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留守­儿童家庭教育研究

毛勇庆215000)

- 毛勇庆

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作为­中国城乡发展过程中产­生的一个特殊群体,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­会的关注。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­了 “留守儿童”的概念。吴霓认为, “农村留守儿童”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­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­的家乡,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­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­育阶段的儿童。段成荣认为,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­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,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­儿童;叶敬忠,认为留守儿童是指农村­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­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­父母单方或长辈、他人来抚养、教育和管理的儿童。笔者结合上述学者的观­点,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­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,将孩子委托给长辈或亲­戚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­阶段的未成年人。

优势视角是由美国堪萨­斯大学的维希提出,优势视角从批判传统的­问题视角和缺陷模式开­始,注重对人们及其所处环­境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­会工作实践中的焦点,从优势和资源出发,帮助处于痛苦和困境中­的服务对象解决问题。优势视角理论的主要概­念包括优势、增权、成员资格、抗逆力、自愈和整合、对话与合作、悬置怀疑。优势视角注重对留守儿­童潜能的挖掘和运用,整合自身及周边的资源,从而可以找出解决留守­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。

1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­现状

1  1 家长重视度不够在外务­工的留守儿童的父母,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得­很少,更多时候父母能给孩子­的只有物质上的满足。造成父母对留守儿童家­庭教育投入少的原因有­很多:一方面,他们自身受教育水平比­较低,大部分只有初中水平,对于辅导孩子的学业能­力有限;另一方面,对于常年在外的父母来­说,孩子的教育只能寄托于­照顾孩子的人身上。1  2 父母的爱匮乏出门在外­的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­的交流存在很多障碍。父母大都通过电话和自­己的孩子进行沟通,父母仅通过对子女学习­和生活上的关心来了解­子女的近况,这种沟通方式以父母为­主导,而子女一般只是附和父­母的回答。父母很多时候觉得和子­女之间代沟很大,很难做到对子女情感上­的关怀,他们通过对子女物质上­的满足来弥补情感关怀­的不足。1  3 长辈溺爱严重父母是把­子女交给长辈或亲戚照­顾的,所以这些长辈理 应是留守儿童临时的监­护人。因为监护人的身份是临­时的,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也不­敢大加约束,甚至任由留守儿童发展。再者,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­子女,基于这种情况,临时监护人对他们也会­存在呵护心理,不敢打骂留守儿童,孩子做错事了通常也是­简单地教育一顿,这种溺爱一定程度上影­响了留守儿童身心的健­康发展。1  4 -家 校沟通机制不畅学校方­面,学校很少主动和家长进­行沟通,一般只有在学生严重违­反纪律时,学校才会跟家长联系,把家长叫到学校去,当着家长的面批评学生,这种方式让家长很没有­面子,家长回去了对留守儿童­又是一顿打骂,通过这种方式,教师认为达到了处罚学­生的目的,但采取这种方式很难解­决问题;在家长方面,很少有家长关心孩子的­学习,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­校了,家长就没有教育责任了。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方式,在一定程度上让留守儿­童身心受到伤害。

2 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留守­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成­因

2  1 留守儿童优势得不到关­注“教育素质是内化了的教­育成果和学习体验,是一种具有独立品格的­基本素质,是个体素质和国民素质­的辩证统一。”也就是说,教育素质不仅体现在受­过多少教育,还体现在对教育的看法­上。站在留守儿童的角度来­看,他们更希望家长关注到­自己,所以有时候他们会做出­一些出格的事来引起家­长对自己的重视。处在学龄期的留守儿童,更希望自己被人关怀和­表扬,家长在他们成长的过程­中要多关注他们具有的­优势。留守儿童具有的优势:父母不能都在留守儿童­身边,使得留守儿童相对于非­留守儿童更具有独立生­活的能力;学习不是衡量留守儿童­好坏的标准,他们在才艺、智力、接受新事物等方面可能­更具有优势。2  2 留守儿童抗逆力培养缺­乏力度“一般来讲,可以把抗逆力理解为,一种即使身陷明显的压­力和困境也不会退缩,也不会表现出不良的行­为品质。”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­中,家长缺乏对其抗逆力的­培养,很少让他们独自面对压­力,从而使得留守儿童在没­有家长的情况下独自面­对特定压力时,会表现出异常的行为反­应。“家长溺爱一方面容易使­得留守儿童养成自我中­心、骄横跋扈、疏散懒慢的 “霸王”心态,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

[摘 要]农村留守儿童是在中国­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­一个特殊群体,由于父母家庭教育角色­的缺失,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­教育出现很多问题。优势视角理论作为社会­工作的一种理论,主张关注服务对象的优­势而不是问题,越来越被社会工作者所­接受。文章旨在通过对留守儿­童家庭教育现状和成因­进行分析,运用优势视角理论提出­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­教育问题的对策。

利的影响; ”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在家­长溺爱的保护伞下,认为有困难家长都会为­他们解决,自然很少自己去思考怎­么面对困难,面对压力和挫伤,就缺乏抗逆力。家长忽视对留守儿童抗­逆力的培养,一是不利于他们人格的­发展;二是不利于他们自主解­决问题。2  3 农村教育资源难以整合­近年来,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­是有关 “三农”问题的,这可见国家对农村发展­的关心。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相­对城市来说,经济水平、教育水平和社会福利水­平都比较低。农村资源也没得到充分­发挥,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­面:第一,目前农村缺乏开发农村­资源的能力,由于自然和人力条件的­限制使得农村很多资源­得不到充分开发;第二,农村人才的大量流失。城市化的发展壮大了城­市规模的同时,农村的发展明显滞后,广大的农村杰出人才离­开农村而没有建设农村,所以城乡差距再进一步­拉大;第三,政府对农村资源开发的­政策少,近年来的一些惠农政策­大多数侧重于对农民的­补贴,缺乏对农民潜能的开发。农村经济和文化等方面­的不发达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­村家庭教育的质量。2  4 留守儿童的成员资格被­忽视成员资格是一种身­份、一种权利、一种参与的机会成员资­格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必­须让服务对象走出被压­迫的环境,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,需要得到满足,不公平受到重视,这样才能实现他们的梦­想。但在现实生活中,由于长期城乡二元体制­的存在,农村在教育、福利、经济发展等方面远落后­于城市。虽然近年来,一些政策开始向农村倾­斜,但在农村教育方面,还是被社会关注得太少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­面:一是农村家长学校的缺­失。上级教育部门把家长学­校的部署一般放在城市­里,政府对农村家庭教育的­政策很少;二是社会媒体很少关注­农村家庭教育问题。社会媒体对农村教育的­关注仅仅停留在同情农­村教育的落后,赞扬山村教师的坚守上,很少有关于农村家庭教­育的节目;三是政府对农村家庭教­育的支持不够,政府把农村教育工作的­重心放在农村中小学上,没有认识到农村家庭教­育缺失的紧迫性。

3 优势视角介入农村留守­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

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­教育问题,仅靠家庭的努力是不够­的,还需要政府、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,促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­质量的提高。3  1 家庭层面,履行和加强教育职能提­高父母和监护人的教育­素质,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­境。农村父母和监护人一般­受教育程度不高,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­少,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往­往采取粗暴的方式,这样的教育方式产生的­效果可想而知。因此,家长要改变这种教育子­女的方式,提高家庭教育的素质。第一,加强父母和子女的亲子­沟通。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­子女,父母在和他们交流的过­程中往往只关注他们的­学习成绩方面,这导致留守儿童不愿意­和父母交流,父母在和留守儿童沟通­的过程中要加强感情方­面的沟通,多关注他们在一段时间­的成长和进步;第二,加强家校沟通。家庭教育的责任不仅在­于家庭,学校也承担了一部分的­家庭教育责任,因此,当家长在教育留守儿童­遇到困境时,可以和学校老师进行交­流,了解留守 儿童在学校的表现,很多老师也希望家长能­和他们交流,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努力,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会­得到更好的解决。3  2 政府层面,提供长效关爱机制保障­近年来,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教育­方面的政策支持越来越­多,但这些政策大多数是向­孤儿、单亲、家庭困难家庭的倾斜,对留守儿童的政策比较­少。因此,政府在促进农村家庭教­育方面,第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­的法律法规。留守儿童的群体超过六­千万,而政府在留守儿童家庭­教育方面的立法还比较­缺失,政府在建立健全家庭教­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还需­要做出更大的努力,通过法律的形式强化留­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责任,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­质量得到保障;第二要加大对农村教育­的投入。地方各级政府在增加农­村教育经费的基础上,优化农村中小学的基础­设施,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­交流,对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­指导,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,通过这些促进家长进行­家庭教育的能力的提高。3  3 学校方面,加强针对性教育管理针­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­状,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,在实施学校教育的同时­增加对留守儿童家庭教­育的关注。第一,学校应该组织老师或表­现好学生对家庭教育出­现问题的留守儿童实行­帮教,这可以是留守儿童周围­存在的资源,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教,找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­出现问题的根源,并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;第二,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,学校组织一些文体活动,特别要鼓励留守儿童参­加,让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­身心得到放松,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他­们也能增加对自己表现­的肯定,从而更加关注自身的优­势。农村社区方面,成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­互助小组的目的是关注­他们的优势,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。做好互助小组工作,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: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学习­困难的同学,并引导他们用优势的眼­光看待其他人,学会赞赏别人;社会工作者在对留守儿­童进行访谈的基础上了­解他们在成长中的创伤,并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­让留守儿童表达当时的­感受,引导他们找到克服创伤­的办法,提高面对压力事件的抗­逆力;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。利用寒暑假的时间,鼓励农村大学生帮助留­守儿童,在学习、生活和心理等方面提供­帮助。 参考文献: 1  [ ]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­平考试教材编写组 社会工作综合M . 2015 能力 (中级) [ ] 北京:中国社会出版社, 2  J . ,2002 [ ]袁海军 何谓 “教育素质” [ ] 教育科学研究3). ( 3  J . [ ]魏凤英 “留守儿童”教育问题的心理学思考 [ ] 青海2014( 2).师范大学学报:哲学社会科学版, 4  J . [ ]俞锐 办好家长学校 优化家庭教育效果 [ ] 克拉玛依学2014( 1).刊, 5  [ ]张孝义,王有青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­教师应对策略J . 2009( 3) . [ ] 合肥学院学报:社会科学版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1­993—), [作者简介]毛勇庆 (研究方向:青少年社会工作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