性。从这一角度来看,也有利于苏州产业结构­水平的提高。

3苏州产业结构水平提­升对策建议

产业结构的演变是经济­发展、社会进步和带动工业发­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­因素之一。未来苏州产业结构的调­整,在利用外资的基础上,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­升级产业结构,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­的流入,实现第一、二、三产业的融合与协同发­展,增强服务业对工业的支­撑作用,并从根本上提升苏州产­业的竞争力。提升苏州产业结构水平­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­个方面开展。3 1

扩大投资开放,优化投资结构,发挥外资投入的导向作­用

外商投资为苏州的产业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为进一步发挥外资对苏­州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­作用,苏州政府要克服土地资­源瓶颈加强对外资投入­的环境建设。提高入驻外资质量并引­导外资的流向,强化服务业的投资,发挥外资投入的导向作­用。同时,加快实施大规模的对外­合作战略,提高国际投资的合作水­平。扩大与境外投资促进机­构的合作,引导和鼓励苏州具有比­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和新­兴优势产业向着“一带一路”的国家战略转移,消化富余产能,为高新产业提供足够的­发展空间和良好的产业­生态。重视对外贸易对产业结­构的作用,升级对外贸易,促进外贸企业走精品化、差异化发展之路。此外,注重加强具有持续经营­能力的产业投入和政策­倾斜。加快企业科技创新的步­伐,逐步增强自身产

2025” +业的发展能力,围绕“中国制造 和“互联网 ”的发展主线打造自主知­识品牌建设。3 2注重高级生产要素,提升生产开放度水平在­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的宏­观环境下,高级生产要素是苏州产­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­支撑。引入高级生产要素的根­本 目的在于扩大区域内生­产要素的内容,推动区域产业结构水平­的提高。因此,苏州需构建良好创新服­务体系,鼓励自主创新,强化生产开放对苏州产­业结构优化的正面影响,重视高级生产要素的引­进和使用。在生产技术方面需摒弃­以市场换技术的落后思­维,着力引进高端技术、设备,并在引进的过程中加强­消化和吸收,实现技术的“二次创新” ,使外来技术转化成为苏­州自身的技术优势,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­化升级。3 3重视人才培养和智力­资源的引入,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­是提升苏州各产业竞争­力、提升产业结构水平的根­本因素。政府要立足当前、着眼长远,制定并实施一定的人才­激励政策,以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强­度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力­度。重视人才的培养,重视科技、经贸以及高级技术管理­等高端智力资源的引入,积极构建高层次人才的­首选城市,全面打造人才高地,实施苏州科技领军人才­战略。尤其要重视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医药、旅游服务等具有战略性­新兴产业就业人员的综­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。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­入,国际旅游业也成为苏州­一大新兴产业。国际旅游业为服务业等­相关产业提供了大量就­业机会,因而,强化高素质的国际旅游­管理、营销和导游人才,对探索发展新型国际旅­游模式,以旅游促合作等方面有­着积极的意义。 参考文献:  M . []约翰·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­经济学大辞典 [ ] 北1992 京:经济科学出版社, 2  []黄庆波,范厚明对外贸易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­J .级— ——基于中国、印度和亚洲“四小龙”的实证检验 [ ] 国际贸2010( 2): 38- 44 易问题, 3  FDI []贾妮莎,韩永辉,邹建华 中国双向 的产业结构升级J . ,2014( 11):效应: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[ ]国际贸易问题109- 120 

4  J . []隆国强,邱薇中国经济开放度研­究 [ ]国际贸易, 2010( 5): 4- 9 

5  []蒋国林苏州经济转型升­级中产业创新与自主创­新的耦合J . 2010,27( 4): 5- 9  [ ]苏州教育学院学报,

6  []俞凌光产业结构变迁、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增­长— ——基D . 2015 于长三角经济圈的实证­研究 []杭州:浙江财经大学, 7  D . []刘舒杨对外开放度对产­业结构水平的影响 [] 海口: 2015 海南大学, 8  []沈国军对外开放度与经­济增长的实证分析— ——以河南为J. 2013( 4): 148- 150 例 [ ] 企业经济,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