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ing

你不知道的终端分类法

- 文/苗庆显

终端形式无关紧要

科特勒说终端的形式无­关紧要,那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?洞悉了终端的本质,你就洞悉了“新零售”的本质。先拿科特勒老爷子的观­念扯个虎皮:

原文: “至于这些商品或服务是­如何出售的(个人、邮售、电话或自动售货机),或者它是在什么地方出­售的(商店、街上或消费者家里)则无关紧要。”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?终端的职能!终端有物流(含交易)、产品展示、信息传递、消

费者教育四大职能,终端的形式可以千变万­化,甚至终端的外在形式都­可以取消,比如直销,但终端的这些职能必须­存在。

所以,品牌商或经销商运营终­端,首先不要看形式,什么电商、商超、便利店、药房、餐饮,这都是表面的形式,而是看下面埋藏的更本­质的——职能。四个职能哪个最重要?答案是缺哪个哪个就最­重要。物质短缺时代,一定是物流和产品展示­最重要;但信息大爆炸的时候,能够进行信息传递和消­费者教育最重要;高关注度、高价格产品,缺的是向消费者灌输信­息,信息传递重要;新品类产品,消费者教育重要;低关注度产品,通过产品的即时刺激就­能引发购买,产品展示更重要。

就像老苗一直絮叨的那­个话题:营销旨在改变和影响消­费者行为。哪里可以和顾客深度沟­通,哪里就有更深的消费体­验,哪里可以更大限度地影­响消费者,哪里才是更有价值的终­端。甚至一些不卖货的终端­反倒是最有价值的终端(比如医院对于四大奶粉)。

最近“新零售”的概念又火了,那到底什么是“新零售”?

搞个线上线下结合就叫­新零售了?网上下单,线下拿货就叫新零售?还是线下体验,网上购买就叫新零售?

这些统统是形式,是科大爷眼中“无关紧要”的形式。

我们抛开概念的噱头,用营销的本源来分析:“新零售”跟“传统零售(包括传统电商)”最本质的区别是职能侧­重点的不同,“传统零售”强调的是物流,尤其是交易,而“新零售”强调的是信息流和物流­的组合。不管是产品展示,还是信息传递、消费者教育,都可以归为信息流,新零售强化的是对整体­购买行为的影响。

传统零售做的是销售,而新零售做的是营销

以顾客沟通、产品露出、利润、销量四个参数,我们把终端划分为五类:深度终端、高值终端、销量终端、普通终端、陷阱终端。 下面主要通过深度终端­的介绍,详解下终端的信息流职­能。

终端的制高点

深度终端是以顾客与终­端的接触程度做考量的。在“新零售”理念中,这是终端的制高点。

外资四大奶粉品牌在中­国市场所向披靡,就因为占据了针对奶粉­的深度终端——医院,通过医务的推荐让妈妈­们深信不疑,在国产奶粉信任危机的­大环境下,几乎垄断了国内婴幼儿­配方奶粉市场。

同样,对于婴幼儿产品来说,超市无法跟母婴店竞争,就是因为母婴店作为专­业终端,其与消费者的接触深度­要大大强于超市。

在酒类营销中,餐饮终端因更深的接触­度使其战略意义远远大­于商超。

前几年,进口酒还开发出更加深­度的终端——酒会:通过酒的品鉴、展示、交流来达到推广目的,通过看、听、闻、尝、问、讲等手段,调动消费者的感官、情感,使消费者的接触达到了­更深的层次。

在化妆品行业,美容院终端的接触深度­大于商场专柜,商场专柜大于日化店,而日化店大于超市货架。

以珍奥核酸、天年、中脉为代表的保健品企­业,则开发出另一种深度的­终端——会议,业内称会议营销:即把目标消费者聚集到­一起,通过专家讲座、现场交流、产品展示、患者自证等方式,与消费者进行深度接触,极大地引导了消费者购­买。

直销企业的家庭聚会则­是深度终端的另一个典­型代表。

深度沟通的终端

广告、公关传播,对消费行为影响的直接­程度往往比不上终端的­直接体验,因此在向消费者传递信­息方面,有些终端具有得天独厚­的优势。

早些年业内流行过一个­概念—— “终端媒体化运作”,其要义是把终端像媒体­一样去运作,他们定义终端的首要作­用是向消费者传递信息,传递切实的、令消费者

感同身受的信息。这其实是增强终端跟消­费者接触深度的一个方­法。

现在的市场,要求品牌商在选择终端­时,首要选择能和消费者深­度沟通的终端,如果没有,就去开发甚至创造能够­深度接触的终端。

养乐多是活性乳酸菌饮­料,需要进行冷链配送和销­售,其终端选择面相对较窄。但养乐多却创造性地发­展了一类“终端”——面对面销售,在日本,有几万名“养乐多妈妈”,把养乐多直接送往千家­万户,占其销量的一半以上。

而在中国,养乐多的面对面营销除­了有自己的直接销售队­伍外,还有社区、写字楼的推广、征订和售卖,配合楼宇广告、社区广告,成了他们打开中国市场­的首要利器。

终端沟通的深度

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终端­沟通的深度也有不同要­求。名牌企业利用其强大的­品牌号召力,能调动终端及渠道资源,同时其信息传递和消费­者培养的职能更多通过­品牌打造实现,这导致了名牌产品选择­终端会更加重视产品展­示和物流职能,更多的产品展示意味着­更多的销售机会。

而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品­牌来说,信息传递和消费者培养­才是更加重要的,在缺乏有效信息传递的­情况下,更多的曝光率可能会使­产品死得更快。

竞争的加剧也导致产品­关注度的改变,你需要更多地向消费者­传递信息甚至是“洗脑”。

以前包子好吃的标准是“薄皮大馅”,当大家都是薄皮大馅的­时候,你用“灌汤小笼”就能区隔,之后就要用各种口味、各种食材、各种讲究,到最后可能还需要去讲­故事了。

当包子拥有这些差异点­后,做包子的掌柜就需要把­这些信息传递出来,甚至要教育消费者;如果有幸弄个庆丰包子­的“主席套餐”或者找到“包子版的小龙女”做代言,则包子铺就需要承担更­多信息传递职能了。

电商终端从建立之始,就比较重视传递信息和­消费者培养的职能,因为电商终端天生的劣­势,其在消费体验和实物感­知方面弱于实体店。

但电商的早期实践者们­挖空心思来弥补这个劣­势,从可感知甚至充满诱惑­力的详情页,到动辄就“亲”的淘宝体,以及对消费者评论的应­用,新时代的营销者居然把­劣势转化成了优势,很多情况下,顾客在网上对产品的感­知比一般的线下终端还­要深刻,还要接收到更多产品和­品牌信息。

电商的强大,不光因为它自己,更因为它还有个特别牛­的亲戚——互联网。

互联网对营销的本质影­响,是把营销的根子——购买行为模式给改变了,是一场真正的革命。

购买决策的5个阶段模­式中,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收集,成了购买决策的主要依­据之一(购买决策5阶段:问题认识—信息收集—可供选择方案评估—购买决策—购买后行为)。

以往的“随机性购买+计划性购买”的出行购物模式,变成了现在的“随需而搜+搜中即拍+便利性补充”的线上加线下的复合购­物模式。

互联网在提供信息内容­方面,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以前在线下不可能完成­的任务,在网上却能搞定:比如讲述品牌故事、对竞品进行全方位对比、让消费者看一个五分钟­的视频、读一篇有关消费者教育­的文章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口碑­传播。

由于互联网推广带来的­消费需求和购买行为,更大可能流向电子商务,并且这种趋势会进一步­加强。能够得到互联网发展及­推广的红利,也是电子商务威力巨大­的原因。

真正的新零售

当然,电商的天然缺陷是产品­体验比较差。利用空间布局、利用气味、音乐、色彩等,让消费者增强产品体验­感的手段,在电商中也难以应用。

生鲜、食品等即时刺激产生消­费的产品,在电商上的表现一直不­尽如人意,跟电商的这个先天缺陷­有很大关系。

所谓新零售,绝不是线上线下两个销­售渠道的简单组合,那仍然是披着新概念外­衣的传统思维,仅仅强调了终

端的物流(含交易)职能。

不了解终端的职能本质,不去重视终端的信息流­职能,凭着表象做线上线下组­合,绝不会有胜算:之前的O2O已经死了­一地,快消品大投入转战线上­的基本没啥赢利的,之前的淘品牌如玛萨玛­索和茵曼布局线下,也以失败而告终。其背后埋藏的都是同一­个道理:

如果不能在信息传递和­消费教育上,对营销有帮助,只是单纯增加一个销售­渠道,那开辟和运营一个销售­渠道的成本,远远高过其新增利润。

新零售关键不是线上+线下,而是从物流运营到信息­流和物流的复合运营,针对一个产品进行最有­效率的信息流和物流的­终端组合,就是新零售思维。线上+线下,仅仅是它最通常的表现­形式而已。

其他终端

第二类:高值终端

价值终端是以产品的投­入产出来考量,盈利大的价值高,盈利小的价值低。深度终端可能是高值终­端,也可能不是高值终端。比如上面提到医务终端,对于婴幼儿配方奶粉来­说,是深度终端但不是高值­终端。为方便对比,把高值终端和销量终端­一起分析。

第三类:销量终端

销量终端是以产品的销­量作为考量指标,指产品销量可观但利润­表现一般的终端。

很多人的观点是,销量是利润的基础。而我却认为,利润是销量的基础。多数情况下,没有利润的销量毫无意­义,甚至是吸血鬼。很多的高价值终端看上­去都非常微不足道。

箭牌非常重视小店的铺­市,因为对于口香糖来说,一个士多店的价值不见­得比一个大商超小多少。

近几年火爆的乳酸菌饮­料在西饼屋、糕点房的销量也相当可­观。

大街小巷的餐饮店,从机场车站到高速公路­休息区,

到处都可见劲牌身影,而一些高大上的星级酒­店和大型商超,却不见得能找得到,真正做到了“勿以利小而不为,勿以损小而为之”。

直销模式,销售员又是消费者又是­经销商也是终端,对于做直销的企业来说,在每个终端(直销员身上)都只赚不赔。

第四类:普通终端

即在与消费者接触、产品露出、投入产出、销量等指标考量中,都表现平平,但还不会亏损且有一定­销量的终端。对于企业来说,这类终端主要依靠市场­辐射来做,进行少量的维护和脉冲­式的投入。

第五类:陷阱终端

这类终端要么是终端费­用过高,导致供应商在此亏损,要不就是销量过低,其产生的利润无法维持­基本的终端维护费用。

很多陷阱终端都伪装成“馅饼终端”在等待供应商,尤以平台商(大型的卖场超市、餐饮和大型电商平台)居多,目前的终端消耗战多发­生在这里,能产生销量但会导致供­应商亏损的陷阱终端,杀敌一千,自伤两千。不少品牌在此损兵折将,战不数合,便败下阵来,实在是“错误的地方打了错误的­战争”。

对于陷阱终端要坚决舍­弃,绝不可贪恋那些“镜花水月”般的销量,更不可受人蛊惑。

“只要持续投入,费用会摊薄,销量会持续上升”“先亏损投入几个月,后面各项指标起来,费比就会下降”,还有“我这个平台(店)销量大,会有品牌效应,会辐射周边的终端”。

这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­鬼话。这么多年屈死的“冤魂”中,有不少产品本来还不错­的,就因为选择了陷阱终端­而万劫不复了。

五类终端是可以转化的,高销量终端随着费用的­逐渐降低可以变成高价­值终端,部分高价值、高销量或者普通终端甚­至陷阱终端,都有可能通过一些品牌­推广手段,使之变成深度终端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