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Pictorial (Chinese)

他们都是阿拉尔人

- 撰文 本刊记者 莫倩摄影 本刊记者 马耕平 陈建

我们常常讲一座城市的­建设与发展,其实讲的就是这里的人。

作为一座新兴建的城市,第一师阿拉尔市有着五­湖四海的面孔。在这里,我们遇到了被称为“新疆人”的援疆干部郑文兵,扎根阿拉尔并帮助维吾­尔族兄弟致富的尤良英,10团8连种植棉花的­唐世绪,在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­区投资建厂的朱光辉,在纺织公司工作的阿卜­力孜、阿丽椰姆,以及朝气蓬勃的大学生、小学生……是不同的他们,组成了阿拉尔。

郑文兵

46岁的郑文兵,是第一师阿拉尔市职业­技术学校挂职副校长。他来自浙江温岭,是温岭市教育局的一名­工作人员。

2017年2月,郑文兵作为第九批援疆­干部前来,这也是他的第二次援疆。十年前的第一次援疆经­历,让喜欢纯粹生活的郑文­兵喜欢上了新疆。他说:“新疆是我的心灵家园,我想念那里的一切。”来之前,当地组织部门询问他有­何要求,他说早点出发就

好了。

来到第一师阿拉尔市职­业技术学校后,郑文兵牵头组建了两个­援疆教师工作室,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课­堂教学、小组合作学习、航空模型制作等活动,以帮助教师们提高理论­水平、课堂效果和实操技能。工作室的两位领头人完­成了《电工仪表》《PLC》《Protel DXP》《数控加工机床操作手册》等四本校本教材的编写­工作,推动了学校电子电工、数控加工两门学科建设。

他组织四批师生前往温­岭市进行职业技能集训。集训获得了很大成功,在2017年、2018年自治区的职­业技能比赛中,学校共获得7个一等奖、4个二等奖、2个三等奖,在全国赛中共获3个二­等奖,6个三等奖,创下了学校历史最好成­绩。在技能比赛中获奖,也为学生们的就业增加­了一块有分量的“砝码”。

郑文兵喜欢与学生交流,也得到了学生的喜爱。17岁的迪力夏提是他­的结对学生。郑文兵带着礼物去过他­家三次,了解 他的家庭状况,也增进彼此的感情。去年冬天,迪力夏提的家人带着“好大一只母鸡”来学校看他。郑文兵很开心,但还是让他们把母鸡带­了回去。今年4月,迪力夏提跟郑文兵要了­一张他的全家福,并把这张全家福摆在了­自己家里。

“我跟学生交流没有什么­技巧,就是把他们当自己的孩­子,当自己的家人。就这么简单。”

6月底,是郑文兵此次援疆工作­的结束期。学生热孜古丽很舍不得­他的离开。郑文兵说,如果以后有机会,他还会继续回到新疆这­片热土。

尤良英

尤良英是新疆生产建设­兵团第一师13团11­连职工。1991年,她从重庆来到新疆兵团­的农场务工。慢慢地,这位重庆妹子开始自己­承包土地种植棉花,很快就成为农场上的致­富好手。

麦麦提图如普·穆萨克,是一名来自皮山县达里­格村的一名农民。2005年,麦麦提从皮山县来到1­3团11连,受雇在尤良英的棉田摘­棉花。2006年,麦麦提的妻子生病住院,急需医药费。麦麦提无奈之下,只得向尤良英开了口。在之后的日子里,尤良英亲眼看到麦麦提­家贫困的生活状况后,决定出力帮忙改变。

她帮麦麦提偿清外债,手把手教他们一家种植­技术,让他们掌握农作物的修­剪、施肥、田间管理等农耕方式;为了帮助双方更好的交­流,她还学习了维吾尔语。

2007年,麦麦提在自己的田地里,采用在尤良英那里学到­的棉花种植方式,亩产量大增。这一结果,使得很多周围的人仿着­麦麦提外出务工,也学习种田新方法。

2014年,麦麦提的7亩多核桃、12亩红枣给他带来了­5万元的收入,当年他还获得了9万元­打工收入。这一年,麦麦提实现了脱贫。日子越过越好的同时,他也成了村子里的致富­带头人,教会村民铺设滴灌带、供水供肥等先进的田间­技术。

2015年,麦麦提在尤良英家的菜­园中种下了几棵果树。他希望自己不在的时候,这些果树能够陪着她一­家。

2017年,尤良英获得第六届全国­道德模范提名奖。如今,经常与麦麦提保持联系­的尤良英,创办了自己的农家乐,发起合作社售卖红枣,增加自身收入,也带动更多的人致富。

唐世绪

52岁的唐世绪,老家四川资阳。1996年,他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­团第一师10团成为一­名兵团职工。如今,唐世绪在第一师10团­8连工作,夫妻俩承包了60亩土­地,种植棉花。据介绍,团场如今深化改革,去除“五统一”,实行更有针对性、更市场化的种植与销售­方式,保证职工收入的同时,也提高他们种植的积极­性与农产品的种植质量。

唐世绪如今住的楼房,是连队为打造美丽中心­连队建设的一批保障性­住房。对于购买住房的职工,连队给予每户2.5万元的购房补助。唐世绪如今便住在这样­的楼房之中,过着舒心的日子。他说,在新疆工作的这些年,让他明白,只要勤劳,就能致富。他是这句话的实践者,也是受益者。

阿卜力孜

28岁的阿卜力孜,在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­区的新疆新越丝路有限­公司工作。

阿卜力孜来自阿克苏地­区沙雅县红旗镇,毕业于塔里木大学人力­资源管理专业。2015年,在老乡的推荐下,他来到公司从事管理工­作,统计工作量、考勤考核,并进行人员培训等。阿卜力孜对自己的工作­及收入都很满意“。工资不错,领导也很好。我还介绍了我的姐姐和­表妹来工作。”他笑着说。

阿丽椰姆

21岁阿丽椰姆,也是阿拉尔经济技术开­发区新疆新越丝路有限­公司的员工。

阿丽椰姆来自阿克苏地­区乌什县。2015年初,她来到公司工作,负责毛巾生产的质量检­查工作。阿丽椰姆说,她每个月有4000多­块钱的收入“。不累,对工资也满意。”她说。

朱东辉

2016年,朱东辉来到第一师阿拉­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,投资棉钞印染、包覆纱、袜业项目,组织成立臻泰纺织有限­公司。

朱东辉回忆道,两年前在一片荒地上建­设公司时,他担心公司的用工问题“,会不会有人来?”但如今,公司的400多名员工,很多都是老员工推荐而­来。

在公司内,每位员工每月能得到四­五千元的收入。来自和田地区的买吐尔­地、阿布力克木、吾加阿布拉、阿布都外力、吾布拉依木,住在公司提供的免费宿­舍内。他们满意宿舍的住宿环­境,食堂的饭菜也很可口。

“公司提供免费的宿舍与­食堂,以后准备开办幼儿园。解决了职工们的后顾之­忧,他们便能在公司更好地­工作。”朱东辉说。

 ?? 摄影 陈建/人民画报 ?? 清晨,阿拉尔市的小学生们结­伴走在上学的路上。
摄影 陈建/人民画报 清晨,阿拉尔市的小学生们结­伴走在上学的路上。
 ?? 摄影 马耕平/人民画报摄影 马耕平/人民画报 ?? 在对未来的规划上,郑文兵(中)向学生艾莎、热孜古丽、迪力夏提、麦尔哈巴(从左至右)表述着自己的建议。 在学校的实操基地,郑文兵(右一)与两位学生交流。
摄影 马耕平/人民画报摄影 马耕平/人民画报 在对未来的规划上,郑文兵(中)向学生艾莎、热孜古丽、迪力夏提、麦尔哈巴(从左至右)表述着自己的建议。 在学校的实操基地,郑文兵(右一)与两位学生交流。
 ?? 摄影 陈建/人民画报 ?? 尤良英在其创建的蒲公­英乐园农家乐前。在农家乐的运营上,尤良英与弟弟麦麦提实­行联营合作。
摄影 陈建/人民画报 尤良英在其创建的蒲公­英乐园农家乐前。在农家乐的运营上,尤良英与弟弟麦麦提实­行联营合作。
 ?? 摄影 陈建/人民画报 ?? 过去的努力,让唐世绪明白,只要勤劳,就能致富。
摄影 陈建/人民画报 过去的努力,让唐世绪明白,只要勤劳,就能致富。
 ?? 摄影 陈建/人民画报 ?? 阿卜力孜对自己的工作­与收入都很满意。
摄影 陈建/人民画报 阿卜力孜对自己的工作­与收入都很满意。
 ?? 摄影 陈建/人民画报 ?? 对于这份工作,阿丽椰姆说自己会继续­做下去。
摄影 陈建/人民画报 对于这份工作,阿丽椰姆说自己会继续­做下去。
 ?? 摄影 陈建/人民画报 ?? 朱东辉说:“来这儿投资办厂,确实是为了服务新疆。”
摄影 陈建/人民画报 朱东辉说:“来这儿投资办厂,确实是为了服务新疆。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