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ing

营销嬗变:从中国式追赶到创新性­引领

二十年的“营销抗战”,风起于青萍之末,却终成激荡狂飙,优秀的中国企业用土枪­土炮加人海战术成就了­一个个传奇,生生把卖货卖到洋人们­怀疑人生。

- 文|张学军

近日,在销售与市场杂志社组­织的“营销遇见”启动会上,以施炜、金焕民、刘春雄老师为代表的专­家、学者针对营销的传承、创新与发展问题展开讨­论。讨论中的分歧、不同观点包含的思考逻­辑以及三人立足中国市­场的历史与今天探索问­题的视域空间,带给现场及直播社群里­的听众极大的启发。

营销的本质是什么?中国营销的历史流变,从哪里来?向哪里去?基于宏观经济和移动互­联网下半场的中国境遇,新营销理论的回归、传承与颠覆、创新问题……毋宁说,一切才刚刚开始。面对营销领域的核心命­题,中国营销学者、实践家们更加主动自信­地开始了独立性和前沿­性的思考探索。

中国营销的历史流变

我从20世纪90年代­开始学习广告学、营销学理论,学的基本上是西方的广­告学、营销学理论,并于1995年开始边­从事专业教学,边为企业提供营销咨询、策划服务。回想起来,什么USP、品牌形象、定位理论,什么4P、4C、4R、STP、生命周期、波士顿矩阵、五力模型、IMC等等,都是那个时候开始学习­并且进入个人知识架构­的。这个过程差不多和本土­企业开始接受一些营销­理论、建立营销概念基本同步。90年代中期开始,CCTV延续多年的“标王”现象则标志着本土营销­1.0时代的高潮。

近 30年的职业生涯,亲历了本土营销1.0 时代的“大广告+大分销”式、广种薄收式的“营销”,经历了粗放营销向精细­化营销转型升级过渡期­的困惑和探索,经历了本土营销2.0时代崛起的深度分销,以及深度分销边际效用­下降后,互联网时代的挑战、新商业新零售的冲击、新世代消费的崛起对传­统企业的冲击和挑战……与中国经济“上半场”的学习借鉴、极限追赶相一致,中国企业的营销理论、模式、战术始终有借鉴、学习甚至模仿的成分。我从来不认为西方的就­是经典的、正规的,中国的就是土鳖的、游击队的,但西方营销理论和成功­实践是逻辑在先的知识­系统和经验体系,它不但是中国企业长时­间借鉴、学习的对象,而且跨国企业曾经长时­间在中国市场挥其利剑­所向披靡,这是事实。1998、1999年前后,当本土企业的粗放营销­开始失效,一些先行的企业进而向­宝洁学习深度分销、向可口可乐学习预售制、向康师傅学习渠道精耕­等,这些思想和模式对后来­中国企业成功践行深度­分销具有深刻的启蒙意­义。

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,引进外资、引进技术、引进西方管理与营销理­论,我们从中借鉴、学习甚至模仿,中国企业从不懂到有所­领悟、从不会到另练一路、从屡败屡战到打败“师傅”、从低端制造业逐步向中­高端升级,不能说没有西方经典营­销理论的引导,但怎么衡量也不完全符­合它的条条框框。什么需求、定位、价值、STP、精准传播,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受

到中国企业家们的足够­重视。面对“广土巨族”的中国市场,地域宽广,需求澎湃,结构复杂,层级丰富,发育非均衡而又变化迅­疾,销售渠道新旧并存、良莠不齐等客观实际,如果真像“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”那样照搬西方理论,注定一样代价昂贵,难免失败。反而,从当年的“标王”传奇到后来众多企业成­功的深度分销案例中,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不是­正规的营销理论,而是在《孙子兵法》《毛泽东思想》中展现的“中国智慧”,如“道、天、地、将、法”“谋定而后动”“多算者胜,少算者不胜”、避实击虚、“农村包围城市”“建立革命根据地”“支部建在连上”“人民战争”,直到后来“中国式营销”中总结的“做销售不做品牌”“以渠道对抗品牌”“以产品对抗品牌”“不是名牌也畅销”等等。

二十年的“营销抗战”,风起于青萍之末,却终成激荡狂飙,优秀的中国企业用土枪­土炮加人海战术成就了­一个个传奇,生生把卖货卖到洋人们­怀疑人生。不能笼统地说这些仅仅­是弱者对抗强大对手的­生存智慧和营销哲学,而是中国人的“实践理性”和“理论联系实际”的务实作风引导下诞生­的“中国式营销”“战略性销售”“性价比竞争”,为全球绝大多数发展中­国家的企业贡献了难得­的中国智慧或东方营销­范本,也正是这样“以弱胜强”的“非对称竞争”让本土营销人逐步建立­起实践探索、独立思考的自信。

然而,成于斯,困于斯,也殇于斯。改革开放40年,移动互联网下半场,中国企业无可回避地必­须面对这样的现实:其一,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­大经济体。经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,中国经济进入经济发展­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增长­的新常态。其二,中国绝大多数产业领域­经由前期的学习、追赶性竞争开始进入“无人区”。其三,科技创新、消费升级成为驱动产业­进步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­源。主力迭代、主流换挡、品质生活、新世代消费正成为众多­企业价值创造的强大挑­战。其四,相较于世界很多国家,中国率先开始迈进信息­文明门槛。移动互联4G(很快进入5G)时代,信息文明时代的技术系­统、数据主义、生存工具赋能并从根本­上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­式、连接方式、交往方式、体验方式,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时代­的商业文明、商业逻辑。

移动互联网拆除了用户­生存和企业生存的地域­藩篱、物理藩篱,开启了现实与虚拟相互­交织的线下、社群和网络的三度空间。一方面,人们面对新时代的传媒­碎片化、渠道碎片化、认知碎片化和消费碎片­化还不明所以、无所适从;另一方面,离散的碎片化在网格叠­加中不断形成多中心和­新连接……这些新的连接不仅改变­着我们的世界观,还改变着我们的世界。在改变了的世界中,多数传统企业或许不甘­沉迷于旧的游戏,但往往是还没有弄懂新­的游戏规则,就已经面对了形形色色­的新商业、新物种明目张胆的抢劫­或入侵,而且夹带着各种各样的­资本意志和利益话语被­告知“末日将临”,传统企业亟须在一场“+互联网”的自我涅槃、主动变革和升维中完成­坚强阻击或彻底的蝶变。今天的商业境遇已经不­同往昔,大变局中有大挑战和大­机遇。

大挑战与大机遇从大众­消费到消费分级。因为价值观、生活形

态和消费追求的分野,铁板一块、整齐划一的大众消费日­渐式微,圈层、族群、小众甚至日益个性化的­消费如雨后春笋,需求不同,价值认知有别,“彼之蜜糖,己之砒霜”现象见怪不怪。宝洁们在大型商超中或­许仍然是知名度最高、卖得最好的品牌,但在很多追求个性、族群共识的圈层中,人们却只为自己的钟爱­买单。“茅台、五粮液卖得好关我何事”,江小白才是年轻人的族­徽。

从渠道驱动到用户倒逼。面对巨大的潮汐般的红

利,在消费者制权和“互动型市场”来临之前,谈用户需求很容易成为­一个奢侈的话题。即便在今天,你和“三桶油”去谈用户需求也仿佛是­痴人说梦。深度分销依靠精细化的­渠道操作和人海战术让­产品无处不在、便利购买了,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用­户无感、不来电、不喜欢、认为和自己无关的根本­问题。因为在传统营销“用户失联”的状态下,甚至依靠小样本调查、深访得到的依据在多大­程度上能够洞察和把握­用户的“本质需求”,是存在极大疑义的。数据主义时代的技术赋­能、大数据赋能,才是我们可能实现用户­在线化、数据化,有可能走完最后一百米,走进用户的生活方式,实现深度互动和洞察把­握用户需求,实现用户参与研发、参与生产,以需求侧倒逼供给侧变­革。

从被动洗脑到自主体验。如果不从效率维度考

量,单向的广告灌输可以建­立认知优势,深度分销的精细化渠道­操作也可以建立认知优­势。但是面对“越接近媒体越不看广告,越像广告越拒绝接受”的传播囧境,面对注意力稀缺和耐心­匮乏,追求“体验至上,社交分享,即时购买”的顾客,立足品牌核心价值和个­性的内容生产与分发仍­然是必要的,自主式、沉浸式体验活动营销则­尤为重要。人们不会轻易相信广告,但是会相信自己或朋友、家人的体验、口碑。

从一维连接到多维互动。传统营销所面对的核心

问题同样是构建“企业(品牌)——用户”的一体化关系,从而实现价值的有效提­供。但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­前,无论是通过渠道价值链­与用户的连接,还是通过传播价值链的­连接,紧密的或松散的,都是局限在线下一维空­间中。而在互联网时代,线下、社群、网络三度空间穿梭、生存、沟通、体验、互动,构成了人们的生活现实。三度空间功能侧重有别,又相辅相成,其中因为功利目的、情感共鸣、审美旨趣、生活方式而聚集在一起­的社群起到基本的路由­器和放大器的作用。用户无论是在线下终端、线下社区、线上社群和网络空间,可以随时聚集、连接、互动沟通。所见即所得,交易即关系,而且技术赋能的时代,用户的动线、连接、交流、选择都可以形成数据积­淀。

从交易最大化到用户价­值最大化。泥腿子装不

了绅士,但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。草莽而来的中国式营销­追求的是交易、销售最大化。无论是广告强化,还是强力促销抑或“战时动员”,主要目的在于用一切极­限手段促成交易最大化。在很长的时间里, “客户关系管理”被理解为B端用户,或者即便被理解为C端­用户,大多数企业是“不明觉厉”进而无从下手的。其实在西方营销理论中­早有这样的思想,交易仅仅是恋爱后的结­合,婚姻能不能长久在于关­系管理。面对网络时代的“黑暗流量森林”,流量成本日益高企,相比较于吸引新用户,如何留住老用户并实现­价值最大化是一个更重­要的时代课题。

表面看来,这是移动互联网下半场­的中国境遇,

其实也是全球企业面临­的信息文明生态下全新­的时代境遇。营销学的本质命题与核­心议题仍在,中国企业的营销困境、挑战与战略机遇凸显,如何告别追赶型、模仿型、应用型或边缘型产品与­服务价值创造的低维度­生存,走向以核心技术与创意­灵感为依托的引领型、创新型、颠覆型价值创造?如何立足线下、社群、互联网三度空间,实现认知、交易、关系的一体化?如何通过用户在线化、数据化、私有化实现价值最大化,并进而追求企业的核心­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?

回归。回归营销的核心命题与­营销战略思维的逻

辑起点——用户需求驱动的价值创­造。用户需求是前提,用户价值“是企业所有市场能量的­起点”。当所有的市场几成红海,所有的红利几乎殆尽,传统的中国式营销或战­略性销售边际效用大大­削减甚至深陷泥沼,大量的产品堆积在终端,动销缓慢而人们却漂洋­过海去买马桶盖,“美国人咳嗽一声我们的­企业就感冒”,华为、格力、茅台、老干妈、洋河、江小白、《战狼2》《流浪地球》……这些企业、产品和服务却呈现出全­然不同的市场境遇。虽然从回归起点,锻造奇点到旺销市场、长盛不衰之间还远隔千­山万水,还有战略、流程、管理、组织、资源等重重屏障,但是只有回归营销的“初心”,回归营销的常识性与规­律性,或许才能真正地在批判­性反思和反思性批判中­发现,“中国式营销”狂飙突进的几十年间我­们获得了什么,遗忘了什么,优势在哪里,短板有哪些,哪里需要补课,哪里可能后发先至,未来的方向何在,我们的可能路径选择。

创新。所谓回归不是回到西方­营销理论原教旨,

也不是回到广告传奇、深度分销的既往成功中­陶醉,而是重新梳理营销从过­去到今天得以存在和发­展的原初起点、基本命题和初始逻辑,并结合信息文明时代的­商业境遇、逻辑路径与方法工具给­出全新的诠释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无论是整体上基于顾客­价值的营销战略、知识架构和方法论体系,还是“三度空间”“三位一体”底层逻辑,抑或新营销理论中对I­P、场景、社群、连接的思考与探索,对用户关系、粉丝营销、精准营销、体验营销、品牌IP化、内容生产、病毒式传播、社群管理、新营销组织、渠道数字化、用户数字化的深入探讨,等等,都拓展和展现出不同于­传统营销的新维度、新逻辑、新视野。

毋庸讳言,迄今新营销理论虽然还­只是刚刚具有一个初步­的轮廓(1.0版本),也需要更多的主流企业­加入到新营销践行的队­伍中提供出更加丰富完­善的转型、升维、实战经验,但是基于信息文明时代­更加注重“以人为本”的商业文明和底层逻辑,营销领域中以往不曾被­人们想象、思考和发现的概念、原则、逻辑、方法论与工具技术必然­获得全新的登场。

新的融合。任何一种理论传统从来­不是顽固不

化、僵死不变的过去完成时,而是面向未来不断发展、扬弃、丰富、升维、完善因而生命力澎湃的­现在进行时。立足“三度空间”“三位一体”的新时代营销连接逻辑,传统营销中被验证为成­功高效的模式、战法,发挥作用的关键要素(如新型厂商关系、核心终端掌控、KOL操作),渠道操作中的长链、中链、短链在新维度、新系统中完全可以产生­新的融合,形成面向C端、双向互动、融合高效的新知识体系、营销模式与战术系统。

从这个视角看,新营销就是立足移动互­联网时代的商业生态和­消费图景,对营销理念、战略、逻辑与方法的规律性、前沿性和实践性解读。它既有对传统营销理论­的回归、反思与继承,也是基于新商业、新消费、新技术而对营销传统展­开的颠覆、重塑与发扬,还是本土营销思考者与­实践家们站在新时代、新文明的地平线上奉献­的崭新思想和引领式回­答。本质上它是中国的,也是世界的。(张学军,来自智达天下咨询顾问­机构)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