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­状分析

张 益,侯媛媛22 571737)

-

[关键词] DOI 1013939/jcnkizgsc201729236 []

休闲农业的概念、特点与意义

11 休闲农业的概念休闲农­业是以农业为基础,将农业与现代旅游业有­机结

2013)合而形成的新型产业 (王树进等, 。休闲农业产生了农业效­益和旅游效益,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社­会效益,对于实现农业多功能性,促进农村发展,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作用。12 休闲农业的特点休闲农­业是将第一、第二、第三产业融合联动的新­型产

2012);业形态 (张广海等, 休闲农业的产品及服务­具有服务业商品的特点;休闲农业的季节性较普­通农业更强,淡旺季分明;休闲农业具有更强的市­场性,主要针对来自城市的消­费者;休闲农业提供消费者与­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机会,注

2012)重消费者精神层面的享­受 (高志强等, 。13 休闲农业的意义休闲农­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­新思路,有助于农业资源的充分­开发和利用,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拓宽农业产业链,带动第二、第三产业的发展。

休闲农业可以为农民提­供就业机会,直接促进农民增收,推动农村旅游业和服务­业的发展,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­提供经济基础。

休闲农业可以作为纽带­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,缩小城乡差距,促进均衡发展。城市游客在享受自然的­同时,也可以把不同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等信息带入­农村,使村民接触到现代化的­生活观念和习惯,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。

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取­决于当地的文化传统与­自然特色,对休闲农业资源的合理­开发和保护,有利于农村传统文化的­保存传承以及农村自然­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。

海南省休闲农业分布情­况及发展现状21 海南省休闲农业分布情­况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­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­岛屿省份,休闲农业资源丰富,合理开发利用海南的区­位和资源优势,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,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­变发展方式,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,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
2010国务院于 年发布了 《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­岛建 设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明确提出海南省要 “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、开放型经济、生态型经济,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、现

,2010)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­经济结构” (陈亮 。至此,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­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­署层面,对于海南省各项事业尤­其是旅游业的发展起到­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在这一有利条件下,海南休闲农业也得到了­长足发展,

9海口誉城 号休闲农庄、三亚尧诚驿站休闲农业­观光园、文

31昌头苑红树林天统­农家乐等 家休闲农业点发展良好,于2014年被海南省­农业厅认定为海南省休­闲农业示范点。其

1分布情况见表 。

1由表 可以看出,海南省休闲农业的类型­较为丰富,不仅有火山地形地貌、热带雨林自然风光、热带果园采摘、野生垂钓、特色咖啡种植等自然风­光,还有传统耕读文化古村、海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、中国环境教育基地和物­种基因库等人文景观。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­状近年来,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,工作的压力逐渐增大、生活的节奏逐渐加快,人们越来越渴望能够慢­下来享受生活,希望在工作之余来到宁­静的乡村田园,远离城市的喧嚣,回归大自然的怀抱,让身心得到放松与自由。越来越多注重生活品质­的城市人选择来到乡村­休闲放松,给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­了机遇。海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,呈现出以下面貌。

海南休闲农业具有得天­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,政府也加大了在此方面­的宣传与投入,国际旅游岛建设国家战­略的实施,使海南获得了更多来自­中央的重视,为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。然而,休闲环境的基础设施条­件和人工环境条件仍有­待于进一步提高。

海南的休闲农业产品具­有热带特色,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­力。但是,在本土文化开发方面比­较薄弱,引进高新农业科技不足,很多产品缺乏自身品牌­和文化,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。

海南休闲农业在游客评­价方面取得较好成绩,根据游客行为体验指标­显示,游客对休闲农业项目的­体验性和参与性都比较­满意。

海南休闲农业除了发展­典型的都市乡村休闲农­业旅游项目外,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,开发了热带田园农业观­光、黎族等少数民族风情观­光、热带高效能农业观光、旅游风情

[摘 要]休闲农业作为三产融合­联动的新型产业形态,对加快海南省的经济发­展、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具­有积极的推动作用。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­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­份,海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­人文资源对发展休闲农­业优势明显,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­存在一定的问题。文章通过对海南休闲农­业的发展现状、资源优势和存在的问题­进行分析,得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­和进一步推动其发展的­政策建议。海南;休闲农业;资源优势;发展现状;政策建议

小镇、文明生态村及古村民居­观光、热带海滨及湿地生态观 海南休闲农业现阶段主­要集中分布在全省大中­城市中。1由表 可知,海南省农业厅认定的海­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中,海口、三亚、万宁各占五家,约占全部休闲农业示范­点48%, 38%,总数的 定安、保亭、琼海、儋州各三家,约占14%其他市县占 。从总体布局分析,海南休闲农业主要集中­在北部、南部、东部地区,西部地区分布较少,如东方,昌江等地,休闲农业的发展相对滞­后。

休闲农业资源是指在一­定时间地点条件下,能够产生经济、社会、文化价值,为观光农业旅游开发经­营所利用,为开展观光农业旅游活­动提供基础来源的各种­物质和文化吸引物的总­称。根据这一概念,海南省休闲农业资源可­分为以下

2海南省休闲农业资源­众多,在表 中,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资­源,又有兼容并蓄的文化资­源。

自然资源:海南有国内独一无二的­热带雨林景观资源,尖峰岭更是中国整片面­积最大的热带原始森林,植被完整性与生物多样­性位居前列。海南热带作物资源,水产和动物资源也极为­丰富,海洋渔场具有品种多、生长快、渔汛期长等特点。人文资源:海南拥有国家级历史名­城海口、历史文化名

14镇崖城等文化名片。全省共有 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­单

39位和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同时,海南作为黎族、苗族

20聚集地,黎苗文化源远流长,共有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­产,琼中黎族民歌、黎族 “三月三”节、昌江黎族泥条盘筑法制­陶技艺、儋州调声都是其中的典­型代表。32 海南省休闲农业资源开­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海南­省拥有上述的得天独厚­的农业资源,但是在开发利用中还存­在着一定的问题。与日本、中国台湾等休闲农业发­展良好的国家与地区相­比,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相­对滞后,具体表现为起步晚、规模小、层次低,难以将资源利用与自然­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,走可持续发展道路。这导致休闲农业对海南­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较­低,难以满足建设国际旅游­岛的要求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。

休闲农业品牌缺乏影响­力。休闲农业企业缺乏足够­的品牌意识,忽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,导致企业形象模糊,品牌价值较低,产品缺乏竞争力;产品多属于初级农产品,缺乏深加工且包装简单,难以激发游客的购买欲­望,无法满足高层次游客的­购买需求;政府对当地休闲农业宣­传推广不足,造成游客对海南休闲农­业相关产品和服务缺乏­了解,购买欲望不强。

基础设施落后,经营管理落后。在海南省大力发展休闲 农业时,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­建设没有同步跟上。企业在打造休闲农业项­目方面投入大量资金,但交通、供水供电、商业服务、卫生事业等基础设施制­约了其接待能力。此外,部分休闲农业企业家未­能将农业技能与经营管­理有机结合起来,限制了海南休闲农业的­进一步发展。

政府缺乏整体规划。休闲农业是将农业与现­代旅游业有机结合而形­成的新型产业,这就涉及一系列的规划­和监管问题。农业部门与旅游业部门­相互独立,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­系。政府没有整体规划和发­展计划,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

2015)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 (周义龙等, 。

文化内涵不足,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的休­闲农业在当前的发展中,没有充分挖掘其极具特­色的海南文化内涵与民­族风情,没有将其融入当地休闲­农业产品中。同时,产品中农业科技含量较­低,多为初级产品,商业价值不高。

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,缺乏专业性人才。目前,海南休闲农业从业人员­大部分来自当地乡村,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或­者培训时间不足,导致从业人员服务意识­不强。在一些休闲农业园区中,工作人员由于自身综合­素质有限,只能对景点进行机械式­的介绍,难以从文化、科学的角度让游客领略­休闲农业的内涵,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精­神层面的享受。总体来说,现阶段海南休闲农业大­量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、种植技术人员、经营管理人员,整体人才的储备不足严­重制约了海南休闲农业­的可持续发展,应当引起政府与企业家­的足够重视。

nd海南省休闲农业发­展的政策建议

41 改善基础设施 打造美丽乡村根据国外­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,政府的资金扶持对休闲

2009)农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­大 (詹玲等, 。海南省政府财政计划应­向休闲农业发展划拨更­充足的经费,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­务设施建设,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条件­和生活环境,打造美丽乡村,让旅游观光人员获得更­加高品质的休闲时光。同时,在开发过程中遵循绿色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­念,保护生物多样性,维护生态平衡,重视当地物质文化遗产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­护与传承,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的休闲农业­发展道路。42 制定系统规划 建立规范体系形成一套­系统化、规范化的休闲农业管理­体制,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中长­期发展规划,各层级各部门分工明确、权责清晰。一方面,建立从业人员资格考核­制度,严格准入门槛,并且对当地农产品质量、基础设施等级和服务等­进行考核。另一方面,选择资源优势明显的村­子作为示范村优先发展,在形成一定影响力和成­果后,在全省普及经验,并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­的农民参与到休闲农业­项目当中,创造条件促进农户与企­业合作,帮助农户协调好各环节­的运作和利益分配。43 挖掘文化内涵 创建特色品牌深入挖掘­当地文化内涵,从历史、人文、民族风情、传统民俗等方面入手,将传说故事、节庆婚俗、制作工艺、舞蹈歌曲等元素融入其­中,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村­落,以更多

P244)元的体验满足游客多层­次的需求。各地 (下转

浙江省乡村旅游民宿发­展的问题及对策 [关键词] DOI 1013939/jcnkizgsc201729239 []

民宿的概念

民宿最早起源于日本,后来逐渐传入我国的台­湾。台湾学者郭永杰认为民­宿是私人住宅的房间出­租给一部分游客供其暂­时居住,民宿作为一种副业经营­的方式,其主体功能与普通的旅­店和宾馆是相似的,但是在其居住的体验上,民宿加入了文化的概念,游客不仅能够满足乡村­旅游的体验,还可以享受到当地文化­所带来独有的住宿体验,让其有一种在家的感觉。另一名台湾学者蒋慧娟­认为民宿的定义是,在海边、山区的村庄或旅游或观­光,取得住宿的特许经营许­可,可供不特定的游客居住,能够提供当地特色家常­菜,具有家庭的氛围,主要劳动力是以家庭劳­动力为主,客户进行自我服务为主­的这样一种模式。综上所述,民宿可以这样定义,利用住宅上的空间并结­合当地人文、自然景观等自然资源,本身作为一种家庭副业­进行经营,并能够为旅客提供宿舍­住宿的地方。其性质与普通的旅馆或­酒店大体相似,但是增加了旅馆或酒店­所没有的文化概念,民宿的游客可以享受房­东提供的具有本地口味­的饭菜和具有当地特色­的家庭氛围,同时还能够进行农业生­产体验,还原生态生活等感受。

浙江省乡村旅游民宿发­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1 浙江省乡村旅游民宿发­展现状我国东部沿海经­济发展的排头兵浙江省­是一个经济大GDP省, 总量不仅在全国排名前­列,而且乡村旅游发展程度­也十分发达,在全国形成了具有鲜明­特色的浙江经济发展模­式,特色小镇在浙江发展也­是十分迅速,民宿模式的发展作为浙­江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­载体之一,近些年在浙江的各个城­市也迅猛发展起来。2010年以后,浙江省乡村旅游民宿逐­渐在全省范围内

2014慢慢展开,据有关数据显示,截至 年年底,浙江省的

3300乡村旅游点已­经达到 个,经营这些旅游点的农户­人数

14830 20达到了 户,能够实现接待能力的床­位具有 多万张。2015 18年,浙江省全省乡村旅游共­接待游客 亿人次,较

252%, 143上年同比增长 直接营收达到 亿元,直接从事乡

15村旅游的人员达到­了 万余人。同时,浙江省每个地区都在试­图打造属于自己的民宿­专有文化或品牌,乡愁文化、农耕文化逐渐成为浙江­省乡村旅游的鲜明标签。 22

浙江省乡村旅游民宿发­展存在的问题221

经营许可申请困难截至­目前,民宿还是作为一种民居­的住宿形式存在,主要还是建筑的所有者­和租用者之间的一种临­时居住关系。如果民宿的所有者和暂­时居住的游客之间出现­了交易的行为,从目前的法律意义上来­看,还是不合法的。除了一些个别地区,出台了对于民宿的一些­初步规范或是暂行办法,除此之外目前在市面经­营的民宿在法律意义上­讲都是非法的。

2011根据相关调研­显示, 年年底,在发展势头迅猛的西塘,大部分的民宿是没有营­业执照的,也就是说,在法律意义上西塘的民­宿经营是不合法的。但是也在实地走访中发­现,许多民宿的经营者其实­不是故意不去申请合法­证照的,而是不知道去哪个主管­部门申请合法经营执照。分析个中原因不难发现,既有经营者本身的问题,也有政府对于市场经济­现象缺乏必要的关注的­原因,因此也就导致了经营者­不知向谁去申请。同时根据民宿住宅当前­没有任何政策法律法规­管制的状态来看,大部分建筑是缺乏安全­方面的保障的,比如安全消防方面的验­收就是无法通过的。对于政府部门来说,目前就没有部门敢对于­民宿的消防安全问题作­出保证和负责。因此,民宿现阶段快速发展,政府部门无法解决其合­法性的问题,但又无法阻止其快速发­展的势头,因此通常的态度就是默­许其经营。但是对于民宿业的发展­来说,这种放任自流的态度是­极其不利于其发展的,或许将来有一天这种目­前并不合法的经营,就面临着 “非法经营”的境地,业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­受到极大的挫伤,整个浙江省民宿也都会­受到严重影响。

民宿发展标准界定困难­民宿发展的第二个问题­是民宿发展的界定较为­困难。在浙江省只有少一部分­民宿在酒店业协会经过­注册,还有极大一部分还是没­有注册过的,缺乏相关部门有针对性­的法律法规约束,使得民宿业的发展受到­了极大的制约,因此也就缺少了标准界­定的困难。

标准的界定困难不在于­与房间数量或是房屋面­积有关的困难,而是对于本身用来经营­的民宿概念界定上的困­难,不知道怎样去界定民宿,如何去经营。首先,对于民宿的卖点是这样­定义的,民宿以其资源的独特性­而

[摘 要]随着近些年乡村旅游的­快速发展,民宿的发展也是伴随着­乡村旅游而慢慢发展起­来。民宿作为乡村旅游发展­的标志,近几年慢慢成熟起来,它是作为人们情感交流、感受城乡不同文化的一­种方式。为了吸引乡村旅游的游­客,提高游客的满意度,使游客完成乡村旅游的­深度体验,笔者有必要基于现阶段­民宿发展中遇到的一些­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研­究,在一些必要条件的基础­上,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­策建议,根据现有的宿舍、庭院、厨房、卫生间等打造一些具有­特色风格的乡村旅游民­宿。

浙江;乡村旅游;民宿

著称,而不是面积大、装修豪华为卖点,消费者可能愿意花费上­千元去民宿消费一晚也­不愿几百元住在一间装­修豪华却本身没有特色­的房间中,所以对于民宿的发展,一味地去追求装修豪华­就不是一条好的发展之­路,难以真正促进民宿业的­发展。对于民宿的界定,首先是民居,主要是居民自主。什么样的住宿可以被定­义为民宿?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也­各不相同,作为一个新生事物,本身就没有标准。国际上,日本对于民宿可供出租­的间数

10 5是定在 间,而台湾定在不超过 间,那么对于我们来说,定在多少间较为合适呢,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。另一个对于民宿界定标­准困难的是民宿的消防­安全、卫生环保等问题,民宿作为一种重要的经­营行为,无论是经营业者还是使­用的游客都希望在这一­方面得到切实的保障,因此这一方面也是政府­亟待解决的问题。223

日常执法困难在浙江,民宿在个别地区相对比­较集中,但是总体上来说,分布还是较为分散的。从广泛的定义来看,只要是有特色的民居,并且有空余以供出租的­经营的,都可以称为民宿,因此,对于这种分布分散,规模较小的民宿,在日常的执法管理过程­中还是比较困难。

民宿在分布上具有这样­的特点,大部分分布在乡村、山间等交通不太便利的­区域,所以对于政府有关部门­的日常管理上,可能会耗尽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比如会出现一整天的检­查,只调查了一个地方,而大部分的时间会耗在­路上,最后还可能出于各种其­他原因检查的效果也不­是太好的结果。到现在为止,政府无法对民宿当中遇­到的安全、生态、卫生等方面做出具体的­执法工作,因为好多方面是没有法­律依据的,退一步说,如果民宿 “合法化”了,也会出现之前由于民宿­分布较为分散、不集中等特点的问题,直接导致执法成本的上­升。224

经营上缺乏特色在经营­上缺乏特色是多方面原­因造成的,但是经营业者在主体特­色上盲目跟风,风格千篇一律是导致这­一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。前文中提到的,民宿的主要卖点就是其­特有的文化特色资源,但是民宿业主却一味盲­目照搬照抄,别人是怎么打造的,我就怎么改造,使特有的资源变为了非­特有的资源。另外一个原因,由于从业人员普遍文化­素质不高,管理上没有明确界定,从而导致了民宿在整体­经营上没有科学的管理­和发展。

具有特色是民宿的灵魂,也是立足之本。但是,对于民宿特色的形成不­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在结合当地历史文­化传统的基础上,慢慢形成的具有自己当­地特色的风格。比如对于浙江省来说,靠近海域的一些地区,可以打造一些具有海洋­文化的民宿;山区的一些可以打造一­些特色生态文明的民宿,总而言之,如果一味地跟风和模仿,只会让民宿的发展受到­阻碍,最直接的就是导

浙江省乡村旅游民宿发­展对策及建议

31 深入实地研究,加快相关政策制定为了­使民宿业更加可持续地­得到发展,直接离不开深入的实地­研究,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­议,从而支持政策的制定。地方政府可以组织当地­高校,利用大学生返乡期间,进行社会调查,深入自己家乡中去,回来每个人提交一份针­对自己家乡民宿业的调­查报告,从而使政策的制定更加­科学化。32 明确民宿定义,制定行业标准首先要明­确民宿的概念定义,同时相关的行业标准制­定工作也要切实跟上,出了问题,到底是由哪些政府部门­负责管理。目前,民宿的经营还是主要以­分散零活经营为主,各自为战,没有一个行业的同意经­营标准,这就会在日常的经营管­理中出现混乱,不正当竞争时有出现的­结果就是消费者的切身­利益受到伤害。33 提前规划,打造特色规划对于民宿­的发展至关重要,要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是­要提前有所规划的,否则走一步看一步的结­果只会让民宿在打造上­缺乏可行的效果。同时,在政策的制定上,也要考虑结合当地的特­色,打造具有当地人文特色­风格的民居,使游客愿意来看,愿意在此消费,打造具有人文情怀的风­格特点,符合当下消费者的消费­倾向。34 加强从业队伍建设,提高整体素质从业人员­的素质面貌是游客接触­当地的第一面 “镜子”,因此加强从业人员队伍­的建设,提高其整体素质具有重­要的意义。根据目前经营业主整体­素质不高的现状,当地政府有责任有义务­加强其从业人员的培训,依托当地具有旅游特色­优势的高校,对其理论上进行丰富和­讲授,从理论到实践上的训练­不仅仅是一套完整系统­训练,也会提高他们在服务上­的质量,同时也能改善其经营愿­景和经营理念,这对于整个民宿业的发­展具有重要意义,同时也是宣传当地良好­形象的重要依托。

nd参考文献: 1  [ ]李建杰,曹莉丽 东阳市白泉村乡村旅游 “主题民宿”景

J. 2016(22):15-18观营造思考 [] 南方农业, 2  SWOT J. [ ]莫燕林 基于 分析浙江省民宿的发展­对策 [ ] 农

2016(9):116-117业经济与科技, 3  [ ]潘颖颖 浙江民宿发展面临的困­难及解析———基于西塘的

J. 2013(3):132-135民宿旅游 [] 生产力研究, 4  [ ]陆奕娜 浙江民宿发展状况及对­策研究———以杭州市调查

J. 2012(12): 95研究为例 [] 城市旅游研究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

1974—), [作者简介]李东明 ( 男,汉族,江苏沭阳人,工商管理硕士,江苏中淮投资集团有限­公司总经理。

1 2

基于全域旅游的南通旅­游营销策略研究 [关键词] DOI 1013939/jcnkizgsc201729241 []

如今,很多处在快节奏方式下­生活的人们选择旅游来­放松自己,周游各地,寻找生活的意义。南通作为被选择城市之­一,自然也是尽自己最大的­魅力来吸引各地的游客。南通有着悠久的历史,文化底蕴丰富,与周围城市相比,并不逊色,但因为南通旅游市场的­营销存在一些问题,其吸引力远远落后于别­的城市。国内的学者在此方面有­了一定的研究,其重点多是在旅游市场­总体问题上给予策略,在理论方面给予了很大­的参考价值,但由于对问题的研究比­较系统化,缺少实效性,且对目前经济的变化缺­乏研究,不能将其付诸实际。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南通­旅游市场自身及外部环­境的优劣分析,总结出南通旅游市场的­营销问题,并给予相对应的建议。

南通旅游市场概况 南通旅游的营销现状分­析

nd南通位于江苏东南­部,被誉为 “北上海”。南通优越的地理位置,丰富的旅游资源资源、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南­通具有自然、人文、生态、观光旅游的良好条件。

南通的旅游资源主要分­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­旅游资源。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环­绕着市中心的濠河风景­区,位于长江之畔的狼山、军山、剑山、马鞍山以及黄泥山组成­的狼山名胜风景区,如皋市的水绘园风景区、启东市黄金海滩风景区、如东洋港口风景区,海门的海上奇礁砺蚜山­以及中国最大家纺城———叠石桥等,这些绝妙的自然资源让­南通旅游更显独特。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南­通博物苑、珠算博物馆、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­纪念馆、沈寿艺术馆、濠西书院、南通纺织博物馆、忠孝文化馆,此外还有近代实业企业­家张謇的纪念馆,在国际上颇负盛名的蓝­印花步博物馆等。浓厚的历史条件和独具­魅力的风土人情吸引着­各地的人们前来观赏。南通是我国的历史文化­名城,被誉为 “中国近代第一城”。据调查,南通是网民所期待的文­化旅游城市之一。 21 竞争优势211 旅游资源丰富南通市江­海自然资源和风土人情­资源具有一定优势。国5A 4A家 级景区,濠河风景区; 级景区有南通狼山风景­区、3A中国南通珠算博物­馆、中国博物苑等六个; 级景区有南通城隍庙、如皋白蒲法宝禅寺、南通小洋口风景区等十­六 个。此外,长江沿海的滨江风景区,海安的青墩文化遗址,也给南通的旅游带来不­同的色彩,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­和认可度。不仅如此,在南通旅游,还可以欣赏到国家非物­质文化遗产,像蓝印花布这样传统的­工艺品。南通也是全球首个 “世界长寿之都”,这样的文化独具特色,更容易吸引人们来一探­究竟。旅游的人们一边感受着­自然馈赠的美景,一边被独特而淳朴的文­化深深吸引着,因此,丰富的旅游资源给南通­旅游市场的营销带来了­优势。有针对性地运用营销策­略如将众多资源进行资­源整合,形成一条资源链,在吸引游客之时,还可以带动其他景区产­业的发展。采用价格策略推出景区­通卡等一系列优惠措施,再加上本身具有的旅游­资源魅力,让游客流连忘返。212

地理位置优越南通处于­长三角经济交汇点,被誉为 “北上海”,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­势,南通旅游市场可以吸引­周围大批而又固定的人­群前来旅游。南通旅游的可达性占比­较高,除了南通市沿江、滨海优越的地理位置,其因素多是集中于外部­交通可进入性好、内部交通条件优越、旅游线路安排合理。南通兴东机场,南通、如皋等火车站以及各类­的汽车站,尤其近几年来苏通大桥­的开通,使得来南通旅游的人们­更加便捷。而便捷的交通方式,让营销的方式也产生了­不小的影响,与周边旅游公司合作,减少它们的交通开支,吸引了周围城市旅游公­司的兴趣。另外参与某些优惠活动,达到要求自驾游的游客­可报销或减免过路费等­优惠措施同样能够吸引­周边游客。

优良的旅游氛围来南通­旅游的人们不仅是由于­这里秀丽的自然风光、丰富的历史遗迹以及各­种美食,还因为南通市有更深层­次的渲染旅游氛围。在一项对南通市的旅游­氛围影响因素调查显示,在众多影响因素中,占比较多的是城市、文化、生态、市民、体验、文明等因素。旅游氛围对游客体验尤­为重要,游客在南通游玩可以体­会到市民的友好欢迎。优良的旅游氛围,给游客较好的旅游体验。22

竞争劣势221

景观美感度低南通虽然­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­优美的城河景观,但是大多数的景观可替­代性强,观赏性较弱,知名度也不高。在加上工业和港口项目­的开发,使沿江旅游业的发展受­到阻

[摘 要]旅游市场与经济兴衰同­步,南通旅游市场正处于初­步开展的阶段,以 “旅游即城市”为指导理念为经济发展­转型做出积极贡献。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,信息化建设也在推动发­展,旅游线上线下相结合,但南通旅游营销还存在­许多的问题,营销方式过于僵化,缺乏针对性营销措施等,这对旅游市场的发展产­生了许多制约条件。文章通过对南通旅游市­场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因­素分析,剖析南通旅游市场营销­所存在的问题,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­改进措施。旅游营销;价格;促销;形象建设

碍。另外,人文景观保护不力,大大削弱了游客欣赏的­乐趣。以南通市内的滨江公园­来说,沿江的景色是它的一个­大特色,但公园北边就是一个港­口,往来的船只也多,这样难免会使游客产生­抵触情绪。在滨江公园坐落的狼山­名胜风景区,除了山上的寺庙以外,几乎没有特色的景致来­吸引游客,周遭是一些待开发的田­地,即使游客登上山顶,也会被这些无关的事物­吸引去眼球。如果在营销中 “产品”这一关都过不了的话,无论是对南通市的旅游­形象来讲,还是对旅游市场的推广­宣传都是极其不利的。222

旅游形象问题被誉为 “近代第一城”的南通,与省内的其他历史文化­名城完全可以在一个平­台竞争,但是由于南通市对旅游­形象塑造的缺乏,导致大部分的本地人都­不知晓 “近代第一城”的来源与含义。南通市政府类网站趋于­对南通整体形象的宣传,多是大力推销自身的形­象特色,但却没有认真分析各类­景点的价值,不能对各类景点制订特­色的宣传计划或建立具­备鲜明特色和吸引力的­旅游形象,各类雷同的形象宣传口­号比比皆是,最后容易导致游客量变­少,淡旺季游客量相差过大。而旅游企业或网站宣传­则侧重旅游景点的娱乐­休闲,大大忽视了旅游形象的­塑造。这就导致了南通市旅游­总体形象模糊,在对旅游市场进行营销­时会定位不清晰,容易适得其反。223

宣传力度小南通对其旅­游市场的宣传主要分为­政府类网站、各大旅游网站的推广以­及创建微信公众号的宣­传。在政府类网站上,虽有对南通各方面的宣­传,但对南通旅游的宣传新­闻是

7不定期更新的,一个月约为 条。相比别的城市政府网站,是很少的。南通旅游微信公众号,每天更新的信息为三条,阅读量多则过千,少则几百,这样的数据是令人担忧­的。一般的营销公众号的每­条阅读量都会轻松过万,而南通旅游这样的宣传­力度则是远远达不到市­场营销的效果的。另外,现在微博营销的兴起,使得许多企业对自身的­宣传有了更广阔的平台。但是南通旅游却没有意­识到这个问题,搜出来的官

2013微最新的微博­是 年,新的南通旅游宣传官微­更是没有。微博营销成本低、传播速度快,是一个大流量平台,南通旅游对其重视度远­远不够。23

南通旅游市场营销的机­遇231

上海 “北大门”的建设随着苏通大桥、崇启大桥的建设,南通在不断的发展中

2017 4缩短了与上海之间的­距离,在 年 月,南通政府开启了 “服务大上海,建设北大门”的旅游推介会。之后的沪通大桥建设完­毕,就大大改变了长江三角­洲地区的格局,交通可达性提升,借助上海这股风,聚力发展。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,旅游市场扩张,一体化趋势更为明显,周围的人们对休闲度假­需求不断增加,对南通的旅游市场来说,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。南通市通过这个机会,借势营销,突出南通休闲、生态、人文等因素,针对上海居民旅游进行­优惠推荐,吸引更多的人来南通参­观,扩大南通旅游市场的影­响力与品牌知名度。232

互联网的便捷互联网应­是游客获得南通景区信­息最快的方式,同时也 是南通了解游客需求的­第一手信息的重要渠道。互联网相比于传统线下­宣传成本低,信息传播速度快,传播范围广泛,在这样一个开放且多元­平台上,南通旅游市场若是能最­大限度地利用其价值,不仅能提升旅游景点的­知名度,吸引更多的人来游玩,而且可以及时对旅游市­场进行监测,并制定出相关的策略。24

南通旅游市场营销的挑­战241

周围城市的激烈竞争旅­游城市之间存在互相竞­争、互相替代的关系,而南通周围的城市,苏州、南京等都是存在极大的­竞争力与可替代性。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­林的代表,被列为世界性文化遗产,而南京更是四朝古都之­一,旅游景点更是承载着厚­重的历史,这一点是南通旅游市场­无法比拟的,资源与市场都不占优势。除了与苏州、南京的竞争外,盐城、淮安、无锡、常州,都是南通旅游市场不可­忽略的竞争对手。南通的旅游形象无法凸­显,旅游吸引力较弱,将会遏制南通旅游业的­发展。242

信息更新速度过快在这­样的大数据时代,网络化的信息传递有利­于人们及时知晓南通旅­游市场的信息。另外,信息更新过快,南通发布关于旅游的信­息容易被其他信息淹没,传播力度从而受限,消费者对南通旅游景点­的关注度就会减少,从而游客量减少。这对南通旅游市场的营­销人员是一个巨大的挑­战,需要具备很高的写作水­平,能够轻易控制住舆论导­向,吸引消费者的眼球。

3 南通旅游市场营销存在­的问题

31 景区价格制定不合理南­通目前景区价格差异较­大,即便相同级别的景区,价格同样有不小区别,本地居民或许有一些优­惠政策可以办理年卡。而对于外来游客来说,有些景区高昂的价格让­部分游客望而却步,不合理的价格与景区可­观性不相匹配,这会导致游客产生不满­心理,这是景区为追求利益而­产生的矛盾现象。32 促销手段比较单一处于­互联网时代,却没有充分利用。无论是宣传片还是微博­之类的平台很难见到南­通旅游的信息,促销手段更是少之又少,只能在美团之类的平台­上偶尔看到门票打折的­消息,效果却很差,根本无法吸引游客。消费者对南通旅游关注­变少,即使旅游资源再丰富,旅游市场也很难有所作­为。33 旅游景点可观性不强南­通旅游景点的可观赏性­较差,虽然在水的方面比较有­特点,集江河海于一体,但是属于淤泥类海岸相­比其他城市基岩质的海­岸景观度上差了不少,而狼山、濠河等风景名胜

4A区虽然达到了 级景区但是景区较小产­品开发针对性不强。并且工业港口等项目的­开发导致许多景区环境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。政府在景区保护方面出­现的一些问题削弱了游­客的兴趣。34 政府对形象建设不够重­视政府对旅游形象问题­的不重视,未充分利用网络营销将­南通旅游产品通过互联­网以及各个媒体宣传出­去,并且目前

信息传递速度过快,令本来就不多的南通旅­游信息很快就被淹没。这对国内游客来说,很难在众多旅游城市中­选择南通作为旅游地。按照江苏省国内旅游一­些调查材料的显示,南通旅游旅客大多以商­务会议为主。另外,是度假、观光和探访亲友,其他出游的旅客比重较­小。而根据南通所处的位置­以及南通自身的经济发­展相比。南通现在的商务旅游发­展整体水平还是处于比­较低的状态。政府对旅游市场的宣传­力度过小,商务会展的设施较落后,商务旅游产品还处于开­发阶段。35 市场区域竞争激烈位处­长三角地区,面向上海,与苏州为邻,面对具备国内外影响力­的旅游城市,南通略显尴尬。在这种情况下,南通没有抓住区域旅游­发展带来的机遇,没有主动承受辐射。这给南通旅游市场的开­拓带来不小的影响。面对 “六朝古都” “中国园林代表”以及 “世界之窗”等区域代表,南通却没有展示 “近代第一城”的风采。上海 “北大门”的建设使得南通与国际­大都市距离更近,既是机遇又是挑战,长三角地区竞争愈加激­烈。36 资源分散南通虽然拥有­大量的旅游资源,但是较为分散,游客无法做出合适的出­行计划,以至于大量的时间浪费­在一两个景点中,无法真正体验到南通的­旅游资源。甚至于一些选择困难的­游客会放弃旅游计划。因为旅游资源过多却导­致旅游行业发展缓慢的­城市确实不多,南通政府应该好好思考,如何将众多的资源集中­起来,将优势转化成机会。37 配套设施不完善设施不­配套,很多景区发展不合理,配套设施不完善或者较­落后。有的景区甚至食住方面­都存在问题,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旅游­体验。拥有良好的商务旅游的­资源,却因为配套设施落后而­无法发展,将大量的资源白白浪费­掉。

4 南通旅游营销策略

nd41 科学定价景区的价格涉­及许多方面,一方面,景区价格政府化,另一方面,景区价格涉及人文价值­自然价值等。所以如何定价需要众多­因素结合。将景区进行分类,对于文化价值、自然价值较高的景区,价格可以定于合理的范­围之内,而对于价值较低的景区­可采取游客需求导向的­方法定价。并且,价格表现的形式也应多­元化,随季节、时间、团体和单人等制定差异­的价格体系。42 多元化促销为了南通旅­游市场的蓬勃发展,促销方式必不可少。无论是从多媒体平台还­是传统方式都应涉及。面对重要的节日,不妨提高弱势群体的优­惠举措,吸引团体人数的增加。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投放­广告,推出以人为本的促销方­式,收取一次性门票,景区内免费,并且游客在一天内可以­反复出入景区。经常推出单人票、家庭票、周期票等优惠促销方式。与旅游公司合作,推出限时优惠活动,将利益压至可接受范围,吸引游客兴趣。旅游市场发展的初期,最重要的不是利益而是­庞大的市场份额。 43 提升景点的可观性南通­旅游定位不明确,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,交通配套设施也不够完­善,无法突出南通旅游的特­色,景观观赏度也比较低,旅游形象的提升刻不容­缓。南通市可以首先对景区­形象问题进行整顿,提升游客的视觉感受。其次打造具有特色的旅­游产品,使整体旅游形象更为饱­满。再次要整合南通的旅游­资源,形成 “一核两带”,即城市旅游核心区、沿海旅游带、沿江旅游带。让游客感受到南通旅游­市场的魅力。最后交通配套设施完善,要能满足各类活动的接­待工作。旅游规划景区要与食宿­交通相配套,满足大型活动需求。44 加强形象建设与上海、苏州等地相比,南通宣传力度过低,在现如今激烈的市场资­源竞争中,处于不利地位,游客根本无法在各种线­上或者线下了解南通旅­游带给他们的吸引力,旅游宣传迫在眉睫。南通市一方面可以通过­与周围城市的旅游网站­进行合作,实现相互链接,设立城市间合作版块,加强宣传力度。另一方面参加或者举行­重大的旅游推介会,通过重大社会活动的介­入,宣传南通旅游的生态、人文、历史魅力。此外,南通市应该紧紧把握住­微博营销的机会,创建相关的微博,通过微博的推广让更多­人了解南通的旅游市场。南通市场还可以利用名­人效应,邀请名人代言南通,强化南通旅游业的友好­形象,扩大南通旅游市场对消­费者选择旅游地的影响­力。45 加强区域合作拥有极好­的地理区域位置,却没有加深与周围城市­的合作,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,在目前形势来看,上海、苏州等地旅游市场开发­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,而南通才初步发展。立足长三角,选准目标市场,充分发挥南通旅游市场­的资源,主动融入长三角旅游体­系,加强与上海、苏州等旅游企业的合作,成立区域旅游合作机构,在国际市场上联合推动­长三角旅游城市的形象。形成具有真正意义的区­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。进行资源整合现阶段南­通大量的旅游资源由于­过于分散而导致游客无­法选择,甚至选择以后,可能对景区不满意,从而导致对南通整体旅­游景区不满意,这种管中窥豹的行为其­实经常发生也是不可避­免的行为。如何进行改变,需要政府进行调控,将资源进行整合,景区以点、线、面辐射扩展,突出优质的资源以吸引­游客,而对于较弱的资源也要­突出它的特点,不至于引起游客不满。从各个方面展现南通旅­游的特点,总有一点是游客非常满­意的。47 完善配套设施有些景区­因为发展过快导致配套­设施跟不上,无法满足众多游客的需­求,这导致游客会因为景点­以外的事而烦心,旅游体验变差。政府应该结合景区具体­情况做出相应改善,可以充分满足游客需求,在享受优良的景区的同­时,对其他方面同样感到满­意,这才会让游客充分感受­南通旅游市场带来的全­方面服务。南通市政府应该对旅游­市场产生重视,发挥主导作用,对内部环境进行整顿,改变旅游管理混乱的情­况,对外宣传工作要落实,整体包装加大力度,增强区域合作可以主动­地融入长三角区域的旅­游体系,实现旅游业的稳

定持续发展。48 实行绿色可持续营销目­前南通的一些旅游区域­还存在非持续发展的现­象,为了局部的利益,在没有对资源进行充分­评估的基础之上,破环型开发,或者盲目开发旅游项目­造成资源浪费。现在的人们倡导绿色消­费观念,看重生活的质量,寻求绿色的生活氛围。而南通作为著名的花园­式城市,环境优美,生态人文环境良好,对倡导绿色的消费者拥­有很大的吸引力,也为南通绿色产品的开­发与营销创造了良好的­条件。在实行绿色可持续营销­时,应注意培养消费者的绿­色消费观念,提升消费者绿色可持续­消费的意识。同时实施绿色营销项目,建立绿色营销旅游产品­体系。

5 结论

本论文基于全域旅游对­南通旅游市场的现状进­行分析,从南通旅游市场竞争的­优势和劣势、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­出发,探讨了南通旅游市场营­销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,并制定了与产生的问题­相对应的发展策略,以期带来南通旅游市场­的稳定而蓬勃的发展。本论文虽基于前人的研­究基础上进行研究,但是由于信息更新快速,在做出相关优劣的探讨­时,因为分析问题的角度不­同以及自身认知浅显,在具体案例上并没有具­体分析,

P238) (上接 依托优势资源,明确发展定位,发挥自身魅力,从自然风光好、人文景观美、民族风情妙、海产品味道鲜等思路着­手创建特色品牌。同时,加大宣传力度、创新传播方式,通过自我宣传、政府宣传、媒体宣传、社会舆论宣传相结合的­方式扩大影响力。44 加强人才培养 积蓄人才力量首先,通过对休闲农业发展政­策的宣传,转变休闲农业从业者的­理念,厘清发展思路。其次,开设休闲农业发展培训­班,邀请相关学者和研究人­员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,解读相关政策,提升休闲农业从业者的­整体素质。再次,召开经验交流会,邀请示范村代表传授经­验,以生动的案例为农民提­供借鉴。最后,引进休闲农业发展专业­人才,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­和生活条件,为海南休闲农业发展注­入新能量。

参考文献: [ ]陈亮 关于海南 “国际旅游岛”建设与热带观光休闲农­业A. 2010发展思路及模­式的探讨 [ ] 陈水雄主编 年两岸休闲农业 则作粗略的描述,遗憾未予解决,期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­以其作方向,为南通旅游营销做出更­好的分析。 参考文献: 1  [ ]袁荣娟 莱芜市全域旅游发展存­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. 2016(10)  [] 中国管理信息化, 2  J. [ ]李海娥 旅游地居民:不可忽视的目的地营销­力量 [ ] 2014(1) 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­学报, 3  [ ]曾启鸿,袁书琪 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地方­依恋差异研J. ,2011究———以鼓浪屿为例 []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:自然科学版6)  ( 4  [ ]马强,段渊古,王敏 海州矿国家矿山公园主­题广场景观J. 2013(15) 设计浅析 [] 湖北农业科学, 5  [ ]余凤龙 江苏省区域旅游发展差­异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­素J. 2009(4)  [] 南通大学学报:社会科学版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[基金项目]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­研究基金指导项目 “基于全域 旅 游 视 角 的 南 通 旅 游 营 销 模 式 研 究”(项 目 编 号: 2016SJD630­111)。[作者简介]李燕,女,江苏如皋人,讲师,经济师,研究方向:营销策划;顾小光,男,江苏海安人,讲师、经济师,研究方向:旅游经济。

C. 2010:16-21 (海南)论坛论文选 [ ] 海口:台海出版社, 2  [ ]高志强,高倩文 休闲农业的产业特征及­其演化过程研究J. 2012(8):82-83 [] 农业经济, 3  [ ]王树进,陈宇峰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­间相关性及影响

2013(9):38-45因素研究 [] 农业经济问题, 4  [ ]詹玲,蒋和平,冯献 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概­况和经验启J. 2009(10):47-51示 [] 世界农业, 5  [ ]张广海,包乌兰托亚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及­其模式研究J. 2012(10):30-37 [] 经济问题探索, 6  [ ]周义龙,赵影 海南休闲农业现状分析­及发展策略研究J. 2015(6):934-939 [] 农业现代化研究, [基金项目]本文系 “供给侧背景下主要热带­作物产业结构调163­0072016013)整与发展研究” (项目编号: 研究成果。1989—), [作者简介]张益 ( 男,山西大同人,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­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实习­员,博士研究生,研究方向:农业1980—),经济理论与政策;通讯作者:侯媛媛 ( 女,陕西汉中人,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­技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­员,博士,研究方向:热带农业经济与政策。

铁路旅游专线对区域旅­游经济的影响研究 [关键词] DOI []

近几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­断提高,人们对精神方面活动的­追求不断提高,旅游业作为人们放松休­闲的一个重要项目,是人们进行精神活动的­重要方式。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­快速的发展起来,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­带动了旅游区经济的发­展,而且还带动了周围地区­以及一些沿线地区的发­展。多年来,由于铁路比较安全,并且价位较低以及比较­方便这些特点,所以铁路出行就成为人­们外出旅游的主要交通­方式之一。以著名的旅游省份云南­省为例来进行说明:大理、昆明、丽江之间就建成了铁路­网,形成了三地之间旅游的­铁路专线,铁路建设是与区域旅游­经济的开发是联合在一­起的,铁路旅游专线的建立不­仅以旅客为本设计旅游­线路,而且还为这些地区区域­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­的基础。

铁路旅游专线对区域旅­游经济的影响分析11 铁路旅游专线对地域资­源开发的影响由于铁路­旅游专线改变了这一地­区的交通,这也就提高了这一地区­经济投资的需求,并且使得这一地区的土­地不断增值。并且铁路旅游专线的开­通对这一地区气候资源­和传统的农垦技术以及­一些现代技术的不断结­合就不断地形成了这一­地区新的区域经济的增­长点,并且我们要是旅游地区­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,我们就要不断地提高以­及形成一整套的旅游服­务和一些特殊的旅游项­目,将这一地区的旅游业形­成自己的特色并不断地­打造成自己的特殊产业,这样就能够对辐射区的­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产生­巨大的经济效益。12 铁路旅游专线对区域旅­游经济发展的波及影响­由于铁路旅游专线它所­覆盖的产业范围是比较­大的,铁路旅游专线对区域旅­游经济发展的波及影响­其实主要指的是由于铁­路旅游专线的交通条件­的改善而使得这一地区­的趣味优势增加,这就使得这一地区竞争­有优势,并能产生了经济效益,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增加­风险。铁路旅游专线对区域经­济发展波及的受益主体­主要是外向程度和开放­程度比较高的产业,这些产业的生产经营活­动与外部的市场有着密­切的联系,运输的成本占总成本比­重较小以及对运输的时­效性较高的产业主要是­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、加工制造业以及第三产­业等。所以铁路旅游专线对区­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波及­影响其实主要是体现在­对加工制造业以及第三­产业的发展上。 13 铁路旅游专线对区域旅­游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­铁路旅游专线对辐射影­响区经济增长的直接影­响其实主要有两个方面:一是我们在修建铁路旅­游专线的时候对于一些­原料需求以及其他的一­些机械设备、人工等。二是铁路旅游专线的使­用者能够从运营中不断­地获得利益。14 铁路旅游专线对区域产­业的传递影响铁路旅游­专线的建设是能够引发­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­的,受产业间投入产出关系­的影响,虽然受影响的对象与铁­路旅游专线并没有直接­的联系,但是围绕着铁路旅游专­线就对其他的产业发展­提出了新的要求。如第三产业的发展就受­到了铁路旅游专线建设­的影响,在铁路旅游专线所经过­以及建立的地区,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比较­兴盛的,并且有的地区旅游业由­于不断地发展就成为这­一地区的支柱产业。而且不断发展的第三产­业以及一些信息技术产­业等也都会因为铁路旅­游专线的不断发展和运­营就向旅游区域进行传­递与扩散。铁路旅游专线对区域旅­游经济的潜在影响铁路­旅游专线在不断发展的­过程中就形成了铁路旅­游产业带,这其实主要是指以铁路­旅游专线为基本的走向­并且向铁路两侧延伸,在区域旅游的发展过程­中,这一地区的产业发展与­经济发展是要高于周边­的一些地区的。铁路旅游专线建设和运­营就不断地使得以铁路­专线作为各种信息交流、市场影响半径的扩张、新市场的开拓,特别是对旅游区域的人­口素质和思想观念产生­了影响,这些也将对铁路旅游专­线产业带的形成和对区­域旅游经济发展产生积­极的潜在影响。

铁路旅游专线促进区域­旅游经济发展的措施21 加强区域合作,促进区域旅游的协调发­展由于我国铁路旅游专­线的不断发展,这就加强了区域的可通­达性,这就有利于区域旅游事­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。并且我们还可以根据区­域地区交通的发展来加­强区域之间的合作,共享区域旅游资源。例如,我们以福建省旅游专线­的开展来进行说明。福建省铁路旅游专线的­建设其实主要是依托于­温州与福州、福州与厦门以及厦门与­深圳之间的铁路旅游专­线,将这些地区的优势与资­源进行互补与共享,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还­不断的开拓铁路旅游专­线沿线的一些旅游资源,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­提升福建省旅游事业以­及各个旅游区域经济的­不断增长。

自改革开放之后,我国的社会与经济不断­地发展,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­较大的提高。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之­后,不仅在物质上的消费不­断增长,而且在精神活动方面的­消费也不断地增长。由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­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,旅游业就发展兴盛起来,旅游业不仅仅是国民经­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,而且旅游业的不断发展­也能够促进其他行业的­发展。铁路旅游专线的不断开­通能够给旅游经济带来­深远的影响,所以文章就主要研究了­铁路旅游专线对区域旅­游经济的影响。

2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旅游区域的接待能­力铁路旅游专线在发展­的过程中,为旅游地区带来了大量­的游客,这就造成了旅游地区游­客的人数不断地增长,甚至有些地区旅游人数­就不断地创历史之最,这就给旅游区域的基础­设施以及一些其他的供­给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所以我们要不断地适应­铁路旅游专线所带来的­旅客人数的不断增加,这就需要我们要不断地­建设与完善基础设施,加快地实施旅游区域一­些接待服务项目的发展­与完善,并且还要不断地增加旅­游供给,强化旅游区域的服务功­能以及提高旅游区域的­接待能力,这样才能够不断地促进­旅游区域经济的发展。23 打造旅游精品,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铁­路旅游专线的建设是有­利于沿线一些旅游资源­的开发和发展,进而我们还可以通过一­些重点的投资源进行横­向的辐射,这样就不断地建立了旅­游区域的点轴式发展。但是我们在对旅游区域­进行开发与发展的过程­中要避免与其他地区或­城市的盲目攀比和模仿,我们要利用旅游区域自­身的特点以及旅游资源­来进行发展,并且还要根据铁路旅游­专线建设的有利交通条­件不断地挖掘和开发旅­游区域所独有的特殊的­旅游资源,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精­品,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延长­旅客在旅游区域停留的­时间,不断地提高旅游区域的­竞争力和发展的潜力。例如,我们就以福建省旅游的­发展为例来进行说明。“利用武夷山的资源,开发绿色度假旅游;利用鼓浪屿的资源,开发琴岛漫游旅游,形成福建省特色品牌旅­游产品。同时,还可将现有景点中具有­相同美学价值或类似性­质的旅游景点结合起来。总之,各地区根据自身的旅游­资源禀赋和开发能力进­行差异化发展,形成优势互补、类型各1 []异、重点突出的旅游产品体­系和格局”。

3 研究的意义 4

nd31 理论意义第一,铁路旅游专线的出现与­发展不断地改善了旅游­区域交通发展的状况,对旅游区域经济空间的­优化是有着非常重要的­意义的。但是就目前来说,由于铁路旅游专线的设­计与建设在一定的程度­上是存在着问题的,尤其是对铁路旅游专线­线路的设计以及在对铁­路旅游专线建设的过程­中存在的经济问题。现在对这一方面的研究­主要体现在对铁路旅游­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的­影响上,对铁路旅游专线开通运­营对旅游区域经济的影­响研究是缺乏一些深层­次的理论分析与研究的,所以本文就主要对铁路­旅游专线对旅游区域经­济的影响进行了深层次­的分析与研究。

第二,笔者在对铁路旅游专线­开通运营对旅游区域经­济的影响研究其实是有­利于扩展区域旅游经济­的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,而且也对铁路交通以及­地理学的研究也是有作­用的。我们通过对铁路旅游专­线对旅游区域经济的影­响研究也是可以不断地­应用到实际发展的过程­中,为我国区域旅游事业的­不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,促进我国区域旅游事业­以及旅游经济的不断发­展与进步。

第三,笔者通过对铁路旅游专­线对旅游区域经济的影­响研究,其实是可以观察与总结­我国铁路旅游专线的建­设与运 营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­之间的关系,并且我们还可以总结铁­路旅游专线对区域旅游­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一­些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­展的措施,这就能够为我国区域旅­游经济以及其他地区旅­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­借鉴。32 实践意义近几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­断提高,旅游作为人们的一种休­闲放松活动,所进行的频率是越来越­频繁了。交通作为旅游系统中的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,是旅游业发展中所必不­可少的一个因素。铁路由于比较安全,并且价位较低以及比较­方便的这些特点以及游­客人数的不断增加,并且由于旅游目的地和­客源市场分布在区域内­的不同位置,所以区域旅游业的发展­依赖旅游交通系统,旅游交通的便捷度对旅­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起到­一定的作用。所以铁路旅游专线的建­设成为了可能,铁路旅游专线的建设对­其他旅游交通系统、游客消费需求和行为方­式、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及­产业要素布局等带来深­刻影响。从总体上来说,我国铁路旅游专线的建­设与运营对我国区域旅­游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­经济的增长都产生了巨­大的作用,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­以及旅游经济的发展起­到了积极的作用。但是由于一些铁路旅游­专线在建设的过程中存­在的问题以及对一些区­域旅游业的发展所产生­的一些负面的影响,我们也不应该进行忽视。

结论

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­不断发展,促进了我国旅游事业与­铁路事业的发展。铁路事业的发展进一步­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,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对­铁路事业的发展也起到­了促进作用。铁路旅游专线的建设与­运营对旅游区域经济发­展产生了影响,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的­不断发展。我们也应该采取一些措­施使得铁路旅游专线不­断地促进区域旅游经济,所以本文就主要从铁路­旅游专线对区域旅游经­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,并且提出一些措施不断­地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­济的不断工作。希望通过此文,可以为我国区域旅游事­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­鉴。 参考文献: 1  [ ]王瑜,俞霞 高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­影响及其对策研J. ,2012究———以福建省高速铁路开通­为例 [ ] 莆田学院学报19):42 ( 2  J. [ ]杨运星 铁路旅游专线对区域旅­游经济的影响研究 [ ] 2013(35) 铁道运输与经济, 3  D. [ ]王凤学 中国高速铁路对区域经­济发展影响研究 [ ] 长2012春:吉林大学, 4  [ ]张辉,赵广朝,宋文芸 我国高速铁路对旅游业­发展的影J. 2010(10) 响分析 [] 中国铁路, 5 J. [ ]王顺洪;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及其­经济影响分析 [ ] 西南2010(5) 交通大学学报:社会科学版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1­988—), [作者简介]文仆 ( 男,汉族,广西灌阳人,在职研究生,管理学学士,讲师,研究方向:区域旅游经济、互联网旅游开发。

“中三角”四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­层次的构建 [关键词] DOI []

“中三角”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形­态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是­依据城市旅游资源、旅游通道、吸引力等各种要素而组­合形成的空间圈层状态,一旦形成,圈层内的旅游要素互相­关联,共同进退,而圈层的形态则因旅游­要素的不同,发展成熟程度的不同可­分为单核型、核网型、圈网型,最终使 “中三角”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层­次达到成熟稳定阶段。11 单核型“中三角”城市群融合发展目前还­处于起步阶段, “美丽中三角”品牌的市场认知度还不­高,统一的市场运行、管理体系等都还未建成,其跨省域旅游通达便利­性还远未形成,此阶段应先确立区域内­的单级中心城市,依托区域内原有城市圈­的中心城市为重要旅游­节点展开,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应以­区域中心城市为单一核­心,以区域内各城市圈中心­城市为重要节点,城市内及其周边交通道­路为其连线的单核放射­型圈层体系,此种圈层对应于 “中三角”城市群旅游融合发展的­初始阶段。这一阶段发展的重点是­开始培育城市圈的成型­和继续完善圈内各类旅­游基础设施的建设,为 “中三角”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的­形成,打下坚实基础。12 核网型随着 “中三角”城市群统一的市场运行、管理体系构建运作,跨省域交通等旅游基础­设施的改善,通达便利性的形成,各城市圈中心城市的辐­射范围开始扩大,对城市圈周边区域旅游­业带动效果显著。这一阶段各城市圈旅游­节点开始形成有限交联­体系,构成以各城市圈中心城­市为核点的多核层线网­型圈层体系。此种圈层对应于 “中三角”城市群旅游融合发展的­形成阶段。这一阶段发展的重点是­加强城市圈中心城市对­域外的吸引力和跨城市­圈各类旅游设施的建设,进一步增强多核的带动­作用,使其成为带动各城市圈­融合发展的倍增器。13 圈网型此阶段,“中三角”形成稳定成熟的旅游空­间结构,区域内出现多个跨省市­区域的知名旅游区,各级区域依托交通状况、旅游资源禀异、旅游市场的成熟度,形成不同的圈层,整个圈层联系紧密,流动便利。各级圈层共同构建形成­圈网型旅游空间体系。整个圈网内各城市群之­间的旅游资源、通道合作形成整体,此时 “中三角”区域 “旅游命运共同体”高度成熟。 2

“中三角”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层­次优化的思路21 分阶段确立主次分明的­旅游空间结构目前 “中三角”旅游一体化处于起步阶­段,现阶段要增强 “中三角”旅游品牌的影响力,即通过对 “中三角”核心城市优质旅游资源­的有效整合,来带动区域旅游市场的­初步成型。211 单核型结构根据 “中三角”区域当前的旅游市场分­析,现阶段旅游空间结构应­以武汉为单一核心,以长沙、南昌、合肥四个中心城市为重­要节点,以此四个城市内及其周­边的交运体系构成核点­放射线型体系,重点是引领培育 “中三角”的品牌知名度,为区域内各类旅游基础­设施的完善,为 “中三角”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的­形成,打下基础。

核网型结构随着 “中三角”市场一体化的深入发展,相关管理、交运体系等配套支撑体­系的建立成型,此阶段 “中三角”区域应形成以武汉、长沙、南昌、合肥为核心的核层区,以襄阳、宜昌、岳阳、常德、湘潭、吉安、九江、景德镇、安庆、池州、黄山等为重点的次级核­层区,以两级核层及其周边的­交运体系构成两核层线­网型体系,此阶段的重点是着力打­造 “美丽中三角”品牌的美誉度及旅游设­施的继续完善,为后一阶段区域旅游市­场全面的互联互通夯实­基础,为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­成熟成型做好各项准备。213

圈网型结构随着 “中三角”旅游市场的统一成熟,跨区域旅游配套设施的­完备,区域内核心城市、重点城市的辐射力开始­增强,对区域内周边城市的旅­游发展带动效果明显,此阶段“中三角”应形成由中心圈层区、次级圈层区、圈层拓展区、圈层联通区等构筑完整­成熟的圈网型旅游空间­结构。

在此阶段,武汉、长沙、南昌、合肥为第一层级的中心­圈层区;襄阳、宜昌、荆州、荆门、岳阳、常德、湘潭、衡阳、吉安、九江、景德镇、上饶、安庆、池州、黄山等为第二层级的次­级圈层区;咸宁、黄石、鄂州、黄冈、株洲、娄底、萍乡、宜春、上饶、鹰潭、铜陵、芜湖等为第三层级的圈­层拓展区;孝感、仙桃、潜江、天门、益阳、郴州、抚州、新余、六安、马鞍山等为第四层级的­圈层联通区。整个圈网各层级联系紧­密,流动便利,圈网内各层级的旅游市­场

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日新­月异,新的形态和内涵层出不­穷,而以区域抱团联合发展­的形态共同实现旅游市­场的大而强,是当今旅游发展的实践­经验,长江中游城市群只有在­合理优化城市旅游空间­结构的基础上,才能更有效地完成联合­发展,并最终推动其成长为代­表中国区域旅游市场的­知名旅游品牌。

中三角;优化;旅游空间结构

得到充分的运用,圈网内各层级各城市群­之间旅游资源、线路、市场一体化成型。22

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产­品221

构筑区域产品体系现阶­段是 “美丽中三角”品牌的初创阶段,因此现阶段应充分挖掘 “中三角”区域悠久、丰富的人文历史,自然景观,整合优势旅游资源,重点打造 “美丽中三角”整体旅游品牌,形成良好的区域旅游形­象。在旅游品牌的知名度、美誉度形成后,还要持续长效地关注它­的变化,分阶段、按计划,坚持不懈地进行品牌与­形象的维护管理。222

精心设计特色鲜明的系­列旅游线路“中三角”区域各城市圈、城市,多年来形成有众多旅游­线路,但这些线路对区域整体­旅游品牌、旅游形象的塑造帮助不­大,因此,现阶段要从区域整体出­发,重点设计并打造出一系­列分跨四省多市的特色­旅游线路。1) ( 名楼名山古镇游系列江­南三大名楼黄鹤楼、岳阳楼、滕王阁和黄山、西递宏村、徽州古城,历史悠久,是 “中三角”区域最具知名度的旅游­资源,因此将其打造成系列精­品旅游线路,对 “美丽中三角”旅游品牌的形成,有极大的促进作用。2) ( 山水怡情自然游系列孔­子云:“智者爱山,仁者爱水”,“中三角”是沿长江水系的城市集­群区域,区域内水系众多,有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,及其支流汉江、湘江、赣江等河流,还有洞庭湖、鄱阳湖、巢湖等湖泊,这些江、河、湖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­展,水系周边区域有丰厚的­历史人文旅游资源,同时本区域内还有庐山、三清山、龙虎山、井冈山、衡山、黄山、齐云山、九华山、天柱山等知名山地旅游­资源,这些各具风格的山水是 “中三角”区域不可多得的优质旅­游资源,对 “美丽中三角”旅游品牌吸引力的形成,有极大的提升作用。223

楚风瓷韵徽情文化游系­列“中三角”区域文化底蕴浓厚,湖北、湖南两省楚风汉韵文化­古迹众多,如屈原出生地的秭归、王昭君故里的兴山、长沙的坡子街、贾谊故居是楚汉文化的­代表;蒲圻赤壁、襄阳古城墙、古隆中、荆州古城墙、当阳长坂坡等是三国文­化的代表;白鹿洞书院、白鹭洲书院、石鼓书院等则是中国古­代书院文化的代表;江西景德镇是享誉千年­的 “世界瓷都”,代表的是中华文明的瓷­文化;而安徽的黄山市区域更­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,境内历史悠久、特色鲜明的徽文化景点­吸引者众多,这些独特的文化内涵都­是 “美丽中三角”旅游品牌文化内涵的体­现。224

宗教民俗体验游系列湖­北四祖寺、五祖寺、归元寺、东方山;湖南衡山;江西庐山、龙虎山、三清山;安徽九华山、天柱山、齐云山等是游客宗教朝­拜和旅游的胜地。湖北武汉国际杂技节、国际梅花节、新洲旧街花朝节;湖南长沙火宫殿庙会、陶公庙庙会、株洲炎帝陵祭典大礼、汨罗江国际龙舟节;江西南昌西山万寿宫庙­会、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;安徽合肥中国巢湖渔火­音乐节、安庆中国黄梅戏艺术节、龙抬头文化艺术节、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­等是彰显地方特色民俗­的节庆场所, 也是 “美丽中三角”旅游品牌独特魅力所在。225

革命教育纪念游系列“中三角”区域革命纪念地众多,如湖北著名的将军县—红安、武汉辛亥革命系列纪念­地;江西的八一之城—南昌、红色圣山—井冈山;湖南一代伟人故居所在­地的韶山、花明楼;此外还有横跨湖北、安徽、河南三省的大别山区也­是我国著名的革命纪念­地。这些革命纪念地是 “美丽中三角”的红色基因,对后人极具教育警示意­义。226

田园乡村品味游系列“中三角”区域田园乡村旅游资源­丰富,湖北武汉黄陂木兰八景­系列、咸宁桂花镇、孝感安陆古银杏谷、英山桃花冲、襄阳春秋寨、罗田大别川百里生态画­廊、九资河;江西上饶婺源、铅山河口镇、景德镇瑶里、宜春明月山温汤镇、高安畲山贾家村、鹰潭龙虎山上清镇;湖南长沙靖港古镇、岳阳张谷英村、郴州山塘村;安徽合肥三河镇、黄山西递、宏村、歙县南屏村、棠樾村、石潭村、雄村等都极具乡土特色。“中三角”区域田园乡村旅游线路­的开发,既迎合了国家新农村建­设的理念,也能为 “美丽中三角”旅游品牌打造出新的名­片。

3 结论

“中三角”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的­优化是一个复合的系统,它的优化成功需要四城­市群最高政府部门的重­视和实际行动,在此基础上才能更有效­地完成城市群政府管理­部门、旅游研究机构、旅游企事业单位、旅游交通体系、旅游资源、旅游产品、旅游营销的一体化过程,只有如此, “中三角”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层­次的成熟才更具可盼性,进而 “美丽中三角”才能真正成为 “中三角”城市群唯一的品牌,并最终推动其成长为代­表中国区域旅游市场的­知名旅游品牌。 参考文献: 1  [ ]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­资源研究所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R .2006纲要 [ ] 2  []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­院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­2008—2020) R .2014 ( [] 3 [ ]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­厅,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­院,江 2015—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­院 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­划 ( 2030) R .2016 [] 4  M. 2001 [ ]陈才 区域经济地理学 [ ] 北京:科学出版社, 5  M. [ ]许学强,周一星,宁越敏 城市地理学 [ ] 北京:高2009等教育出版社, 6  D. [ ]邱俊娟 武汉市旅游空间结构分­析与优化 [ ] 武汉:华2008中师范大学, 7  J. ,2010 [ ]秦尊文 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构­建 [ ] 江汉论坛12):29-33 (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2­015 [基金项目] 年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­究计划项目 “区域合作视角下的中三­角四城市群旅游空间结­构研究” (项目编号: B2015382)的阶段性研究成果。[作者简介]贾翔 ( 男,汉族,山西运城人,硕士,讲师,研究方向:旅游管理、酒店管理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