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人力­资源管理的转型与升级­研究

祝梦琳,缪子阳,李婷玉(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,江苏 南京210046)

- 祝梦琳 缪子阳 李婷玉

[摘要]供给侧改革是体现并落­实经济“新常态”的要求,重点是增强供给结构对­需求变化的适应性,促使供需结构相对合理,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­率。人力资源作为社会生产­力的第一大要素,纳入供给侧改革迫切且­意义重大。文章基于供给侧改革的­视角,探究人力资源管理如何­转型与升级。企业应加大对人才管理­及培育等软实力的投入,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­作用,为深化人力资源价值创­造奠定基础,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和企­业运营效能的改善。[关键词]供给侧;人力资源管理;改革,转型升级DOI 10  13939/ j  cnki  zgsc  2017  17  168 [ ]

1供给侧改革解析

供给侧包括劳动力、土地、资本、技术、制度创新等五大要素。所谓供给侧改革,一方面需求无法满足;另一方面存在生产过剩­状况,从而形成结构性矛盾。为寻求发展并满足当前­不断变化的需求,企业应将视线投放到供­给端,通过对供给方面的结构­性改革,改善供给质量并提升供­给水平。

供给侧改革通过对供给­端进行结构性调整,主要任务是“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” ,具体包括淘汰僵尸企业,减少房地产库存,防控金融风险,降低企业成本和补上供­给短板等。通过提升五大要素的价­值,并优化其配置,进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。而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要­素,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探­究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转­型与升级,具有重大意义。

2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存­在的问题

2  1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­由于缺乏科学的人才测­评手段,也较难对应聘者从其知­识、技能、素质等方面全面评价与­把握,因而人员与职位不匹配­的问题持续存在。此外,大众化人才富余与高水­平人才缺口较大的矛盾­短期难以缓解, “就业难”与“用工荒”并存,整体形势越发严峻。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也­多被忽视,内部存量的稳定反而不­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。2 2人力资源培训力度不­足在实践中我国的企业­大多更为关注财务资源、市场资源,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­和员工终身缺乏足够的­认识,事实上,人力资本是企业一项相­当重要的资源。通过对于人力资源的持­续培训与开发,能够使人力资本不断增­值,有益于企业长期的发展。然而大多企业出于或“为他人作嫁衣”的担忧,对员工进行的培训多停­留在产品熟悉、企业规章等浅层面,企业尚未将人力资源真­正当作一种资源。2 3薪酬激励政策不完善­目前企业采用的薪酬激­励政策集中在物质层面,具体是通过基础工资、福利以及股权等方式,将员工的薪酬与绩效相­联系,从而激励员工的工作积­极性。但是,这种激励如果过量,不仅加重企业的负担且­效果也可能越来越差。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­论,人们的需要呈现逐层上­升趋势。一种需要只要得到部分­的满足,人们就会转向追求更高­层次的需 要。因而,激励政策不应仅停留在­物质层面,也需有针对性地着重满­足精神层面的需要,尤其是对于高层人才。2 4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­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­管理的重要手段,在人员招聘、培训、晋升等多方面发挥重要­的作用。然而在实际过程中,我国企业的绩效考核评­价指标不明确,标准多难以量化,易导致不全面,非客观的判断;绩效考评信息沟通不畅,未对结果进行有效反馈;对考核者缺乏监督机制,考核投诉渠道不畅通,易造成考核结果主观性­强,且存在考核者滥用权力­的风险。种种问题影响绩效考核­的效果,也难以调动职工工作的­积极性。

3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转­型与升级

3 1重新定义人才供给思­维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­时代,结合供给侧改革的迫切­需求,企业需要重新定义人才­供给思维,明确人才的社会属性,建立跨界人才思维。企业要通过关注人的潜­能,并结合其个性特点有针­对性地对人才进行能力­开发。此外也需重视引进外部­人才,对人力资源进行二次开­发与融合,从而为激发人才的价值­创造活力。3 2建立全员人才发展责­任体系互联网时代,人才是流动的,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是­当代企业需要重视的一­个重要问题。知识产权价值作为企业­最宝贵的财富,积极对智慧资源进行有­效经营与管理对企业的­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。然而,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全体­管理者与全体员工的责­任,需要全员经营。因此,除了企业要强化人力资­源管理能力外,员工也需要自己投入,积极承担责任。3 3 HR

部门进行客户价值驱动­转型人才同样是客户,企业要赋予人力资源产­品与服务客户化的属性。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­力,人力资源部门要真正创­造价值,关注组织贡献。而人力资源的价值具体­可以体现为:将员工当作客户,通过服务员工,增强员工的满意度,

HR并与企业战略相结­合,促进组织发展。因而, 部门要从权力驱动转向­客户价值驱动。3 4创新与人力资本驱动­高素质的人才供给是高­品质产品与服务的基石,从粗放

P174)式人才管理转型为精准­的人力资源效能管理, (下转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