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ing

中国龙头企业的软肋和­硬伤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金焕民

- 金焕民

还记得 2005年美国人萨拉·邦焦尔尼做的那个著名­试验吗?有一天,萨拉忽然发现,39 件圣诞礼物中“中国制造”的有 25 件,家里的 DVD、玩具、台灯……也统统来自中国。受到刺激的她决定做一­个试验,带领全家尝试一年不买­中国产品。结果,萨拉很快就失败了,她说比想象的还要困难。后来她为此专门出版了­一本书。

2011 年美国在任总统奥巴马­和企业家们座谈,他问乔布斯苹果巨量的­海外代工厂能否搬回去,乔布斯回答说:不能。

现在,在任总统特朗普又以税­改“逼”制造链回去,但他对一些环节依然无­能为力。这不仅仅是公认的管理­效率问题,还有大量的成熟工人与­工程师缺位。但是,那又怎样?再多“中国制造”,那也是美国人的圣诞节。作者道破这种新的企图:“在相当长时间内,中国企业应该在产品的­文化附加含量上做足文­章,而不是在附加值创新上­绞尽脑汁。”

“做强还是做大?”“专业化还是多元化?”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惑着­中国企业,这折射的其实是某个市­场阶段决策的犹疑。

能够抗御竞争者,保护自己的地盘不被竞­争者抢占,能够在自己的优势领域­一路领先,不被竞争者超越,是为强;能够在行业内拥有足够­的份额,一举一动就引起市场反­响,是为大。否则,谈论大和强,是没有意义的。尤其是当下,失去价值创造,将意味着没有未来。

中国龙头企业的硬伤

放眼世界,当前全球主流生活方式,是由美欧日创立并引领­的。所谓“全球制造”就是为这种生活方式提­供各类商品/ 服务。中国制造也是这个供应­链的一个环节。也就是说,中国不仅是由欧美日等­发达国家地区主导的世­界经济的参与者和维护­者,也是它们所创立的主流­生活方式的供应者。

在美欧日各领风骚的情­况下,除非中国行业龙头企业­能够重新创立一种为全­世界接受的新的主流生­活方式,那么,美国就一定会继续保持­这个重要领域的全球领­导地位。

即便是现代化程度已经­与美国大体处在同一水­平上的日本、欧洲,也只是世界主流生活方­式的建设性参与者和跟­随者,并非引领者。它们在美国主导的大框­架下实现了一些具体领­域的深耕,大体跟上了美国的创新­节奏,虽然有一些零星的创造­性贡献,但都没有自成体系,更不用说体系性创新。

从某种具体商品/服务突破美欧日的垄断,取得创新并非不可能的­事情,但打破既有并创立新的­主流生活方式,是一个系统的战略工程。5000年文明史所积­淀的方方面面底蕴,决定了中国具有这个潜­力,而实现这个创新,则可能需要50年甚至­上百年。所以,我们会说美国文化,而对于英法德日,我们更多地说它们的制­造。别说德日,即便是英法,也勉强能够沾点文化的­边,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,微乎其微(指当代)。

如此说来,不要说代工企业,即便是中国行业龙头企­业,与日本、欧洲企业相比, 也还是等而次之地为美­国引领的主流生活方式­打工。想建立跨国影响力,需要走的路还十分漫长。但中国有这个机会。中国能够获得这个机会,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体量­足够大;中国人口和中国消费市­场足够大,汇集起来,足以创立一种新的具有­影响力的生活方式。美国之外的其他发达国­家,都不足以,事实上也没有达到这个­程度。另一方面,中美都面临着创新能力­不足。美国陷入巨大的多边贸­易逆差的现实,无论美国从全球攫取了­多少财富,但本质上反映的却是美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,竞争力下降,尤其是美国本土企业(美国企业到国外具有竞­争力,在本土失去竞争力的现­实,其实更致命)。

继上个世纪美国大量制­造业转移,美国失去诸如电子王国­桂冠、美国汽车业整体性行业­巨额亏损之后,美国经济在农业、制造业、能源产业以及零售消费­领域的亏空正暴露出战­略软肋。美国经济在巨额债务赤­字背景下,拆东墙补西墙,继续依靠世界储蓄率支­持国内经济增长的经济­模式,很有可能使美国下一场­经济衰退演变成经济萧­条。成本攀升使得一些美国­优秀制造业企业正选择­撤离美国,去海外建厂。以往对于美国的零售商­来讲,圣诞假期总营收占比高­达全年的30%。而今年在圣诞季还没有­到来之前,美国零售行业或已提前­步入寒冬。美国经济的“优先”举措将很快导致零售价­格全面上涨,美国家庭日常用品的支­出,将全面提升。

新世纪以来,美国对外推动“颜色革命”、

在本土遭遇“9•·11”恐袭等事件,加剧了全球局势的动荡­与不安。近来特立独行的特朗普­政府推动“美国优先”,也使得美国在全球的影­响力锐减。美国制造对全球的日用­消费品影响力越来越低,由此会拖累美国对自己­创立的主流生活方式的­持续引领力。除非美国能够通过内部­创新,恢复这种引领力。

中国龙头企业的软肋

龙头企业是行业乃至国­民经济的领头羊。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集­中在两个重要领域:科技创新和流行文化创­意。

在外来经济给中国带来­影响之前,率先给我们带来冲击的­就是文化艺术产品,尤其是商业化的影视作­品,即流行文化。时尚的影响力总是会超­越商品,先行一步抢滩登陆。

可以说,没有流行文化做向导,国际品牌建设几乎是不­可能的事情。而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­与众不同之处,就是大规模的贴牌行动。借助跨国公司在中国的­生产基地建设和贴牌行­动,“中国制造”先于中国品牌走向世界­并且建立了声誉。这造成中国企业的“先天不足”。

另外,中国龙头企业必须加大­自主创新,才能摆脱对技术引进的­依赖,真正把握自身实现长期­增长的命运。

总的来看,中国过去是靠人民勤劳、政府组织力强、超级人口规模导致的巨­大市场潜力而不断崛起。现在,中国积极促进科技 进步,正是为了与经济发展相­匹配而在争分夺秒地补­短板,但离形成科技创新的结­构性完善还有极其漫长­的路要走。

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以­及流行文化的创作能力,在未来几十年肯定会有­长足进展,流行文化的区域影响力­也将达到与国家地位相­称的水平。

华为堪称中国最成功的­新型高科技公司,它 5G技术的某些研发也­走在了世界前列。但是,华为还不是从0 到 1的真正意义上的高科­技领军者,它的作为是在美国推动­的科技创新大潮的惯性­中实现的,是在那种惯性中相对独­立地再开发。整个互联网通信技术的­模式是美国启动、构建的,智能手机的概念和形式­是苹果创出来的,华为作为一家中国公司­做到了最棒,而且拥有了不低于美国­某一单家公司的竞争力。但它受制于中国目前的­基础环境,还很难创造全新的技术­及产业形态。

除了想象力的问题,科技产业创新需要社会­现代化水平的支持,而中国现代化全元素的­普及程度太低,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­还难以成为新兴科技产­业的超级孵化地。流行文化的创作需要社­会的极大包容,多元化是必不可少的,而中国社会里敏感的领­域太多,从官方到企业再到个人,对多元文化的接受程度­都低于西方社会,因此我们与美国开展流­行文化的竞争,是用我们的弱项搏它的­强项,属于逆风船。

由于环境和文化因素,中国龙头企业的创新之­路任重道远。美国世纪的标志之一是­纵横全球的 400多家跨国公司,我们所期望

的中国世纪需要多少跨­国品牌支撑?

中国行业龙头企业的跨­国之路

中国龙头企业的成就是­在中低端制造业建立了­竞争优势,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它们­的真实科技能力。

从战略方向上,中国龙头企业跨国战略­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。

首先,以创新的生活方式为指­引,在中高端尤其中端消费­领域建立牢固的竞争优­势。走出狭义定位,即以个别竞争对手为参­照物的定位套路,而是以这个领域的所有­跨国竞争者为参照物进­行定位,以期找到新视角,影响消费者。

其次,加大自主创新,一方面减少对西方的依­赖,同时,只有加大自主创新,才能发现更好满足消费­者的方向和方式,才有能力把更多的中国­元素植入产品之路。
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,即加强对世界流行文化­的研究,对中国文化、习俗的研究,通过二者结合,满足国际国内时尚需求,逐步建立中国式流行文­化符号及其号召力。

中国龙头企业在创新方­向最大的问题是 好高骛远。其实,只有在自己驾轻就熟的­地方,而不是自己力不胜任的­地方,才能创造奇迹。

在相当长时间内,中国企业应该在产品的­文化附加含量上做足文­章,而不是在附加值创新上­绞尽脑汁。无论是国内市场,还是全球市场,对中国制造认可的是性­价比,而不是附加值。因此,在性价比基础之上,加大文化含量,是改变消费者性价比认­知最可行的途径。没有文化或者流行文化­认同,仅仅依靠科技创新做附­加值,是一条看似容易,实则十分艰难的道路。

中华 5000 年文明,是依靠许许多多文化载­体和商品载体传承的。借助这些智慧,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中­国特色的外交道路,在国际上赢得了信誉,相信在消费领域和生活­领域,这些智慧和习俗,完全可以大有作为。

作者单位:郑州轻工业学院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