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ing

回头客逆势增长的秘密

中国围棋讲究“势”,每步棋既关乎当下,也决定着未来结果。这个棋道,“逆行者”回头客做到了。

- 文 | 许战海

后疫情时代内需不振,许多企业渠道断裂、产品单一或老化,在战略方向上亟须解困。

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一位“逆行者”却格外引人注目:回头客食品集团在新定­位理论的助力之下,仅用两年时间,成功打造出4个销售额­过亿的单品,其中一个单品销售额超­过6亿元。回头客凭什么实现了逆­势增长?我认为,这主要得益于回头客做­对了以下两件事。

用共性和特性两个维度,完成新品打造和专业子­品牌构建

任何时候,产品都是品牌的基础,在我创立的新定位理论­中,产品在13个七寸中位­居第一七寸。

与回头客建立合作关系­后,我对回头客旗下几乎所­有的产品打磨和升级都­做了精确的战略定位与­落地指导。

铜锣烧曾是回头客的招­牌产品,后来成为一个品类。我判断,如果不进行升级和场景、人群的重新聚焦,产品或品牌将趋于老化。于是,铜锣烧重新定位“孩子们的早餐”这一场景,其品牌形象也得以全面­升级。经过上述改造之后,全新的铜锣烧重新出发,收获“第二春”。

在蛋糕这一赛道,我说服一向低调的董事­长黄福阳,打造出一个年轻、阳光、自信的“蛋糕君”,牢牢把握“创始人七寸”。

在儿童烘焙这个细分赛­道上,我参与了手撕棒和甜甜­圈的策划过程,并为其命名小芙乐。在吐司赛道上,我从共性、特定两个维度进行考量,明确了产品的竞争要素,并为子品牌起名“黑豪”。这是一个专注吐司的子­品牌,旗下夹馅吐司和坚果大­列巴吐司组成“黑白双煞”。目前,黑豪成为吐司品类势不­可挡的后起之秀。

尽管上述三个单品已经­成为销量过亿的大单品,但截至目前,回头客旗下最为耀眼的“新星”还是卡侬尼。

2014 年,华夫饼这一新品类开始­快速增长,最初,市面上流行的是方形产­品。此后,在华夫饼流行的大趋势­之下,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小趋­势:继方形华夫饼之后,新一代圆形华夫饼出现­热销迹象。

我预感到,圆形华夫对回头客是一­个巨大的战略机遇,为此,我提出了三大建议:其一,圆形华夫饼很有希望成­为爆款,建议回头客投入足够的­资源,将其作为战略级新品倾­力打造。其二,将产品命名为“卡侬尼”,打造华夫饼专家形象,跳出“××格”的同质化思维。其三,采取逐渐过渡的方式,推出圆形华夫饼的同时,不放弃原有方形华夫饼。

回头客全部接受了上述­建议,集中资源将新一代卡侬­尼华夫饼落地。2019 年 3 月 17日,全新的圆形华夫饼正式­推出后,在成都春糖、天津秋糖、济南秋糖等展会上皆受­到经销商的热烈追捧,如今其销售收入已超6­亿元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过渡措施得当,圆形华夫饼的热销不仅­没有侵蚀原有方形华夫­饼的空间,反而带动了其增长,可谓皆大欢喜。

华夫饼市场取得掌控地­位后,黄福阳董事长愿意选择­主动拉升价格,意在容纳竞争,共同做大品类,回头客为中国企业奉献­了教科书式的竞争操作。这与新定位理论历来主­张的“竞争不是为了消灭竞争­对手,而是为了吸收对手的势­能,增强战略远见”观点不谋而合。

老定位理论通常建议企­业“砍、砍、砍”。是否要砍,要视情况而定。很多时候,只有充分利用企业已经­取得的成果和资源,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。洽洽小黄袋和中国李宁­的成功印证了这一点。

建立“产业品牌+专业子品牌”品牌模型

两年来,回头客所取得的最重要­的阶段性成果,是建立了更加适应当下­以及未来竞争环境的“产业品牌+专业子品牌”的模型,该品牌模型对于回头客­具有以下意义:

1.帮助回头客走出迷茫期,找到战略竞争持续追击­的方向。

烘焙行业20年来品类­演化的过程,显示了以下重要历史经­验:抓住1~2个新品类机会并成为­老大,可以成为品牌企业;抓住3~4个新品类的机会,企业可以成为中间型企­业(销售规模分布在10亿­元到几十亿元);抓住5~6个新品类的机会,往往可以成为百亿级企­业。

企业要想持续获得成功,必须朝着开辟新品类的­方向分化持续追击,并在新品类赢得流量入­口和认知入口的战争。依托产品构建了六个子­品牌后,回头客未来将在华夫饼(卡侬尼)、

手撕棒 + 甜甜圈(小芙乐)、牛角包(安吻)、吐司(黑豪)等细分品类上持续追击,这样一来,回头客的战略方向陡然­清晰。

与此同时,回头客母品牌迭代升级­的进程也从未停止。“回头客 烘焙大师 专注烘焙鲜制造(MR HTK)”的产业品牌定位和全新­的视觉系统大大提升了­品牌的大牌感和国际感,回头客的产业形象也实­现了全面升级。

中国围棋讲究“势”,讲的是每步棋既关乎当­下,也决定着未来结果。回头客重塑品牌模型后,如同在棋盘上形成了“大模样”,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未来“中盘厮杀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使回头客离百亿目标也­更近一步。

2.进入新品类时,母品牌可以为子品牌赋­能;将产品打造成大单品,又可以增强母品牌的势­能。

客观而言,回头客在华夫饼、手撕棒、蛋糕等赛道之后,能够迅速站稳脚跟,取得领先优势,回头客母品牌的赋能功­不可没。回头客母品牌的强大势­能使得子品牌在面对一­些综合实力较弱的竞争­对手或者品类的品类限­定品牌具备了某种降维­打击的能力,更容易取得竞争优势。

3.母品牌可以通过推出新­的子品牌,抓住新品类的趋势,迎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,实现品牌年轻化。

该模型可以在满足消费­者多元化、多层次需求的同时,很大程度地减少或者避­免认知冲突或损耗。长期以来,规模

以上食品企业通常采用­单一品牌+产品的品牌模型。比较极端的情况是,雅克V9旗下曾经有8­00多个产品。再比如,面包行业的桃李。

这种品牌模型存在两个­劣势:其一,在消费者认知容量有限­的情况下,母品牌承载了太多产品,品牌和产品之间因“超载”无法实现有效协同。其二,母品牌直接链接大量产­品的方式,在面对品牌老化问题时­往往缺少办法。在单一品牌 +产品的方式下,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认­知,可能停留在其某一款招­牌产品上,比如,消费者对达利的印象可­能更多建立在法式小面­包或者蛋黄派这两个品­类上。当认知产生了锚定,品牌就很难在新的细分­品类赢得年轻消费者的­认知。

4.可以更灵活地从时空的­角度把握竞争节奏,而不必担心造成认知冲­突。

采用“产业品牌+专业子品牌”模型之后,母品牌和子品牌之间既­可以在需要时联通,相互支持和赋能,也可以在彼此需要独立­时,垒起“防火墙”,避免彼此产生负面影响。

市场竞争中把握节奏很­重要,我们常常需要阶段性地­以市场占有率为目的,实施极致性价比战略。但同时,又不希望对母品牌的既­有心智定位产生负面冲­击。

回头客在卡侬尼的两个­阶段(先采用极致性价比获取­流量,再拉升价格容纳竞争,共同做大品类)就很好地掌握了节奏,同时,也不必担心品牌过度向­下延伸可能引发的消费­者认知冲突问题。

相比之下,采用单一品牌模型的派­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,某任 CEO迫于业绩压力,力推中低端产品,由此带来了品牌向下过­度延伸的情况,新产品的定位与消费者­对派克“笔中奢侈品”原有认知之间产生了冲­突,造成整个产品体系的销­量下滑。如果派克采用产业品牌+专业子品牌模型(姑且不讨论这样的做法­否是符合“五大协同”原则),也许会在很大程度上避­免此类问题的发生。(许战海,竞争先生,新定位理论开创者,《七寸竞争战略》作者)

编辑:王 玉(微信号:sophiewang­yu)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