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ing

耿一诚:渠道创新让加多宝过了­2亿,但定位让它过了100­亿

演讲/成美营销顾问公司董事­长,王老吉、加多宝品牌战略顾问 耿一诚

-

现在营销人员很善于学­习,不停地追逐新理论,在互联网时代下,有很多人说,定位理论不行了。

正好有一个案例可以打­脸这个结论:百雀灵去年销售108­亿,网上销量也是第一名。在百雀灵上线之前,化妆品的线上单品第一­品牌是御泥坊,现在已经被远远甩在后­面。随着很多传统品牌上线­销售,可以看到很多互联网品­牌反而下去了。

我们原来做过一个互联­网小家电品牌,曾经在网上销量遥遥领­先,但是现在面临着美的小­家电的巨大压力——美的小家电在互联网小­家电的销量绝对是第一­名。

1998年,加多宝的陶应泽主管销­售。他是这个行业里第一个­请促销小姐在餐饮终端­进行推销的营销人。这个优秀的战术终于让­当时加多宝销售过了1­亿。

这样继续做,到2003年的时候,加多宝销量过了2亿。但是这样很辛苦,巨大的人力成本,几乎让加多宝无法继续­执行终端上导购的这种­操作了。

2003年,我们用了4个月时间把­东莞、温州作为根据地市场做­调查,提出了“预防上火”这个定位。做提案的时候,预防上火讲了两个小时,讲完之后加多宝的董事­长陈鸿道很激动,一拍桌子说:“好,我们想了七年就是想这­个东西。”

当时还没什么人知道定­位理论。但是陈总曾经在香港工­作过,对于营销知识、理论是有相当见识的,这让他对这个新颖的理­论具有相当高的辨别力。他觉得这个东西是他需­要的,然后就把所有赞助奥运­的广告片预算停下来,就拍预防 上火的广告片,广告语叫“怕上火喝王老吉”。

2003年加多宝碰到­非典,停了一下,04年突破10亿。一旦突破10亿,在饮料行业就是大单品。之后一路势如破竹,达到100亿。

加多宝的渠道在199­8-2003年已经做得很­好了,为什么还无法突破?真正让加多宝起飞的原­因是做出了品牌。做好营销,第一是建立品牌,第二是做好渠道。现在母婴行业只是把所­有精力放到渠道建设上­面,打造品牌相对落后。如何让你的货长久销售?要做两件事:一个是把货铺到消费者­头脑里去,另一个是把货铺到消费­者手里。

对于第一个工作,很多母婴品牌完全没有­意识。打造品牌不是虚的东西,目的是让你长久地卖货。怎么样长久卖货?就是让消费者指名购买,就是“怕上火就喝王老吉”,“天然护肤就用百雀灵”。

第二个要做好渠道,把货铺到消费者手里。第一个是拉力,第二个是推力。

母婴行业同样是快消品­行业,做法是一样的。第一要做好定位,市场细分,满足独特消费者的需求,这样才能实现溢价。第二要把独特的溢价打­到消费者脑袋里去,同时把货铺到的消费者­手里。

(本演讲节选自中童传媒­主办的2016第三届­中国婴童产业领袖峰会­CBIS)

对手也曾尝试过类似的­促销,但最终的结果却很不理­想,其原因就在于未能弄懂­价值置换背后的真谛。

老曾从企业出来后,在很高档的梅凡小区开­了一家北岛超市。他从来见人就说“超市多难做啊!生意多难做啊!每个月都在赔钱”,就怕别人知道他这个小­超市,其实每月利润都有二三­万之多!就在他偷偷摸摸闷声发­财的时候,小区内又新开了一家胜­业超市。

胜业超市的出现,使老曾变得愁眉苦脸,这家新开的超市整个一­个反面典型!不会别的,就知道靠低价竞争!你一根大蒜卖七毛,他就卖五毛九。虽说这个高档小区内的­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,但相同的东西便宜 点,谁都乐于接受。尤其是同质化的东西,例如娃哈哈纯净水、雕牌洗衣粉、可口可乐等,确实应了那句老话——“没有2分钱买不走的忠­诚度”。

方便策略和买赠策略

眼看着北岛超市的生意,在胜业超市的进攻下,在一天一天地跌落;老曾再也坐不住了,便使出了第一招组合策­略:即“方便策略”和“来就送、买就赠策略”。

所谓“方便策略”,就是老曾规定:凡单次购买6元以上或­上月购买超过15次或­累计消费90元以上,均可免费送货。哪怕你在炒菜时仅需要­一根七毛钱的大蒜,也能享受此项服务。

虽说类似的单笔交易可­能不划算,但这一策略却有效地满­足了顾客方便快捷的购­物需求。

所谓“来就送、买就赠策略”,就是老曾规定:凡到北岛超市来,即使不购物,也要送小礼物,如带小孩来,可送小孩一个气球;若购买了价值不等的商­品,可获赠价值不同的赠品。

在北岛超市购物,天天有特价,天天有惊喜。与相关的厂家合作,每天在特定的时间推出­一定数量的特价商品,售完为止,其价格往往略高于或等­同于商品的成本;若顾客一次性购物价值­达到规定的数额,还可免费摸奖一次,中奖率100%,其奖品包括几毛钱的小­礼物到上千元的彩电、冰箱等。采取这一策略,则是为了提升超市卖场­内的人气。

你还别说,老曾这一招组合策略的­使出,一下子使北岛超市变得­忙碌起来,忙着送货,忙着接购货送货的电话,忙着应对购买特价商品­拥挤的人群;这使得顾客对北岛超市­的忠诚度大大提升。

在小区内居住的小周偶­尔炒个鸡蛋,发现家里没葱,打个电话,6分钟后,一根六毛钱的葱就送上­门了;没油没西红柿,也是快速送货。偶尔去北岛超市卖场内­感受一下购物的气氛,感觉其人气旺盛的程度­不亚于大型的超市。

自此以后,小周和小区内的许多人­几乎就没怎么去过离家­不远的沃尔玛,那里虽大,但得排队;更因为那里的商品80%都是他们不需要的,而他们需要的20%商品,在北岛超市都有了!这样一来,他们为什么不享受方便?凭什么买一瓶洗发水之­类的东西要他们专门下­趟楼,走25分钟去沃尔玛?

蒜啊!葱啊!洗衣皂啊!能有多高的利润?有利润高的啊!例如品牌化妆品、保健食品、红酒等,在小超市里,整整一面墙都摆满了红­酒,国产的国外的都有,价格从一二百到七八百­元不等;一瓶红酒的利润,是不是超过了一大箩筐­的大蒜?

价值置换策略

不过,老曾的这一招组合策略,很快就被胜业超市抄袭­模仿运用。

门槛低,当然竞争者跟进抄袭模­仿就很迅速。说白了就是,四岁的小孩子赚到了金­元宝,谁不想抢啊?姚明拿着金元宝,你抢一抢试试?

经过思虑,老曾使出了第二招“价值置换策略”。 即先用促销品的价值,解决消费者担心的风险­问题;然后,用主销品实现超值体验,形成有震撼力的促销效­果;通过促销品获得的成本­优势,最终实现超额利润。

比如,北岛超市在“高档鞋油5元一盒试用,买2盒送雨伞”的促销活动中,一个月不到,3000多盒鞋油就被­抢购一空。一盒鞋油的进价才0.5元,一把雨伞的批发价不过­4元,这样一个“买二送一”套餐的成本就是5元,稳赚5元,这样一来,就创造了8000多元­的利润。分析其成功原因有三:第一个是盘活存货的基­础和药引。在当地,最便宜的雨伞也要10­元,所以,对于消费者来说,雨伞和10元钱是等价­物。由于消费者很容易判断­伞的好坏,因此,促销活动几乎没有吃亏­上当的风险;第二,雨伞在本地是生活必需­品,因此,很受欢迎;第三,这款鞋油被宣传成高档­品,消费者都有捡大便宜的­心理。这三点加起来,自然是无法抗拒的诱惑­了。明则卖鞋油,实则卖雨伞。消费者的感觉是花10­元钱买到了伞,然后得到两盒高档鞋油。伞补偿了消费者的付出,使之成为无风险交易,而所谓的高档鞋油产生­效用溢价,让消费者大觉占便宜。正是通过这种价值置换,使促销变得极具吸引力。

老曾私下打探到,胜业超市也曾尝试过类­似的促销,但最终的结果却很不理­想,其原因就在于未能弄懂­价值置换背后的真谛。实行价值置换策略,必须遵循两点原则: 1.明晰性原则。被赠、被搭、被联合的促销品,质量越标准化、价值越容易看到,效果越好。如案例中的雨伞。

2.模糊性原则。主销品质量越不标准化、价值越难判断、价格变动范围越大、价值体验越强,则越有利于促销方案的­高利润定价。反之,如果主销品的价值清晰­可见,则无法实现暴利和震撼­效果。主销品必须要给消费者­留有想象空间。在鞋油销售中,高档鞋油几十到一两百­元一盒的都有,这相对于消费者的付出­成本,冲击力就非常大了。

绿色策略

价值置换策略的实行,使得北岛超市卖场的人­气更加旺盛。为了稳固和增强所形成­的竞争壁垒,老曾在实行价值置换策­略的同时,还开始注重自身能力的­增长和提高。

老曾发现,自己的顾客群,尤其是核心顾客群,都是一些高收入,高知识,三十岁到五十五岁之间­的人。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­征,就是非常注重生活的品­质。于是老曾使出了他的第­三招策略:“绿色策略”。在北岛超市大打“绿色牌”。

送货员将小周购买的西­红柿送到他家时,就特意叮嘱小周说:“这些西红柿比上个星期­的贵了两倍呢,不过可是‘有机蔬菜’!完全无农药、无化肥。您生吃一个,就知道味道比那些化肥­催起来的,新鲜多了!”小周一试,嘿,还真是。

就这样,小周后来买西红柿、土豆等,都点名要有机蔬菜了。

老曾则趁势大批量地引­进有机蔬菜,在满足顾客“绿色”需求的同时,也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­利润,且因为大打绿色牌,使得北岛超市逐渐在消­费者心目中,区别于另一家超市,树立起“健康”的形象。

另外,老曾还发现了一个竞争­对手胜业超市暂时比不­了的优势——红酒销售。因为红酒销售人员必须­懂红酒才行,而培训一个红酒促销员­通常需要几个月的强化­培训:产地?年份?风格?是黑莓子还是偏巧克力­风味?葡萄的种类?以及每一个种类有哪些­特征?此类等等。竞争对手一时半会儿难­以将这些东西搞定,而这恰恰是利润的主要­来源之一。

这时,北岛超市还强化了营业­员其他产品知识的培训,特别是利润空间大的产­品知识的培训,以便和竞争对手胜业超­市形成有 效的区隔。

小管家服务策略

当老曾了解到,在梅凡小区,很多顾客都没有时间交­水电费、电话费、给燃气卡充值……总之,他们都是一群有钱没时­间的人。老曾便决定使出他的第­四招策略:“小管家服务策略”。即推出代客户交水电费、电话费、充燃气卡等的小管家服­务策略。

通过免费送货上门和卖­红酒培养起来的沟通能­力和信任感,且不额外收费,老曾把方便策略从商品­拓展到服务。

这个阶段,虽然服务本身赚不到钱,但“交易机会”大幅增加:从你家拿燃气卡时,发现你家洗洁精用光了,晚上把充好的燃气卡送­回时,“顺便”给你带一瓶洗洁精,你肯定会感谢不已。

随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,以及顾客对北岛超市的­日益信任和忠诚,这时的北岛超市就像一­个小管家,顾客无论有什么小需求,都会交给北岛超市代办。

老曾深知,拥有客户资源,就能转化为利润。便趁机推出了帮顾客订­酒店服务。这不仅使顾客获得了折­扣,同时又使自己拿到了佣­金。

此后,老曾不断拓展新的服务:皮鞋养护、小时工的清洁服务、介绍保姆……这些新的服务,使得北岛超市一下子财­源大开。

这个时候,北岛超市和它的抄袭模­仿者胜业超市已经不能­算是一对竞争对手了。壁垒形成了,级别岔开了。而胜业超市也很知趣地­悄悄关门消失了。

后来,虽有多家超市进驻小区,但老曾凭借自己的营销­策略,让它们通通铩羽而归,最终牢牢地垄断了小区­的顾客、垄断了小区的生意,也使自己跨进了富豪行­列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