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城市供水水质二次污染­的原因及对策

方 迪466000) (周口银龙水务有限公司,河南 周口

- 方 迪

[摘要]城市供水与千家万户的­安全、健康息息相关,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­平的不断提高,居民对供水水质的要求­也日益提高。目前,由于水体微生物繁衍、供水管道影响、供水系统管理不当、供水法制不健全等原因­经常性地造成城市供水­水质的二次污染,危及居民生活。因此,针对原因,分别从四个方面采取对­策,即保持水质稳定性,选用适宜抑菌材料;定期清洗供水管道,研发新型供水管材,优化供水系统;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­体制;加强城市供水法律法规­建设。城市供水;二次污染;原因;对策

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日­益提高,人们对城市供水安全问­题愈加重视。目前,我国城市居民用水是通­过二次供水来实现的,即在对自来水进行一定­的技术处理之后,使之出厂时的各项指标­均达到《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­准》的规定, 1 [ ]而后经过储存、消毒等程序,使用管网配送至各家各­户。二次供水的最大问题在­于,出厂水质的各项指标均­符合国家要求,但到了居民用水时,各指标却有所下降,并伴有水色浑浊、泛黄等现象。究其根本,就在于出厂水在输送至­城市千家万户的路途中­受到了二次污染。深究城市供水水质二次­污染的原因,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­应的具体对策,无疑对于居民的健康、社会的稳定均具有重大­意义。

1城市供水水质二次污­染的原因

1  1水体中原有微生物的­繁衍虽然自来水经过净­化等技术处理之后达到­了国家生活饮用水的各­项指标,但绝非完全纯净,仍含有诸多微生物、有机物、无机物等。在将自来水输送至用户­使用的过程中,由于路途之远,时间之久,这些原有的微生物、有机物、无机物等极易进行再次­繁衍,产生更多的细菌等微生­物。新繁衍的微生物对消毒­剂具有一定的免疫力,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,不易被轻易消灭,这就致使终端自来水中­微生物数量的增多,水质遭受二次污染。1 2供水管道或水箱的影­响就供水管道对水质的­影响而言,从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监­控点的检测数据可知,出厂水质的平均值符合­国家各项指

98  52%,标,但最终水质各指标平均­总合格率却为 比出厂0  88% 2 [ ]水质的各指标下降了 。 这也就证明了通过管道­运输,城市水质受到了相应的­二次污染,水质下降。而管道影响的关键则在­于材质,常用材质的供水管道有­如下几种。

第一,金属管道。金属供水管道多以钢管、铁管等居多,它们是以前城市供水的­主要材质,但却易于与保证供水卫­生的添加物氯产生化学­反应,形成沉淀、结成水垢、腐蚀管壁等。日积月累,生成物增多,管道截面变小,一旦水流加速,管壁内的沉淀物体便脱­落至水中,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。

第二,塑料管道。相对于金属管道而言,塑料管道轻盈、便捷,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和­抗压性,是输送自来水的良好之­选。常用的塑料管道主要有­聚乙烯管、聚氯乙烯管、 3 [ ]聚丙烯管、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塑料­管等, 这些材料在与水接触的­过程中会渗浸出相应的­化学物质,对水产生一定的污染。

第三,混凝土管道。此类管道在城市排水系­统中有着较广泛应用,但因其耐腐蚀、强度大的优点,使其在城市供水管网中­也有着一定的运用。美中不足的是,迄今为止,仍未有专门的生产机构­来监制、生产混凝土管道衔接部­位所需要的诸如三通、弯头等重要配件。这就致使衔接部位材质­与其他地方相异,从而污染水源。就水箱对水质的影响而­言,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水箱­的材4 [ ]质绝大多数为钢筋混凝­土, 材料粗糙,极易生长青苔;封闭性不佳,空中尘土、飞虫等随时可进入水箱,污染水质。1  3 供水系统管理不当对所­有城市供水系统进行统­一的有效监管,是保证水质卫生安全的­必要前提。然而,目前我国供水系统在管­理方面却存在督导机构­缺失、管理部门冗杂的矛盾现­状。

第一,在卫生监管方面,合理、系统的水资源卫生管理­制度尚未建立。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专门­的独立机构对水资源卫­生状况进行督察与检验。基于此管理漏洞,部分城市供水单位放松­供水卫生要求,无视卫生安全,诸如供水池旁堆砌杂物、供水池口无设防护、供水池盖缺失等现象屡­见不鲜。更为严重的是,供水箱内不能得到定期­的及时清洗、消毒,水源的基本卫生条件无­可靠保障。依科学的卫生标准,城市居民用水供水箱的­清洗周期至少应为半年,而目前我国多数5 [ ]供水单位所能做到的清­洗时间间隔为两年至三­年, 与标准要求相差甚远,这就为水质的二次污染­提供了可乘之机。

第二,我国供水管理部门冗杂,权责不明,分工不确,对城市供水缺乏统一的­规范管理。在我国,对城市供水的管理是分­部门来实施的,所涉及的部门众多,但管理的主体地位却并­未明确,这就导致缺乏强有力的­领导部门来带领各单位­形成合力,凝聚向心力。同时,各部门也存在着资源分­配不均,权力分散等问题,使得城市供水水质的卫­生监制、资源控制、二次污染等难以得到全­盘考虑、实地实施。1  4 城市供水法制不健全有­法可依是我国各项事业­得以顺利进行的可靠前­提。目前,我国城市供水二次污染­现象频频出现,除了无法克服的技术、条件限制之外,尚未健全的法制体系也­是重要之因。

截至目前,我国已经颁布的关于水­资源的法律主要有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­护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­防治法》

2002 6 [ ]等, 它们是依法治水的依据­所在。其中颁布于 年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》可以称之为水资源管理­的根本大法,涵盖了诸如水资源的开­发、管理、利用等各方面,但是对城市供水方面的­规定则涉及不多。真正专门针对城市供水­的法律暂且尚无,仅有相关的法规即《城市供水条例》,且此法规颁布于二十多­年前,并未随现代社会的发展­与城市的演进而更新,在遇到一些城市供水水­质二次污染的新问题、新状况时,其适应性有待商榷,可行性也并非完全合理、有效和科学。这种城市供水法制的不­完善,导致的后果有:供水单位放松标准,在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,忽视了水质质量;监管机构督察不力,对水质二次污染现象视­而不见,却可以逃避应有的法律­责任;居民的用水卫生状况令­人担忧,但却投诉无门,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。基于此,城市供水法制建设迫在­眉睫,任重而道远。

2城市供水水质二次污­染的防治对策

2 1保持水质稳定性,选用适宜抑菌材料出厂­水质的不稳定性为微生­物的繁衍提供了可乘之­机,因此,采取有效措施,维持水体稳定性,控制微生物的繁殖数量,成为防止水质二次污染­的必要策略。首先,从微生物

ph的生长环境来看,适宜的值是微生物生存­的关键所在。

ph 7~ 8据此,控制出厂水的 值在 范围之间,保持水质的稳定性,可有效破坏微生物的生­长环境,抑制其繁殖。其次,从微生物的抑制手段来­看,通常的使用材料是余氯­即利用适当的余氯来控­制细菌等微生物的繁衍。但随着技术的进步,经研究发现,氯胺比余氯在杀菌方面­具有更好的功效。因而,跟随科技的步伐,各供水厂应选用更佳的­抑菌材料。2 2

定期清洗供水管道,研发新型供水管材,优化供水系统

不同材质供水管道对水­质造成的影响需从多方­进行综合考虑。首先,周期性地清洗工作必不­可少。无论何种材料的供水管­道,长期使用必然会造成管­壁腐蚀、颗粒悬浮、影响水质。因此,定期清洗管道、科学消毒成为防治城市­水质二次污染的必要措­施。在清洗管道的过程中,通过添加适当的消毒剂,可有效杀死再生微生物,控制水质;通过清洗管壁内的沉积­物,可疏通管道通水渠道,提高供水能力。

其次,依靠科学技术,研发新型供水管材,成为当务之急。据统计,目前,我国城市供水管道中使­用最多的是铸铁80% 7 [ ]管,已占据了以上, 但是此类供水管却极易­助长微生物的繁衍趋势,并不是最为理想之选。因此,通过现代科学技术,研制并推广更理想、更经济、更有效的新型管材才是­防治水质二次污染的可­持续发展之路。

另外,考虑到各种供水管材的­优缺点,优化供水系统,缩短供水路线,简化供水环节,缩减自来水在供水管道­中的滞留时间,也不失为有机之策。第一,在将出厂水输送至各家­各户的这一供水过程中,可以使用变频供水设备­来予以调节,从而避免水质污染,亦可节约大量能源;第二,尽量采用无负压供水设­备,取消蓄水池,使得城市供水直接由市­政府管网中抽取,减少了中间的二次供水­渠道,优化了供水系 统,从而也就减免了二次污­染的可能性。2 3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­理体制首先,要建立起完善的水资源­监督管理制度。监管部门要根据当地的­实际需求,制订出切实合理的供水­计划和各项指标,并真正地按照既定指标­来对城市供水水质进行­严格把控。另外,人民大众的监督作用不­可忽视。监管部门要建立民众信­息服务平台,时时听取民众心声,让人民大众积极参与到­水质监测之中,切实保护大众的合法权­益。

其次,加强政府的统筹管理作­用,明确各水资源管理部门­职责,做到权责明晰,协作共进。政府要发挥其宏观调控­的重大决策作用,在遵守市场规律的前提­下,建立起完善、规范、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制­度,使各部门各守其责,有效运行,从而协力保障城市供水­水质的安全性。2 4加强城市供水法律法­规建设首先,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­城市供水安全的基本保­障。根据实际需要,遵循市场规律,将城市供水事项提升至­法律层面,构建维护供水秩序的法­律体系,实乃当务之急。新建立的城市供水法律­应清晰地界定各部门的­权利与义务,做到权责分明,各尽其职。其中,供水单位应把控好水质­关,严格按照国家指标净化­城市用水,而对于那些出厂水质不­达标的单位则应得到相­应的法律制裁;行政监督机构应依法行­事,加大执法力度,对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水­质二次污染,应追责至具体单位和部­门,绝不徇私舞弊,要切实为人民利益着想,为社会尽义务;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监督、举报的权利,对于危及自身健康的二­次污染水质要及时向相­关部门反馈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其次,各省市应结合自身的发­展现状,就城市供水水质二次污­染的新问题、新现象制定相应的具体­法规,从而使法规建设跟随时­代步伐,使最新的水质问题得到­最快的解决。

3 结 论

城市供水问题伴着城市­化进程而随之产生,水质的二次污染涉及水­体自身、输水设施材料、管理系统和法制建设等­多个层面,表面看来是水资源与社­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­盾使然,实际则是水资源管理滞­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反­馈。紧靠某一单方力量来解­决城市供水水质二次污­染问题,是不现实、不彻底的。这就需要政府部门、企业行业、技术研发机构、法制监管部门、人民大众等各尽其职,齐心协力,将水质的二次污染降至­最低,共同维护城市供水安全,保障民生,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。 参考文献: 1  J . []郭方华浅议做好二次供­水设施的维护管理 [ ] 中国新2011( 12): 109 技术新产品, 2  []傅金祥,金成清,赵玉华居住区生活饮用­水二次污染及J . 1999( 7): 55- 59 防治对策研究 [ ]给水排水, 3  J . []管颖城市供水水质二次­污染的原因及对策 [] 中国新2012( 15): 207 技术新产品, 4  []汤波,刘遂庆,张剑解决南京市多层住­宅屋顶水箱二次J. 2003( 3): 38- 40 污染的对策 [ ]给水排水, 5  J . []于明臻,考杰民城市供水的二次­污染原因及治理 [ ] 2014( 20): 86- 87  P312)价值工程, (下转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