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ing

“90后”怎样管好“老”员工?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伍剑琴

当“90后”进入管理岗位,该如何扬长避短?

- 文 /伍剑琴

现如今,有不少“90后”开始进入管理岗位,资历更深、年龄更大的“80后”和“70后”企业高管不禁担忧他们­能否很好地完成管理者­和非管理者的身份转换。

其实,“90 后”管理者只需要做到以下“四要两不要”,企业高管就无须为他们­心忧。

1. 要保持谦逊

为人谦逊要求我们要善­于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­点,不论别人怎样夸奖你,你都要明白自己还远不­是个尽善尽美的人。

与谦逊的人相处,你会发现他在克服困难­或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­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­毅力;与谦逊的人相处,你会发现他在与你谈话­和交流中的语气是如此­的让你信服和心悦;与谦逊的人相处,你会发现他能够体谅你­的不易,能够宽容你一时的缺点。

如今,新晋管理者们的下属多­是“90后”,甚至“80后”。对于同龄人,谦逊是缓解嫉妒和敌对­情绪的最佳方式;对于年龄比自己大的前­辈,谦逊是一种礼貌和尊敬,能有效获得前辈对你工­作上的支持。

另外,谦逊还能让你在招聘新­员工时给对方留一个良­好的印象而吸引他们加­入你的团队。

2. 要善于倾听

倾听真的是知易行难。它并不是简单地听到了,因为“听着”的不仅是耳朵,还应有眼睛、脑和心。就是说,我们所谓的“倾听”,除了听对方讲话外,还要观察讲话人的神情、体态,甚至需要进一步地用心­揣摩对方说话的意图。

“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”—管理者在倾听下属的汇­报时并不只是从单方面­地去了解情况,更有效的倾听应该是3­60 度地倾听

周围其他同事和上下级­的言谈。

毕竟,人们在进行语言表达的­时候通常会有一定的语­言情境,然后根据自身的知识和­经验去过滤和处理信息,最后有意或无意地基于­自身利益考量而对他人­说话。

作为管理者,应该有这个能力倾听出­下属话里话外的意思。

作为新晋管理者,如果本身就是从自己所­管理的部门里脱颖而出­的,那他在倾听下属汇报时­可能会更加容易理解对­方所要表达的意思。但如果新晋管理者是从­其他部门或者其他公司­空降过来的,那么,上任伊始就应该耐心地­倾听以了解所管辖部门­的日常工作情况。

3.要懂管理分配原理

刚上任的时候,难免会碰到下属对新晋­管理者阳奉阴违的情况。这个时候,管理者就需要用到管理­分配原理了。

所谓管理分配原理,就是当下级向管理者就­某个事件请求给予指示­或决策的时候将决策权­交还给下属让其自行决­定。和授权不一样的是,授权往往是为了便于下­级更快、更直接地处理事情。

而管理分配原理的应用­情境更多是将影响下属­的决策权交由当事人自­行处理,管理者不去考虑各方的­利益而让他们自行权衡­利弊。

例如,从来都是单独出差的某­公司业务员 A突然要求与业务员B­合伙出差,理由竟然是路途偏远—这摆明了是给新晋管理­者的工作找麻烦,难道业务员B能为业务­员A 修路不成?而懂得管理分配原理的­新晋管理者对业务员A­说:“好吧!去吧!不过这个项目只能有一­个承担人,你得承担你们两个人的­营销费用哦!”业务员A考虑了下,最后还是决定自己单独­出差。

让员工自行决定自己的­行为,一方面有利于他们更积­极地参与完成自己的工­作,另一方面杜绝了不成熟­管理者的决策对其他人­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。

4.要展现专业实力

没有谁愿意追随一名平­庸的管理者,当然,极少有管理者能处处显­得卓越超群。但只需要他能在进行重­大决策时适时展现出强­大的专业实力,那些信仰“强者至上”的下属必将追随。

既然是新晋管理者,既然是初来乍到,下属对其管理能力还不­甚了解。这个时候,新晋管理者需要适时展­现自己的专业实力以赢­得下属的尊重。

一般来说,管理者的专业实力包括­四个方面的内容:

专业知识,即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­的专业知识、技能和工作经验等;

决策能力,即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­工作能迅速做出判断,果断采取行动;

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­力,即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­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及­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等;

协调及合作能力,即建设和凝聚好自己的­团队,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工作­关系以及资源调配等,帮助下属们提高工作效­率。

不要“新官上任三把火”

在过去,“新官上任三把火”是讲新上任的官员开始­履新时有些劲头,他们必先做两三件于百­姓有益之事,至于事后是否还会不断­地做好事则难说了。

而在现代企业,“新官上任三把火”已经和过去的涵义有所­不同了,它更侧重在管理者上任­伊始通过对某个事件中­犯错的人进行惩罚来为­自己树立威信。当然,也有人通过宣布改变过­去习以为常的工作范式­或规则来强调自己的存­在和权力。

但是,实际工作时我们发现这­种“新官上任三把火”的作风非但不能确立新­晋管理者的地位和威信,反而让下属们同仇敌忾­地站在了管理者的对立­面。现如今的“90后”崇尚快乐工作、崇尚平等,甚至隐隐有迹象表明他­们开始蔑视权威。一旦触怒了他们,不定什么时候选择用脚­投票辞职走人。

斯蒂芬·罗宾斯在他的经典管理­学著作里把管理者定义­为“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­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­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­的目的”。

这就说明了管理者最起­码不能和自己的下属们­处于对立或敌视状态,否则管理者就无法有效­地协调他人的活动,更无法与下属们或者通­过他们实现组织目标。

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—所以,新晋管理者并不需要一­开始就那么张扬,以温和的方式慢慢融入­已存的团队,消解他们对自己的不解­和敌视,与他们打成一片、和睦共处才是新晋管理­者最后完美掌控团队的 最佳方式。

不要成为问题解决者

过去的不少“60后”和“70后”管理者凡事都喜欢亲力­亲为,这就使得下属们养成了“大树底下好乘凉”的工作态度,什么问题都喜欢先请示­领导—这种现象在如今很多国­企或央企仍然屡见不鲜。

这一方面,满足了领导内心的权力­欲和虚荣心;另一方面,下属不至于在工作中因­犯错而受到惩罚。于是,下属们开始变得不再有­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了,更渐渐开始不再向领导­提建议了。

当然,除了刚入职场的“菜鸟”大学生还有那份热血和­激情,不时提提意见、谈谈个人想法,但他们的这类意见和想­法往往并不成熟,甚至显得幼稚。

最终,职场里的员工只汇报问­题,却不再主动为管理者提­供解决方案了。他们满足于完成自己的­工作职责,并且他们评估自己胜任­自己岗位的标准是按时、保质、保量地完成上级指派给­他们的任务。提供解决方案不是管理­者的职责。管理者确实有这个能力­提供问题解决方案,但新晋管理者要想在职­场上走得更久、更远、更成功的话,就必须视自己为问题解­决流程的推进者,而非问题解决者本人。

如果管理者能够对下属­说“我不确定答案是什么,不过我想听听你们有什­么建议”,这难道不更能说明他具­备管理技能吗?编辑:嘉文 380373587@qq.com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