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高职教育中的“术科”教学新模式研究— ——以“集装箱运输实务”实训课程为例

— ——以“集装箱运输实务”实训课程为例黄 艳,陈淑芬530011) (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,广西 南宁

- 黄 艳 陈淑芬

[摘 要]文章将“术科”理论应用于“集装箱运输实务”实训课程教学,提出将课程知识细分为“学科知识”和“术科知识” ;创新四种“术科”教学新模式,分别是:现场体验式、技术问题式、流程驱动式和部门管理­式。“术科”理论; “集装箱运输实务”实训课程; “术科知识” ;“术科”教学新模式

1 “术科”理论对课程教学的适用­性

《辞海》对“术科”理论的定义是技术性的­科目,是相对于“学科”而言的理论。“术科”教学强调的是 “技术性”教学,即经过学生不断反复地­训练术科技能,使学生掌握核心技术,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的­工作打下基础。早在2005年张振元­学者在他发表的文章《论职业教育的“术科”导向》中提出高职教育应该以“术科为向导” , “术科”导1向应当成为职业教­育课程体系的特点。[ ] “集装箱运输实务”实训课程作为高职物流­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­程,其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­实训使学生掌握集装箱­的操作业务技能, “技能知识”教学贯穿整个教学活动,其“术科”即技术性特点表现明显,将“术科”理论用于课程教学有利­于提高学生对技能的掌­握,提高教学效果。2 “术科”中“学科知识”与“术科知识”的分类

“学术”中的“学”是指知识和理论形态, “术”是2 [ ]指应用和实践形态。“职业教育内孕着与普通­教育迥然不同的教育导­向,而按照‘学’与‘术’的分野,这一导向完全可以称为‘术科导向’。职业教育应当建立严密、完整的术科课程体系,使之成为课程体系的主­导力量,从而形成3 [ ]自己与普通教育迥然区­别的课程体系特点。” 也有学者在此理论基础­上将报关与国际货运的­课程根据其核心岗位能­力4 [ ]将课程分为“学科课程”和“术科课程” 因此,笔者认为,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,为了更好地采用“术科”教学模式授课, “集装箱运输实务”授课教师首先需将该课­程中的“术科知识”和“学科知识”进行分类,厘清该课程必须掌握的“术科知识” ,然后对“术科知识”内容标准化以取得更好­的教学效果。3 四种“术科”教学模式专业核心能力­培养是“术科”教学核心内容,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­用现场体验式、技术问题式、流程驱动式、部门管理式等多种“术科”教学模式。3 1现场体验式现场体验­式是指教师带学生参观­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或其­他相关环境并开展相关­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。现场体验教学 使得一切书本上看似抽­象宏观的知识具体详细­化。学生在参观中学习集装­箱企业或物流企业的企­业文化、现场感知工作环境、观察具体的工作岗位和­工作流程,提高学生对集装箱运输­的整体认识。例如,通过参观装卸队作业,学生可以观察装卸每个­角色在集装箱码头作业­的工作任务及岗位职责;观察船舶的装卸货流程;能准确认识码头的各种­作业工具和设备。3 2技术问题式技术问题­式是指将课程中的“术科知识”以问题的形式提出,要求学生解决一个个教­学问题的同时掌握技能。例如,在讲授集装箱运输的整­体流程时,要求学生建立船公司,分别承担船长、货代员、理货员、司机等角色的任务,不同角色分配不同教学­任务,回答不同问题,例如,船长的角色要求回答船­舶类型、载量的问题;货代员角色要求计算运­费的多少;理货员角色计算集装箱­数量和类型统计;司机角色掌握拖挂车业­务流程。学生们需要掌握相关知­识,才能回答自己角色的问­题,学生集体完成整个知识­内容。3 3流程驱动式流程驱动­式是指利用工艺或流程­带动整个教学过程。教师首先将集装箱知识­分为若干个流程,如集装箱进口流程、集装箱出口流程、五种码头装卸工艺等;然后根据不同的流程或­工艺要求学生掌握相应­的知识,如在集装箱进口流程中,要求学生掌握集装箱进­口流程、集装箱进口相关单证以

3D及进口 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。3  4 部门管理式部门管理式­是指根据实际集装箱企­业模拟设置相应的部门,不同部门设置不同角色,安排不同工作内容,学生根据

1自己的角色完成各自­的工作,具体分工如表 所示。

学生们需借助校内实训­室或校外实训室完成各­项工作内容的学习。并且将表现成绩纳入期­末总评成绩,而使学生们建立强烈的­责任心和主动性。4

“术科”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­用

“集装箱运输实务”实训课程主要讲授的是 “术科知识”。授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­的课程内容和要求,选择合适的 “术科”教学模式,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­果。这里包含两方面情况。一方面,是针对不同的实训项目­采用不同的

2 “术科”教学模式,如表 所示。

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综­合运用,使学生熟悉集装箱管理­中各个岗位的职责,掌握集装箱管理的业务­流程。学生可以获得完整的集­装箱运输的整体知识,获得宝贵的上岗经验,毕业后能迅速胜任企业­的各个岗位工作。

5 “术科”教学模式的创新点

“术科”教学模式将技术性知识­高度提炼形成 “术科知识” ,通过现场体验式、技术问题式、流程驱动式以及部门管­理式等四种 “术科”教学模式进行教学。学生通过现场

体验获得直观的操作技­能,通过技术问题的解决获­得实际的操作方法以及­问题解决方法,通过流程的操作获得整­体业务程序技能,通过部门管理了解每个­部门的业务情况,掌握管理各部门的技能。总之, “术科”教学模式体现了技能的­重要性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工作­导向,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,充分发挥了校内校外实­训的优势,做到学中做,做中学,使整个教学高效而实用。学生不仅能即时学会集­装箱运输的工作技能,还能提高其对整个物流­企业的认识,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储­备良好的技能和对工作­的兴趣。 参考文献: 1  J . []张振元 论职业教育的“术科”导向 []职业技术教2005( 25).育, 2  []蒋茂东,胡刚,万云霞发展不平衡的思­考— ——兼论高等J. 2008( 33).职业教育的“术科”建设 [ ]中国职业技术教育,

P269) (上接 行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,难以达到实践锻炼的目­的。2 2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­才培养新模式高职院校­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­应以就业为导向,以岗位需求为目标,培养具备高素质的物流­技能型人才。通过物流管理专业人才­培养模式的探讨,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­案,提高整体办学水平,突出物流管理专业特色,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­培养新模式。

第一,以岗定学,细化岗位设置。高职院校应根据企业实­际岗位需求来定位物流­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,通过深入分析现代物流­企业岗位设置、岗位技能、岗位需求,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­置、教学内容规划。通过对企业深入调研,物流岗位需要较强实践­操作能力,同时也要具备组织、协调、控制、指挥等综合能力,确定物流运输、仓储管理、物流配送、物流信息技术等每一环­节的岗位技能需求,紧紧围绕物流岗位技能­设置相关专业课程,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设施­设备,结合校外实训基地,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实­践技能,能够胜任物流岗位需求­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。

第二,强化实践教学,培养学生创新技能。加强实践教学可以通过­校内校外实训相结合的­方式。校内实训可在学校建立­物流实训基地和物流实­验室,模拟企业各物流环节进­行实训教学,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、项目教学、应用研究等方式强化学­生实践技能的培养。校外实训可通过参观实­习、顶岗实习等对学生进行­综合能力的培养,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­技能,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­下坚实的基础。在强化实践教学过程中­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技能­的培养,通过学习新技术、新方法,掌握先进设施设备操作,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应用,提高工作效率。同时,学生可通过参加物流方­面技能创新大赛,提高物流专业知识和技­能,增强实践创新能力,有利于提高工作能力和­创新水平。 3  []陈淑芬 基于“术科”导向的高职院校报关与­国际货运专J . 2014( 19): 39- 40 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[ ]广西教育, 4 EB/ OL . http:// []美国把课程、教学、技术联系起来 [ ] www  wsbedu  com/ php/ show- 22- lini  html 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2­015 [基金项目]本文系 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­改革项目“‘术科’教学模式下高职‘校企合作’机制研究— ——以广西工商职2015 22业技术学院为例” (项目编号:桂教职成 〔 〕 号)阶段性成2016果之­一;也是 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学­研究项目“广西对接‘一带一路’战略中跨境电商物流现­状与发展研究” (项目编号: KY2016YB73­1)阶段性成果之一。1982—), [作者简介]黄艳 ( 女,广西南宁人,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­硕士,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­经管系教师。研究方向:大1976—),学生创业创新,物流管理;陈淑芬 ( 女,湖南永州人,广西大学英语专业硕士­研究生,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­讲师。研究方向:报关,报关英语。

第三,加强校企合作,推行顶岗实习。积极推进校企合作,通过与企业进行“订单班”培养, “学徒制”合作或者顶岗实习等方­式,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培­养,熟悉物流基础工作和核­心岗位技能需求,保证学生具备物流岗位­实际操作4能力。[ ]校企合作通过找准学校­与企业利益共同点,学校发挥自身人才和技­术优势,企业发挥自身设施设备­和实训基地优势,学校与企业通过开展技­术培训和项目交流,聘请行业专家现场讲学,开展物流专题讲座,实现学校与企业技术交­流,岗位对接,提高学生就业岗位适应­性。因此,根据物流岗位需求,分析物流岗位职业能力,通过加强校企合作,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­的高素质物流技能型人­才。3 结 论

通过高职物流学科体系­构建及人才培养模式研­究,提出了物流学科课程设­置存在的问题,进一步构建新的物流管­理专业课程体系,逐步完善物流管理专业­课程体系建设。同时根据物流管理专业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,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­培养新模式,培养符合现代物流企业­岗位需求的高素质物流­技能型人才。参考文献: 1  J . []任美霞高等职业院校物­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­设 [ ] 2011( 28): 132- 133 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­院学报, 2  J . []钟昌宝高校物流管理专­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考 [ ] 淮海2012( 10): 128- 131 工学院学报, 3  D . []张劲珊高职物流人才开­发与培养对策研究 [ ] 广州: 2008 暨南大学, 4  []李桂娥基于物流作业流­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­体系开发J . 2012( 34): 170- 172 研究 [ ]物流工程与管理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1­987—), [作者简介]利桂梅 ( 女,汉族,广西钦州人,硕士研究生。研究方向:物流与供应链管理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