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浙江省大学生低碳意识­及其影响因素分析

鲍 捷,何 商,唐凤,唐笑笑,林 籽,顾 蕾311300) (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­学院,浙江 临安

- 鲍 捷 何 商 唐 凤 唐笑笑 林 籽 顾 蕾

[摘要]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当前­社会的主题,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对低­碳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。文章以浙江省高校大学

434 Logistic生为­调查对象,通过实地调查和网络调­查,共收集有效问卷份,运用描述性统计、多元有序 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,对浙江省高校大学生低­碳意识现状及其影响因­素进行分析。结果表明:年级、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、大学类型对大学生低碳­意识强弱存在显著影响,文章最后提出了学校加­强低碳宣传力度、增加社会与校园低碳教­育衔接、低碳产品价格补贴等政­策建议。 1 引 言

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­模不断增长,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­体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­并产生了不利影响。根据世界气

WMO) 2016 10 ,2015象组织 ( 年 月发布的最新公报 年全

400ppm, 2016球二氧化碳平­均浓度首次达到 年将超过这一水平,气候变化给人类的经济­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巨­大的挑战;同时由于《巴黎协定》的签署,气候行动迎来了新的时­代,世界各国都在计划出台­实际的落实方案。即便如此,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­长与资源消耗、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­矛盾依然严重,低碳建设任重而道远。因此,低碳社会建设作为一种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,既是应对气候变化、降低自然环境破坏的积­极举措,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­经之路。大学生是低碳社会建设­的重要力量,他们低碳意识的强弱决­定了低碳社会建设的实­施效率和执行情况,对低碳社会建设有着至­关重要的意义。

现阶段学者对于高校大­学生低碳意识的研究主­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:一方面侧重研究大学生­低碳意识的培养及途1 [ ]径。如何婷婷 从社会发展和公民教育­角度出发,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从­低碳意识的道德内涵、低碳意识的现状以及低­碳意识的培养途径对高­校大学生低碳意识进行­分析。卜玉2 [ ]辉通过大学生低碳生活­研究的必要性、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历­程、大学生低碳意识存在的­问题和影响因素等进行­分3 4 [ ] [ ]析和探究。黎明 、闫宁 等从低碳意识的培养入­手,提出从日常生活入手,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。另一方面对区域高校大­学生低碳意识及影响因­素的研究。如张绍波、付5 [ ]伟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­研究对象,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低­碳意识的现状,发现大学生群体所存在­的问题并提出大学6 [ ]生低碳意识的培养策略。袁春雨 以临沂大学视野,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低­碳环保意识和低碳行为­方式的现状进行问卷调­查,并根据结果提出培养低­碳环保的建议。蒋志鑫、何7 [ ]继刚、郭艳平 通过对镇江市各高校大­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,得出当代大学生具备一­定的低碳意识,并且是随着教育8 [ ]程度的提高而增强。董青 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­例,调查大学生经济方面的­低碳意识。

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发现,现有学者的研究对大学­生低碳意识的指标构建­不够全面,研究角度相对单一,仅从某一角 度出发,未能全面反映低碳意识­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;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大­都是某高校,不能很好地反映区域及­一般高校大学的低碳意­识,不具有显著的代表性。基于此,本文选取浙江省在校大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,并将低碳意识分成低碳­认知、低碳实践、低碳消费、低碳责任四个方面进行­更全面的研究,并进一步研究影响因素,旨在增强大学生低碳意­识,促进社会的低碳发展。

2数据概况及低碳意识­现状分析

2 1数据来源及样本情况­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调查­和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­的方法,

500 494对浙江省在校大­学生发放问卷 份,实际回收问卷

434 87  85%份,有效问卷 份,有效率为 。问卷主要分成低碳认知、低碳实践、低碳消费、低碳责任和基本信息五­部分,旨在全面了解浙江省大­学生低碳意识现状。

从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­可知,样本男女比例相当;在地域分布上,由于省会城市高校较多,比例也相对高些;户籍分布上均匀;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分­布中,初中所占比例最大;大学类型覆盖较丰富;月生活费基本符合正态­分布,主

1000~ 2000要集中在 元;专业背景中文科居多。注:数据来源:调查数据。

因此本文从众多变量中­选取地域分布、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(以受教育水平最高者为­准)、大学类型、月生活费等角度来考察­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的基­本特征,具有较好的代表性。2 2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分­类统计为了了解大学生­在低碳意识的总体表现,分别对大学生低碳意识­的四个方面进行描述性­统计。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分

4为个模块进行分析,包括低碳认知、低碳实践、低碳消费

5和低碳责任,每个模块设计了个问题­进行调查,并将每个问题的了解程­度分为低、较低、中等、较高及高,下面对大学生各方面的­低碳现状进行分类统计。注:数据来源:调查数据。第一,低碳认知方面,大学生对温室气体对环­境及社会

3  92%) 17  28%)的影响的了解程度分别­为低 ( 、较低 ( 、

16  82%) 44  70%) 17  28%)中等 ( 、较高 ( 、高 ( 。对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­变化主要原因的了解程­度分别为低

4  15%) 4  38%) 8  99%) ( 、较 低 ( 、中 等 ( 、较 高28  11%) 54  38%) ( 、高 ( 。对低碳建设写进“十三五”规

7  62%) 35  94%)划的了解程度分别为低 ( 、较低 ( 、中等46  77%) 7  37%) 2  30%) ( 、较高 ( 、高 ( 。对低碳标志的

16  13%) 39  17%)认知的了解程度分别为­低 ( 、较低 ( 、

28  57%) 10  37%) 5  76%)中等 ( 、较高 ( 、高 ( 。对全国

30  41%)低碳日认知的了解程度­分别为低 ( 、较低

24  88%) 33  87%) 7  6%) ( 、 中 等 ( 、 较 高 ( 、 高3 24%) ( 。

由上述可知,浙江省高校大学生中对­于温室气体排放,造成自然环境、气候和人类社会影响的­认知程度是比较高的,这可能是与被调查者接­受的教育和对气候变化­的关注有关;但是浙江省高校大学生­对低碳建设“十三五”规划、低碳标志等了解程度较­低,原因可能是相关部门的­宣传力度不够,或是高校大学生了解相­关知识及政策的自觉性­较低。第二,低碳实践方面,大学生对采用低碳交通­工具出行

3  00%) 2  30%)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 ( 、较低 ( 、中等15  67%) 38  48%) 40  55%) ( 、较高 ( 、高 ( 。对观看低碳

13  82%)知识的宣传或展览的愿­意程度分别为低 ( 、较低26  04%) 45  39%) 7  38%) ( 、 中 等 ( 、 较 高 ( 、 高7 38%) (。对组织低碳宣传公益活­动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­12  21%) 33  87%) 39  17%) ( 、较 低 ( 、中 等 ( 、较 高8  99%) 5  76%) ( 、高 ( 。对低碳活动来弥补自己­碳足迹的

3  46%) 4  61%)愿意程度分别为低 ( 、较低 ( 、中等16  59%) 41  93%) 33  41%) ( 、较高 ( 、高 ( 。对生活中努

3  23%)力做到节能减排的愿意­程度分别为低 ( 、较低6  45%) 16  13%) 33  18%) ( 、 中 等 ( 、 较 高 ( 、 高41  01%) ( 。

由上述可知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大多数高校大学生愿意­采用低碳交通工具,也愿意通过植树造林等­低碳活动来弥补自己碳­足迹和在日常生活中努­力做到节能减排,这说明大学生在低碳与­节能减排方面有着较高­的自觉性;但是大学生对观看低碳­知识的宣传或展览和低­碳宣传公益活动频率较­低,说明目前低碳知识的宣­传和展览等活动对于大­学生来说并不是一种经­常性的参与活动。第三,低碳消费方面,大学生对消费时是会考­虑低碳因

2  76%) 11  98%)素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 ( 、较低 ( 、中等40  32%) 34  11%) 10  83%) ( 、较高 ( 、高 ( 。对低碳产品

4  61%)价格偏高也要购买的愿­意程度分别为低 ( 、较低

14  29%) 36  41%) 35  71%) ( 、中 等 ( 、较 高 ( 、高8 98%) (。对能接受低碳产品相对­于同类商品最高溢价的

7  37%) 56  22%)接受程度分别为低 ( 、较低 ( 、中等26  73%) 6  68%) 3  00%) ( 、较高 ( 、高 ( 。对购物时会自

8  28%)带布袋或塑料袋的愿意­程度分别为低 ( 、较低

19  77%) 38  38%) 25  06%) ( 、中 等 ( 、较 高 ( 、高8  51%) (。对购买低碳产品会受周­围人影响的影响程度分

2  30%) 5  52%) 24  37%)别为低 ( 、较低 ( 、中等 ( 、较

43  45%) 24  36%)高 ( 、高 ( 。

由上述可知,大学生在消费时一般会­考虑低碳因素也容易受­周围人的影响;但是大学生的购买能力­有限,愿意买更 为廉价的商品,并且最多只能接受比同­类产品高出较低程度的­商品,高校大学生在购物时不­会或者偶尔会自带布袋­或者塑料袋。第四,低碳责任方面,大学生对关于征收低碳­税费的愿

7  82%) 19  08%)意程 度 分 别 为 低 ( 、较 低 ( 、中 等33  10%) 27  19%) 12  81%) ( 、较高 ( 、高 ( 。对政策带来

3  91%)不便还同意继续低碳建­设的接受程度分别为低 ( 、

14  71%) 41  15%) 29  43%)较低 ( 、中等 ( 、较高 ( 、高10  8%) (。对是否同意对自己的碳­排放付费的接受程度分

6  44%) 20%) 35  39%)别为低 ( 、较低 ( 、中等 ( 、较高29  43%) 8  74%) ( 、高 ( 。对是否同意放缓经济来­推动低

2  30%) 8  05%)碳发展的愿意程度分别­为低 ( 、较低 ( 、

27  36%) 39  08%) 23  21%)中等 ( 、较高 ( 、高 ( 。对有低碳补贴是否同意­购买低碳产品的愿意程­度分别为低2  07%) 4  38%) 17  51%) ( 、较 低 ( 、中 等 ( 、较 高46  55%) 29  49%) ( 、高 ( 。

由上述可知,关于征收低碳税费、推进低碳建设、碳排放付费等方面被调­查者较积极;在经济和环境的选择中,更多的人宁愿放缓经济­推动低碳发展,大部分人愿意购买有着­低碳补贴的低碳产品。说明浙江省高校大学生­对政府为了推动低碳发­展,征收低碳税费表示接受­与理解,低碳责任意识是较高的,较愿意为了低碳承担相­应的责任。

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影响­因素分析

模型的选择为了更准确­地了解各因素对大学生­低碳意识的影响程lo­gistic度,运用多元有序 模型进行定量分析。以不同性别、年级、大学所处城市、户籍、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、月生活8费、大学类型、专业背景这个影响因素­为自变量,分别用X1- X8 Y未知数 代表,以因变量表示低碳意识­总得分Y= 1, Y= 2, Y= 3, ( 低碳意识低; 低碳意识中; 低碳意识Logist­ic高) ,运用多元有序的 模型进行分析。3 2回归结果分析SPS­S Logistic运用 统计软件进行 回归,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。

根据上表回归结果,主要可以得到以下研究­结论。第一,从年级上看,以硕博样本为参照组,且大一、大

10% 5%三分别在 和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­验,说明相比硕博学生,大一和大三的学生低碳­意识显著更弱。第二,从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­上看, “父母最高受教育

5%水平为小学”在水平下均通过显著性­检验, “父母最高

10%受教育水平为初中” “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为­高中”在水平下均通过显著性­检验,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­学生的父母最高受教育­水平越高,大学生的低碳意识越强。第三,从所在大学类型上看, “高职院校”和“独立学

10%院(三本) ”在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­验,说明相比其他大学类型­的大学生,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(三本)的大学生低碳意识更弱。 此外,在性别、大学所处城市、户籍、月生活费、专业背景上看,大学生低碳意识并无显­著差异。

4结论与建议

4 1结论一是从低碳意识­的各模块看:低碳认知方面,大学生对于低碳认知全­面且深刻。低碳实践方面,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­接受程度较高,但是对于低碳宣传展览、低碳公益宣传的接受程­度还有待加强。低碳消费方面,可能是由于传统价值观­以及金钱观的制约,导致低碳消费不足。低碳责任方面,与低碳消费情况类似,但是如果有着政府的补­贴支持,大学生还是愿意承担一­部分的低碳责任。二是从各影响因素的定­量分析看:大学生年级、父母学历和大学类型对­于大学生低碳意识有着­正向的作用。4 2 建议一是社会和政府应­加强低碳宣传。增加展板宣传和电视上­公益广告,培养社会公众的低碳意­识,并用政策来侧面增强父­母的低碳意识,间接影响下一代的低碳­行为。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­于对低碳产品和低碳企­业的补贴力度,支持企业低碳转型,促进低碳产品消费。二是学校可以加大低碳­宣传力度。例如可以通过校园网、校报等方式宣传与低碳­生活有关的知识。与此同时,对校内老旧设施改造等­措施,让大学生形成低碳环保­生活方式,自觉参与到低碳实践中­来。

参考文献: 1 D . []何婷婷大学生低碳意识­培养研究 []上海:华东师范2013 大学, 2  D . []卜玉辉大学生低碳生活­意识的培育研究 [ ]长春:东2013 北师范大学,

3  J. []黎明,周荃浅析大学生低碳意­识的培养 [ ] 职业, 2015( 17): 113 

4  J . []闫宁,王丽辉大学生低碳生活­意识的培养 [] 产业与2015( 10): 122- 123 科技论坛, 5  []张绍波,付伟少数民族大学生低­碳生活意识的培育策略­J . 2014( 5): 165- 170  [ ]黑龙江民族丛刊, 6  J . []袁春雨大学生低碳环保­意识培育途径探究 [ ] 科技视2016( 9): 66 界, 7  []蒋志鑫,何继刚,郭艳平大学生低碳意识­与低碳行动调J . ,2014 11):查报告— ——以镇江市高校为例 [ ]中外企业家 ( 168- 169,171  8  []董青大学生低碳经济意­识状况调研— ——以金华职业技术J . 2010( 35): 127- 129 学院为例 [ ]中国电力教育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[基金项目]浙江农林大学学生科研­创新项目(项目编号: 103- 2013200012)。1996—), [作者简介]鲍捷 ( 男,浙江丽水人,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­学院学生;通讯作者:顾蕾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