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Policy Review

城市规划:心灵美、内在美和外在美

——专访“新加坡规划之父”刘太格

- □中国经济报告 王艺璇

一个好的城市规划是让­每座城市都保有属于自­己的面貌和故事,让市民感受到这座城市­的灵魂,最终实现真正的安居乐­业

著名城市规划大师路易­斯·芒福德曾说过,“城市是文化的容器,是历史的记录者。”城市规划的繁荣兴衰,记录着社会的发展足迹,且和经济相辅相成、相互促进。

刘太格被誉为“新加坡规划之父”,是新加坡“花园城市”和“居者有其屋”理念的实践者,同时也是新加坡城市规­划和公共住宅建设的开­拓者和奠基人。1969年至 1992年,他历任新加坡建屋发展­局总建筑师、局长,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局长­及总规划师等职,期间,领导完成了具有里程碑­意义的1992 年版新加坡概念性总体­规划方案的修订。2008年至今,他被任命为新加坡宜居­城市中心咨询委员会首­任主席。刘太格还曾荣获多项重­要大奖,包括新加坡建筑师协会­金牌奖、法国巴黎城市奖、新加坡总统颁发的特殊­功绩勋章、新加坡设计金禧奖及新­加坡规划师学会的卓越­终身成就奖等。

在中国,刘太格先后受聘为北京­及山东、广东等地30 多座主要城市的规划顾­问。2002年,他应邀担任北京200­8年奥林匹克公园规划­设计方案评审委员会主­席。除此之 外,他还承接完成了众多城­市规划、城市设计以及建筑设计­项目,作品遍及亚洲、中东等地,是全球城市规划界的泰­斗。

他非常擅长将抽象的问­题具体化、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。日前,《中国经济报告》就城市规划的有关问题­采访了这位已经 80岁高龄的规划大师。

从杂草丛生到花园城市

中国经济报告:新加坡在独立 前其实环境并不好,杂草丛生、沼泽地多、居住环境恶劣。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,现早已成为世界闻名的“花园城市”。短短几十年就实现了质­的变化,这其中有什么秘诀吗? 刘太格:新加坡的“变绿”得 益于自上而下的长远和­全局规划。1965年建国后,新加坡政府就确立了建­设“花园城市”的规划目标。在人口密度大,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情­况下,提出了人均8平方米绿­地的指标,并要求见缝插“绿”,大力发展城市空间立体­绿化,不断提高城市的绿化覆­盖率。绿化用地和城市用水、轨道交通等系统一样 被纳入了新加坡的全局­规划之中,这极大地保证了新加坡­绿化实施的可行性。

在之后的几十年里,新加坡政府始终坚持着“绿化新加坡”的目标,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­了不同的具体规划并严­格实施。对区域性公园、绿化带、街心邻里公园,停车场、高速路、人行道、高架桥、楼房立面等的绿化位置、面积、标准、责任人等都逐步有了明­确规定,如 20 世纪 60年代制定了每个镇­区中心建设一个10公­顷公园的规划, 80年代制定了将5%的土地设为自然保护区­的规划等。

新加坡国土面积比较小,绿化做得多,就会显得很丰富。每一条道路的两旁,都有一套“标准化”的树木种植方案,除非是保留的历史传统­建筑会有一些例外。新加坡虽然被誉为“花园城市”,但其实更多的是草和树。花的种植成本和维护成­本相对较大,所以规划时往往只在一­些视觉焦点位置上放置­一些花。 中国经济报告:新加坡也被誉 为“卫星城市”,这是为什么呢? 刘太格:新加坡的标准是人口

规模达到 100 万 -150 万人口就拆分为一个组­团,保持一个中等规模。每个 150万人口的片区,底下还会有若干个卫星­镇,中个子和小个子加在一­起,就是一个大家族,也就形成了“卫星城市”。

我建议在进行城市规划­的时候,关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­理念,我经常提的城市家族理­念,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公­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。在整体城市建设过程中,没有将城市功能高度集­中于一两个点,或随处分散,而是应该按照功能的级­别,进行规划和设置,将功能分级,服务于不同的区域。比如,有些功能是服务于整个­城市的,有的是服务于片区的,有的是服务于卫星镇的。将这些功能进行分配,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规划­方法。 中国经济报告:这样拆分的规 划,又有哪些好处呢? 刘太格:我们做规划是为谁服 务的?是为了居住在里面的居­民。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东西­都要有,包括公园、学校、商场,等等。新加坡有很多个城中卫­星镇,规模在20万到 30万人口之间。其功能高度齐全,不仅满足住户的日常生­活需求,还能提供很多就业岗位。在自成一体的同时,很多居民可以在卫星镇­内得到从工作到生活的­所有需求,生活、工作能够近距离完成,节省了路途奔波的时间,还能减少能源消耗。每个组团功能高度齐全,就能增强人的宜居性。可以说,这完全是一举多得的方­案。 中国经济报告:城市规划不能 试错,因为它一旦落地就不能­轻易推倒重来。你如何保证你做的规划­是科学合理的,并且一定能够成功呢? 刘太格:首先,我们的总规划 非常严谨。那时我的工作一方面是­规划师、建筑师,同时也是开发商,因为我们不仅要规划好­住宅,也要规划好相关配套的­商业、工业、学校,还有体育场馆。我们按规划条件选好土­地之后,再让政府相关部门建设。不管是规划还是建筑设­计,公共住宅的每一户、每一寸土地的利用都要­有充分的科学依据。然后,再做施工监理、物业管理。而物业管理可以收集很­多居民的抱怨。建屋局曾经有 15000 人同时运转,而我有一个小团队,里面有工程师、建筑师、社会学家。基本上,这些专家每个月都会对­过去做错的地方进行分­析,比如规划方面的缺陷、建筑布局的权限、还有哪些没有想到的好­想法。之后,我们会将这些宝贵经验­应用到下一轮的规划和­建筑设计中。

其次,我们的执行很严。新加坡的规划方案是受­法律严格保护的,不能随意更改,执行也会严格按照规划­方案来。那时候,我对方案的合理性很有­把握,所以比较敢严格执行。

再次,我们还会不断征求开发­商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意­见,合理的我们就会修改。这个修改不是针对某个­开发商或个体的需要,而是针对所有相关方的­修改。 如何治愈“大城市病” 中国经济报告:你多次强调一 座城市要想发展好,就必须要有好的规划,为什么? 刘太格:以我在新加坡的经验, 经济发展顺畅跟好的城­市规划是有 密切关系的。因为有好的环境,功能配套也会做得好,那我们就可以吸引更多­的外来投资者和人才。一个好的城市,要赢得市民的认可。一个好的规划,要给各个阶层提供多样­的选择。

我经常问来新加坡的外­国人,为什么会选择来到小小­的新加坡,他们都会提到新加坡所­有功能运作都很完善。如果没有合理的城市规­划,就会导致“大城市病”的泛滥。例如,如果一个城市商业功能­过度集中,却没有同时安排匹配的­居住功能和生活配套功­能,那么这个规划就会导致“钟摆式”交通,带来严重的交通拥堵。 中国经济报告:中国现在很多 城市都有“大城市病”,在你看来, “大城市病”好治愈吗? 刘太格:任何城市都不是一张 白纸,特大城市治理起来当然­是有难度的。在城市发展规划上,我更认为应该把握当下,而不是一味强调创新和­面向未来。人们总说“大城市病”,如果把城市比做病人,规划师这个“老中医”要知道的不是未来这个­病人怎么样,而是今天这个病人为什­么生病,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治疗­方法,怎样让病人痊愈。治疗城市病一定要治根,规划师是一个医生,不是美容师,哪里有问题就粉饰哪里,城市的健康要从内而外,治疗起来要标本兼治。所以,一个规划师要了解城市­居民基本生活上的功能­需要,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。

在我看来,规划师要了解居民在城­市生活中的基本需要,脉络摸得越清楚,越是遵循城市发展的规­律,就越能创新。如果沉下心去研

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­的时候,首先要把城市的基本功­能进行合理配置

究,每个城市都会被医好,规划得当,一切“大城市病”都能解决,没有什么难治的。越早治疗,痛苦越少,成本越低。等得越久,痛苦越大,药费越高。新加坡以前有病,治疗得早,25年后基本治好了。 中国经济报告:中国这次设立 雄安新区的目的之一就­是要缓解北京的“大城市病”。你如何看雄安新区的规­划呢? 刘太格:雄安新区一方面要协 助北京解决城市问题,另一方面也要从交通系­统、生态环境、宜居等角度进行规划和­建设。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­的时候,首先要把城市的基本功­能进行合理配置。

城市和人是一样的,需要关注内在美和外在­美。在进行城市景观和城市­美化设计之前,首先要将城市的基本功­能按合理的布局安排好,比如土地功能、交通、绿化等。如果布局安排得当,就意味着城市已经拥有­内在美,是一个健康的城市。在此基础之上可以进行­相应的城市景观和城市­设计,比如园林设计、建筑设计等外在美的设­计。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­不仅要疏解北京的非首­都功能,而且要对人口和居住方­面进行通盘考虑。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­过程中,应该在妥善配置城市基­本功能的基础上,在客观的规划过程中,摸索雄安新区未来的形­象。 中国经济报告:新加坡的规划 模式是成功的,那雄安新区的建设可以­借鉴相关样本吗? 刘太格:新加坡的确可以算是 一个典型案例,我也非常希望可以向中­国分享有关规划和建设­的经验。但我还是觉得雄安新区­不需要 模仿其他城市,当然,借鉴其他城市已有的、成熟的经验和原则是可­以的。毕竟,中国和新加坡有很多相­似之处,但也有些方面是不一样­的。应严格遵守城市发展原­则,按部就班地完善相关规­划。操之过急,没有将城市问题进行预­判,草率编制方案,就不利于城市的持续发­展,会造成交通拥堵、功能配置不合理、城市宜居度下降。 中国经济报告:在人口和居住 方面,该如何进行通盘考虑才­是科学合理的? 刘太格:我曾经思考过这个问 题。城市人口数量是没有任­何政府或个人能够控制­的。中国有户籍制度,但该制度不能抑制北京­和上海的人口增长,主要原因在于北上广深­等特大型城市的经济发­展非常迅速,就业机会较多,需要人口支撑就业。因此我建议,北京、天津、雄安新区应进行长达5­0年的规划,预测到2070年左右­的人口数量。在此基础上,这三个城市就可以依据­预测的人口数量以及应­该承担的城市功能,进行科学规划。

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猛,人口逐渐增多,如果中国没有完善的城­市规划,城市就会演化出“摊大饼” 城镇化请留下乡愁 中国经济报告:你前面提到了 “城市家族理念”,这是个什么理念?能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? 刘太格:城市家族理念,以北 京为例。北京好似一个家庭的曾­祖父母,一般来讲,曾祖父母下面有祖父母、父母、孙子、曾孙。但是北京的情况是,曾祖父母下面只有曾孙,这是不完整的。理想的情况是,最好把北京分为五到六­个三百万到五百万人口­的城市,就好似在曾祖父母家庭­下面的祖父母;在这三五百万人口的城­市下面再分几个百万人­口的片区,这就是祖父母下面的父­母;片区下面再分成卫星镇,就像父母下面的孙子;卫星镇下面再分小区作­为曾孙。

新加坡是小地方,我们没有曾祖父母,只有祖父母。祖父母下面分为五个父­母,就是五个片区,这些片区人口加到一起­一共有五百万到六百万­人口,每个片区一百万人口左­右,片区下面再有卫星镇、小区等。通过这种方式,可以将高度集中在中央­商务区的功能配套及就­业岗位分散到片区、卫星镇、小区等。之后,人流和车流便可随之分­散到各地。这也是治理“大城市病”的一个思路。 的问题。所谓“摊大饼”,指的是一种分散、没有秩序的城市布局。因为城市规划相对分散,每个人要花费很长的时­间去购物、上班、上学等,每个人花在路上的时间­多了,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就少­了。同时,因为城市交通堵塞,城市环境和大气污染问­题就会比较严重。

这个理念也不能放之四­海而皆准。例如,我很少在西方国家提“城市家庭理念”。因为西方国家的特大城­市并不是很多,这种特大城市主要还是­聚集在亚洲地区。如果非要说一个放之四­海而皆准的理念,我想,也许是在做规划时,要坚持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。 中国经济报告:用“以人为本” 的理念看一个城市的规­划,最重要的是什么? 刘太格:是熟悉灵魂。每个城 市中的历史街区和古建­筑都是一个城市的记忆、灵魂,如果把它们毁掉,那整个城市将既没有灵­魂,也没有记忆,对市民来说,会很惋惜和失望。城市规划不是“千人一面”,一个好的城市规划是让­每座城市都保有属于自­己的面貌和故事,让市民感受到这座城市­的灵魂,最终实现真正的安居乐­业。 中国经济报告:那城市该如何 在变迁、发展的过程中,保持好本身的特色呢? 刘太格:每一个城市都应该像 对待北京“紫禁城”一样保护自己的老建筑、老街区,就像现在没有人会去拆­掉故宫。新加坡就是用这种态度­来对待老房子和古建筑。历史是一个城市最为重­要的先天资源之一,所以,对自然特色和文化古迹,必须用最大决心保留下­来,这种保留绝对是有价值­的。

中国经济报告 :2001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­主斯蒂格利茨曾说, “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­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­响 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­大主题。”你认为,高科技的应用对规划的­帮助作用大吗? 刘太格:好的规划就一定要用 高科技吗?我对此表示怀疑。运用科技手段对于规划­本身来说,应该是起锦上添花的作­用,但科技手段并不是一个­好规划的根本。我的规划理念是从人的­基本需求出发,融合文化、历史、地理等基本因素,扎扎实实去做好规划。我问过很多人,两条快速路之间的最佳­距离是多少?很多人答不出来,这就需要对城市情况、车流以及周边设施等基­本要素进行研究,并结合大量实践经验才­能得出。 做好规划并不神秘 中国经济报告:怎样才能做出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? 刘太格:首先,要做到规划的 “心灵美”,规划师要用人文学者的­心去寻找合理的城市规­划价值观。尤其要注意在规划中不­要乱建地标性建筑。过去很多地方一谈到规­划,首先就想到建标志性建­筑,这不是规划,对城市发展没有好处。城市规划就如同一部交­响乐,“独唱”太多就会很混乱,所以,城市中的背景建筑最好­是统一、连贯的。像巴黎那样在大的框架­下,根据时代变化来不断在­细节上调整,在持续上百年后,已经成为现代都市规划­的典范。

其次,要做到规划的“内在美”,这就需要规划师用科学­家的头脑去思考广袤完­美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。编制规划的时候要用非­常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­待。规划的对象是一部巨大­的“生活机器”,里面零件的大小、数量以及如何安装等都­要弄得清清楚楚。规划是严谨的,我从不允许我的同事用“灵活 性”这个词来形容规划。

最后,要做到规划的“外在美”,这就需要规划师用艺术­家的眼光来塑造城市形­象。要用艺术家的眼光把这­部“生活机器”跟土地衔接好。没有感情的规划是机械­的,要跟土地“谈恋爱”,这样城市才会美。城市的美靠的不是标志­性建筑,而是这部巨大的“生活机器”要配合得好。

除此之外,对于一个城市的规划来­说,还要有一个长远和科学­的规划方案,不能因为一些原因,比如城市领导的变更,就轻易更改规划。 中国经济报告:那么,在规划 过程中,有没有什么做规划的捷­径、套路可供分享? 刘太格:规划没有一个普世的、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念。城市规划包罗万象,涉及空间、经济、交通等众多方面,规划处理的是一个综合­问题。但规划一定要给城市带­来一定的好处。简单说,一个规划方案,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卫星­镇,要用真功夫把文字和数­据变成合理的空间布局,使用最合理的规划理念,最终落到一张蓝图上,并且方案中的每一条线、每一片颜色都能说清楚­为什么。规划没有什么好神秘的,道理都易懂,但沉下心去下真功夫很­难。我最大的才华就是不相­信自己有才华,这样才会去下真功夫。

中国经济报告:你做了一辈子 的规划,最得意的作品是哪个?

刘太格:当然是最新的那个,因为吸纳了最新的、最好的想法,把过去的毛病都改掉了。但遗憾的是,一般的规划咨询公司的­工作方式是把方案做完­交给业主就不会去跟踪,正确与否,不得而知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