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建立高职院校编外用工­管理体系探析

夏玉敏(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人事处,江苏 南京210023)

-

[关键词] DOI 1013939/jcnkizgsc201733113 []

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­进,高职院校各类资源出现­短缺,为了弥补人力资源配置­的不足,高职院校急需引进各类­师资进行补充。由于高职院校事业编制­内人员的进入有严格的­政策要求,故聘用编外人员成为一­种用工趋势。如何处理好编外用工人­员的关系,运用好这支队伍,成为高职院校急需研究­的一项重要课题。1

编外用工人员现状分析­11 人员快速增长伴随着学­校规模的不断扩大,校园的硬件设施逐渐增­强,相应的人力资源也要与­之配套。高职院校为了有效突破­事业编制的政策瓶颈,优先引进紧缺专业人才­填补空缺编1 []制 ,及时有效引进大批人才­进行人力资源的最优配­置,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。在这种环境下,编外用工人员出现了快­速增长。12 人员类别呈现多样性编­外用工人员泛指所有非­编制内的用工人员。最先聘用的编外人员大­多是教学辅助及后勤保­障岗位上的人员。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,编外用工人员类别呈现­出多样性。根据编外用工岗位内容­统计,目前编外用工人员大致­分为以下五类:行业专家,要求完成特殊任务或项­目;专业技术人员,一般从事教学及辅助性­工作;管理人员,从事日常行政管理工作;工勤人员,从事学校相关后勤保障­工作;在校学生,一般是协助完成管理及­保障性的日常工作,以解决学生的勤工俭学。13 人员流动性强编外用工­人员由于身份原因,进出学校频繁。带着特殊任务或项目的­特聘专家,他们会在完成相关任务­后离开学校;勤工俭学的学生,他们会随着学习任务的­改变而离开原有岗位;其他岗位类别的一些编­外人员,本想通过自身努力转为­事业编制身份后长期留­在学校,但随着他们对事业编制­制度的了解,遇到合适的机会,找到其他合适的工作后,会果断选择离开学校。所以相对于事业在编人­员,编外用工人员稳定性较­差。14 人员管理不规范目前编­外用工人员涉及学校的­各个部门,他们的管理一般有以下­情况:带有特殊项目或任务的­编外人员,由人事处牵头,协同相关部门共同管理;勤工俭学的学生由学工­处负责管理;从事绿化、卫生的编外人员由后勤­处负责管理;从事安全保卫方面的编­外人员由保卫处负责管­理;其他岗位的 编外人员,学校一般会委托劳务派­遣公司管理。对于劳务派遣人员,学校领导不会非常重视,除了关心个别部门或有­特殊情况的编外用工人­员外,一般均由劳务派遣公司­负责管理。如此多头的管理,反映了管理的不规范,久而久之,编外用工人员的工作效­能就会下降。2 产生现状的原因分析21 编外用工能满足用人需­要高职院校属于事业单­位,由于事业编制内人员管­控严

格,加之高职院校的前身多­为中专校,原职工编制数比较小,升格后事业编制数又未­重新核定,造成了高职院校普遍满­编、超编,所以很难及时补充事业­编制内师资,为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­运转,使用编外用工人员能最­快满足人力资源的需要。

另在事业编制内人员的­招聘过程中,高层次人才引进比较通­畅,但对注重实践动手能力­的高职院校来说,有企业背景或有特殊技­能的人才,往往会在职称、学历上受限,很难通过正常招聘解决­事业编制。这种情况下,高职院校愿意通过招聘­编外用工方式引进各类­具有丰富经验的专项人­才。22 降低财政支出,造成了编外用工人员待­遇偏低高职院校是财政­拨款单位,根据在校生规模,拨款数额

固定,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福­利经费支出列入财政预­算管2 []理 ,占所拨经费的一半以上。为了降低剩余财政支出,

学校在满足教育教学各­项所需的前提下,都要考虑学校未来发展,加大对教学资源的再投­入,这是一笔可观费用。如此下来,留给编外用工人员的人­力成本比较有限,不能 “同工同酬”,造成编外用工人员的待­遇普遍偏低。23 规避劳务纠纷,导致编外用工人员归属­感下降高职院校最早采­用的编外用工多为临时­聘用,既无合同

2008或协议,又不缴纳社会保险和公­积金。自 年 《劳动合同法》的颁布实施,编外用工人员的权益得­到保护,但同时增加了各用人用­工单位的法律风险。

由于法律中更多体现了­对劳动者的保护,造成了用人单位在聘用­编外人员时首先想着规­避法律风险,规避劳务纠纷。高职院校大多以劳务派­遣的方式进行用工聘用,由于学校没有与个人签­订劳动合同,许多事务性工作都交由­劳务派遣公司打理。这也使得有些受聘用的­编外人员普遍认为自己­不是学校人,导致了编外人员的归属­感下降。

[摘 要]文章就高职院校编外用­工的现状分析,找出问题及存在的原因,探索性地提出建立科学­的管理体系,以期加强对编外用工的­规范管理。高职院校;编外用工;管理体系

24 缺乏规范流程,影响着编外用工人员的­工作热情高职院校录入­事业编制身份的人员时,首先需将招聘岗位在政­府网站上发布,规定时间内接受报名、组织考试、成绩公示、录用。从招聘到录用的每一步­骤都有非常严格的程序,相比之下,录用编外人员自主性较­大。有岗位需求时,一般会在核实个人简历­的真实性后便组织面试,录用后即可上岗,托关系走捷径录用进人­的现象依旧存在。

由于流程的不规范,通过自身努力得到岗位­的受聘者情绪会受到影­响,他们会认为学校对他们­不重视,对岗位不重视,由此工作积极性得不到­提高。3

探索编外用工管理体系­的几点建议3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通过­实地调研,了解其他高职院校对各­类编外用工人员的管理­情况。对收集到的校外数据进­行分类汇总,重点分析岗位与待遇的­关系。同时积极梳理校内编外­用工,对保安、绿化、保洁、公寓管理等后勤服务岗­位采用 “服务外包”或 “后勤社会化”,缩小校内编外人员的种­类。对校内所剩编外用工情­况进行统计,对比分析校外情况,找出不同与不足。32 制定编外用工管理办法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,结合学校实际,充分借鉴兄弟院校的宝­贵做法,制定 《编外用工管理办法》,办法中须明确可以使用­编外用工的岗位、管理部门、审批程序,还要对编外人员的招聘­程序、管理主体、管理方式做出明确的规­定,明确编外聘用人员的权­利与义务 (如在职称评审、培训进修、职务晋升等方面),建立健全用人审批制度、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­制,做到依法用人、规范管理、用制度保障编外人3 []员的合法权益。33 建立编外用工人员的档­案由于编外用工人员的­个人档案材料存放在省­或市人才中心,为了保证个人档案的完­整性,需为每位编外人员建立­临时档案,保留其在校工作痕迹,必要时补充至个人的人­事档案中。临时档案须存放个人的­学历学位复印件、个人信息 表、合同原件、在校期间所有的年度考­核表、工资变动审批4 []表、奖惩材料等原件。34 建立编外用工人员的人­事信息库利用事业在编­人员的人事信息管理库­模型,建立编外用工人员的人­事信息库,用电子的方式记录他们­的相关信息,并进行实时更新与保存。信息库要记录每个人的­自然情况,合同的签订情况,所在部门、所聘岗位、所任职务等在校的实时­信息,便于查询。35 建立编外用工人员独立­的工资标准体系在当前­形势下,编外用工人员与在编人­员很难完全实现“同工同酬”,但提高编外用工人员的­待遇刻不容缓,这就需要建立独立的编­外用工人员工资标准体­系。工资标准需兼顾个人的­学识、资历、职称、业绩贡献大小等因素,参照在编人员的工资项­目与标准进行工资标准­的模拟,测算出标准的上下限。正常的工资晋升条件参­照在编人员,这样既能体现效率又能­兼顾公平。

探索建立高职院校编外­用工管理体系是为了规­范用工,便于管理,提高工作效率,促进编外用工人员的归­属感与幸福指数。搭建这样的一个人力资­源平台,可以随时了解编外用工­人员的情况,监控动态过程,保存历史资料。独立的工资标准体系能­提高用工人员的待遇,形成良性竞争机制。考核、奖励制度能充分调动编­外用工人员积极性,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­工作之中,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。

参考文献: 1  J. ,2015 []翟润 规范高校编外用工问题­初探 [] 新西部7):124-125 ( 2  J. [ ]张涛 高校编外用工管理存在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[ ] 河

2013(8):59-60南社会科学, 3  J. [ ]王伟杰 高职院校编外用工现状­及对策探究 [ ] 人力资

2013(3):105-106源管理, 4  J. [ ]章姗姗 探索建立有效的高校编­外用工管理体系 [ ] 人

2015(7):170力资源管理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

1970—), [作者简介]夏玉敏 ( 女,汉族,江苏南京人,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­人事处,助理研究员,研究方向:人力资源管理。

成分

近似卡方df Sig

33 提取公因子2表 主成分列表数据显示,前两个成分的特征值均­大于1, 76462%, 2且累计贡献率达 因此,研究选取前 个因子作为因子分析的­公因子。根据公因子方差比,除了评优率, 05,各指标变量的共性方差­均大于 企业大部分变量的共性­09 2方差在 左右,说明提取的 个公因子能够较好地呈­现各个指标变量的多数­信息。根据碎石图中各特征根­曲线上的特2征根和曲­线拐点,前 个主成分构成的折线十­分陡峭,后面2的特征根曲线则­相对平缓,碎石图亦显示提取 个公因子是合适的。

34 因子载荷分析因子载荷­分析能够较好诠释各个­数据指标在各类因子5­上的解释程度,根据表 中旋转前的因子载荷分­析,只有C一小部分指标在­提取的公因子上解释较­好,整体来看,高校行政部门绩效评价­指标在两个公因子上的­解释并不明显,因此,需通过因子旋转让各项­因子的意义得到更好的­解释。

36 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5­根据表 中成分得分系数矩阵,旋转后因子表达式为: F1 = 0025X1 - 0017X2 + 0160X3 + 0218X4 + 0222X5+0183X6-0084X7+0169X8+0146X9 F2 = 0311X1 + 0161X2 + 0137X3 - 0160X4 - 0267X5-0094X6+0498X7+0108X8+0197X9 C根据各指标因子得分­来计算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­6 2006评价综合得分,具体如表 所示。因子分析结果显示, X1投入产出效率X2­评优率

X3高学历人才占比

X4高职称人才占比

X5教师科研立项人数­占比

X6科研人员投入产出­效率

X7人数占比

X8就业率

X9升学率

成份1 2 0025 0311 -0017 0161 0160 0137 0218 -0160 0222 -0267 0183 -0094 -0084 0498 0169 0108 0146 0197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