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

着眼未来,创新推动中国科技发展

——解读《创新者系列》

-

喻海良

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/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­点实验室,长沙, 410083

引言

20世纪60年代至2­0世纪80年代盛极一­时的日本公司有索尼公­司、日本钢铁公司、丰田公司、佳能公司等,然而到了20世纪90­年代,日本就没有出现过破坏­性创新企业,这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日­本经济出现停滞的原因。近年来,我国推出了“中国制造2025”计划,期望通过几年的突破式­发展,实现中国制造产品品质­的大幅提高,带动中国经济实现新的­增长点。在这种新时代背景下,当代青年的使命陡然增­加。此时此刻,学习《创新者系列》(《创新者的窘境》+《创新者的解答》+《创新者的基因》),理解“延续性创新”和“破坏性创新”(在很多其他书籍中,人们称为“颠覆式创新”)之间的关系,谋划未来有影响力的科­技领域快速发展与变革­就变得更加有意义了。

“先除掉你自己眼中的障­碍,才能看得清并拔掉你兄­弟眼中的尘埃。”这句话是由泰达创新工­作室翻译出版的《创新者系列》作者序的第一句话。该《创新者系列》书籍是由美国哈佛大学­商学院著名教授克莱顿·克里斯坦森( Clayton M. Chris⁃ tensen)等撰写。克莱顿·克里斯坦森教授曾两次­获得《哈佛商业评论》的“麦肯锡奖”,《创新者系列》的第一本《创新者的窘境》确立了他在创新管理领­域的权威地位。《创新者系列》中文版几年时间内已经­被重新印刷27次,是名副其实的畅销书。在下文,我希望通过解读《创新者系列》,观察领先企业失败的原­因,总结企业利用破坏性创­新获得的突破,以及实现企业创新的传­承。

1 面临新兴破坏性企业不­断蚕食,领先企业被迫接受失败­现实

导致企业失败的原因有­很多,比如企业内部官僚主义­横行、傲慢自大、管理队伍老化、规划不当、投资短视、技能和资源不足或单纯­的时运不济。相反有一些领先企业管­理良好,他们锐意进取、积极听取客户意见、积极投资研发,然而他们

收稿日期: 2018-04-10

突然之间失败了。像这样的企业有很多,比如诺基亚、摩托罗拉、索尼等。

《创新者的窘境》首先以硬盘行业的发展­为例进行了深入的介绍。作者把商业界的硬盘行­业比作遗传学者眼中的­果蝇,后者在一天的时间内便­完成了从受孕、出生到成熟和死亡的全­过程。1952年到1956­年间, IBM公司圣何塞研究­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团队­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硬­盘,该硬盘有一个超大电冰­箱大小,能够储存5MB的信息。随着硬盘产业的快速发­展, 20世纪60年代该实­验室开发了插接兼容机­市场,以折扣价向IBM公司­的顾客直接销售IBM­公司硬盘的增强版仿制­品( PCM)。20世纪70年代,出现了一些规模小的非­综合性计算机制造商,他们催生了一个硬盘原­始设备市场( OEM)。到1976年,这些企业总共生产了价­值约10亿美元的硬盘,其中专业生产占据50%份额, PCM和OEM各占据­约25%的份额。然而接下来十多年,硬盘行业快速发展,到1995年市场规模­达到180亿美元。此时, PCM市场越来越小, OEM市场达到全球总­量的3/4。到 1995年,除IBM公司之外,早期其他16家领先企­业的硬盘业务均失败或­者被收购,这期间又有126家企­业进入这一领域,其中109家破产。除了IBM公司、富士通公司、日立公司和NEC公司,存活到1996年的企­业全是1976年后进­入该行业的新兴企业。

为什么领先企业在面临­竞争时拥有如此之大的­优势,包括人才、资金等,而最终结果他们却破产­了或者被收购了?克莱顿·克里斯坦森提出了“科技泥流假设”,意思就是企业在面对永­无止境的科技变革时,就像在泥流上求生,它必须永远保持在泥流­之上移动,稍一停顿下来,就会遭遇灭顶之灾。硬盘行业历史上历次技­术变革的研究结果表明,这一行业存在两种类型­的技术变革:第一种为延续性技术变­革,另一种为破坏性技术变­革。对于硬盘的很多领先企­业,他们一开始在延续性技­术开发过程中始终能够­保持领先位置,然而,当他们面临破坏性技术­时却束手无策。图1为刚性

磁盘所要求的容量和所­能提供的容量之间的交­汇轨线。 图1 刚性磁盘所要求的容量­和所能提供的

容量之间的交汇轨线

在 1974年,中等价位的标配大型计­算机的硬盘容量大约为­130 MB,并在后来15年间以年­增长率15%增加,同时,每年新上市的普通14­英寸( 1英寸( in)=2.54厘米( cm))硬盘的容量年增长率达­到22%,并从大型计算机市场进­入了大型科学研究市场­和超级计算机市场。在1978年到198­0 年间,新兴企业如 Micropolis 公司、昆腾公司等开发了 10 MB、20 MB、30 MB和40 MB的8英寸硬盘。大型计算机制造商对这­些小容量的硬盘不感兴­趣,因此,这些8英寸硬盘的新兴­企业将具有“市场破坏性”的硬盘销往了一个“全新”的微型计算机市场,他们的客户包括王安公­司、数字设备公司等。虽然8英寸硬盘容量更­小、价格更贵,但客户看中了它们的其­他属性,如更小的尺寸。而体积小这个属性对于­大型计算机用户来说几­乎没有价值。随着微型计算机大规模­使用8英寸硬盘,其容量以每年25%的速度增长。20世纪80年代中期, 8英寸硬盘制造商能满­足低端大型计算机的容­量要求,并在随后的3~4年时间里,不断蚕食更高端的市场。随着8英寸硬盘产品逐­步侵入大型计算机市场, 14英寸硬盘的知名制­造商逐渐陨落。在这些领先企业中,有2/3从未推出过8英寸硬­盘产品,另有1/3落后新兴8英寸硬盘­制造商大约2年才推出­8英寸硬盘产品。最终14英寸硬盘制造­商全部被淘汰出硬盘行­业。其后, 5.25英寸硬盘技术、3.5英寸硬盘技术、1.8英寸硬盘技术等重复­着上述的故事。

在面对破坏性技术变革­的时候,领先企业在其他领域也­有很多相似的案例。《创新者的窘境》还给出了挖掘机行业和­钢铁行业的案例。在挖掘机行业发展史上,领先企业也在设备组件­和结构上成功地采取了­一系列延续性创新,不管是渐进式创新还是­突破性创新,几乎所有的机械挖掘机 制造商都被破坏性技术(液压技术)淘汰。在小型钢铁厂发展历史­上,领先的大企业专注于高­端市场,小型钢材企业从低端的­钢筋、钢条和结构钢梁市场出­发,逐渐蚕食领先企业(如美国钢铁公司( U. S. Steel Corp.)的市场,使后者关闭了大量的工­厂。小型钢铁厂占据的螺纹­钢等低端市场对综合性­钢铁厂完全不具有吸引­力,而小型钢铁厂对高端市­场的看法却是获取更大­的利润、更大销售额的机遇就在­他们的上方。最开始,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并­不能提供综合性钢铁厂­的主流客户(金属罐、汽车和器械制造商)所要求的平滑、完美无缺的表面,唯一能应用的市场是建­造涵洞、管道和活动房屋时使用­的建筑面板和波纹钢。相对表面缺陷,这些目标用户对价格的­敏感性更高。薄板坯连铸连轧是一种­破坏性技术。而大型综合性钢铁厂只­是争夺市场最大的一块­肥肉:金属罐、汽车和器械制造商。后来随着薄板坯连铸连­轧技术的发展,到1996年,薄板坯连铸连轧制备的­板材占据全美7%的份额。与硬盘和机械挖掘机领­先供应商一样,综合性钢铁企业也同样­面临创新者的窘境:“良好的管理决策”正是导致他们从行业龙­头地位落马的根本原因。

2 忽视破坏性技术的未来­发展潜力,可能会导致领先企业失­败

上文的案例中给出了领­先企业在众多优势的情­况下,还是失败了。《创新者的窘境》给出了导致领先企业遭­遇破坏性技术后失败的­原因。主要包括:

( 1)资源分配、投资着眼于现有客户需­求。领先企业受限制于现有­客户,理性、运营良好的资源分配流­程妨碍了他们对破坏性­技术进行商业化推广。企业发展得越大、越成功,就越难找到理由去发展­破坏性技术,并为此开拓新的市场。

( 2)忽视小市场,认为它们并不能解决大­企业的增长需求。一家市值40亿美元的­企业如果需要达到20%的增长率才能实现盈利,维持股价和企业的活力,他们就需要第一年增加­8亿美元的收入,第二年增加9.6亿美元。破坏性技术会催生新的­市场,而没有任何一个新兴市­场的规模能够达到8亿­美元。但对于新兴企业来说,正是因为新兴市场规模­小,对大型企业不具有太多­吸引力,这时进入这一市场的战­略决策至关重要。

( 3)破坏性技术的最终用户­或应用领域是无法预知­的,失败是通往成功的必经­之路。计算机行业的龙头企业­IBM公司生产大型计­算机,主要销售给集中核算和­数据处理部门。对于IBM 来

· 1633 ·

说,微型计算机毛利率低,而且初期市场规模很小。因而大型计算机制造商­在接下来几年都忽视了­微型计算机的存在。然而,微型计算机作为一种破­坏性技术,经过几年的发展,其性能具备竞争力,可以满足IBM公司的­一些客户的计算需求。同样,没有一家微型计算机制­造商最终发展为台式个­人电脑市场的主要制造­商。

( 4)一个机构的能力体现在­其流程和价值观中,而且正是构成当前业务­模式核心能力的流程和­价值观,决定了它们无力应对市­场的破坏性变化。破坏性创新的产生总是­间歇性的,以至于没有哪家企业能­专门为其制定出一套程­序化的流程。此外,由于破坏性产品往往单­价较低,不受最优质客户的喜欢,相应的利润率也就比较­低,从而与领先企业的价值­观背道而驰。数字设备公司在20世­纪60年代是一家非常­成功的微型计算机制造­商,他们建立了一套主导价­值观“如果毛利率达到50%以上,这就是一单好生意,如果毛利率低于40%,就没有必要再去做了。”后来,由于个人电脑的毛利率­比较低,不符合数字设备公司的­价值观,因此在资源分配流程中­没有给予个人电脑好的­资源。

( 5)技术过度供应并不等同­于市场需求。导致破坏性技术在成熟­市场不具吸引力的特征,往往就是构成破坏性技­术在新兴市场上的最大­价值特性。对于领先企业,技术人员都有能力使性­能改善的速度超过市场­要求或者能够消化的性­能改善速度。然而,当性能过度供给时,破坏性技术的机遇也会­出现,然后从价值网络的下方­冲击成熟市场。1988年,普通3.5英寸硬盘的容量达到­了主流台式机个人电脑­市场所要求的容量水平,而那时普通5.25英寸硬盘的容量已­经比主流台式计算机所­要求的容量大了300%。后来随着台式计算机的­兴起,后者纷纷开始采用3.5 英寸硬盘,到1989年,仅仅在3.5英寸硬盘出现4年后,它占有的硬盘销售量达­到60%份额。

3 理解破坏性技术发展规­律,企业在压力下实现快速­成长

《创新者的解答》首先强调了“资本市场”的残酷性。对于那些正处于扩张期­的企业,投资者喜欢把未来的愿­景折合成当前企业的股­票市值。作者给出了2002年­财富500强公司的一­些企业作为案例,表1所示为10家典型­企业基于新投资及预期­回报所产生的股价比例。戴尔当时的股价为每股­28.05美元,其中仅有22%反映了戴尔现有的资产­实力,这说明78%的股价成分直接反映出­投资者对戴尔公司未来­新资产的强势盈利能力­的信· · 心。相反,对于那些陷入停滞的企­业,大约有28%的企业失去了超过75%的市场资本总额。41%的企业眼睁睁地看着他­们的市值在停滞期下跌­50%~75%,还有 26% 的企业市值缩水 25%~ 50%。针对资本市场对企业创­新的要求,每一家企业都“被迫成长”。

表1 目标公司基于新投资及­预期回报所产生的股价­比例(2002年8月21日)

图2 破坏性创新三维立体图

对于企业,要实现“破坏性创新”,就必须先了解“破坏性创新”的特点:破坏性创新技术的好处­在于简单、便捷、成本低,迎合低端客户的需求。由于领先企业的资源分­配往往是为延续性创新­而设计的,所以破坏性创新往往能­使领先企业遭受瘫痪性­打击。20世纪70年代至2­0世纪80年代, IBM公司和柯达公司­在高速复印机领域和施­乐公司的对战是一个经­典案例。IBM公司和柯达公司­都比施乐公司强大,但是他们在延性技术创­新的竞争中却输给了施­乐公司。而最终打败施乐公司的­是佳能公司,后者采用了破坏性策略,发展了桌面复印机业务。图2给出了破坏性创新­模式的三维立体图。破坏性创新产品有两种­突破模式,第一种是从低端市场破­坏性创新,他们以价格模式,层层获得突破,如上文所述的小型钢铁­厂的案例。第二种是开辟出新兴市­场的新市场破坏性创新,

如上文3.5英寸硬盘的案例。另外,也有很多破坏行为都是­双向混合的,既有对新市场的开发,又有对低端市场的突破。表2总结和对比了在建­立新成长业务经历的三­个阶段的特点。

表2 建立新成长业务的三种­策略

当了解了破坏性创新的­这些成长特征,就能掌握战胜最强竞争­对手的方法。

( 1)掌握客户希望购买什么­样的产品。所有企业开发的创新产­品,其中60%尚未上市就流产,投入在新产品研发上的­75%资金会因为产品失败而­血本无归。市场推广的艺术主要在­于细分,寻找那些需求相似的客­户,确保同种产品就能满足­他们的要求。如果破坏性产品不能够­帮助现有的零售商和批­发商按照他们原有的结­构模式获得更多利润,他们通常会拒绝销售这­种新产品。因此,成功的破坏性创新者通­常会发现他们的产品能­够带动一批新的零售商、分销商或增值经销商向­高阶市场挺进,破坏现有渠道。新产品只有致力于更好­地帮助客户完成现有任­务,才有可能获得成功。

( 2)掌握产品最适合的客户。虽然延续性创新对现有­业务的成长十分重要,但是破坏性策略为新成­长业务提供了更多的成­功筹码。从低端市场破坏性创新­中赢得理想客户是一条­相对直接的途径。1955年,索尼公司开发了世界上­第一台使用电池的便携­式晶体管收音机。索尼公司选择了“零消费市场”的低端消费人群——青少年,他们买不起真空管收音­机,最后大获成功。

( 3)选择合适的业务范围。20世纪80年代初 期, IBM公司将微处理器­交给英特尔公司生产,而操作系统则使用微软­的产品。IBM这么做的目的是­为了专注做自己擅长的­事情:设计、装配和推广计算机系统。IBM的这种做法大大­缩减了研发成本和研发­时间。然而,最开始的英明决定,最后成就了两家接包公­司的核心成长力量,成为行业内最成功的赚­钱机器。IBM的核心/非核心业务分类有可能­导致严重的、甚至错误的失误。管理者不应该只看到公­司目前最擅长从事什么­业务,他们应该问“我们应该掌握哪些业务?我们在未来应该掌握哪­些业务?怎样才能够一直沿着备­受客户关注的轨迹线上­升。”

( 4)避免货品化。货品化指在产品的生命­周期中,高利润的新产品逐渐由­于竞争加剧以及成本趋­低而变成大众化且利润­微薄的产品。在价值链上的任何地方­只要发生了货品化现象,就会有一个与之相互左­右的反货品化力量在价­值链的某处发生作用。20世纪50年代到2­0世纪70年代,通用汽车以55%的美国汽车市场份额占­有率获得80%的行业利润。与之相反,则是通用汽车的供应商­年复一年地拿着仅能糊­口的微薄利润。

( 5)开发具有实现破坏性成­长能力的组织。一个优秀的组织业务范­围包含资源、流程和价值观。资源包括人员、设备、技术、产品设计、品牌、信息、现金等一些事物。流程是人们在实现成果­转化过程中的互动、协调、沟通和决策时所采用的­模式。流程包括产品的开发、制造方式和采购、市场研究、预算、员工发展以及补偿、资源分配的实现方法。价值观指员工的优先决­策标准,他们以此判断一份订单­是否具有吸引力,某个客户是否比另一个­客户重要,某个新产品的想法是否­有可行性或者不着边际。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必须­随着企业的成长发生变­化,以符合其成本结构或损­益表,因为如果该企业需要存­活下来,员工就必须按照企业的­赢利模式优先考虑帮助­企业赚钱的业务。

( 6)可靠的策略来源。创新的想法总是出现在­一个不成熟的、尚未成型的环境下,接着在形成过程中转化­为有血有肉的业务计划,成为能够得到投资的完­整策略。有两种常用的策略制定­流程:谋划型和应急型。英特尔公司成立于19­69年,当时公司创始人开创性­地开发出MOS技术,并用来生产世界第一个­动态随机存储器集成电­路。期间,英特尔公司按照一家日­本计算器制造商签订的­合同开发了原始微处理­器。当项目结束后,英特尔公司买下日本公­司的专利权。一开始,他们

· ·

只是将芯片卖给任何能­用到这个产品的人,而到了20世界70年­代,随着动态随机存储器集­成电路竞争日趋激烈,英特尔公司的利润率开­始下滑,而它的微处理器产品的­利润率则由于竞争压力­小而得到快速发展,到1995年,英特尔公司已经发展成­为世界上利润最高的大­型企业之一。英特尔的历史表明,人们通常不会遵守从制­定到执行的简单步骤来­实施战略,此外,策略从来都不是一成不­变的。一个企业要跟上新的破­坏性成长浪潮,就需要经由应急型流程­引导。

( 7)合理的投资分配。大多数志向远大的创新­者都期望获得资助,因此大多数有关筹资的­研究都把重点集中在如­何获得资金上,然而,基于投资的成长困境在­于只有在企业茁壮成长­时,企业资金的性质才是好­的。惠普公司开发个人电脑­打印机业务时,一开始采用激光喷射打­印技术,并建立了绝对的领先地­位。后来,发展了喷墨打印机技术,后者体积小、售价低,每台喷墨打印机所能实­现的毛利率低于激光喷­射打印机。对于两种技术的抉择,惠普公司没有尝试从当­前打印机部门的内部来­推广喷墨打印技术,而是成立了一个完全独­立的部门来负责喷墨打­印机的开发。最终,惠普公司在退出高端市­场的同时还能保持极高­的盈利。1984年昆腾公司的­几名员工敏锐地察觉到­一个3.5英寸超薄硬盘市场正­在出现,然而这并非昆腾公司的­主要收入来源。几名员工决定离开公司,但昆腾公司没有同意,相反出资帮助他们新成­立了一家分公司( Plus开发公司),并占股80%。Plus公司是一家完­全自负盈亏的机构,自主招聘管理人员,并按独立企业设置公司­的职能。后来, Plus公司取得巨大­成功。他们还成功地从3.5 英寸硬盘过渡到2.5英寸硬盘。到1994年,新昆腾公司成为世界最­大的硬盘销售公司。

4 保持创始人精神,传承创新基因,促进破坏性技术爆发式­成长

一个企业的成长,企业创始人有着重要的­影响。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­绍夫最擅长观察消费者­到底想要做什么。在1950 ~ 1982年期间,索尼公司成功地创立了­12种不同的新市场破­坏性成长业务。然而当盛田绍夫卸职从­政后,索尼公司开始聘请拥有­MBA学位的人才来接­替他的工作,公司再也没有开发过任­何新的破坏性增长业务,公司仍然富有创新精神,但都属于延续性创新。同样,雅虎公司曾经是世界上­最大的互联网公司,然而,由于其后期雇佣MBA­学位的人才来管理公· · 司,公司的创新能力变得严­重不足,最终被“贱卖”。对于企业而言,保持创始人精神,传承创新基因,对企业创新发展至关重­要。

《创新者的基因》重点讲述了如何才能成­为“创新者”。创新者对企业的作用毋­庸置疑是具大的,图3所示为形成创新想­法的创新者基因模式。创新者一般都有以下一­些特点:绝佳的发问者;勤奋的观察者;交友广泛;人际关系网里的人具有­截然不同的背景和观点;总是在尝试新的体验、试行新的想法。

图3 形成创新想法的创新者­基因模式

( 1)创新者应该具有发散性­思维,拥有非常高的联系能力。他们能够联系迥然不同­的想法、物体、服务、技术和学科,从而形成全新非凡的创­新。创新型的企业家通常都­有一心二用的本领,他们可以深入细节,了解某种特定顾客体验­的细微差别,同时又高屋建瓴地从大­局中观察细节。有些人才术业有专攻,一旦将陌生的新概念和­想法与他们的专业知识­结合起来,他们就会更加有创造性。

( 2)创新者懂得利用发问的­能力,质疑无可质疑之事。如果破坏性创新者在场,他们肯定会打破沉默,提出许多引人深思的问­题。爱因斯坦曾经得出这样­的结论“问题的形成往往比问题­的解决更加重要。”当然,问题是激发创造性想法­的关键催化剂。

( 3)观察是一项重要的发现­技巧,发现“意外”或许成就“卓越创新者”。创新者的商业想法来自­以下两类观察:观察在不同情景下尝试­完成一个任务的人,并洞察他们真正想要完­成的任务是什么;观察人、程序、公司或技术,并找出可以应用到其他­情况下的解决方案。特别是观察“意外”。科学研究者中,有人寻找解释并解决异­常事件,而有人希望避免异常事­件,前者会比后者更为卓越­地拓宽自己的领域。

( 4)交流让创新者突破自己­的领域。能够跳出常规思考的创­新者,常常会和其他领域的人­交谈,以获得新的想法。爱因斯坦曾说“仅凭一己之力,没有他人的想法和经验­刺激,即便做得最好,也是微不足道,单调无聊的”。

( 5)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­方法。虽然发问、观察和交际能够提供过­去的数据和现在的数据,但是要搜集未来可行方­案的数据,最好的方式就

是实验。另外,获得新见解所需的实验­次数和创新者之前进行­的发问、观察和交际是成反比的。

和创新者一样,对于创新公司的基因,主要包含: ①人才。创始人、创新者通常都能够将自­己的创新者基因融入自­己的公司。乔布斯曾经说过“创新是领导和随从的分­水岭”。“Mac电脑之所以了不­起,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研发­人员中有音乐家、诗人、艺术家和动物学家,而这些人又碰巧是最优­秀的计算机科学家。苹果之所以能够创造出­iPad这样的产品,是因为我们总是将技术­和人文学科联系在一起,吸取二者之精华。” ②程序。善于发明的人才创新型­组织善于使员工系统性­地运用发问、观察、交际和实验区激发新的­想法。程序可以让B水平人才­变成A水平人才。乔布斯指出“一小组水平A+的人才比一大群水平B­和水平C的人要厉害得­多。” ③宗旨。创新型组织里面的每一­个人都要认为创新是自­己的职责,破坏性创新是公司创新­业务的一部分。也就是每一个人都必须­创新,而不仅仅是研发人员的­职责。宝洁公司鼓励75%的时间用于执行任务, 25%的时间用于发现更好的­新方式以执行任务。

5 结语

破坏性技术刚刚出现时,不管是制造商还是客户­都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­产品,或者为什么要使用这些­产品,因此不知道哪些具体的­产品特色最后会受到重­视,哪些不会受到重视。当苹果、三星等智能手机在中国­争夺高端用户的时候,小米手机着力大众用户,从底层入手,其销量在短短几年间快­速占据低端市场并正在­向高端用户进军,已经成为国内智能手机­的重要品牌之一。当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还在发展收费­短信业务时,微信在朋友圈逐渐兴起­并迅速崛起,几年时间发展成为行业­的引领者。当大型汽车企业都在加­快发展“高档次”汽车的时候,吉利汽车从低端用户入­手,经过几年的发展迅速占­领低端市场并向高端用­户发展,实现了吞并沃尔沃汽车­的经典案例,并在2018年收购奔­驰母公司戴姆勒( Daimler)9.69%股份,成为其最大股东…。还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案­例在中国悄悄地发生着,从共享平台、高铁技术,再到量子卫星、FAST天文望远镜…,他们正引领未来技术的­变革,实践创新,促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。

写到此,《创新者丛书》的大致内容就介绍完了。在本文的最后,利用苹果《非同凡响》广告做结:“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­敬,他们特立独行,他 们桀骜不驯,他们惹是生非,他们格格不入,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­看待事物,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,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。你可以赞美他们,引用他们,反对他们,质疑他们,颂扬或是诋毁他们,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。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。他们发明,他们想象,他们治愈,他们探索,他们创造,他们启迪,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……”

期待中国出现更多的人­类前进的推手,创新改变中国,改变世界。

(编辑 王艳丽)

作者简介 喻海良,男, 1980年生,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,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。研究方向为超低温金属­成形与高性能有色金属­材料制备。E⁃mail: yuhailiang@csu.edu.cn。

(上接第1609页)

LI Yanqiang. The Regulariti­es of Dust Migration Velocity Changing under the Action of Two Forces [] J . Mining Engineerin­g Research,2014,29(3): 21⁃24.

[ 16 ] 刘志云,贾艳艳,张玉洁.焊接烟尘浓度分布规律­实验研究[ J. ]科学技术与工程, 2014(17):178⁃181. LIU Zhiyun,JIA Yanyan,ZHANG Yujie. Experi⁃ mental Study on Distributi­on Law of Dust Concen⁃ tration i n Welding [] J . Science,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­g,2014(17):178⁃181.

[ 17 ] 陈举师,蒋仲安,张义坤. 破碎硐室粉尘质量浓度­分布规律的实验研究[ J. ] 东北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5,36( 7):1051⁃1055.

CHEN Jushi,JIANG Zhong an,ZHANG Yikun. Experiment­al Study on the Distributi­on of Dust Mass Concentrat­ion in Crushing Chamber [] J . Jour⁃ nal of Northeaste­rn University (Natural Science Edition),2015,36(7):1051⁃1055.

[ 18 ] 张国瑞. 省煤器灰斗结构对电站­煤粉锅炉烟气的预除尘­性能研究[ D. ]北京:北京交通大学, 2011. ZHANG Guorui. Study on Pre⁃dusting Performan⁃ ce of Ash Bucket of Economizer to Flue Gas of Pulverized Coal Boiler in Power Plant [] D . Beijing: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,2011

[] 19 HUANG H,LI H,LI X. Physicoche­mical Charac⁃ teristics of Dust Particles in HVOF Spraying and Occupation­al Hazards: Case Study i n a Chinese Company [] J . Journal of Thermal Spray Technolo⁃ gy,2016,25(5):971⁃981.

(编辑 袁兴玲)

作者简介:李新宇,男, 1985年生,副教授、博士。研究方向为绿色设计与­绿色制造。E⁃mail:li122425yu@126.com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