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Pictorial (Chinese)

「第一书记」陈康:法衣村民的“背农”

- 撰文 本刊记者 王蕴聪摄影 本刊记者 陈建

初见陈康,他顶着一头白发、穿着工作服从法衣村村­委会走出来,3年的驻村第一书记工­作,让不到40岁的他眼角­平添了不少皱纹。“我这头发是少年白,之前在县城工作还染一­下,现在根本没时间去打理­了。”自2000年参加工作­至今,法衣村所在的永宁乡已­经是陈康工作过的第三­个基层乡镇。2016年3月,来自云南省泸西县旅游­发展委员会的陈康,来到法衣村担任驻村第­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队长。

在法衣村的7个自然村­中,有6个是壮族村,全村90%人口是壮族。工作的开始阶段,汉族干部陈康经历了语­言不通等诸多问题。在陈康看来,驻村第一书记需要做的­工作其实就是帮忙——帮助村“两委”拓展思路,帮助村民谋发展。他希望,在法衣村所做的一切是­适合这里的,是即便他离任回到原单­位,村民也能按照既有模式­将产业发展下去的。

转眼间,陈康在法衣村的第四年­已经开始了。不久前,法衣村刚刚完成了脱贫­攻坚的验收,陈康的工作也取得了阶­段性成功,但他表示,未来的工作依然繁重,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是­接下来需要努力的重点。

法衣村,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­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永宁­乡,距离乡集镇26公里,共有村民532户、2175人。山高坡陡地少,基础产业弱“,贫穷”成了法衣村民长期难以­甩脱的“帽子”。而陈康来到法衣村担任­驻村第一书记的三年时­间里,这里变了样,村里人把他和扶贫工作­队成员们当做了自己的“背农”(壮语:亲人)。

“动员千遍,不如干出一个”

“刚到法衣村,我在走访的时候感觉到­村民缺思路、缺资金、少技术等问题很突出,而且有的村民脱贫动力­不强。”陈康说。

为尽快融入精准扶贫工­作,紧密联系群众,陈康和驻村工作队队员­们第一时间明确入户标­准,分组走村入户深入田间­地头,熟悉村情民情。10天时间,驻村工作队完成了对1­77户743人建档立­卡贫困户的重点摸排走­访工作,帮助村民解读惠农政策,发放各类扶贫资料,用陈康的话来说,底数就是底气,有底气就硬气。

为进一步精准识别贫困­户,驻村工作队将辖内7个­村小组划分为5个网格,整合驻村工作队队员、村“两委”干部、村级“明白人、带头人”、优秀党员等力量分为5­个扶贫小组,明确一 名工作队队员为网格长­连组包片,包摸排、包宣讲、包帮扶、包脱贫,修订完善《法衣村扶贫规划》,制定责任清单及每周任­务清单,并实行向县联席办及组­织部一周一报告,汇聚各方合力,形成网格化管理,压实工作责任,实现“1+N”联亲模式。

工作队结合泸西县实施­的新型合作经济带动贫­困农户全覆盖工作,与村“两委”共同协商,帮助村委会成立农业综­合开发服务社,首先带动全村建档立卡­贫困户以100至30­0元不等金额入股服务­社,每年获取股金6%的固定分红。2017年,法衣村集体经济收入达­10万元。

“动员千遍,不如干出一个。”法衣村大力培养致富带­头人,给予政策资金倾斜,带头试点,大胆尝试和摸索,然后由点及面大力推广。法衣村平均海拔113­9米,是泸西县海拔最低、气温最高的地方,这里全年高温多雨,水资源丰富,十分适宜水稻种植。在工作队和村“两委”的帮助下,村里的党员种养大户成­立了永宁乡法衣农业综­合服务有限公司,与企业合作种植“云恢290”优质稻,形成种植、收购、加工、销售一体的产业链,同时发放鱼苗,动员群众在条件较好的­田块发展稻田养鱼。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“,党组织+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­业”的发展模式初现成效。

村里还通过补助种子和­保底收购等措施,积极引导村民

发展优质水稻种植。合作社以4.7元每公斤保底价格收­购农户的稻谷,加工包装后以12元每­公斤的价格对外销售。据陈康介绍,目前法衣村已发展种植­500余亩“云恢290”优质水稻,覆盖了法衣村委会7个­小组520户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­77户。2018年按平均亩产­量500公斤稻谷、市场均价每公斤4.7元计算,预计可为当地群众创收­100余万元。

“只有让群众看到真正的­实惠,用事实证明这项产业大­有‘钱途’,群众才信服你,才会跟着你干。”陈康说。看到部分贫困户通过这­样的方式摆脱贫困,群众发展的愿望也被调­动了起来,各家各户都逐渐有了行­动。与此同时,陈康还动员适龄劳动力­到江苏、广东、上海等地区务工,增加经济收入。

“用心、用情、用力,我一直用这三个词督促­自己”

“现在村里不一样了,晚上出门不用打手电了,可以在附近转一转。”对于村里的变化,小新寨的陶仕秋这样说。干净的水泥路直通群众­家门口,明亮的路灯照亮着回家­的路,2018 年春节前夕,法衣村大大小小的村间­小路多了路灯照明。2017年11月,陈康积极协调县住建局­投资8万余元,完成6个村小组的灯光­亮化工程,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。为了尽可能节省支出,陈康要求只需要购买设­施,路灯的安装由驻村工作­队、村“两委”与村民一同完成。

“用心、用情、用力,我一直用这三个词督促­自己。”陈康说,三年的驻村时光让他对­这份工作有了越来越多­的思考, “驻村工作在面对群众的­时候要换位思考,要带着感情做事,要扛起应负的责任。”

2013年,陈康还在泸西团县委工­作时曾到法衣小学开展“暖冬行动”。当时正值冬季,但学校里的孩子们仍穿­着单薄的衣服和凉鞋,他感觉到法衣村太落后­了。他也深刻意识到,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­接原因,但精神贫困是首要根源,不改变这里人们的观念,不丰富村民们的精神,穷根难以消除。

2016年,陈康第二次来到法衣村,这次他的身份转变为驻­村第一书记。开展工作之初,他就把孩子的事情放在­了首要位

置。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,陈康看到法衣小学的孩­子没有洗澡设施,学生床也老旧不堪,就抓紧时间协调工商联­等单位,捐赠淋浴设施、学生床,改善孩子们的居住环境,为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­题。

乡村小学的学生很难有­享受艺术教育的机会,陈康为法衣小学捐赠电­钢琴,开展音乐培训;协调爱心企业为法衣小­学捐赠鼓号乐器及鼓号­服,并协调县教育局团工委­组织城区学

 ??  ??
 ??  ?? 3年的驻村工作让不到­40岁的陈康眼角平添­了许多皱纹,为法衣村谋发展是他这­三年来想的最多的事情。
3年的驻村工作让不到­40岁的陈康眼角平添­了许多皱纹,为法衣村谋发展是他这­三年来想的最多的事情。
 ??  ?? 法衣村是泸西县海拔最­低、气温最高的地方,这里全年高温多雨,水资源丰富,十分适宜发展种植业。来到法衣村后,陈康与村“两委”积极协商,大力培养致富带头人,发展“党组织+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­业”的模式。
法衣村是泸西县海拔最­低、气温最高的地方,这里全年高温多雨,水资源丰富,十分适宜发展种植业。来到法衣村后,陈康与村“两委”积极协商,大力培养致富带头人,发展“党组织+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­业”的模式。
 ??  ?? 村主任赵明华是村里的­致富带头人,赵明华与妻子利用村里­流转的土地种植黄姜。
村主任赵明华是村里的­致富带头人,赵明华与妻子利用村里­流转的土地种植黄姜。
 ??  ?? 陈康向村民陶琴仙请教­关于西瓜种植的相关问­题。
陈康向村民陶琴仙请教­关于西瓜种植的相关问­题。
 ??  ?? 陈康在村民陶元明家走­访,了解农户养殖情况。
陈康在村民陶元明家走­访,了解农户养殖情况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