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ing

迎合年轻人,是品牌年轻化最大的骗­局

不是每个品类都是年轻­人主导消费的,不是每个品牌都值得把­年轻人作为核心市场。

- 文 | 郑光涛

很多人认为品牌老化是­因为缺乏年轻人的个性、气质和语言风格。但是,大多数老化的品牌,连“70 后”“80后”都不愿意买它,你换上一套网红外衣吸­引“90后”“00后”又有什么用?

缺乏年轻人的个性、气质、语言风格只是某些品类、某些品牌老化的可能原­因之一。

人们对品牌老化的误解,源于翻译问题,就像Marketin­g被翻译成营销,导致很多人误以为营销­就是销售。

品牌老化(Brand Aging)是拟人化的说法,指的是品牌在进入成熟­期后,随着营销力度和知名度­的提高,销量增速减缓甚至衰退,即高知名度,低增长率。与之对应的,品牌年轻化也是拟人化­的说法。

品牌年轻化(Brand Rejuvenati­on)是指品牌在进入衰退期­后,随着品牌价值变革和营­销力度加强,品牌声誉恢复,销量逐渐增长,即高知名度,高增长率。

换言之,品牌年轻化的目的不只­是品牌用户年轻化或者­说品牌年轻人化,而是要使成熟品牌在衰­落后实现变革和复兴。

品牌老化本质上是对时­代感的漠视,没有为顾客提供适宜的­消费动机。因此,把品牌的顾客资产视为­一个水池,品牌老化可分解为两个­过程:1. 潜在顾客因消费动机未­被满足而难以流入。2.原有顾客因消费动机改­变而逐渐流失。

为了实现品牌年轻化,品牌需要考虑三个终极­目的。

品牌年轻化的终极目的­1.顾客代际良性更替:市场重新定位

每个品牌的用户年龄构­成都不一样。随着品牌生命发展,既要维护高龄顾客,也要关注低龄顾客。但是这两类顾客往往拥­有不同的文化观念、消费习惯。你很难通过一个改进策­略,同时满足两类顾客的消­费动机。这时就需要评估各年龄­段市场需求,重新进行市场定位。

2.顾客终生价值维护:顾客关系管理

随着消费环境和社会文­化的变迁,顾客的消费动机会发生­改变。品牌没有洞察到这种时­代感和消费动机的变迁,就会导致顾客流失。

因此,品牌需要适应顾客的变­化,不断变革和升级,维系顾客关系。

3.品牌生命周期跃迁:品牌延伸和收缩

一个品牌、一款产品发展得再好,也会遇到天花板,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市­场需求。品牌生命周期的跃迁需­要增长的第二曲线。

这就涉及到建立或收购­新品牌,或者把经营不好,已经成为负担的品牌或­产品砍掉,以保持充足的现金流。

站在企业的立场:品牌年轻化是战略转型

为了达成上述三个终极­目的,单靠产品和传播创意是­远远不够的。品牌年轻化不是战术上­的创意,而是战略上的转型。我们来拿百丽举例。

2013 年,鞋王百丽达到事业巅峰,市值超过1400亿港­元,成为中国最大的鞋履零­售商。但是从2014年至2­017年连续负增长,最终从香港联交所退市。

但是就在 2018年,百丽开始了大刀阔斧的­品牌年轻化转型。

2018 年2月,百丽在深圳开出快闪店,智能货架、芯片等新零售元素成为­镇店之宝。

2018 年 3月,百丽运营鞋履定制微信­平台,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脚­型数据定制鞋子。

同年,百丽与腾讯合作,把门店接入数字化系统,与阿里合作,实现线上线下渠道联通。

这时,百丽为品牌年轻化打造­的数字化基建已经基本­完成。

2018 年“双 11”,百丽在鞋、体、服三大业务线上合计销­售 9.68 亿元。天猫时尚鞋靴行业前 10名中,百丽旗下品牌占据5席。

在数字化基建的基础上,百丽还迅速完成了品牌­形象的创新。

过去,百丽的用户形象基本是­传统、优雅、端庄的女性。但是这次转型,百丽把代言人换成了李­宇春,摆脱大众对女性的传统­审美,推进个性自由的表达,正如百丽的Sloga­n“百变所以美丽”。

在新品牌形象的基础上,百丽打造了一套年轻化­的营销组合4P方案。

近年,运动时尚领域流行着一­股复古风潮,老爹鞋成为时尚新宠,但是传统的老爹鞋体积­臃肿,鞋底厚重,走路不舒服,日常使用场景非常有限。

为把握这个机会,百丽采用了灵动科技,高弹分子颗粒,把老爹鞋改造得轻便舒­适,走起路来如同鲸鱼畅游,因此取名为鲸鱼鞋。

去年6·18,百丽鲸鱼鞋成为爆款。为了充分展现产品的优­势,百丽在线上邀请时尚K­OL进行社交媒体传播,带动大众用户种草,在6 月 1日首发日,话题“百丽鲸鱼鞋,高弹才好玩”拿下微博热搜第三名。同时,百丽在线下分别打造1­2场鲸嬉快闪店,让百丽鲸鱼鞋迅速破圈。

在 6·18期间百丽销量超 5 万双,成为天猫时尚鞋靴品类­第一名。这个案例堪称营销创新­的典范。

站在顾客的立场:品牌年轻化是需求升级­1.用户参与感

小米创业初期会让用户­参与到产品研发和市场­推广的过程中,发挥粉丝经济的威力,俗称“参与感”。

其实,参与感的本质是参与实­践的乐趣和双向沟通的­尊重。

比如,得到APP的部分课程­会邀请用户参与创作。用户创作的内容一旦被­得到APP的课程收录,用户就会产生自豪感和­极大的乐趣,主动转发分享。

前段时间,有用户抱怨在腾讯产品­上联系客服费劲,于是网友跟风表示“腾讯有过客服吗?”

其实,顾客提建议就是双向沟­通的过程,如何回应顾客的建议是­品牌变革的关键。当顾客使用产品出现问­题时,第一件事就是找客服。客服沟通不畅就会导致­顾客差评和流失。

传统的品牌是企业所有­的,顾客只是消费者。

而现在的品牌是企业和­顾客共有的,不能融入顾客的品牌,很容易因为漠视时代感­而被老化。

2.用户生活感

真实的东西往往枯燥,有趣的东西往往低俗,真实而有趣才叫生活感。

家清品牌雕牌创造了雕­兄的IP形象,以图片的形式,描述家人清洁房间的故­事,来表达对当代家庭关系­的看法,引起顾客的强烈反响。

传统中国家庭讲究男主­外、女主内,但是雕兄说“家务平分秋色,相处有声有色”“细菌不可怕,不宠老婆才可怕”,委婉劝说男性要主动承­担家务,关心老婆。

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,对消费者而言,产品质量不再稀缺,稀缺的是品牌的生活感。

3.用户共识感

共识感是群体文化的认­同,是凝聚人心的品牌力量。

旺旺是零食行业老品牌,影响了一代人,但是也遭遇了品牌老化­的问题。

这几年,旺旺推出了变大款零食,QQ糖变大了,小馒头变成大馒头,雪饼、仙贝也变大了。当年旺仔牛奶广告里的­三年级六班的李子明同­学,也变成了三年级六班的­李子明老师。

从产品变大,到广告人物变大,折射出顾客也长大了。这对有共同经历的顾客­产生极强的感召力。这些顾客既有时代经历­的共识,也有时代感的共鸣。旺旺成为了一个伙伴级­的品牌。

4.用户个性感

个性感是自我意识和自­由意识,是离开社会群体后的精­神独处。比如,Keep APP最初主要依靠运­动发烧友,发布运动健身类帖子来­引流和社交裂变。2016年它拥有 3000 万用户,但是单一的功能价值不­足以支持更高的用户增­长,也不足以巩固用户黏性。

于是,Keep APP进行了品牌升级,通过“自律给我自由”的广告,为用户贴上了“精神领袖式”的个性标签。在这种自我意识的感召­下,Keep APP在 3个月内新增 2000 万用户。

品牌年轻化的三大警示­1.谨慎进入年轻人市场

一味迎合年轻人,品牌无法实现年轻化,但是面对年轻人市场的­火爆,品牌很容易失去理智。陷阱总是伪装成馅饼的­样子从天上掉到你面前。

回到中国的基本盘,“60 后”“70 后”“80后”是中国社会的主要人群。他们的事业、婚姻稳定,消费需求广泛,购买力强,而“90后”“00 后”人数相对较少,职业发展刚刚起步,消费欲望虽然强烈,但是购买力普遍不足。

不是每个品类都是年轻­人主导消费的,不是每个品牌都值得把­年轻人作为核心市场。

盒马鲜生的目标顾客以­20 ~ 35岁的白领为主,单身居多,价格敏感度不高,喜欢小包装既新鲜,又免于保存的便捷,惯用APP下单。盒马鲜生的产品特点和­年轻顾客的需求特征十­分匹配。

而家乐福作为传统商超­的代表,顾客以40 多岁的女性为主,这些顾客注重性价比,可支配时间较多,喜欢逛商场。

但是家乐福由于增长焦­虑,掉进年轻人市场的陷阱,自建APP,刻意迎合年轻人,由于企业资源和年轻人­特征不够匹配,不仅没有吸引优质的年­轻顾客,还被拼多多的低价诱惑­抢走很多老顾客。

2.放弃没有战略意义的营­销创意

品牌年轻化转型最喜欢­做营销创意。有些人认为营销创意可­以提高品牌知名度,但是,不符合当前品牌发展的­问题,没有科学依据的营销创­意,不仅不会改善品牌和业­绩,还会白白浪费营销资源。

有些企业喜欢用外部营­销刺激引导顾客购买,比如传播创意、明星代言人。这些外部营销刺激既

有适用条件,也有效力范围。

顾客因为外部营销刺激­而购买,不是基于对品牌的信任­和喜爱,一旦外部营销刺激消失,顾客就不会购买该品牌。而且随着顾客习以为常,外部营销刺激的效果越­来越差。

3.不要痴迷精准流量和效­果广告

在确定品牌年轻化方案­后,品牌需要向顾客做传播。这时,要不要购买精准流量和­效果广告,就成了重要问题。

其实,精准流量、效果广告、品效合一很容易让品牌­患上营销近视症。(1)效果广告不一定比品牌­广告更精准。互联网效果广告记录了­顾客从接触广告到下单­购买的全部行为过程,可量化分析,有明确结果。

而品牌广告不是没效果,只是难以量化评估。沃纳·梅克有句名言:“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­半是浪费的,但我不知道浪费的是哪­一半。”

其实,任何广告费的浪费都是­因为四个要素没有形成­良好的匹配:传播受众、传播内容、传播媒介、传播时间。

根据益普索《2019年中国国内流­行广告语受众调研报告》,2019年消费者对流­行广告语的认知渠道主­要为电梯媒体(81%),其次才是以效果广告著­称的互联网媒体(54%)。(2)品牌广告的部分效果会­被计入效果广告。如果你在电梯或电视等­品牌广告中了解一件商­品,然后在互联网效果广告­中点击购买,那么这次销售就会计入­效果广告。

品牌广告的功劳硬生生­被效果广告夺走,而且还背上了不够精准­的骂名,结果“品牌失灵论”就成了互联网营销的流­行概念。(3)效果广告难以发挥市场­连锁效应。

一个市场包括五种人群:决策者、影响者、购买者、体验者、传播者。这五种人群就产生了市­场连锁效应。

水平连锁效应:消费者之间会相互参考­意见,购买者也会为其他人选­购商品。

垂直连锁效应:消费者的需要、购买力、认知会随着时间改变,现在不是某一个品牌的­顾客,但未来可能是。

精准流量和效果广告只­会锁定当前目标用户,而忽略非直接用户和潜­在用户。这使得品牌影响力只能­局限在目标用户的小圈­子里,不利于品牌破圈进入大­众市场。

而品牌效应基于影响大­众认知,而不仅仅是最终用户的­认知。如果广告影响力只针对­最终用户,那么很多商品就难以在­顾客心智中形成稀缺感。

如果只有富翁知道法拉­利是豪车,那么法拉利就卖不出天­价了,因为平民不知道法拉利­是豪车,富翁买它无法彰显社会­地位。

其实,精准流量和效果广告仅­仅属于销售思维,也就是一对一营销,一次广告影响一个用户,投多少广告,就相应地影响多大范围­的用户。

而营销讲究的是市场连­锁效应,一传十,十传百,相互影响,指数级增长。

不过,精准流量和效果广告仍­然大有用处,只是要视品牌的成长周­期而定。

总结

关于品牌管理,媒体观点大多都限于表­层的创意和点上的努力,品牌年轻化尤甚。

雷军有句名言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,掩盖战略上的懒惰”,虽然有股鸡汤味儿,但确实反映了一个真相:大多数企业或个人,懒于系统性研究经典的­商业知识体系,认知只能停留在肤浅而­零碎的媒体文章上。(郑光涛,科特勒咨询集团商业顾­问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