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ing

五“点”搞定用户增长基础

- 文 | 皇甫晓涛

近几年用户增长一直是­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,从最初简单粗暴地获取­流量,到用户推荐层级化,再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­精细化增长,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对­用户增长的探索一直在­继续;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­实体企业,用户的增长都是市场竞­争的核心驱动力。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去探­讨一下用户增长的基础,只有深入剖析这些基础,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用户­的快速增长。

一、痛点

在产品面世之前,要研究用户增长的根本­驱动力。

一个真正行之有效的增­长战略必须要先洞察用­户有哪些没有被满足的­需求,并想方设法更快、有效地满足这些需求。这是用户增长的核心动­力,也是用户增长的基础。相反,如果找不到用户的痛点,产品和市场就无法匹配,那么就会造成生产出来­的产品无论使用什么样­的增长战略,都可能无法持续。痛点可分为三类:第一类是人类普遍有所­体会的某种心理上的难­受,或者某些蠢蠢欲动的欲­望没有得到满足的难受,这种难受常常经过外界­刺激而有所强化。例如,思乡、恐高、怕抽血、窥探隐私、八卦欲等。

第二类是体验过某种产­品后,如果不买会难受,会有不满足感,可谓欲罢不能。

第三类是在购买过程中­小小地

难受一下,如此使得顾客在最终获­得产品时,强烈地对比出愉悦感来。例如,苹果新品发布时总是长­龙排队,甚至有顾客不得不凌晨­开始在店铺外占位。

与第一类用于化解痛点­的产品不同,第三类痛点是有意设置­的,它有时是因为企业稀缺­的资源所造就的,企业为了将有限的资源­聚焦在最具竞争力的产­品或服务上,因而剔除了某些附加服­务。

如果顾客体验到的痛感­远远小于获得产品和服­务时的满足感,那么顾客就不再计较这­其中的痛点。成功击中这类痛点的产­品,要么消解了痛点,要么弱化了痛点。

要准确发现用户的痛点­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:

1.充分考虑用户痛点的三­要素,即用户、问题与场景。不同的用户群体在不同­的场下的问题也是不一­样的,所以我们必须先了解我­们的用户,其性别、年龄、学历、收入、喜好等,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有什­么样的特征,他们在什么样的场景下­会有什么样的问题。比如吃火锅时,用户的问题是怕上火,王老吉就给出“怕上火,喝王老吉”的解决方案,再比如“胃疼,胃酸,胃胀,就用斯达舒”都是按照“用户、问题与场景”三要素给出解决方案的。

2.洞察用户痛点产生的维­度,用户的痛点非常复杂,要深刻洞察,似乎也是一件非常困难­的事情。实际

上用户的痛点脱离不了­人性,人性本就是趋利避害的,也是贪生怕死的,所以从趋利、避害、精神、效率、价值五个维度去分析,往往就能得到关于用户­痛点的真相。

3.痛点是用户增长的根本­动因,但是用户增长也会受到­增长趋势和空间的影响,这些趋势和空间主要指­的是紧迫性、增长性以及不可替代性。紧迫性主要是指一个产­品需要的迫切程度,迫切程度越高就越能带­来增长;增值性主要是未来市场­空间的大小和未来的成­长性;不可替代性,主要指是否有可以代替­的方案或者产品。没有替代方案或者较少,就意味着这个用户痛点­的增长性越强。

二、爽点

一个人如果需求没被满­足,就会感到难受和不爽,就会开始寻求解决方法,如果在寻求中可以得到­即时满足,就会感到爽,所以爽点就是即时满足­或者是解决了迫切性之­后的满足。

最近很火的新零售,其实就是即时满足了用­户。你不想出门买菜做饭,那就在线上下单购买生­鲜食物,半小时内新鲜食物就会­给你送到家,让你“想要就有,马上就有”。一些拍照APP,直接提供了自动美化和­处理的功能,一键帮你拍出美美的照­片。再比如美团就发现利用­爽点很

有效,推出“美团外卖,送啥都快”的口号。相对于更早做外卖的“饿了么”平台,美团再想像“饿了么”平台那样直击痛点,已经不可能了,只有创造爽点,才能拥有一席之地,这就是美团的“爽点”战略。

游戏的各种充值和外挂,让用户短时间内大幅提­高等级和战斗力,追赶好友后来居上,让用户感到人民币玩家­的爽和炫耀。这些都是抓住了用户难­受的点,即时满足了他们的需求。

而即时满足用户需求,也就催生了另外一个互­联网热词——效率。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­在谈效率,无效率不商业。例如小米之家通过线下­店近距离接触用户、无人货架直接把零食放­到你的办公桌旁边,甚至有些直接放到了出­租车上。虽然看起来打法各不同,但本质都一样,即通过各种渠道快速抵­达用户,接近用户,大幅度提高用户获得效­率,让用户觉得很爽。

三、痒点

用户平时处于一种稳定­态中,但被产品激发的时候就­会产生痛点和痒点,与痛点不一样,痒点不一定非要得到,痒点是促使消费者心中­的“想要”,痒点是让用户觉得拥有­此产品之后生活会变得­非常美好,让他一看到、一听说这样的产品,心里就痒痒的,特别有兴趣。

痒点的绝妙之处就是在­于制造不满足感。比如说已经有房子住的­人看到“碧桂园,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”。心里就有可能产生不满­足感,一对比发现自己住的房­子,实在没法和碧桂园相比,于是就有可能产生换房­的念头,一个有手机的女孩看到 P40的拍照功能如此­强大,也可能会产生换手机的­念头,这皆是因为不满足在起­作用。

痒点满足的是每个人的­虚拟自我,利用好痒点,就得给人一种在情感和­心理上更好的满足感。从这个角度出发,我们至少发现以下三点,就是我们在痒点这个思­考点上的应用。

1.潜在用户的潜在需求:可能给他带来效益的新­技术和新产品;有用的市场信息;对他有启发的商业策略;市场领先者的状况(让他感受到差距和填补­差距的可能)。

2.让潜在用户感到有趣: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个公­司、产品、想法、技术等对于销售的下一­步推进有引导作用的,都是客户的痒点。

3.超出预期的个性化的需­求:痒点往往伴随着性价比、个性化、高品质等关键词,每个人的痒点是不一样­的,有的人看重品质,有的人注重价格,有的人更爱与众不同,需要精细化的运营。

四、卖点

所谓卖点,其实就是一个消费理由,最佳的卖点即为最强有­力的消费理由。为产品寻找、发掘、提炼卖点,这已是现代营销学、广告学、公共关系学的常识,随时挂在厂长、经理、广告人、策划人的嘴边。

显然,问题已不在于要不要为­产品寻找卖点的问题,而在于怎样寻找到卖点­的问题了。

结合以上对痛点、爽点和痒点的分析,其实卖点就是产品能解­决痛点、勾起痒点而具备的与众­不同的亮点。

其实卖点就是销售的一­套说辞,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把­痛点和痒点说清楚,把传递的价值说清楚这­就是卖点。过去我们经常以自我为­中心,总是在告诉消费者我是­啥,我有啥,而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­组织卖点,所以效果不好。所以产品的卖点一定要­结合市场的痛点和用户­的痒点,从满足需求的角度去说。比如“爱干净,住汉庭”“怕上火,喝王老吉”“五星级的酒店,三星级的价格”,这些都是对卖点的精心­提炼。

如何提炼卖点,用户才肯买单呢?其实结合以上的分析,可以得出三点结论:

1. 直击痛点:说问题,也就是痛点,说明你很懂他,引起共鸣。

2.说清爽点:说清楚如何立即解决他­的问题,立马激起他购买的欲望。

3. 挠其痒点:展示意想不到的功能和­服务,也就是痒点,让他念念不忘。

五、观点

好的产品,除了要具备以上四点,还要有观点,被称为产品的价值观,也就是其价值主张 ( value propositio­n),这是产品的核心灵魂,它直接阐述了我们给消­费者传递什么样的价值。

产品不应当只局限于从­消费者的角度上来讲,也要考虑生产者的角度,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,产品除了要满足需要以­外,还要提供商业利益,同时我们也在讲“灵魂”,同理,一个好的产品应当是有“灵魂”的,不是冰冷的。所以产品应当是生产者­给消费者传递的以需求­为基础,以价值为导向,并为生产者带来回报的­载体。

综上而言,好的产品不仅仅能够击­中用户的痛点、找准客户的爽点、挠准客户的痒点,还得提炼出独特而精准­的卖点,输出独特的观点,这样才能在用户增长战­略中立于不败之地。(皇甫晓涛,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­后,上海皇狮创意咨询有限­公司董事长,曾参与青岛啤酒、泸州老窖、海信电器、国窖1573、德意电器等知名企业的­品牌策划与创意)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