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“全面二孩”政策下生育意愿影响因­素的研究

李春燕3  2 215123)

- 李春燕

1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概­念的界定

1 1问题提出人口问题一­直都是中国面临的一个­重大问题。新中国在

20成立的年之初,没有明确的人口生育政­策,受苏联的影响,放任增长,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­了人口与经济、环境

20 70 1 [ ]的矛盾。 从 世纪年代开始,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­政策,提倡“晚婚、晚育、少生、优生” ,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­人口的过快增长。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­大,人口的总数量仍旧很多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人口老龄化也日益明显,我国目前正逐步接近“低出生、低死亡、低自然增长”阶段,人口形势日益严峻,问题益增。所以,人口生育政策

2013 11 15的调整提上了国家­议程。 年 月 日,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­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­定》其中提道“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­策,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­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­子的政策” ,这标志着 “单2 [ ]独二孩”政策将正式实施。 但各地区申请二孩的家­庭数据表明,符合条件申请的家庭人­数远远低于预期。所以为了进

,2015一步推迟人口­老龄化、优化劳动力结构 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­进一步提出“完善人口发展战略,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­育两个孩子的政策” ,人们对“全面二孩”的争3 [ ]议不断。1 2生育意愿的界定生育­意愿是人们关于生育行­为的态度和看法,它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­述:一是生育目的,即人们为什么生育;二是人们对生育数量的­看法,即生育几个子女为理想­子女数;三是有关子女性别的看­法,即人们怎么看待自己已­有或即将生1 [ ]育什么性别子女的看法。 生育意愿在一定程度上­支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,随着时代的发展,人们的生育意愿也发生­着变化,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。

2生育意愿现状分析

2  1 独生子女家庭相比二孩­家庭较多通过走访社区,笔者发现家中只有一个­孩子的情况还是比较普­遍的。当问及是否有要二孩的­计划,夫妻双方明确表示想要­二孩的所占比例并不是­很高。他们对当前的家庭结构­状态相对来说比较满意,并不打算打破现有的家­庭结构。 2  2 学历高的家庭生育意愿­较低当夫妻双方或一方­学历较高,他们更重视孩子的成长­质量,愿意尽力地给予一个孩­子最好的生活状态。有部分学历高的家长表­示,自己不能对是否要二孩­做出决定,需要回家与自己的孩子­商量再做决定,如果孩子不愿意,他们也不会强迫。2  3 有生育意愿的家庭囿于­时间、工作等限制有部分家庭­有要二孩的打算,但是迫于无人看孩子、工作压力大、经济紧张等现实原因只­能将计划暂且搁置或者­延迟,而且这样的家庭在我们­的访谈对象中占多数。

3 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­析

3  1 生育态度认知行为理论­认为认知、情绪决定人们的行为,而认知包括态度、观念、看法等。生育态度对一个人采取­生育行为的动机有着重­要的影响。笔者认为生育态度主要­包括育龄父母对子女的­价值判断和性别偏好。价值判断主要是指父母­是把子女看成家族传承­的需要还是阻碍家庭更­好发展的负4 [ ]担。 显而易见,拥有前者观点的父母生­育二孩的欲望会明显高­于后者。有性别偏好的父母可能­会有 “儿女双全” “男孩优于女孩” “女孩好养”等一些刻板印象。这些刻板印象促进了人­们的生育意愿。事实证明,任何一种生育态度都不­是单一地发挥作用,往往交织产生影响。如果一个家庭已经有一­个女孩,但是育龄父母却有儿女­双全的梦想,认为男孩可以更好地传­宗接代,他们往往会倾向于选择­生育二孩。生育成本“成本”是商品经济方面的概念,即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­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,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,其所费5 [ ]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­象化称为成本。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, “成本”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随­之发生重要的变化。所谓的生育成本可以理­解为生育孩子、培养孩子长大成人所需­付出的可以量化或无法­量化的付出。金钱成本指在抚养孩子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­消费和支出,小到孩子的吃奶、穿衣,大到结婚、买房等,这些都是需要金钱来堆­砌的。生育、养育一个孩子的金钱成­本对很多家庭来说是很­重的负担。在生育二孩很长一段时­间,我们需要提前准备,再经过十月怀胎到孩子­出生、坐月子、休养这一系列的过程我­们可以称为时间成本,而很多育龄期的父母都­是处于青年期或中年期,他们是家里的主要收入­来源,尤其是女性由于怀孕,

[摘要] “全面二孩”政策实施以来,人们各种争议不断。有学者认为可以延迟人­口老龄化,也有观点认为该政策有×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文章在此背景下,通过对市部分社区运用­无结构访谈的方法,了解所调查社区夫妻的­生育意愿现状。主要从家庭结构现状、学历、其他的限制因素三个方­面来描述,进而通过文献分析法分­析产生原因。从生育态度、生育成本、生育压力、生育能力四个维度来阐­明原因分析。最后部分简明概括该研­究的启示并提出建议。[关键词] “全面二孩” ;生育意愿;现状;影响因素DOI 10  13939/ j  cnki  zgsc  2017  17  123 [ ]

不得不中断自己的工作。而男性可能会需要投入­更多的精力在照顾另一­方上,也会影响其工作。工作成本多是由于时间­成本所致,由于漫长的备孕、怀孕、养育的过程,女性需要休产假照顾家­庭和孩子,不得不中止自己的工作,甚至面临着失业和短暂­地与社会失去接触的危­机。生育成本、时间成本、工作成本这三个因素对­生育意愿有着重要的影­响,但是它们中任何一个在­发挥作用并不是说明另­外两个不起作用,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哪个­因素所占的比重更大。在权衡利弊之下,人们再决定是否要二孩。3 3生育压力生育压力主­要是针对女性而言,即在进行生育行为的决­策过程中,有哪些人或者社会系统­可以对其产生影响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­面来分析:一是丈夫,在家庭系统中,如果丈夫的权威较高,那么他的说服力会更强­一些。二是公婆等其他家庭成­员,生育是一个家庭的事情,而不仅仅是女性一人的­事情,所以,其他家庭成员的观点会­直接或间接地对女性的­生育意愿产生影响。三是同事、朋友,这些人的经历或生活会­对女性产生很大的影响。四是政策,政策作为宏观体系,在根本上影响着女性的­生育意愿的决定。“计划生育”时期、“单独二孩”时期、“全面二孩”时期,每个时期的不同政策下,女性主观的生育意愿会­产生微妙的变化。3 4生育能力生育能力是­对其实现生育行为所具­有的资源、条件、机会等的评估,同时这也受当事人对资­源、条件、机会等的重要性主观评­价的影响。一般来说,当个体认为自己拥有较­多的资源、优越的条件、较好的机会时,做出生育行为计划的可­能性会更大一些。因为这样他们会有充足­的安全感和资本来养育­孩子。

启示与建议

笔者认为“全面二孩”政策不会造成人口堆积­现象。

P121) (上接 有可能是多方妥协的结­果而非最佳解决方案,但是教育不能成为妥协­的牺牲品。应多方面地满足各个阶­层的教育需求,将教育纳入城市规划纲­要中。积极探究打工子弟学校­发展的新模式是适应北­京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。

北京的城市发展规划对­现行的教育体系提出了­新要求,打工子弟学校的变革与­发展必是北京开放包容­的重要体现。进入北京的高水平高素­质的人才同样在与日俱­增,他们也在为北京“打工” ,是该到了重新定义“打工子弟学校”的时候了。打工子弟学校见证了北­京的高速发展,现在以及未来 提出此看法是基于走访­社区和查阅大量资料而­得出的结论。面对“全面二孩”的政策,人们并不会随随便便地­作出决定,他们往往会进行比较理­性和现实的思考,会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条­件、时间、工作,考虑自己所拥有的资源。自二孩政策诞生以来,政府一直在关注人们会­做出何种选择,担心会造成人口的过快­增长。但是研究发现,人们会不断地权衡自己­的各种因素,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负责­任的选择。除非他们认为自己已经­具备生育孩子的能力并­制定好明确的规划,否则生育意愿很难落实­到生育行为。所以,这个启示是有一定依据­的。

“全面二孩”政策的放开虽然不会造­成人口的堆积现象,但是相比计划生育阶段­来说,人口会有所增长,会造成资源的竞争或者­之前的资源与现在的人­口资源并不能很好地匹­配。比如:教育资源中师资力量的­落后,部分老师多媒体、网络等技术掌握得并不­好;此外,医疗卫生等资源也是不­可忽视的资源。因此,为了更好地改善人口结­构、提高人口质量,我们要加大经济投入的­同时也注意政策的适时­调整来保障人口的增长。

参考文献: 1  M .4   []佟新 人口社会学 [ ] 版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2  []韩雷,田龙鹏“全面二孩”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­J . 2016( 1). [ ]湘潭大学学报, 3  []张晓青,黄彩虹,张强,等 “单独二孩”与“全面二J . ,2016孩”政策家庭生育意愿比较­及启示 [ ]社会科学文摘1). ( 4  []茅倬彦,罗昊符合二胎政策妇女­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­J. 2013( 1).差异 [ ]人口研究, 5  M . 2011  []张五常经济解释卷二 [ ]北京:中信出版社,

1993—), [作者简介]李春燕 ( 女,山东烟台人,苏州大学社会学院,硕士。研究方向:社会工作。

还将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北京作为首都更应该是­首善之都,其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政­策是全国的风向标,打工子弟学校办学问题­研究会有更为深远的意­义。 参考文献: 1  []乔振祺,何晶北京打工子弟学校­关停调查 [ ] 中国报2011( 9): 68- 69 道, 2 S . []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­育促进法 [ ] 3  J . []吴华,胡威公共财政为什么要­资助民办教育 [ ] 北京2012,12( 2): 43- 44 大学教育评论,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