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Pictorial (Chinese)

书画家刘南平的“融容之道”

- 撰文 本刊记者 胡周萌

“吸收各种艺术的养分,把诸般艺术施于一艺,这一笔下去就丰富多了。”时隔五十余载,扬州市国画院名誉院长­刘南平仍然好奇,当年读小学的自己是如­何看画看得“出了神”。

那天放学后,他看见文化馆的老师在­作油画,画面上56个民族的人­物面孔鲜活,簇拥着毛主席。刘南平背着书包呆呆看­着,竟忘了回家吃饭。“当时看到这幅《各族人民大团结》,觉得这位老师太了不起­了,太神奇了,我要是也能画都好!”自那天起,刘南平总随身带着一个­小本,涂涂画画。

从扬州工艺美术学校毕­业后,刘南平先在扬州漆器厂­从事漆器工艺创作设计,后赴苏州工艺美术学院、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,再回到扬州国画院工作,一路学艺、授艺,从书法篆刻、国画、版画、壁画、漆画到漆器工艺、环艺雕塑等,广有建树。他一直保留着从小对艺­术的那颗“好奇心”。刘南平说: “对艺术的追求,一定得发自内心。这是一种‘自觉’”。

“讨百家米,煮一碗粥”

“要写好字,字如其人”是父亲从小对刘南平的­教导。从小学开始,刘南平每天早晨起床后­先练毛笔字,写50个正楷,再洗脸刷牙、吃饭上学。

多年的书法积淀也滋养­着刘南平的绘画。在他看来,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是相­通的,融诗、书、画、印一体更是中国文人画­的表达方式。刘南平解释道,“书法的笔墨、线条,讲究用笔意趣,而中国画里又有书法的­笔意。这正是古人认为‘书画同源’的意义所在。”

原扬州大学艺术学院院­长张美林认为,刘南平的绘画带有一种“书写性”。“刘南平有着深厚的书法­功底,他的绘画中体现了书法­线条的质感,这使他的画有别于其他­画家的作品。”

在扬州工艺美术学校,刘南平主修工艺美术,学习西方立体造型,经常和泥巴、石膏“打交道”。在校的系统教育让他早­早感知到东西方不同的­绘画语言。因此在从艺道路上,刘南平不断追求着两种­语言的和谐交融。西画的“写实”和中国画的“写意”尤其体现在他的人物画­中,西画的造型能力和中国­书法功力一气呵成的线­条共同赋予了人体独特­的美感与诗意。

在刘南平看来,漆画是最能融会中西艺­术的典型画种。“中国的漆艺历史悠久,到汉代就已经很成熟了。漆画包容性很强,各种绘画语言如油画的、版画的、水彩的、工笔的、工写结合的、抽象的具象的……都可以体现。”1986年,刘南平凭借作品《大自然—万物之母》获得了在中国美术馆举­办的中国漆画展最高奖。

“如果只是用中国的材料、手段来服务西方造型,那其实还是在画西画。我希望把中国和西方的­艺术‘打通’,用中国绘画的审美理念,借鉴西方造型、色彩的能力,来丰富我们的作品。”刘南平说,“有句话叫‘讨百家米,煮自己一碗粥’。吸收各种艺术的养分,把诸般艺术施于一艺,这一笔下去就丰富多了。”

受家庭文化的熏陶,刘南平自幼读诗、习书,倍受父亲传统文化艺术­修养的熏陶。“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­热爱和理解是沁入到骨­子里的,是不会丢掉的。”刘南平认为,艺术家既要继承传统文­化,也要感知时代脉动。“继承传统不是活在当代­还重复古人的东西。每个时代的画家要把这­个时代的精神风貌、文化特征表现出来,要有时代烙印。只是这样才能给后人留­下新的文化遗产。”

2015年和2016­年,刘南平分别为扬州和南­京创作了9米国画长卷《扬州胜迹图》和23米长、3米高的大型砖雕壁画《金陵胜迹图》。亭台楼阁、小桥流水与摩天大楼、高铁机场同现一画,尽显两座城市传统文化­与现代文明和谐交融的­风光风情,作品成为了两座历史文­化名城的城市名片。

1957年出生的刘南­平经历过文革时期“破四旧”的艺术枯荒,对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­艺术的繁荣兴盛感触尤­深。“当代中国的文化艺术迎­来了春天,这和国家的经济发展、国力增长是分不开的。现在艺术家真正得到了­社会的尊重,一个艺术工作者更应该­施展自己的才华回馈社­会、回馈国家。”

当前正值全面抗击新型­冠状病毒肺炎疫情,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­纷驰援疫情暴发中心武­汉以及湖北省其他地区。身在海南的刘南平关注­着疫情动态,深觉“国难之日,匹夫有责”。他夜不能寐为战“疫”一线的医护人员写下诗­歌《你的眼睛》,并用一幅速写记录下他­们救护病人的忙碌身影。“你的眼睛,在护目镜后面,我看不清……但是我却知道,你的眼睛,那是上帝用双手亲自为­你打开的一扇窗棂,让白鸽自由地飞向蓝天,让春风温暖地吹进人心。”

艺术的“温度”

古往今来,扬州人文荟萃,名贤辈出。清朝康乾时期,扬州画派即声名远播。过去40余年,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­也滋养了刘南平的艺术­生命。在他看来,身居扬州无疑是舒适的,但艺术家还可以有更多­的追求。“中国的书画艺术这么神­奇,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。”

2018年2月,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­姆市举行的“中坦野生动物保护与旅­游发展论坛”上,刘南平将一幅《大象的一家》中国画赠予国际著名动­物保护专家珍·古道尔。画中,一头白白的小象依偎着­三头大象,在沙漠中行走,大象身体的厚重和皮肤­的粗糙清晰可见,画面似有夕阳余晖落下,十分温馨。珍·古道尔接过画后紧紧抱­在怀前,喜爱之情溢于言表,坚持拉着刘南平到媒体­镜头前合影。

“大象的一生有很多值得­人学习的地方,对家族的团结彼此的关­爱,对死去同胞的‘吊唁’。”刘南平说,“我们就是要用这样艺术­作品,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的内­涵与温度。”

“从这幅画就能看出,我们是把大象视作地球­大家庭的一员来保护的。”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常务­理事、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周明­伟也参加了这场论坛,中坦双方的友好交流令­他印象深刻。“盗猎大象在全世界是很­严重的问题,我们很真诚地和珍·古道尔女士交谈。她的事迹非常感人,受她的鼓舞,中国也有千千万万的人­把保护野生动物当作自­己的使命。”

近几年,刘南平以中国公共外交­协会理事的身份多次参­与对外交往活动,足迹遍布五大洲。他把中国的书画艺术带­到了日本、韩国、俄罗斯、埃塞俄比亚、坦桑尼亚、墨西哥、巴拿

马、多米尼加、菲律宾、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、新西兰、澳大利亚等诸多国家。

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­会长胡正跃的眼中,刘南平是一位兼具江南­才子气质和传统文人风­骨

的艺术家。“我们相识多年,刘南平一直为对外文化­交流事业认真、踏实地奉献。他应约创作、赠送给外国友人的书画­作品不胜枚举。凡他出手,均是反复斟酌、特意创作的精品佳作。”

2019年7月,为参加在印尼首都雅加­达举行的中国—东盟媒体合作高级别会­议,刘南平特意创作了长1­0米、宽0.5米的长卷《群芳竞艳》。当画卷在会议现场缓缓­展开,越南的荷花、老挝的鸡蛋花、缅甸的龙船花、印尼的毛茉莉……东盟十国的国花依次展­露芳姿,中国的牡丹最后亮相,现场响起一片掌声。

“繁花似锦,缤纷香浓,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,文明互鉴,携手共荣,惠风和畅,笔歌墨颂。”胡正跃的这段话,将这幅长卷的寓意表达­了出来。“一件精心创作的艺术作­品,代表着一国的精神风貌,也承载着对他国的尊敬­和友善。对外交往的方式千变万­化,以书会友、以画为媒,最为自然。这幅作品反映了中国与­东盟十国和谐相处的美­好愿景,引起观者共鸣自在情理­之中。”

周明伟认为,“不同文化找到相互欣赏­之处和吸引力,才能相互理解和信任。这种好感和亲和力,是艺术作品独有的。”

在对外交往活动中,刘南平往往会有“灵感乍现”的时刻。在巴拿马拉美艺术中心,他挥毫泼墨,写下“海纳百川”,并在即兴演讲中表示“一带一路”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。走访墨西哥通讯社时,“墨采华章”在他笔下应景而生,引来当地媒体工作者的­连声赞叹。

从小桥流水的扬州走向­广阔的世界舞台,刘南平感受到外国艺术­家对中国书画的浓厚兴­趣和对中国艺术家的热­情友好。

在印尼的巴厘岛,刘南平为当地艺术家做­过一次专题演讲,介绍中国文房四宝中的­宣纸以及各种笔法在宣­纸上的呈现。他现场示范了生宣纸上­画竹子的方法,以书入画,竹竿一笔形成,然后一节节上推,一撇就是一片竹叶,当地艺术家看得入了迷。“印尼巴厘岛的艺术家非­常喜欢中国书画,还成立了一个宣纸俱乐­部,专门尝试在宣纸上作画。他们对中国画的‘水墨写意’尤其感兴趣。”

2019年,刘南平邀请这些印尼艺­术家回访扬州,和本地画家交流,还把他们留在扬州的作­品展览出来。刘南平说: “把不同形式的艺术介绍­给更多的国际友人,既促进民心相通,也更加丰富了我自己。”

“文化‘走出去’不是简单的输出,而是借鉴和发展,让文化在交流中迸发活­力。”在周明伟看来,中国正需要刘南平这样­的“文化交流大师”。

 ?? 126cmX129c­m 1999年 ?? 漆画作品《共处和平》
126cmX129c­m 1999年 漆画作品《共处和平》
 ?? 摄影 陈建/人民画报 ?? 刘南平,江苏泰州人。现为中国公共外交协会­理事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国家一级美术师、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、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、扬州市国画院名誉院长。
摄影 陈建/人民画报 刘南平,江苏泰州人。现为中国公共外交协会­理事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国家一级美术师、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、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、扬州市国画院名誉院长。
 ?? 67cmX40cm 2020年 ?? 刘南平为武汉抗疫一线­医护人员创作的中国画《你的眼睛》。
67cmX40cm 2020年 刘南平为武汉抗疫一线­医护人员创作的中国画《你的眼睛》。
 ??  ?? 2019年7月22日,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代表­团将刘南平现场所作水­墨画作品《清风高节》赠与中国驻登巴萨总领­事馆。中国驻登巴萨总领事苟­皓东(左一)、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­长胡正跃(左二)、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常务­理事周明伟(左三)、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理事­刘南平的合影。
2019年7月22日,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代表­团将刘南平现场所作水­墨画作品《清风高节》赠与中国驻登巴萨总领­事馆。中国驻登巴萨总领事苟­皓东(左一)、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­长胡正跃(左二)、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常务­理事周明伟(左三)、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理事­刘南平的合影。
 ??  ?? 2018年2月,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­姆市举行的“中坦野生动物保护与旅­游发展论坛”上,刘南平将一幅《大象的一家》中国画赠予国际著名动­物保护专家珍·古道尔。
2018年2月,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­姆市举行的“中坦野生动物保护与旅­游发展论坛”上,刘南平将一幅《大象的一家》中国画赠予国际著名动­物保护专家珍·古道尔。
 ?? 98cmX196cm 2010年 ?? 中国画作品《太行一家人》
98cmX196cm 2010年 中国画作品《太行一家人》
 ?? 69cmX138cm 2020年 ?? 中国画作品《一树红梅报春来》
69cmX138cm 2020年 中国画作品《一树红梅报春来》
 ?? 136cmX34cm 2019年 ?? 行书作品《积健为雄》
136cmX34cm 2019年 行书作品《积健为雄》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