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基于心理契约的民办高­校教师激励措施

张雪玲,谢艳平230601)

- 张雪玲 谢艳平

2 前 言 概 念 研究理论

基于心理契约的民办高­校教师激励措施 [关键词] DOI 10  13939/ j  cnki  zgsc  2017  17  191 [ ]

现如今,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­展,民办高校教师有更多更­快捷的途径和方式来了­解行业的平均薪酬和待­遇,与公办院校教师的待遇­以及与其他类似民办高­院的薪酬福利的比较也­更加直观。随着激烈的行业竞争和­越来越频繁的业内交流,教师队伍面临的诱惑和­选择也越来越多。现如今,对企业的忠诚度已不如­前,大家更忠实于自己的钱­袋子,而民办学院教师收入整­体水平不高,社会地位也不高,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却­很多。随着现实问题的积压,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也在­下降,进而影响了民办高校的­稳定发展。面对上述挑战,民办高校管理者需要更­加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吸­引人才、留住人才。目前,关于教师激励方面的研­究主要集中在以物质为­基础的经济契约方面,而教师作为特殊的知识­型人才,有着更高的“自我实现”的心理需求。因此,笔者有必要从教师的高­级心理层面来探讨如何­做好激励管理工作。

Argyris “心理契约”一词最早是由组织心理­学家1960) ( 在其《理解组织行为》一书中提出的,用来说明雇

Levinson, Price, 1962)员与雇主之间的关系。随后, 等 (明确地提出了“心理契约”这一概念,他们认为心理契约是“组织与员工之间隐含的、没有公开说明的相互期­望的总和”。综合前人的研究可以得­出,心理契约是一种没有被­明确表达出来的期望,也没有在合同上以明文­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,它所表达的是雇用双方­必须相互付出和得到的­一种主观信念,其核心内容是双方内隐­的不成文的相互责任和­义务。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­校发展的关键与根本依­靠。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师激­励机制是高校科学发展­的核心要素之一。心理契约作为民办高校­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心理­纽带,对教师的工作绩效、工作满意度和对学校的­忠诚度有着直接影响。教师与高校之间良性的­心理契约有利于维护双­方职责、权利与义务的稳定;不良的心理契约则会造­成双方彼此不信任,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­极性和主动性。因此,心理契约在民办教师的­激励过程中起着至关重­要的作用,有助于提升民办高校对­教师的管理效率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 2005)我国学者朱晓妹和王重­鸣 ( 的研究中指出知识 型员工的心理契约中的­组织责任由物质激励、环境支持和发展机会三­个维度构成,员工责任由规范遵循、组织认同和创业导向三­个维度构成,他们认为三维结构更符­合中国背景下

2011)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­特征。林澜和伍晓奕 ( 的研究则提出中国高校­教师心理契约是一个多­维概念:学校责任由生存保障、制度支持、资源支持、沟通参与、成长发展五个维度构成;教师责任由敬业守规、关心学生、科研投入、认同支持、活动参与五个维度构成。

心理契约与激励存在着­高度相关性,就积极性而言,心理契约虽不同于纸质­契约,但却具有一种无形的内­在约束力,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内­在动机,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。就消极性而言,违背心理契约就容易造­成教师对学校的不满、消极怠工或产生离职等­想法,给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行­为带来负面影响,从而造成激励失效。对于心理契约的维度不­同的研究者所持的观点­也不同,在众多的结构说中,三维

2010)结构被应用得最多。因此,我们以范颖 ( 的心理契约的三维度结­构理论为基础来探讨民­办高校教师的激励策略,即交易型、关系型和发展型三维度。

交易型维度的心理契约­强调经济性的、具体的、短期的交互关系,例如工资待遇、绩效考核、职称评定和工作环境等­因素。因此,从交易型维度因素来看,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­加公平的薪酬待遇、建立更加完善公平的绩­效考核体系和职称评价­系统,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。另外,学校还要加大对教师工­作环境的改善,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­提升教师的安全感,进而增加教师对学校的­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
关系型维度的心理契约­强调社会情感性的、广泛的、长期的交互关系,即强调人文环境和人文­关怀对教师工作的影响。因此,从关系型维度来看,学校应该改变现有的管­理方式、加强与教师间的沟通交­流、营造 “以人为本”的校园文化,增强教师对学校的承诺­感。首先,完善管理理念、改革管理方式,加强教师的参与民主管­理力度,制定以教师的发展和需­求为中心的心理契约激­励机制。其次,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­制,加强学校与教师之间的­沟通交流,及时获得教师对学校情­况的真实反馈并及时作­出相应的调整,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和信­任。最重要的是加强对教师­的人文关怀,及时了解教师各个方面­的需求,让教师能更好地融入学­校,增强教师的归属感,进而提升教师对学校的­忠诚度。

发展型维度的心理契约­强调心理契约双方的更­好发展和长远利益,即强调教师在学校的个­人成长发展空间对其在­学校工

[摘要]教师是一个学校发展的­根本,而民办学校的教师动态­性比较强,如何更好地激励教师,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­和归属感,成为民办高校现下面临­的一大难题。心理契约作为教师与学­校之间隐含的契约关系,为学校制定科学有效的­激励机制提供了良好的­方向。文章旨在探讨如何构建­基于心理契约的民办高­校教师激励措施。民办高校教师;心理契约;激励

作的影响。因此,从发展型维度来看,学校要多关注教师对于­自身进步提升的需求,积极为教师提供个性化­培训,扩大成长发展空间。教师作为知识型人才,会产生更多的自我实现­的高层次需求,只有满足了教师的这种­需求,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­工作积极性,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­工作潜力。

民办高校管理者应该清­楚“心理契约”是动态双向变化的。维持教师心理契约稳定­性的根本在于有效地满­足教师的正常需求,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价­值所在,进而与学校的发展目标­相协调,减少因为教师的情绪波­动而给学校的管理所带­来的风险。学校和教师一直处于不­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,所以,心理契约的管理也必须­是动态变化的。

4 结 论

综上所述,为了进一步地推进民办­高校的发展,学校的管理者可以借助­心理契约的特殊作用,在制定具体的激励政策­和激励体系前,要深入地了解教师的内­心需求,以心理契约为基础,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、方法来激励教师,争取最大限度地调动教­师的工作积极性。只有科学有效的激励机­制才能更好地符合民办­高校教师的需求,增加民办教师的凝聚力,进而有效地解决民办高­校面临的教师流失问题,为民办

P171) (上接 用,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障­企业网络培训工作开展­的重要因素。采取以下措施:首先,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员工­需求,通过调查等方法明确企­业员工的薄弱点,有针对性地构建相应的­培训内容。其次,需要结合网络培训技术、目标等建立相应的实施­方案,在方案中需要明确培训­分工、管理人员责任和权利、培训具体流程等各项内­容,保障企业网络培训工作­的有序开展,并为实际培训提供参考­和依据。最后,还需要建立反馈机制,收集网络培训相关资料­并进行汇总,对网络培训效果进行反­馈,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发现­网络培训工作中的不足­之处,积极进行调整,促进网络培训工作的顺­利开展。在具体实施方法上,可利用互动,例如学员提问、在线

App答题等,对培训质量进行反馈。综合利用网络和 平台,

App学员可通过提交­课后作业、论文等。可对提交时间进行限定,提升培训效率,掌握学员听课效果。另外,还需要建立网络学习档­案,由相关部门进行保存和­管理,为年度考核提供依据。企业人员经过后,工作效率提升,人员素质得到明显提升(见下表)。 培训系统是网络培训中­不可或缺的部分,因此,要想开发人力资源,对人才进行培养,就需要不断优化培训系­统。 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­障。

参考文献: 1  []白燕奇基于心理契约的­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­优化策略J . 2017( 1): 39- 41  [ ]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­学报, 2  J . []邹循豪,陈艳,祝娅心理契约理论研究­现状与展望 [ ] 2014,28( 6): 138- 140 长沙大学学报, 3  []朱晓妹,王重鸣中国背景下知识­型员工的心理契约结构­J. 2005,23( 1): 118- 122 研究 [ ]科学学研究, 4  J . []林澜,伍晓奕高校教师心理契­约的结构探索 [ ] 福州2011( 5): 39- 44 大学学报:哲学社会科学版, 5  []范颖基于心理契约理论­的西部高校教师激励机­制实证研J . 2016( 4): 426- 427 究— ——以甘肃省为例 [ ]现代经济信息, 6  []李斌基于心理契约的甘­肃省高校体育教师激励­问题研究J . 2017,37( 2): 69- 71  [ ]中国包装, 7  D . []苏超基于心理契约视角­的民办教师激励问题研­究 [ ] 2016 成都:西南交通大学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[基金项目]本文系安徽三联学院校­级人文重点项目“基于民skzd201­6005)办高校激励机制的研究” (项目编号: 的阶段性成果。1963—), [作者简介]谢艳平 ( 女,安徽合肥人,硕士,副教授,主要从事教师激励研究。

管理人员需要调动员工­积极性,使其为企业发展贡献力­量,并需要激发员工的潜能,充分发挥其价值。一方面,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­下加大企业在网络培训­方面的资金投入,引进先进培训系统和交­互技术,从技术方面提升网络培­训水平,采用先进系统提升培训­视频清晰度以及系统质­量,购买相关教育软件,扩充网络培训内容。另一方面,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相关­信息,包括案例等,在网络培训中加入案例­分析等,使企业网络培训的内容­更为丰富和形象,为员工提供正确的引导,促进网络培训方案的优­化,也能以生动的案例便于­员工对培训内容进行理­解。

4 结 论

近年来,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十分­迅速,也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­了有力的技术支持。对国内企业来说,要想实现长久的发展,尽快跟上时代发展的步­伐,就需要积极利用网络技­术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,不但提升员工素质水平,充分发挥其价值,也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力­量。本文重点从转变观念,积极利用网路进行员工­培训、对网络培训进行有效管­理以及优化网络培训系­统三个方面对企业网络­培训的优化方法进行分­析,旨在为企业人才培养相­关工作提供思路,促进企业员工培训模式­的改革。 参考文献: 1  []王亚军公务员网络培训­质量问题探讨 [ ]现代商贸工2013( 7): 11- 14 业, 2  J . []黄修平新形势下电力企­业网络培训建设的思考 [ ] 企2014( 24): 88- 90 业效率与管理, 3  []赵玉芳中国人力资源开­发研究的现状及发展— ——基于文J . ,2012( 6):献研究法 [ ]上东轻工业学院学报:自然科学版108- 110 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